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7月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以來一系列的經濟數據,其中有相當多的數據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和點評,受制於二季度中美方面的摩擦有些數據並不是特別理想。

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數據援引自國家統計局)

從上面的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不及預期,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二季度GDP同比則出現了不及前值的情況。同時,1至6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刷新了1995年有記錄以來的新低


傳統的來說,拉動我國經濟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不過從公佈的數據角度上來說,這三架馬車都沒有良好的表現。所以昨天《經濟參考報》發佈的“養老、教育、醫療有望成為新的三架馬車”格外的吸引我的眼球,這三塊內容是否真的有剛性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過去提出的三架馬車又如何沒有辦法拉動增長,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最傳統的三架馬車

如果說到最傳統的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的話,那就是:消費拉動、投資拉動和出口拉動。消費拉動這一塊非常容易理解,2017年我國GDP為82.7萬億,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消費佔到了GDP的44.2%,可以說佔到了相當高的比重。那麼把歷史上的社會零售佔比拿出來比較一下,我們可以得知:

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從2010年開始,消費品零售佔GDP的比重就在快速攀升,這一個階段我們可以認為是國民消費升級,口袋裡的錢多了,花錢自然也就闊綽了。然而這一比重在2016年開始出現見頂回落的跡象,2017年開始回落至44.29%,2018年上半年的佔比則回落到了42.96%的水平,相比2015年同期要低。

投資作為社會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總需求的總量和結構有直接影響,可以增加社會總供給。其中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固定資產適度投資能夠促進經濟持久發展,來看一下2010年以來城投增速的變化。

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從數據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城鎮投資增速隨著基礎建設的完善,這一增速從2008年開始出現了整體的下滑,進入2018年以後這一數據持續維持在低位。投資本身的拉動能力持續降低也是可以從數據上面得出來的結論。

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外需方面可以為內需提供重大的拉動作用,不過從2017年的GDP數據來看,出口總額2.26萬億僅僅只佔2017年GDP的2.7%,並不是非常高的一個比例。

所以從消費、投資和出口這幾個數據上來看,都已經缺乏爆發式增長的基礎,所以尋找新的經濟內需增長點是十分有必要的。

新三架馬車的前輩們

其實在昨天提出養老、教育、醫療這三家新馬車之前,還有許多馬車前輩們,它們包括:

2017年剛提出過的:新型投資、新型消費和"一帶一路";也有學者提出過:消費升級、創新、價值迴歸和文化迴歸;

2016年馬雲提出過的:服務行業、消費、高科技;

2015年十三五期間提出過的:深度城市化、消費升級、"一帶一路"。

從以上一系列的三駕馬車當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十分熟悉的字眼就是"消費",在過去的經濟新動力當中一直把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的核心動力在看待。從2015~2017年消費佔GDP比重達到44%的水平也可以看出來,這兩年消費確實對於GDP的推動作用非常大,所以一直重點提也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的兩架馬車則是不斷的在更換,有投資、有創新還有一帶一路等多個富有政治經濟色彩的詞彙出現在這兩架馬車上。可以把一帶一路在股市上面的表現單獨拿出來看一下。

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不難看出,其實一帶一路板塊股票並沒有顯著優秀的表現,甚至相比上證指數還要來的相對弱一些。同時,一帶一路主要是針對國外友邦國家的需求進行滿足,對於國內去庫存的幫助是較大,但是對於國內經濟的幫助相對不明顯。

也正是因為這些新提出的馬車們不夠給力,所以才迎來了我們新的三駕馬車。

養老、教育、醫療有什麼增長點

如果說其他馬車失速了,那麼根據田忌賽馬的戰略來看,集中優勢在一架馬車上面足以定勝局。所以這一次《經濟參考報》提出的三駕馬車嚴格意義上來說都屬於消費這一個大類的,與過去的三駕馬車完全不同。那麼為什麼會把三架馬車定義為養老教育和醫療呢?

首先來看為什麼說養老是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我們認為,養老作為產業增長點而言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作為經濟增長點而言並不合理。

首先來看一下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圖。

養老、教育、醫療——“新三駕馬車”的前世今生

在中國的未來30年當中,60~90歲年齡人群數量會大幅增加,同時20~50歲工作年齡人群相比2010會有相當程度的下降,目前我國家庭養老的環境來看,主要就是20~50歲的人群供養60~90歲的年齡人群。因為獨生子女政策以後,家庭少子化特徵開始展現,出現了1個年輕人平均需要贍養2~3位老人的情況,這也加劇了家庭養老的難度同時催生了養老產業的發展點。

根據老齡委2015年的預測,未來20年將會增加一千萬左右,目前我國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到70%,可以預見未來養老產業確實會迎來巨大的機會。不過再次說回來,養老確實是產業熱點,不過不應該成為經濟推動因素,因為人民老有所養是一個國家民身基本的福利,而不應該成為油水的來源地。

教育方面也是同樣,2010年後開始推行的教育產業化被民眾爭論的比較多,有人認為不該實行,有人則認為勢在必行但是實行的太早。無論誰對誰錯,教育產業化都給普通家長們帶來了更大的教育負擔。優點當然頗多,包括多樣化教育市場,促進民辦學校的發展等等。線上教育市場的發展,中年焦慮產生學習的需求和生育政策放開的推動,整個教育市場的體量會相當程度的擴大。

醫療行業則更是具備巨大的潛力,智研數據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海外就醫患者數量近年來呈爆發式增長,海外醫療中介服務市場規模2012年為2.1億元,到2016年時翻了11倍,達到23.5億元。

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健康醫療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而潛在市場空間為這個規模的5倍以上。

主要集中在體檢、整容、癌症治療等高新醫療科技領域,並且這些領域的利潤都相當可觀。我們認為相比養老和教育而言,醫療行業拉動經濟更具備可實行性,因為醫療服務的本土化更能夠降低健康的成本和額外開支。尤其在醫療設備方面,目前我國可發展的市場空間較為可觀。

總結

相比過去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我們認為這一次的“新三駕馬車”集中在消費或者說消費升級這一塊上相比過去的其他馬車更為合理,因為消費佔到我國GDP相當重要的一塊,能夠推動消費,就能夠推動GDP。同時《經濟參考報》所提出的三架新馬車也實實在在的指出了未來幾年可能快速發展的產業,尤其是養老行業方面有充分的理由看好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養老、教育、醫療作為新的三架馬車能夠切實可行的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