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孔子的学生颜回是个怎样的人,怎样做到那样的心境?

素心小丹


颜回,春秋战国末期人,出生在鲁国都城,一个名叫陋巷的地方,过的是平民百姓清苦的生活。颜回13岁跟着老师孔子学习,他尽管性格略显木纳内向,但是为人极其虔诚善良,悟性也极高,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很高,老师对他也极其赏识,跟着老师孔子学习了七八年就学有所成了。

那个时代诸侯割居、列国纷争、民生凋敝,天下很不太平!如果凭着他的渊博学识和知名度,颜回完全可以在任何一个诸侯国中,谋得一官半职,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或者他也可以隐于市井,明哲保身,靠他的学识教几个学生,也可以丝毫不用为生活担忧!

但是颜回没有这样做,他不计代价、甚至不留姓名,帮老师整理教育专著;还不顾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紧紧追随者导师孔子,于乱世中周游国,以“礼"、“仁"、“信”的核心思想,游说各国王侯、士大夫,以期各国停止战乱,以和为贵,还天下以太平,救民众于苦难!颜回和老师还开办讲习班教育民众。

颜回与孔子

长时间的操劳和奔波,加上营养不良、积劳成疾,极大的损害了颜回的身体健康,但是尽管遭受病痛折磨,他仍然矢志不渝,为她心目中的理想和教育执念而不懈努力!最终不幸,英年早逝!

颜回就是这样一位忠于教育理想,而宁愿牺牲个人一切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也因此被老师孔子推举为,最有成就的72名学生之首!几千年来被人们尊重爱戴。

反观现实,作为教育者,除了应该学高为师,更应该德高为人,应把高尚的品德放在第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真正为国为民的民族脊梁!

世界未来竞争在于教育和科技,当今我们国家日益繁荣强盛,让教师不再清贫安心教育,已经是国家意识。教师没有生活后顾之忧,全心全意育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荒原十禾


孔子很多成就是学生的,把一帮人的成绩集一人于一体


用户8518124582079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他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云的飘逸


颜回生活检朴,自得其乐,品行如一。要做到那个境界就要克制欲望,时刻反省己身,并且知行合一,慎独方可。


静为身君


孔子理论是为统治者所用,以诛心为主。商秧是以诛身为主。与现代世界文明格格不入。


用户77216945634


转发


用户头一条关注


人需要在事上磨练、反复磨练,直到磨成狼外婆🐺否则—先贤和榜样太多了,不经事、不长智,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圣诞童话镇


1、颜回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2、颜回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3、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4、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

5、孔子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

我们生逢太平之世,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却仍有太多的郁闷;颜回贫困窘迫,多病短寿,又生不逢时而处乱世,可他内心却喜悦充满。这就是凡人与圣贤的差距。圣贤并非天生,凡人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能达到圣贤境界。当然,这需要配合以正确的方法,及将其贯彻到底的决心。

颜回乐学好问,从老师那里求得“克已复礼”的方法,立即依之实践,并最终因此体证了儒家的最高境界一“仁”,完成了自我精神的升华、净化。他那远超常人的豁达心境,即是这博大境界的流露。什么是 “克已复礼”呢?简单的讲,就是不断反省内心,扫除其中不符合道德、情理的过度欲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什么“克已复礼”能使人“归于仁”呢?按照儒家的观点,每个人的心中本来具有圣贤的境界,只不过在追名逐利时生起的欲望覆盖了它。一日我们幡然醒悟,将心力由驰求外物转为返观自心,即可分辨出这些欲望,进而扫除它。扫之又扫,欲尽情空,本有圣贤境界自然显现无余。

有人会觉得:为成圣贤而放弃眼前诸多现实的享受,不是太得不偿失么?可心平气和地想想,我们最终所求,不正是快乐吗?而圣贤之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人虽拥有名色财势,却不快乐,他是否算是幸福?又是否算是成功呢?我们中有些人拥有财富、地位的,希求更多更高;已经够多够高的,则担心失去;不担心失去的,又觉得空虚,没有一刻不在烦恼中。如此说来,我们所珍视的名利带给我们的快乐,远远不及短命、贫困的颜回从圣贤之境中得到的!

另外,达到圣贤之境界确实要扫除对财富、名位等的过度欲望,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财富、地位等本身。颜回安贫乐道是圣贤,孔子求闻达于诸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样是圣贤!因此,他们的境况虽不同,却同样获得了内心的康宁!


艺客笑点


孔老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颜回是最出色,最勤奋的学生,也可称其为颜子,本来应由他继承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孔子最看重的衣钵传承者。只可惜四十岁左右英年早逝了,他有两处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人,一是举一返三,见微知著:二是箪食瓢饮,皆被孔老先生赞扬过,也是今天人们学习的榜样。


慎德堂主


影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