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排序是“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宋朝在其中是非常奇怪的存在,魏晋时期也就是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大乱世,汉人纷纷南下,衣冠南渡,中华民族融合善未完成,北方的少数民族带着原始的味道席卷中原,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算计进正统排序中,所以当时的正统是晋。

晋灭亡以后是南北朝大乱世,这其间朝代更替很快,也无法有正统的排序。到了宋朝的时候,表面情况与魏晋南北朝非常相似,不同点有两个:第一、宋朝很坚挺,存续了320年;第二、北方无论是辽还是金,其文明程度与之前的五胡比起来要高很多,那么宋朝又是凭什么占到了正统排序的位置呢?

您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汉人统治?其实这个结论只对了一半,在这份历史排序中真的汉人统治只有“汉与明”,其他都不是。我们只能说谁能够占据“汉文化”的高位才能算是正统。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宋朝羸弱感的由来

在宋朝的时候,儒学之所以能够复兴,其背后的动力和机理就是与北方争夺文化正统的地位,最后儒学在周敦颐、张载、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诸多人的努力下终于胜出。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化争斗,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辽的文化程度也不低。

辽首创了二元帝国制,将汉人与契丹人分开管理,汉人聚集在燕云十六州一代,这片区域生存的汉人,占有整个辽帝国人口的60%,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其中也不缺乏爱智求真的有识之士一直与宋朝文人互相切磋。

在当时这种文化之争的态势下,宋朝的文化事业空前发达,甚至有西方学者将宋朝认定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当然,我们知道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不过这也说明了现代人关注宋朝的角度,喜好研究当时的诗词歌舞、秦淮画舫、才子佳人,所以宋朝总是以一种文质彬彬、谦谦君子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总感觉他们好像很虚弱,在军事上毫无建树,动不动就割地赔款,苟延残喘,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宋朝的战绩

我们用唐朝的对外战争记录与宋朝的做一次对比,就能够有直观的认知。唐朝对外战争中:胜利20次、负11次,平12次,胜率46%;宋朝的对外战争:胜利38次、平3次、败了39次,胜率47.5%。

看到这份战绩,您是不是会感觉有一些意外,一贯羸弱的宋朝居然在对外战争中的胜率要高于唐朝。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因素:

第一、对手不一样,大唐的对手不是突厥、就是吐谷浑、高句丽这样强悍的对手,他们的心态也不同,不胜即灭;宋朝完全不一样,无非是西夏与辽、金,西夏本身的实力就令人堪忧,而辽呢?更是在夺取燕云十六州后,就再也无兴趣继续南下,不存在那种不胜即灭的情况。

第二、地域情况不同,唐朝幅员辽阔,战斗都远离自身统治的核心区域,也就是我们日常知道的补给能力,一旦后方有一点天灾人祸,前线的战斗马上就吃不消了;宋朝的疆域狭小,补给线短,所以补给能力比大唐要好很多。

第三、战斗的规模不同,唐朝基本都是大胜,先后消灭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百济等,更是在白江口之战让日本臣服;宋朝的战斗则要轻巧很多,几乎没有大胜,但是只要一败起来就是大败。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宋朝的两个极端不利的条件

那么宋朝的真实战力究竟如何呢?总的来说,宋朝肯定比不过唐朝,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很不容易了,我们也很有必要一改以往看待宋朝的眼光,他们并不羸弱,也并不苟延残喘。

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历史本身来看待宋朝的战力,整个宋朝至少面临着两个军事短板,这种短板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

第一、“燕云十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落入契丹人的手里,意味着宋朝没有了北方屏障,在游牧帝国的眼里宋朝是一马平川,北方骑兵能够很轻松的南下。

第二、河北、陕西等地的丢失,这些地方都是优质战马的培养基地,没有了这块土地,宋朝相当于先天性发育不足,要知道战马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没有好的战马,就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这两个军事短板是致命的,也是宋朝之所以胜则小胜,败则大败的主要原因。在战斗中宋军只要稍有胜迹,敌人马上纵马撤退,以重甲步兵为主的宋朝军队根本就是望尘莫及;一旦失败呢?因为缺乏“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敌人马上挥军南下,毫无阻挡,只能用人海去填补地域的缺失。

在这样的条件下宋朝能够延续320年,本身来说就是一个奇迹,相应的宋朝人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战略缺陷进行了弥补,比如上文提到的人海战术,这种战术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人海,而是重装人海,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宋朝的弥补策略。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战略弥补

第一、发展重装步兵,这支部队的全身盔甲至少在30公斤。重装的好处是用肉体与骑兵抗衡不说1:1,只要能够达到3:1就算是成功的,重装之下的宋朝步兵让北方骑兵非常头疼,弓箭根本无法对其造成正面伤害;如果靠近作战,重装步兵就会拿出大刀、大斧对其马腿进行砍杀,虽然自身伤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能够有效阻止敌人的进攻,这就是我说的宋朝人海战术。

但是这种步兵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防御有余,进攻不足,始终机动性太差。敌人的骑兵只要一撤,这支部队基本就没用了。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第二、宋朝除了重装步兵用于防守之外,在进攻上则大规模的开展武器研发。比如神臂弓、床子弩这些远程武器,有效射程达到500米;在南宋时期,还发明了与重骑兵近距离格斗的铁鞭,铁简这类棍棒型兵器。

第三、发展水军。宋朝时期的水军非常发达,明朝永乐皇帝之所以能够派郑和下西洋耀武扬威,这全赖于宋朝水军的发明创造,在宋朝中国就能够建造巨型战船,上面还会有火器和发石机。公元1611年的采石大捷,就是金国的水军遭遇到了南宋的巨型战舰,败得很惨。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第四、发展骑兵。虽然宋朝天然丢失了优质战马的原产地,但是他们还是努力地建设骑兵兵团,这些战马主要是通过缴获或者私下贸易获得,虽然部队人数不多,贵在精良。岳飞手下的背嵬骑就是典型。

背嵬骑单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就与普通骑兵不同,有长刀、短刀、弩箭和弓箭,用铁叶片革甲。这支部队的战术多变,经常分为多个独立战斗小组,互相配合,造成短纵身内的反复冲杀,比如他们与敌人作战时候往往一批人射箭打人,一批人放弩射马,然后2-3个小组冲锋,撤退过程中,再由身后的2-3个小组冲锋,循环往复,非常厉害。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总结

宋朝的这一套弥补手法,非常奏效,让蒙古帝国蒙哥、忽必烈都吃到了不少苦头,但是战争毕竟是两国之间的综合对抗,在与辽、金的对抗中宋朝只能算是稍逊一筹,但是在与蒙古人的对抗中则完全不同了。

我们今天对大宋的主观意识,本身来说是很不合理的。他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宋朝的文化发达与近代学者为了唤醒民族意识的故意宣传。宋朝自身的文化发达让其能够位列中国历史朝代的主流排序;他的军事能力则能够完成320年的国祚留错。

宋朝的真实军事战力,究竟如何?

好了关于“宋朝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一点:宋朝的军事能力并不羸弱,他在先天性不足拥有两个致命短板的情况下,能够与“辽”和“金”缠斗320年,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