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未来的中专学校发展前景如何?

柒火


职业生涯规划6要素

(1)自我评价
我的优缺点有哪些?
我现有的专业技能和条件有哪些?
我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是什么? (2)自己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自己专业技能和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问一下自己到底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我的3D、CAD、ps等设计软件掌握的比较好,并且喜欢家装这个行业,那我可以把成为一名出色的家装设计师作为我的职业目标。 (3)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情况 对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做一下调查,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分析一下自己所选择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哪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及时的去弥补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朝自己确定的职业目标方向去努力! 例如:你想成为一名家装设计师,你必须要了解一下你所处的城市家装市场的基本状况,家装公司对设计师的需求情况以及应聘家装设计师所符合的条件,如果成长为一名家装设计师需要经历的过程,需要了解的事情。 (4)确定好自己当前要找的工作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所学专业的情况确定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想成为一名家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还是软件工程师?有了自己的定位以后,剩下的工作就得靠自己去努力了。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艰辛和困难,需要自己的毅力去克服,在你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就得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做好吃苦的准备,只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好,你的成功就会水到渠成! (5)具体实施行动计划 了解就业形势,树立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学会就业心理调节,始终保持自信和主动,并且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变。
留意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招聘海报和其它重要的招聘渠道,不要遗漏关键的招聘信息,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提供多种实现方式。
积累对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课余时间多去参加实习或者社会活动,为自己应聘成功增加砝码。 (6)时时检查自己是否离职业目标越来越近 外界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随之进行调整,为自己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定好自己的几个时间点,考核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否越来越近,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的调整。有时也需要降低自己期望值,对自己的职业合理定位,并不断地加以调整,致力于能够实现也容易实现的计划,以充分获取收益,并在这些收益的滋润中一步步健康成长。目标低了,就容易成功。一个人有了成就感,就能够培养自信,也能够有良好心境去对待面前的问题。 暂时降低眼前的目标,并不等于是说不需要长远目标。长远的目标是一条主线,要保持它的稳定,在这条主线上,需要一些现实目标,在现实目标的实现中壮大自己,因为前面不远处,就是你的未来。

小洋芋亚


在2019年的“两会”期间,职业教育是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将鼓励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人群报考职业教育,2019年将扩招100万人。所以,未来职业教育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的选择,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近些年来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职业教育,包括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也开始向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方向迈进。

  职业教育并不是低端教育,职业教育是解决人才供给的务实方案。长期以来在就业领域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两头热”,一头是职业教育,另一头是研究生教育,而处在中间的本科教育的就业情况却并不理想,这就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成脱节。对于广大的传统企业来说长期存在技术人才缺口,而数量众多的本科毕业生却不具备填补这个缺口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就业难和招聘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不少高中生来说,职业教育是比较务实的选择,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职业教育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期间就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同时大量的企业会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

纵使技术工人在就业市场稀缺,无奈教育体系没有产出合格技术人才。所以,今后随着技术工人的紧缺,中职学校会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丽华广告


未来中专学校发展是不错的,职业教育是重点啦,所以啊不用担心的,在这里推荐一所职业学校吧 电脑学校


用户271808102


第一:必须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历史功绩不必多谈。其发展的本质性变改是自从上世纪末改制并轨以来,从原先招收成绩最好的初中毕业生并包分配工作,一夜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招收成绩最差的初中毕业生不分配工作。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发展道路上很正常的变革。无可厚非,大学都这样改革了,中专更应如此。

这样的变迁与大学相比,给中职造成的结果两者刚如相反,大学依然是通过高考选拔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这个主题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中职却是无条件的招收最差的学生,这样中职的生源质量层次不齐,有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品德习惯等等的个人综合素质也非常差,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的困难,中职学校虽经各种努力,用尽了力量,但整体的结果仍然是教育质量的持续严重下滑。民众认为学生一旦考不上普通高中,就等于中断了学业。社会上的偏见甚至认为,中职学校已沦为高中升学落榜生的收容所。所以,有些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上中职,因中职学校是差生的集中地,孩子上学不怕学不了东西,最怕的是变坏,学到一身的坏毛病。能来上的也实出无奈,孩子年龄又小,就当是长身体,混年龄。这已是不争的现实生态。

为什么会成这样呢?

一是中职的综合质量确实不尽如人意。学生厌学,学风又差,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这一点也不用多证明了。大家心中都清楚。

二是所学专业出校后不对口,大多数学生出校后都是打工,几乎与在校所学专业没有关系。尽管这和大学一样是一个普通的社会问题,但中职生因学历低机遇少,想从事本专业的可能性更是渺茫。这样就反向传导到学校,对后来的学生及老师的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是所有的相关方面------家长、学生本人、学校、老师------都认为所学专业与就业无多大关系,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无非是个工具而已,有个内容给教上,学上就行了,与专业无多大关系,在教学质量上也就各方都松懈了。

三是中职生再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后来改革中有了中职生高考这一途径,提供了通过上大学拿更高的文凭来解决文凭过低无法获得社会要求的问题,上升通道从政策上可以说彻底打通了,但吸引力并不大,想通过中职高考这个路子继续求学者并不多。现在还要学校给学生作动员工作才有一部分学生肯参加高考,占比很小。这主要在于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前两年的学校生活中因各种原因早已丧失了学习的意志与动力,让第三年再复习参加高考已没多大的热情。

四是从上中职起,无论是学生本人、家庭、社会、学校都认为从此与主流就业及职业无法融入。中职生的身份如同当年的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区别一样,全社会对中职毕业生存在着非常执着和强力的文凭歧视。一跨入中职,将来注定与国家正式体制内及知名企业的就业无关,终身是个打工者或自己创业自强的命运,所以各方面对在校的学业之事也就看的淡了,只要安全的长大长好身体,安全的出校门,各方面都就似乎完成了任务,这样对在校的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又大大下降。

五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本身的确存在巨大的问题,尽管这么多年来做了许多的工作,如学习德国的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合作办学、大力度投资教学实训设施、各类技能性大赛、大力引进并培训师资等等各种措施,但收效不大,中职学校的教学还是没有走出“黑板上种田”的怪圈,教与学的实际情景依然是走过场而已。没有真正的优质高效的质量可言。

六是中职教育和中国的大学教育犯有同一个病,这就是没有应试的压力与第三方考核,造成了教学的过程没有了学术达标衡量依据,从而使中职学校的教学与普通高中的教学过程的质量上有了天壤之别。也就是说,这种自已教自己考自己发方凭的模式,在国家普通高考的应试教育模式面前根本就无质量可言。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的威力与效应。中职学校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威慑力,质量的保障体系就存在天然的缺陷。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各主体都会放任自流。

七是中职生群体的教育成本非常高。不谈常规课程教学成本,学校仅在学生管理及学生品行习惯方面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就花费了比普通高中多得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稍有不慎或跟不到位就会出事,有时候会出大事故。所以学校无论从领导到班主任到任课教师,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工作,忙于非教学事务的工作量太大。加之现在的学生老师实在不敢过份严厉,要想尽一切妙办法来管理,如有不妥之处,轻则老师受学生打骂,重则学生寻死觅活,于是学校及老师也是得过且过了,这就惯坏了众多的学生,败坏了全班全校的学风。往往班中有一两个品行极差毛病太多的学生,这一个班就不得安宁。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数量也是轻易不开除,造成了对全校教学管理的极大伤害与负面效应。难管理教育,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觉意识太差,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爱学习,学力水平太差完成不了简单低端学业要求,太懒不动手等等太多的非教学事务,使中职学校在重负荷下运行却没有成就感。

第二:新时期中职学校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

经过二十多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实践经验来看,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着教育的全面优质高效发展,必须对中职教育进行客观理性的定位与方向路径选择。现提出如下两种思想:

一:将现有中职学校、尤其是县级中职学校全面改制成为普通高中,尽量让所有的初中毕业生能全部就近在本地上上普通高中,参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考,终结县办中职的办学。尤其是县办中职在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众多教育资源上有天然的不足,硬干大上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样以来,最大的好处是终结中考应试对学生过早的、过大压力下的选拔与分流,改变让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过早的承担和面对上高中和上中职所带来的学业质量、人生命运的巨大差异的局面,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个高中,通过高中的努力,给初中学业不好的学生给一次再选择的机会。也能让学生看到上大学的希望,从而在高中更加努力。实现质的变化,不要让上了中职断了再努力的奋斗希望。

其次,好处还在于减轻了中考的严酷竞争给初中学生带来的学业负担过重下的身心健康的损害。中考目前已成为比高考还要竞争激烈的考试,这种应试的指挥棒效应一直传导到小学,使小学、初中的教学压力非常大,在分数决定能否上高中的现实面前,在小学和初中强化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另外的好处在于,把本当有潜力成为优秀学生的好苗子,不要在中考中过早的被分流排除在外,使更多的人才能有发挥其智慧的机遇。在中职学校每届招来的新生中发现,有的学生的确有潜力。但不是某一门偏科或就是各种失误,造成了中考时与分数线相差不多而与高中擦肩而过,使初中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成为家庭及本人终身的遗憾。这些学生进入中职也是想努力,但学校的综合环境及教学都不能满足其学习要求,他们经过两年中职生活的影响,大多也会失去信心,走入自弃。这样的情况很是普遍。如能让初中毕业后全部上普通高中,就扩大了给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群体基础,使小学、初中学龄段的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至于有过大的浪费。尤其是有的孩子上了高中后可能有很大的改变与发展,过早的让一个中考给分流了,把人从这么小的年龄就否定了,失去了上高中的权利,是一种对教育资源及个人、家庭之前的所有付出的浪费,是制度对人才的过早暴力扼杀。

这样一来,也会减轻全社会对基础教育的焦虑,家长及学生都不会过份的担心,也不要让孩子们在小小年纪时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