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姑姐坐月子,老公讓妻子去伺候,我怒道:“我坐月子時她人呢”

大姑姐坐月子,老公讓妻子去伺候,我怒道:“我坐月子時她人呢”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是有困難的時候一起使勁,有快樂的時候一起分享,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即使是親戚也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對你好,也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對你壞,天道好輪迴,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張華和老公結婚三年多了,夫妻感情一直都很不錯,兒子也兩歲了,平日裡感情也很穩定,老公李木傑性格平和,很少動怒,和張華結婚這麼多年,夫妻倆基本都沒有紅過臉,可是前幾天張華卻因為老公姐姐的事情兩個人大吵了一架。

當時婆婆生病住院,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才出來,醫生說婆婆出院以後也不能勞累,需要靜養一段時間。

然而這個節骨眼,老公的姐姐正好生孩子,她沒有婆婆,所以老公姐姐就給李木傑打電話,說希望張華去伺候她坐月子,而李木傑連問都沒問張華一聲,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大姑姐坐月子,老公讓妻子去伺候,我怒道:“我坐月子時她人呢”

到家之後才跟張華說,當時張華就火了,她和這個大姑姐一直就不對眼,她和李木傑結婚的時候,大姑姐就對張華橫挑鼻子豎挑眼,哪哪都看不慣,特別是張華生孩子的時候,婆婆每次來照顧張華,大姑姐都要在邊上冷嘲熱諷一頓,說張華這是大小姐,把她媽當成下人使喚了。

而最讓張華生氣的就是自己生完兒子以後,所有的家人都給了賀禮,就這大姑姐沒給,雖說也不是為了這點錢,但是孩子畢竟也要叫她一聲大姑,可是她卻這麼摳,也讓張華感覺心寒。

但是李木傑卻對這個姐姐非常好,這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對姐姐的感恩,李木傑小的時候,婆婆家還比較窮,本意是想讓大姑姐繼續讀書,讓弟弟就別唸了,可是大姑姐卻把機會給了李木傑,這樣李木傑才順利地念到大學畢業,而大姑姐卻只有初中文憑。

但是她曾經對李木傑好,也並不意味著自己要受委屈,所以張華火氣上來後,一口反問老公:“我憑啥要去伺候她?她沒人伺候不會去請月嫂嗎?這點錢都捨不得花,再說我去伺候她咱兒子怎麼辦?”

大姑姐坐月子,老公讓妻子去伺候,我怒道:“我坐月子時她人呢”

老公看張華一臉不願意就勸張華不要太不近人情,說孩子可以給岳母帶,幫大姑姐先度過難關再說,都是一家人,幹嘛還花錢請月嫂,月嫂那麼貴。

張華聽後一臉不可置信:“我長這麼大連我媽都沒伺候過,我憑什麼去伺候她!我生孩子的時候她伺候過我嗎,我現在還記得她當時冷嘲熱諷的模樣,用不著我的時候我是外人,用得著我的話我就是自己家人,我呸!”

所以因為這個事情張華和老公李木傑吵個不停,不過張華也想清楚了,無論你說什麼,我就不去,你愛說啥說啥,實在把自己逼急了就跑回孃家,自己絕對不做委屈自己的事情。

大家覺得張華的做法對嗎?可能有些朋友認為張華脾氣太硬,怎麼說大姑姐都是老公的親姐姐,以後肯定低頭不見抬頭見,這次張華退一步,就可以以這次為契機,兩個人的關係變得好起來。

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想法,然而我卻不看好結果。

大姑姐坐月子,老公讓妻子去伺候,我怒道:“我坐月子時她人呢”

首先,一個人的性格並不是因為一件事就可以輕易改變的,生活不是電視劇,由黑洗白是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如果張華輕易妥協,那麼大姑姐只會覺得自己直接給弟弟打電話讓弟妹來照顧自己是聰明的做法,除了認為自己可以省下一筆月子錢外,不會對張華有任何感恩。

其次張華也不是偉人,張華只是一個普通人,強大如范雎都認準“睚眥必報”,何況張華,別人給你左邊一巴掌,正常人的做法一定是還回去,怎麼可能還笑著把右臉再伸過去。

第三,即使張華和大姑姐沒有矛盾,我想大多數做弟妹的也沒有責任去照顧大姑姐坐月子吧,有過照顧月子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天二十四小時跟祖宗一樣照顧就不說了,有時候還要端屎端尿,如果照顧的是自己血親也不說什麼,累了即使抱怨兩句也沒啥,可是照顧大姑姐這算什麼,照顧好了感覺是應該應分,而照顧不好又要費力不討好,反遭埋怨,所以乾脆拒絕,一勞永逸。

再者張華丈夫這件事做得也不對,大姑姐給李木傑打電話兒沒直接給張華打電話就說明她心裡也明白她和張華關係一般,所以才讓李木傑做中間人,希望張華看著李木傑面子而來幫助自己,可不管張華最後來沒來都必然會引起夫妻矛盾,所以大姑姐這也是在拿李木傑當槍使。

大姑姐坐月子,老公讓妻子去伺候,我怒道:“我坐月子時她人呢”

說到底,張華對於大姑姐雖然有怨恨,但是這件事讓她如此生氣的主要原因還是丈夫李木傑沒有處理好,他自以為是地替張華答應了一件請求,這就是對張華的不尊重,而對於一件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的事情,最後卻說妻子不近人情,這就是對張華的不體貼。

所以既不知道尊重也不知道體貼的丈夫,張華沒有提出離婚,在我看來她就已經很念舊情了。

人生並不是一定要睚眥必報,但一定要有正確的善惡觀,不要讓壞人得懲,卻讓自己吃虧,有時候吃虧是福,可有時候吃虧就是蠢了,特別是那種明知道吃虧還吃的人,就是蠢上加蠢了。

謹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