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指什麼花?

西門白甫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黃花閨女”一詞,不僅在古代,放到現代,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人人皆懂,意思主要是代指沒有出嫁的大姑娘。

“黃花閨女”這一詞的來源,其實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話說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劉裕有位貌美如花的女兒,叫壽陽公主,生性活潑,非常招人喜愛。有一天在都城金陵的宮中玩累了,就直接躺臥在宮殿石椅上睡著了,恰好一陣微風拂過,梅花片片飛落,幾枚梅花瓣飄落到她的額頭上,留下點點梅花斑痕,讓本來美麗動人的壽陽公主,顯得更加嬌柔嫵媚,惹人憐愛。宮女們見狀,都驚豔不已,武帝也非常喜歡,特意起了個名字叫“梅花妝”。

“上所好之,下必甚焉”。因為皇帝的大加讚賞,宮中佳麗都紛紛效仿,將梅花貼在前額,成為當時宮中非常流行的妝扮。後來慢慢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但是,梅花也不是四季都開花,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到愛美麗的女人們,於是有人想出了法子,用黃色的粉料直接在額頭上描繪成梅化形狀,人們便把這種裝扮叫做“花黃”或“額花”。南北朝著名的《木蘭辭》中就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詩句,可見這種裝扮的流行。

在古代,文人喜愛用“黃花”指代菊花,《菊譜》中稱:“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於是非常重名節的古人,就將“花黃”一詞顛倒過來稱“黃花”,來形容未出嫁女子心靈純潔,情操貞節的童真,“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所以“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指的就是菊花。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黃花閨女這個特殊固定的詞彙,想必大家是都不會陌生的。但是提到這個黃花,到底是指的什麼花?恐怕知道的人並不是太多!

要弄懂這個問題,可不是三言兩語就搞定的。那麼就請各位看官,給點耐性聽我慢慢的給大家解讀吧!這個問題還得從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說起。武帝劉裕有一個小公主,特別頑皮任性。就像男孩子似的,經常在外面到處亂跑。某日在外面玩累了,倒在花叢中就睡著了。一個奇蹟發生了。

有一個臘梅花瓣落在她粉嫩的臉上。待醒來時,花瓣在額頭上留下了一個梅花烙印。…當父皇遇見女兒時,發現了女兒額頭上的梅花印記。父皇覺得甚是可愛。於是就吩咐她不要把梅花印弄掉。於是小公主就謹遵父命,果真好幾天不敢洗臉。這總不洗臉哪行呀!小公主的鬼點子特別多,仔細一想有了辦法。於是她每天清晨洗漱完畢,都重新在臉上貼上花瓣。由於她貴為公主,是金枝玉葉呀!自然是重量級別的人物。是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的。公主可是大v呀,下面效仿的粉絲那可蓋了帽了。於是乎這在當時就自然的形成了,一個時髦的潮流。

不過這樣貼來貼去的也太麻煩了。後來乾脆就直接,用彩筆在臉上畫個花瓣。這就是後來所說的貼花黃的來歷。

但是在封建社會,婦女是有許多固定禁規的。對於一些已婚的女子,她們是有她們的化妝規範要求的。所以貼花黃的只有未婚的少女了。所以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嫁少女的代名詞了!

由此看來所謂的黃花,也就是指的臘梅花。由於時代的變故,這種妝容也不單純的就是黃顏色的。在以後的幾個朝代也各有不同。不斷演化。但是無論如何演化,黃花閨女一詞已經在那個朝代就流傳延續,是無可更改了。

所以說,黃花閨女這個漢語詞彙裡的黃花,說具體一點就應該是:“臘梅花”。因為,中國漢民族文化,凡事都是應該追求出處的。因為這個詞彙是從南朝劉宋武帝劉裕,那個時候產生的!







o星火燎原o


“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是指菊花,用來比喻待字閨中的女子或處女。

將黃花比喻處女的原因是,黃花原是菊花,菊花品質高潔,陳毅有詩《秋菊》:

秋菊能傲霜,

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

風霜其奈何?

古代將女子的貞潔看得十分嚴重,出嫁前若是和別的男人有染,就會被社會輿論譴責為敗壞風俗,連累家人出門也會無臉見人。丈夫死後推崇守節,立貞潔牌坊,此謂“一女不侍二夫”。所以女子的貞潔能跟男人的骨氣、氣節相提並論,常將青松、翠竹比喻男人有骨氣,有節操,而菊花就用來形容女子能守身如玉。

不過現代人把節操看得淡了,很多女子第一次出嫁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處女了,隨著社會風氣的不斷開放,人們對是否是處女也不那麼看重了,何況中國現在人口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對很多農村出來的小夥來說,能娶到老婆就已經很不錯的了,還管她是不是處女呢。因此,如今的黃花閨女多半是用來形容未婚女子,至於未婚女子是不是處女,天知道。


茅山風水方飛興




西門觀點:有多種說法,一指菊花,二指古代女子額頭貼的裝飾花黃。

黃花閨女一般指沒有出嫁的女子,也指處女,古代叫未出閣女子。女子在未出嫁前保持自己的貞潔,說明女子品德高潔。

為什麼把未出嫁的女子叫黃花閨女,有多種說法。而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是指什麼花,還是其它?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指菊花。

黃花指菊花。因為菊花耐寒傲霜,常用來比喻女子貞潔,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表示女子待字閣中,尚未婚配,還是處女,也說明女子在出閣前能保持純潔,品德高潔。

第二、指古代未出閣女子額頭或兩頰貼的一種黃色裝飾。

《木蘭辭》裡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一句,其中的"花黃"即代"黃花"。南北朝到隋唐時期,未出閣女子喜歡在額頭和兩頰用黃色畫上各種花式圖案,有的用黃紙剪成各種圖案貼在額頭或兩頰,作為一種裝飾。


過去,女子非常在乎自己的貞潔,未出閣就與人發生關係的會有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未婚前男女絕對不能發生關係,黃花閨女很普遍。

現在,思想觀念比較開放,婚前性行為現象很普遍,儘管很多人能夠接受,但畢竟造成很多社會問題,而且受傷害的一般都是女子。

因此,還是希望女子未婚前儘量保持自己的貞潔。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網絡圖片與內容無關)


西門白甫


淺談“黃花”閨女

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說是取之不盡,值得後人學習、研究。就拿“黃花閨女”來說,在古代,人們對於少女貞潔是看得非常重的。一般的女子都是足不出戶,待嫁閨中。何為閨?一般是指內門,在這裡,特此女孩子住的房間。比如白居易在《長恨歌》有詩云:“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知”。因此,閨女指的是未出嫁的少女。黃花作為閨女之前的定語,其深義不言其表,這裡強調是守住貞潔的未婚少女。

那為何是用“黃花”一詞呢?注意,此處的黃花不是“人比黃花瘦”中的黃花,不是現在所言的一種藥材。黃,指的是一種顏色,黃花是專指黃色的花。為何呢?古代未婚女子梳妝時喜愛“貼黃花”,用黃色顏料、黃紙剪成花樣或者黃色花瓣在額頭、兩頰來做裝飾。《木蘭辭》中有詩句:”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這種習俗。

習俗起源於南北朝,後來到金、元侵入中原以後,才慢慢消除,但“黃花閨女”一詞表達處女之意很含蓄,因此一直延用至今

。後來,中國文人太聰明,想象力豐富,把黃花延伸為黃菊花之意,而菊花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這樣一來,“黃花閨女”更意味深長了。


歡迎關注宏燈詩話,與您共享頭條文化生活!


宏燈詩話


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指什麼?

黃花在古代稱菊花,菊花又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人們用來比喻人品性的高潔。

所以,在古代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上,都喜愛在臉上“貼黃花″,貼於額頭,鬢角邊,嘴邊等處,這也是古代未婚少女的妝容。但對鏡子貼黃花的習慣早己不復存在,沒有人再貼黃花了,但黃花閨女一詞卻流傳了下來。

“黃花閨女″一詞表示少女還未結婚,另一方面表示少女心靈純潔,因此,“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婚處女的代名詞了。

對於現在來說,“黃花閨女″應該指未正式結婚的女子吧,是不是處女,就不細講究了。








春風化雨168609502


在傳統的農村,黃花閨女,不僅僅是處女,是專指十八歲或十八歲以下從未接觸過異性的少女們。有年齡限制的。俗稱姑娘一朵,過了十八變成瓜。我在農村插隊當農民時,老人們都告訴我,舊中國姑娘嫁人一般16歲至18歲,不然嫁不出去了,甚至還有14歲的媽媽…


高友峰1


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廊中休息時,一陣清風將黃色的臘梅花瓣吹貼到了她的額上,揭去後卻留下了淡淡的黃色花痕,十分好看,更增加了公主的美麗。於是以後公主每天都以臘梅的黃色花瓣貼額,宮中女子紛紛效仿,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民間,成了青年女子裝飾的習俗。

黃花也指代菊花,它和臘梅一一樣,耐寒傲霜,有著高尚的情操。用它們貼額,不但增加了女子的容顏美麗,更增加了她們內含的質美。

《木蘭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以黃花貼額的習俗漸漸地演變成了更簡便的方式,用黃色染料描額或以剪紙貼額了。


王兆林0309


古時候婦女額前一種裝飾,即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部兩頰上畫成各種花紋,也有用黃紙剪成各種花樣帖上的。


18678711656


這裡的“黃花”古代指的是“菊花”,是節操的象徵,心靈純潔,情操貞潔,黃色有指人高興,心情愉快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