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僑鄉勇士馳援湖北戰“疫魔”

<table> 僑鄉勇士馳援湖北戰“疫魔”

2月11日,江門第二批13名醫護人員在江門市衛生健康局集結,前往湖北荊州支援。南方日報記者 楊興樂 攝

/<table><table>

融媒閱讀

直播回顧:第三批出發!江門市20名醫護馳援湖湖北

/<table>

“湖北加油,我們來了!”2月上旬,江門首批15名“白衣戰士”隨省醫療隊一起出徵湖北,到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接下來的5天,江門市又接連向湖北派出2支醫療隊。三個批次共48名醫護人員開赴前線,分別於2月9日、11日和14日抵達武漢市和荊州市。

目前,3支醫療隊均順利開展日常醫療工作,其中第一批15名隊員入駐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主要負責輕症患者救治;第二批13名隊員聯合梅州市,入駐公安縣中醫院,主要負責輕症患者救治;第三批20名隊員入駐石首市中醫院,與湛江市、潮州市、河源市醫療隊組成ICU團隊,負責重症患者救治。

在湖北戰場上,僑鄉戰士表現出了高度的專業水平。他們收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克服各種客觀條件上的困難,與病人們同舟共濟,聚力驅散病魔。

南方日報記者 張泳渝 李靄瑩

緊急出征 “接到通知時我剛值完夜班”

“今天早上剛剛值完夜班,還沒來得及吃早飯,就接到鶴山號召醫護人員支援湖北的通知。”鶴山桃源鎮衛生院內科主治醫師廖國寧今年38歲,從接到通知到集結,他只用了3小時。

2月9日上午,江門市首批15名“白衣戰士”在江門市衛生健康局集結。隨後,他們馬上前往廣州白雲機場,和省醫療隊一起出發前往武漢市方艙醫院,在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早上8:30收到信息,11:06就出門了。”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黃紹瓊的丈夫李健雄回憶。隨後,一家四口在半個小時內幫妻子火速整理好了行李,送她出門。10歲的大女兒知道媽媽要去湖北前線支援,而3歲的小女兒只知道媽媽要出一趟遠門。送妻子上車後,李健雄在微信給她留言:“老婆,我很擔心你,其他不多說了。一切小心,平安歸來,平安回家就好!”

援鄂醫療隊每次出發都是臨危受命,但他們的臉上只有從容與冷靜。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呼吸科護士賴陽軍來自江西贛州,1997年出生的他是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裡最年輕的成員。背上揹包,提上物資,他就這樣踏上了前往抗疫一線的征途。“我很確定,我要去前線支援!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希望能儘快打贏這場戰役!”他堅毅地說。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高年資呼吸科醫生。17年前的我就在一線,17年後也義不容辭。”江門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劉凌雲還是研究生時,就曾參加了廣州非典抗戰。

作為已經有過一次經驗的“老兵”,憑著多年在呼吸內科打拼的經驗和對此次疫情的瞭解,他意識到,江門市中心醫院作為市內龍頭三甲醫院,在關鍵時刻肯定要派出人員援馳武漢。所以,在還未收到上級通知的時候,他就在大年初二寫好了請戰書,隨時在國家和人民有需要的時候,準備出戰支援武漢。

2月13日,江門明日組建第三批醫療隊的信息在恩平市人名醫院的工作微信群裡“炸開了鍋”。僅20分鐘,就有幾十名醫務人員踴躍報名。醫院及時為他們備齊了生活必需品和防護物資。

江門市衛生健康局局長周津明介紹,援鄂隊員出發緊急,帶的生活物資都有所不足。目前,他們的日常起居飲食均保障到位,部分欠缺物資,江門市組織了籌措和補充,第一批生活物資已於16日送到了隊員手裡。隨後部分個人防護用品也將有計劃地向隊員補給。

艱苦作戰 “為了節省防護服少喝水”

“步驟很多,穿和脫都分別需要1個小時。”2月11日,江門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疫區的第3天。來自新會區第二人民醫院的主管護師區燕紅臨危受命,成為了醫院感染管理科專員。因為隨時都會收到通知趕赴“戰場”,他們要爭分奪秒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和“七步洗手法”,做好迎戰準備。

與區燕紅來自同一家醫院的黃景培分享了一個穿防護服的秘訣:為了節省物資,他們將在工作中少喝水少上衛生間,甚至用上一次性紙尿褲。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分4批進入方艙醫院,每次工作大概6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大概8小時。

緊張的技術培訓之後,就是正式的“戰場”實戰。

2月13日,江門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新會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鍾景良第一次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和一位來自梅州的醫生一起負責B廳B區的200位輕症病人。“一走進病區,二三十位病人圍了上來,問我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戴著兩層口罩難以呼吸,醫院裡人很多,感覺有點缺氧,心裡很害怕。”鍾景良說。

他用筆記下每位病人的需求,安撫病人先回床位等候,再一個個處理,把扎堆進來的病人都安頓好。工作6個小時沒有進食的鐘景良,肚子已經餓得直叫。凌晨4點他才回到酒店,用豆豉鯪魚罐頭配飯填飽肚子。

生活上、工作中的艱苦,對醫護人員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卻總是能敲擊他們的心房。

2月16日,距離首批醫療隊赴武漢開展抗疫工作已經8天。當天夜晚上夜班前,鶴山市桃源鎮衛生院臨床內科主治醫師廖國寧突然收到了來自父親的微信消息——這也是父親給他發的第一條文字微信。

“國寧:祝你身體健康,一切順利,要認真細緻做好消毒密封醫服,防寒保暖,保護好自己,戰勝病魔,凱旋而歸,我們一切安好,勿念。”

這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廖國寧百感交集。“文字的背後,不知道父親怎麼突然學會用微信,怎麼學會打字,戴起老花眼鏡看手機又是怎樣的模樣。”廖國寧接通了與父親的視頻聊天,讓他看看自己的“方艙醫院流行髮型”,讓他看看武漢的迷人夜景,“我跟他說,只要做好醫學防護,醫護人員是不會被傳染的。”

愛在湖北 “更多的是陪伴與安慰”

2月17日是江門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接管公安縣中醫院病區第二天。江門市中心醫院馳援湖北醫療黨小組組長、江門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劉凌雲在中午12點下班,回到宿舍吃飯。突然,他接到了醫院的緊急電話,有患者需要搶救。他二話不說扔下筷子,馬上回到醫院。

一進病房,他看到患者臉色蒼白、口唇發紺、呼吸急促。本來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活動後血氧一度低至82%,情況萬分危急。

“由於N95不利發聲,我幾乎用喊的方式,交代身旁醫護立即進行氣血分析,通知複查CT,調試呼吸機,隨時準備無創通氣治療。”劉凌雲回憶。

各項搶救措施有條不紊地開展著,經過近4個小時的緊急搶救,患者症狀明顯緩解,血氧恢復96%以上,轉危為安。

救治患者不僅僅是手術和藥物,更需要醫護人員的陪伴與安慰。

2月19日,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長、江門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馬清藍在公安縣中醫院的工作也並不輕鬆。走進病房,幾乎所有的病人都圍上來。

“護士,我怎麼還發熱?”

“護士,我今天早上抽血的結果怎麼樣啊?”

“吸氧這麼久了,我這病能好嗎”

焦慮不安的情緒瀰漫著整個病房。

“其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大部分病人都並非重症,按最新版診療方案施治,基本能治癒康復。”馬清藍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我意識到心理疏導對疾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作用,於是耐心地一一回復著他們。”

經過一番解析,病區裡面回覆了平靜,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了底,更加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疫情仍然嚴峻,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特殊的病區,我能做的是盡一個護理人員最大的努力,減輕病人的痛苦,在治療的基礎上,更多的是要去陪伴,去傾聽,去安慰。”馬清藍說。

聚焦

江門醫者在湖北日夜奮戰,助病人克病魔

“緊張感少了,責任感重了”

2月16日20時,江門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新會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黃紹瓊結束了第二次進入方艙醫院工作。她按步驟脫下防護服,乘上專門接送醫護人員的公交車,在22時回到了酒店。

400公里外,江門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長、江門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馬清藍已經草草入睡。4個小時後,她就要起身洗漱,準備17日凌晨4時至8時的值班。

連日來,江門三批醫療隊分赴湖北武漢、荊州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醫院外,隊員們看見了武漢,看見了雪。在醫院裡,他們滿眼只有病人和工作。在異鄉的土地上,他們踏霜踩露,又披星戴月,幫助病人戰勝病魔,書寫出江門醫者的專業與溫度。

下午3時遇見人生初雪

2月15日是黃紹瓊第一次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日子。清晨5點多,她起身洗漱,用5分鐘吃完了一盒酸奶和兩個饅頭。兩個小時後,她穿戴好防護裝備正式入艙。“我負責的53位病人已經吃完了早飯,正躺在床上休息。”這是她第一眼看到的方艙。

方艙醫院裡只分廳和區,病床與病床之間間隔很小,每位病人“擁有”的空間就是一張床、一個床頭櫃和一個氧氣瓶。黃紹瓊和另外兩位護士組成了一個三人小組,開始了今天的查房——說是查房,其實也並沒有“房”可言。

他們3人分工合作,分別探熱、監測血氧、記下每位病人的需求。及時而高效的查房為後續治療提供了更多主動,也緩解了病人的焦慮情緒。這些都是隊長鍾景良前幾天入艙回來提醒他們的。

中午12點,黃紹瓊在派午飯時聽見電視傳來整點新聞的聲音,當天病人的午飯菜式是馬鈴薯和椰菜花,還有當地人愛吃的紅燒肉。電視機放置在相對空曠的、不時被用來跳廣場舞的活動區,好幾十位病人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鄉下和街坊鄰居一起看電視的日子。”

相比於照顧53位病人的3位護士,負責救治100至150位病人的醫生擔起了更重的責任。“我能做的就是當好‘站崗的哨兵’。”身為護士,黃紹瓊要配合醫生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給醫生反饋及時而準確的病人狀況。“這裡的病人都很和善,我會陪他們聊聊天,嘗試瞭解他們在擔憂什麼,畢竟積極的心態是儘快康復的良藥。”

下午3點多,黃紹瓊完成交接班走出了方艙。當天武漢的氣溫驟降了十幾度,還下起了大雪。她怎麼都沒有想到,人生中第一次看雪會是這樣的場景——疫情期間,在武漢,在方艙。回到酒店後,她迫不及待跑到樓頂,拍下一段雪景,傳到了家裡的微信群。

為了少上衛生間,節約防護服,黃紹瓊已經連續10小時沒有進食。“家鄉給我們寄來了很多生活物資,甚至連陳皮和菜乾都有。”她決定,在酒店裡煲一鍋老火靚湯。沒有豬骨就用臘腸代替,沒有鹽就加兩顆蜜棗做成甜口。她說,這道“創新”製作的臘腸菜乾湯清熱潤肺,味道還不錯。

凌晨3時凝視暫停的城市

馬清藍到達荊州公安縣時,剛好趕上了氣溫驟降。狂風夾著雨雪,這對於不時在冬天裡穿短袖的江門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2月16日,江門和梅州支援荊州醫療隊正式接管公安縣中醫院新冠病區,來自江門的4名醫生和9名護士正式開始排班上崗。

凌晨2時30分,馬清藍被鬧鐘叫醒,準備洗漱上班。“這座城市的凌晨與白天一樣,像是被按了暫停鍵。”她看著3點的公安縣,街道兩旁幾乎沒有行人,紅綠燈孤零零站在馬路中間,路上只有依稀看到的幾輛救援車,“就連空氣都瀰漫著熟悉的消毒水的味道”。

到達醫院後,她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進入了隔離病房。這裡一共有50位病人,其中5位是危重病人。交班結束後,馬清藍開始查看每一位患者的詳細病情、檢查結果、醫囑等。因為全身被裹得嚴嚴實實,她在進入病房後不久就出現了頭暈、胸悶的症狀。“是缺氧。”從事護理工作14年的經驗不斷提醒著她:要保持深呼吸,調整狀態,堅持一下就能適應了。

“謝謝你們廣東的醫生!”查房時,一位年紀稍大的患者握住了馬清藍的手,他的眼裡滿是感激。我給他加油鼓勁,一定會好起來的。

同樣聽到患者點贊廣東醫療隊的還有馬清藍的隊友、江門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李福全。第二次上班的他已經基本熟悉了病區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

為了節約防護服,爭取更多工作時間,他和隊友們穿上了紙尿褲,早上起床後水都不敢多喝。“防護服很厚重,長時間穿下來體力消耗特別大。”不僅如此,長期佩戴N95口罩和防護眼罩,還不可避免地讓皮膚受壓,鼻樑處常常被印下深深的壓痕。為了儘量不影響工作,隊員會在面部塗上潤膚霜和貼水膠體,減少防護用品對皮膚的傷害。

在照顧2樓病區的輕症患者時,李福全認識了一位在佛山工作過的女生。她在輸注補液時感慨:“今天陽光明媚,真適合出去曬太陽,可惜我不能,真希望能早點出去。”閒聊間,她得知李福全來自江門,興奮地說:“我知道江門!江門的腸粉很好吃!”他們約定,等疫情過去,李福全請她來江門吃腸粉。

“他們總是把感謝掛在嘴邊。”每一次為患者測量體溫、發放飯菜、輸注補液,他都會收到不少感謝。“我內心的緊張感少了,責任感更重了。”他說,只有更加努力,才不會辜負身為醫護工作者的榮耀。

數讀

江門市共向湖北派出3支醫療隊,共48名醫護人員,已分別於2月9日、11日和14日抵達武漢市和荊州市。

目前3支醫療隊均已完成崗前培訓,順利開展日常醫療工作,其中第一批15名隊員入駐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主要負責輕症患者救治;第二批13名隊員聯合梅州市,入駐公安縣中醫院,主要負責輕症患者救治;第三批20名隊員入駐石首市中醫院,與湛江市、潮州市、河源市醫療隊組成ICU團隊,負責重症患者救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