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司馬懿是真的看不出諸葛亮的空城計?還是養寇自重?

小養愛漫威


在諸葛亮“六出岐山”首伐中原之時,當時的先鋒馬謖,自以為看了幾本兵書就覺得了不起,剛愎自用違抗諸葛亮的命令,據守街亭沒有當道紮營,而是居山而守。

馬謖食古不化,犯了教條主義的錯,結果被魏國大將張郃切斷了水源。

蜀軍圍久自潰,倉皇之下馬謖帶著少數人馬衝出了包圍。

街亭失守,諸葛亮大驚,這就這就意味著伐魏失去了先機,撤軍是唯一的選擇。

諸葛亮當務之急就是要擋住司馬懿的百萬大軍,為撤軍提供時間。

然而現實很無奈,諸葛丞相據守的西城兵力空虛,只剩一些老弱殘兵。顯然等部隊回援已然來不及,因為司馬懿已經率軍兵臨城下。

萬般無奈,諸葛亮只好兵行險招上演了一出《空城計》

亮命人大開城門,安排了四位老兵在城門前掃地淨水潑街,然後帶著兩個童子來到了城樓門上,諸葛亮沉穩淨手焚香斟茶,他要彈奏一曲《十面埋伏》……

《三國演義》書中說司馬懿害怕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因此帶著人馬逃走了。

諸葛亮轉危為安,隨後救援的蜀軍趕到,也就是說司馬懿失去了一次弄死諸葛亮的機會。

司馬懿一系列的操作讓人十分生疑,他不是三歲的小孩,以老奸巨猾,足智多謀著稱,曹操當年都被他騙了。

難道司馬懿看不出這是空城?莫非司馬懿養寇自重?

首先說明一點,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巧施空城計,也就不存在司馬懿被嚇退的事情,這都是羅貫中杜撰的故事。

拋開這些不談,我覺得司馬懿有養寇自重的心思。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在年輕時受曹操的壓制,處於一種韜光養晦的狀態。

當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當政後,司馬懿此時才被重用,他心中明白,能夠被魏文帝器重,完全是因為魏國中只有他的“拖”功才能抵擋住諸葛亮的進攻。

原來司馬懿有自己密不外傳的絕招,只要諸葛亮北伐中原,他就耗盡蜀軍的糧草,糧草供應不繼,諸葛亮自然無功而退。

假如司馬懿趁西城空虛時弄死了諸葛亮,魏國的剋星沒了,司馬懿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換言之,諸葛亮活著才能凸顯司馬懿的作用,才能不被魏文帝棄用,這就好比沒有了獵物,要獵狗幹什麼呢?

司馬懿是人精,他不會不明白這些道理。

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很多,比如漢初,當韓信消滅了項羽平定天下後,劉邦、呂后就把他殺了。

於是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之說,“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司馬懿熟讀兵書,不會不知道韓信怎麼死的。

其實諸葛亮已經在《空城計》中明確暗示了司馬懿,他讓四名老軍士掃大門,就是無聲告訴司馬懿:“還是自掃門前雪,各人管好各人那點事兒吧”。

另外諸葛亮彈奏的《十面埋伏》,演繹的就是韓信當初沒腦子,在垓下包圍並消滅了項羽,結果怎樣呢?最後還不是一樣被劉邦和呂后殺了,難道你司馬懿也想學當年的韓信嗎?

司馬懿是明白人兒,又經諸葛亮指點,茅塞頓開,馬上帶著百萬大軍撤走了。

總而言之,高手過招都是心心相通,司馬懿放過諸葛亮等於救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