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SFBT读书会分享-007

合作对话的重要元素——建构解决之道的晤谈阶段(上)

SFBT整个解决式谈话的共构互动过程正是一个引发当事人改变的介入历程。SFBT晤谈注重现在的行动与未来偏好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希望感的晤谈。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谈到希望感,结合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的情绪起起落落,有时听到坏消息心里也会特别难过。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消息,人们更多会去关注负面的消息(不好的消息),哪怕有时消息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甚至离谱),但人们会相信,情绪很快就因这些坏消息而受到影响;相反,当我们得到某些好消息时显得相对比较谨慎,想要多方求证。对负面的过度关注是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同时,人们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离不开“希望”。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网上直播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现场,最高有9400万左右的人在线观看,这其实就是一种“希望”,希望感能提高人的免疫力。一开始公布的数据是聚焦在确诊的人数、死亡的人数;后来慢慢会同时公布排除疑似的人数、治愈出院的人数等等,这也是给到我们一种希望、一种信心,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这些数据也可以分为两面:一个是问题式的数据报道,另一个是问题解决式的数据报道。


在咨询过程中,问句分为两种:一种是聚焦问题式的谈话,另一种是聚焦解决式的谈话。不同问句模式会引发后续来访者不同的回答内容,Ta所处的象限也就不同。聚焦解决之道的问句不去挖掘问题究竟谁对谁错(很多时候来访者会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童年的父母或成长环境),若聚焦于问题,一种可能性是容易把责任向外推,来访者会感觉问题的产生原因或者需要去改变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样一来可能会降低来访者自身改变或调整的意愿与动机;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另一种可能性是问题式的谈话回溯过去,聚焦过往来访者自身的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做好的地方),使来访者觉得自己可能哪里做的不够明智,从而给到自己一些否定的概念,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SFBT咨询师需要同步于当事人能够接受的速度并考量晤谈共同理解基础,灵活组合运用特定的代表技巧。有些当事人或许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情绪中,可能并没有那么快去寻找解决的方法,Ta需要一些时间来宣泄情绪(情感),所以SFBT咨询师强调“身后一步”引导,我们伴随来访者慢慢推进治疗谈话,而不是走在前面将来访者拉去某个指定的方向,咨询是由来访者决定如何谈、谈什么、怎么谈……而不是由咨询师来决定。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在晤谈中,咨询师或许时常会感到“明明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来访者已经在这个点上绕了很久,就差那么一点但总也不明白”,咨询师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在一个专家的位置,觉得自己比来访者更高明,而忘了我们要用好奇的眼光陪着Ta去看“Ta看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去建构一种希望感,而不是一种“谁更应该怎么做”的感觉。


焦点解决晤谈阶段

<strong>A.正向开场

SFBT首次晤谈,有一个简短的社交开场,例如:询问名字、称谓、从何而来等让当事人感到放松;咨询师需要向来访者普及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流程、价格、保密原则等(确认当事人是否知晓并理解,视具体情况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接着咨询师会好奇地尝试多了解当事人并建立初步的关系

,交流一些来访者熟悉的背景情况(并非只关注问题),例如:如果今天你没有来到咨询室,这个时间你会在哪里?做些什么?……通过关系问句,了解身边人(不同视角)对来访者的看法……这些材料或许会为接下来的咨询提供一些不同的资源线索(来访者的优势、特点、专长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为我顺着你前进,看到你好的一面,厉害的地方,才能与你建立关系。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巡警2019》拍摄的是上海派出所出警的故事。第一集,有个小女孩严重伤人,剪衣服,父亲报警孩子把自己关起来,警察来了她情绪也很激动,慢慢平复心情开始谈论具体事件时,女孩给摄像大哥递了一个枕头,民警就夸赞女孩“其实你心地很善良,虽然和父母有矛盾,但也能考虑(在乎)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夸赞很直接,每个人都有存在的问题,同时问题之外每个人也都有闪光点。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除了直接夸赞还可以间接夸赞,给到来访者更多的视角,

SFBT的特点是拓展来访者的觉知范围,从“黑”的地方跳出来,看到“黑”外面的“白”,从而让自己有信心、有赋能感。

在家庭治疗中,咨询师可运用“相互赞美”的方式,例如:发现孩子身上的某个优点,可以询问这个优点是从哪里学来的?是更像你的父亲还是母亲?这样也就把孩子的父母一起夸赞进去了,在家庭中形成一种涟漪效果,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看到资源与优势,看到希望。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通过循环问句,有时我们赞美父母实际是为了更好地赞美孩子;有时我们在赞美孩子的同时借力打力,连锁反应地间接赞美其他家庭成员。使用“正向开场”在于SFBT咨询师信奉建构解决之道,谈话的内容与方向有关、与取舍有关,我们更多希望看到积极的一面,而非聚焦问题本身。

然后,通过成果问句了解来访者当前的晤谈目的与最大期待,从而聚焦前进的大方向。例如:想象一下当你结束这次谈话,会有什么不一样?你希望从这里带走什么?假如咨询给你带来了改变,你认为这个改变会是什么?……


<strong>B.问题简述

来访者在描述问题前前后后发生的一些经过,咨询师认真倾听,使用自然共情、一般化、重新建构、复述关键字、摘要等技术给予回应,以展现咨询师的理解、尊重与认可,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是真正在乎我的,有人和我(我的困难)站在一起,来访者得到共鸣,感受到力量与希望。在来访者描述问题的最初,咨询师依然要先把自己的手插在袖子里,老老实实不急着出手。因为我们还不知道那个方向点在哪里,如果冒然出手,很快来访者会觉得“其实,咨询师并不了解我”,所以在最初,咨询师更多可以运用复述的技术。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外化”技术是将问题与人分开。联系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一度将“武汉”与“病毒”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国外的很多留学生、华侨华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这其实是一种侵害行为;而从自身来看,实际是“自我认同”问题。我们要对抗的是这个“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把“病毒”与“人”区分开很重要,从而去掉标签,去污名化。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最简单的“外化”方式,是在描述人和事件时,前面加上“那个”两字。例如:“那个”ADHD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那个”自闭是怎样影响你的人际互动?“那个”出轨是如何影响你们的夫妻关系?将问题与人分开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你不是被控制的,而是有决定权的,可以尝试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例如:

孩子早恋,一般的咨询问句可能会聚焦在:孩子从何时开始早恋、对象是谁、他们恋到什么程度、多久约会一次等等;而SFBT的问句完全换一种方式:“那个”恋情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个”恋情给你和孩子带来了哪些变化(或影响)?我们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与人的关系,问题给人带来的感受(变化或影响),不同人对同一个问题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strong>C.建立良好构成的目标

在确立咨询目标时,有可能来访者心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根据重要性、紧急性、意愿性将问题进行排序,今天最想要谈的是其中的哪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聚焦在其中的一个点上,先就一个问题设立解决目标,当目标达成时给到来访者成就感,小小的赋能感。当然,目标是可以改变的,在咨询最初可能解决的是表面的问题,慢慢来访者感受到一些深层的问题希望解决,这也是可以的,咨询师尊重来访者的选择权。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在一些青少年咨询工作中,可能来访者是非自愿咨询,会出现“无目标,找目标”的情况;而另外一些来访者正如先前所说,需要咨询师帮助其“多目标,选目标”。如何帮助无目标的非自愿来访者寻找目标呢?或许可以“以终为始”,例如:假如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你下次不必再来咨询你愿意谈谈吗(当事人不愿来咨询,但学校、父母要求其必须咨询;那么当来访者做了什么,出现哪些变化就可以让学校、父母不再坚持或许是可以讨论的内容),这就是通过“以终为始”的问句来寻找和确立目标。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良好的构成目标”即正向所欲的、明确具体可行的、具人际情境互动的、个人能力意愿所及的、符合当事人生活脉络的以及立即可以开始行动的目标。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呢?SFBT提供了两个利器:一个是“奇迹问句”,另一个是“假设问句”。来访者常常表述的目标是“我不希望这样……我不希望那样……”以负面的句式表达内容,此时咨询师需要完成一个“负转正”的工作,将负性的描述目标转为正向的描述目标,即:你希望的是怎样的(美好)结果、怎样的情境、怎样的画面,这个你希望的目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SFBT不仅需要有一个“正向的开场”,同时需要树立一个“正向的目标”。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明确具体可行”是指我们的目标越详细、越细节、越可视化越好,当来访者在脑海中想象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经历一遍的过程,可以触发接下来的行动。“具人际情境互动”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问题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被各种关系与情境包围,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人改变了关系就会改变,情境也会改变,在人际互动情境中将目标聚焦化(例如:你希望他人如何对待你,你又是如何对待他人的)。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个人能力意愿所及”是指我们想要改变,但步子不能迈太大,愿望是美好的但如果目标设定太高,容易失败,两分钟就气馁了,打压了原本改变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当下我可以做什么,从“一小步”开始。“符合当事人生活脉络”即咨询目标是由来访者与咨询师共同建构的,而不是咨询师一人来决定,咨询师需要往后退一步,来访者的行为、方法、目标都是符合其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以及价值观等等,有属于Ta自己的脉络。当然还包括了不同的宗教、文化、种族、背景等等。“立即可以开始行动的目标”就是所谓的“一小步”,当下可以力所能及做的改变是什么,许许多多的一小步慢慢会产生最后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实现最终的那个大目标。

尊重与希望 | SFBT读书会分享-007

感谢朱松林、黄忆、陈雅芬老师的带领与分享,2020年让我们共读《尊重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