02.28 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书,你推荐哪一本?

大块儿文章


给人推荐书籍,是件狂妄的事,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既然题主问了,那就说几句,一家之言而已。

抛开专业性,就纯粹的阅读的角度,我推荐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在网络上名声显赫,俨然已封神。但在他生前,知道的人并不多。我第一次知道王小波,是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他的专栏。挺逗的,一个明白人。

推荐《沉默的大多数》,因为这是一本讲道理、讲常识的书。中国人自古不讲理,把诡辩、阴谋当智慧,流毒影响至今。王小波的书是很好的解毒剂。

比如,国人老是一厢情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救世界。却不想想,传统文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可能救世界?这就是缺乏常识。

又如,花拉子模的信使,这种不讲理的事情是不是依旧在上演?

还有,关于知青与木头、稻草的重要性问题。

王小波理工男出身,父亲就是哲学家。他的文章逻辑缜密,但又不枯燥。这是很多文科生做不到的。王小波的思想不算深刻,至少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不如鲁迅和胡适,但他更加注重常识。他的书不是让你当圣人、做哲人,而是做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正常人。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



江南俗士1972


八十年代,有一本英汉双解词典,相当棒。从A部往下看行了,看完就成作家了。桌上再弄两小英语词典,好分叉去查,这样才能一口气把一个词查到底。要不就弄一套辞源,从一开始看,准保你脑子弄炸,很好玩。

我小学光周游中国了,没怎么学,六门正好考了一百分,母亲说你真行,去学校混日头,赶多会混到老。从些同伴就有的叫了,亮亮,秋,都不叫了,就叫我二混子了,你对了,上边有个姐姐,不然可能成一混子或大混子了。所以,我日后有闲,曾经三次从小学一年级补语文,一欢到初中,一次到高中,一次到大学。

人只耍有未来,缺什么都不怕。我就是有信心。我一学期旷了一百九十六节课,实在没办法了,偷了点名册给扔进芧坑里了,它也只配去那里,要去了我家,就不是混日头的事了。因为我父亲正好也是老师,而且还是教官,是中国第一代公安干校的教官,对付我那是小莱一碟了。所以,班主任只是说说你家孩子老旷课,多严重就省去了。

辞源枯燥了点,还是推荐语双解词典吧。五千多珊书都叫母亲当废纸给卖了,理由充分,占地方。这本当时六块钱。差不多是我两个月的工资。恐怕因此她高抬贵手。它是幸运的!

滩上这样的娘我光剩下呵呵了。现在倒真不觉得有多疼了。纸质书真没必耍留下了。扯平了,没好好上学也没怎么修理我。

生活,扯平了就好。一切都是可以失去的,你把心扯平了就行了。

扯平,让生活极简,万岁,自由自在!


秋歌988


《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书几乎成为我人生转折点,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我就好似主人公,看完了了这本书,我有了一个至死不渝的梦想!

我也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孩子们在田里嬉戏打闹,但他们不知道旁边就是悬崖,我就站在悬崖边,看到他们过来,我就拦住他们,不让他们掉下去!


守望僧


路遥的(人生)

虽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更为有名,但我更喜欢人生,可能因为我老家是陕西农村的,我觉得里面写的太贴合实际了,感觉就像身边发生的事情,高加林从农村待业青年到乡村教师再到县城通讯员,经历了感情的破折最终回到农村。书最后高老汉给高加林说的那番话让人觉得站在生养的这片土地上才更踏实,农民的质朴纯真更加真实。人啊真真切切踏踏实实的生活可能就是人生的真谛吧。


用户5542549700


其实这个问题和昨天回答的一个问题很接近,可我还是推荐羊皮卷!

这部书是当初我一个朋友送我的,我感谢我那朋友,他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

其实羊皮卷就是心灵鸡汤,而且是非常浓郁的那种鸡汤,这部书有着所有鸡汤文的全部因素!当然这部书不光励志,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比如钻石宝地那部书中举例说,曾经有个农场主想去找钻石,他把农场卖了去了非洲,但是近二十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但是当他重新回到他农场的时候他发现当时在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矿就在他曾经的农场里,人家已经开采,机械声昼夜轰鸣!

还有一个小伙想把自己破烂不堪的祖屋卖掉,说是做资本去开采金矿,可是他并不知道,他正在屁股底下坐着和人家谈生意的毫不起眼的那些柱子就是纯金打造,不过由于时间过于久远那些柱子漆黑无比!

也许最好最富饶最有潜力的资源就是我们自己,只是我们时常迷失自我,忽略了的恰恰就是我们自己!

有很多励志大师,给圈子授课的那些人所授的知识其实都来自于羊皮卷!当然现在都是讲圈子的,那些功成名就者并不是为了听羊皮卷,而是为了进入那个圈子,去扩张他们的人脉!

不过对于我来说,羊皮卷这部书籍陪我走过了一段艰险的路,在我疲惫,没有勇气,坚持不了的时候,我就学羊皮卷里的那些警语,暗示自己一定坚持,给自己鼓劲加油!

感谢羊皮卷,也感谢增我书的我的朋友!


草轩客


我觉得我本人是不爱读书的一个人,而且学习也是不好的一个人,然而在教学的路上“披荆斩棘”!

是在2018年末,我毕业之后,我觉得当时的工作很空虚,很需要点东西来填补空虚,觉得自己很缺乏,所以上网看了需要买哪几本书,来看看?找了最火的书籍《活着》。这部书籍是余华老师的作品。而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余华老师改编的作品。年前没有看多少,只记得有个人一直在回忆往事。年代也是我喜欢看的年代。我不喜欢看那些“小鲜肉”的“情情爱爱”,觉得已不适合我这个年龄了!年后上班,空闲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越看越上瘾,越看越好看!

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富贵”的人,他是“老来得子”的幸运儿,他老父亲非常疼爱他,但早先富裕的时候,不经世事,败光了家中的财产,老父亲也“一蹶不振”!20世纪40年代,地处南方的徐家川。富家少爷福贵(陈创 饰)自幼顽劣成性,不思上进。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偏偏娶到了貌美贤淑的米行老板女儿陈家珍(刘敏涛 饰)做媳妇,实实羡煞旁人。只是虽然家境殷实、父母康健、妻子贤惠,福贵却丝毫不知珍惜。在骗子龙二爷的引诱之下,福贵沉湎赌博,最终输掉家产和祖屋,气死父亲,打跑怀孕的媳妇,一夜变成了穷光蛋。家珍不离不弃,带着女儿凤霞回来和福贵继续过日子。内战、解放、土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岁月里,各种磨难交替加诸福贵一家人的身上,死亡不期而至,痛苦如影随形。早已痛改前非的福贵只能笑中带泪,默默品味着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电影中的结尾看得出来是刻意美化的结果。而实际上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结尾处的福贵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了。但是电视剧版本中同样是美化结尾,但是却留给人们更多的希望。福贵守着自己的小外孙然后给他讲述了一个牛以后的故事。这个对于原著而言更加的切合。








胖圆爱生活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羊的门》。这本书是我小时候看的,当时也就是10岁左右(距现在有30多年了),看过一次之后就让我终生难忘。

可以不夸张的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这本书让我正确认识了我们河南人,对河南人的苦难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对我们河南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记得最清晰的就是对河南的描述,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东南西北无论那个方向进攻都首选中原,农耕文明的时代这点更为突出,黄河的中下游也正处在河南,水灾也成为了河南人的一个大患。所以河南也就成为战乱不断,灾难不断的地方。河南人面对这些不断的灾难就要想方设法活下去,活下去也就成了唯一的想法,在要想方设法活下的激励下,河南人就学会了各种生存之道,这也就养成了我们河南人善于想办法,善于应对各种困难的和敌人的性格。

河南人的房子都是起脊式的,起脊的屋顶上有各种雕刻,所有的雕刻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檐角向上,直指苍穹。那是受尽苦难折磨的河南人不屈于上天的一种精神,我们历经苦难而不折服,历经沧桑而不服输。所以,不要说我们河南人怎么怎么的,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那里有华夏文明的先祖黄帝,那里是道家思想发者老子的故乡,那里是火神的家乡商丘,那里有庄周梦蝶的民权。那里有还儒家思想者孔子的故乡夏邑。

我爱河南,河南永远是我的家乡。


美丽商丘


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教出乐观的孩子》。


前不久,上小一的女儿在拿到语文单元测试试卷后沮丧地对我说: “妈妈,我就是一个傻子,我永远都学不好语文。别人每次都打100分,我却只能打96分。”

学校把成绩分为ABCD四等,95~100属于A,孩子每次都是A,但是100却很少得到。 “虽然没有100分,你也是A啊。没有关系的,我们回去好好分析一下题目,看看哪里不足,我们补上来就好了,下次就可以打100了。”我试图去安慰她。

“我上次打98的时候,你也是这么说的,这次我比上次更努力了,却还低了2分,我永远学不好语文了!”孩子更加郁闷了。 “哎,可能是你老妈语文细胞少,你看你老妈一把年纪了还在学写作文。导致你也语文学不好。”

原本想安慰一下她,但是我的话语让孩子更加烦躁,中餐时,连最爱吃的土豆都只是象征性的吃了点,就说饱了,然后把自己关在了房间。

中国的孩子真的太累了虽然现在国家为孩子们减负了,一二年纪甚至都不准布置家庭作业了。明面上孩子的负担是少了,但是实际上负担更重了,学校不能教的,只能课外班去学。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机制是筛选式的。高考并不会因为减负而降低题目难度。有人抱怨高考不合理,但高考又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路。是唯一通过努力用成绩就可以改变人生的路。

《少年儿童研究》的总编辑孙晓云说:“中国教育太需要积极心理学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倾向。” 习得性无助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来的。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他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心身发展,他写了一本《教出乐观的孩子》。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当个人在某件特定的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形成了“行为与结果无关”的信念后,可能就会将这一无助的感觉过度泛化到新的情境中,甚至包括那些本可以控制的情境。 简单的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总是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失败,就可能放弃对此事的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像我女儿语文考试一样。

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不强调治疗却最有用的书,不仅有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妙趣横生的案例,还有具体细致的实操步骤和建议。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门外汉都可以从中收益。

为什么现在孩子不快乐,怎样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走路上钱包掉了,钱被拿走了,有用证件却找到了。乐观的人认为太幸运了,还好证件没有丢。悲观的人则认为真是太倒霉了,钱全部都丢了。

作者认为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关键在于解释风格。也就是自己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解释风格在儿时开始发展,如果不干预会影响人一辈子。其中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回到文章的开始,对于女儿语文考砸了,我们可以用积极的解释风格来开导孩子。 “孩子,你能学好语文,你的语文以前也得到过100分,偶尔几次没有考好是正常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考好,这次没有考好,不是因为你笨而是没有复习好。如果你真的笨的话,数学和英语为什么每次都考100呢?” 把语文没有考好的挫折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原因,并指出是可以改变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解释,不仅可以得到安慰,对恢复自信心也有帮助。

从书的第八章开始,告诉我们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是本文的重点。具体的步骤为: 1,乐观教养ABC法则 2,让孩子学会解释 3,让孩子学会反驳 4,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作者说: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有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先做好。

最好的教育就是闭上嘴,迈开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书中有一个儿童归因形态问卷共48道题, 还有如何写我的 ABC日记等,甚至还考虑到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风趣性,让有些测试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者还有其他的书如《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持续的幸福》。这些书都值得一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勇于面对挑战。只有当孩子乐观自信,才不会深陷消极与黑暗中。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业,事业,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雪俏梅艳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会推荐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费恩历险记》。

这部作品继承了西欧流浪汉小说的传统,以哈克的流浪经历为线索,广泛地展现了美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生话。

马克、吐温来自社会底层,又很熟悉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生活,他的描绘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我们通过两个骗子厚颜无耻、不择手段的诈骗活动,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对金钱的无限贪欲;通过格兰纪福和谢伯逊这两个家族之间世代血腥仇杀,又使我们看到了欧洲中世纪封建恶习的残余。

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谴责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

哈克是本书的主人公,他喜爱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深感自由的可贵,也希望别人同样获得自由,因而帮助吉姆(黑人)逃跑,表现了他的正义感,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心,更表现了他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独立不羁的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也是它的重要特点。

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值得一看,特此推荐!


和风细雨


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吧。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中,至今都没有忘记那一些些情节。前段时间回看了一遍,体会着那一段“我想跟你一辈子好”的青涩而又输给生活的爱情,一句“我不要彩礼,我就想做你婆姨”的陪伴,一声“我不应该只做个小队会计”的不服命运的呐喊……他们挣扎着,彷徨着,最后还是那么平凡,一切都是那么平凡,劳作与爱情、波折与寻求、苦楚与欢乐,生活没有如果,日子需求的就是一个“韧”字。《平凡的世界》可以让人从空中回到地上,让人明白一般中的巨大。


《平凡的世界》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很实在的提现了人生的平凡。一本书,读完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知识或是一股正能量,就可以说是一本好书,值得细细品味,能够激励自己,哪怕只是一闪而过,都值得品读。



在逆境中成长,在成长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会去提及、去重复品读这本书的原因。



不过在此温馨提一句,要是看了不好千万别说这本书的不是,因为之前给朋友推荐过,有一次给一比我小一点的朋友推荐了,结果她去读了几章就跟我说从没读过这么无聊的书。同样,要是喜欢情节澎湃或是青春文艺类书籍的朋友,可能不太适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