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是如何建立一個養老組合的


我是如何建立一個養老組合的


最近受邀參加了支付寶的理財周,聊的話題是《養老趕早不趕晚,TA們已經開始下手了》,望京博格分享自己是如何建立一個自己的養老組合的。

我是如何建立一個養老組合的

首先在這裡祝大家鼠年萬事如意,身體安康,目前市場處於波動狀態,投資者都很關心市場未來,其實波動是證券市場的特點,它總是處於波動狀態,但是長期股票指數的收益最高,獲取股票市場收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長期投資,養老需求是最普遍的投資需求,養老趕早不趕晚……今天就來聊聊養老投資。


在視頻中有一個養老定投的案例,如果市場未來年化收益10%每年,每月定投500元。三十年之後差不多在退休的時候就是100萬元……如果每月定投2000元,三十年之後差不多(在退休的時候)就是400萬元了……當然定投並非是選一個基金盲目的定投,還涉及到指數選擇、組合的構建與調整,以及如何堅持定投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這些:


第一:為什麼要選擇指數基金?


在長期投資中指數基金優於個股,歷史上很多上市公司破產的案例,但是基本沒有指數破產情況發生,例如博格常講的例子就是,在十幾年前大家都用諾基亞手機,當然如何投資諾基亞的股票現在就是虧損的,但是如果當然佈局的科技類指數基金現在一定是賺錢的,所以在長期投資中指數基金由於投資個股的。”


主動基金的核心是基金經理或者投研團隊,但是基金經理會跳槽、會退休、會業績不持續,但是指數基金就相當於無人駕駛的卡車,始終按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進行投資,例如國內最早的50ETF已經持續運行十幾年時間了,歷史最長的先鋒標普500指數已經運行四十多時間了。


第二:如何優選指數基金?


這個以望京博格自己為例,我是如何基於指數基金構建自己的養老組合的,在長期投資的角度很難判斷哪個行業指數未來漲幅最大,同時歷史上很多基於行業輪動策略的組合業績並不理想。所以在構建我自己的養老組合的時候,採用相對低估值寬基為核心,自己偏好的行業指數為兩翼的核心衛星策略。"


(1)80%左右的資金配置寬基指數,選擇寬基指數的時候注意基於估值與費率兩個角度:覆蓋A股最優的寬基指數就是滬深300或中證800,覆蓋港股的寬基指數有恆生國企指數與香港中小指數,覆蓋互聯網企業的有中概互聯指數,在我養老組合裡面有五個基金,其中四個就是寬基指數。


(2)20%左右的資金配置自己看好的行業指數,望京博格自己認為在2020年預計走強的行業依舊是科技類與醫藥,尤其是芯片、5G、新能源、生物醫藥;同時必須明白自己看法未必正確,所以這部分的配置權重為20%,如果自己看對了組合整體跑贏市場,否則也不會落後市場太多,因為80%的資金配置在寬基指數上面了。


第三:組合的構建與調整


各類基金長期業績都不錯,但是大多數投資者為何沒有賺錢?關鍵原因就是大家買”貴“了,導致買貴的主要原因就是“倒金字塔”的加倉模式,例如,3000點左右投資1萬賺錢了,4000點左右投資5萬也賺錢了,結果在5000點左右投資20萬,不僅把之前的利潤虧沒了,而且本金也虧了。"


這裡必須強調,如果避免了“倒金字塔”加倉模式,就可以大概率避免基金投資的虧損了,所以目前市場還是3000點之下,大家就不要在乎到底在2800還是2600加倉了,如果因為這個而猶豫不決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了。給大家一個建倉的建議,就是在市場相對低估的時候,先將自己一半的資金用於建倉:

(1)如果未來市場跌了,還有資金補倉,補倉完了還有每月工資進行定投;

(2)如果未來市場漲了,起碼還有半倉心裡不慌,每月該定投的繼續定投;


大家經常問什麼時候止盈? 例如五年之後,我們回顧自己的組合年化收益15%每年,並不是每年都是15%,可能是前四年虧損,最後一年漲80%,平均一下就是年化15%,如果我們設置了30%贏了的止盈,最後一年漲幅80%的後面的50%收益就跟我們沒有關係了,所以簡單的止盈策略並不適合長期投資。


第四:如何堅持長期定投呢?


剛才說了,簡單的止盈策略並不適合長期投資,那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提供長期投資回報呢?


望京博格有十幾年資產管理行業從業經歷,其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市場低估值的時候多囤貨,然後靜待市場高估的時候賣出(或者調整組合),這個就是歷史上朱升給朱元璋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策略。"


什麼是低估值呢,例如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PE處於15倍之下的時候就是合理的估值,目前滬深300的估值在12-13左右……那麼哪裡去看滬深300指數的估值數據呢,大家可以在螞蟻上關注望京博格,我會定期發佈市場估值的數據以及目前自己的養老組合綠巨人的指數基金配置。


什麼時候賣出呢?兩個方法可以相互應證:

(1)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高於25的時候;

(2)尤其是平時不關心的七大姑八大姨都開始聊基金的時候;


這個時候就可以分批賣出了,為什麼要分批賣出呢?如果一次性清空,市場還繼續上漲…… 很多投資者可能重新衝入市場,就是俗稱的“火災跑出來了,之後又重新衝入火場了…”結果大家都的,任何底部與頂部都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的。


另外,我們投資是長期,就是我們自己構建的養老組合也是長期的,但是不同時期組合的構成是不一樣的,例如現在低估值的時候,大部分倉位都是股票指數基金,當高估值的時候股票倉位換為債券或者貨幣,等到市場再次低估了有可以撿貝殼了……"


我是如何建立一個養老組合的

估值表在雪球(微博):@望京博格,每日更新


這次就聊到這裡,


建議閱讀:

(1)低估值的不一定漲,高估值的不一定跌?

(2)市場都3000點了,還沒有說服自己擁抱科技股?

(3)買茅臺與買芯片的不是同一類投資者?

(4)買的好不如賣的高,什麼樣的止盈策略最有效?

(5)科技股進入自我強化的上漲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