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歷史為什麼一直處於封建王朝統治之下?

月明先生


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相對容易養,因為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為了家族王權的延續,財政方面能夠養活自己之外,其餘的財政必須用在國家利益方面。

但是派天下的就不是這樣了,他們人數多,而且派中有派,國家的財政養活這麼多人本就吃力不堪,最重要的是這類派發慾望難填,他們祟尚物質是第一位的,修養和精神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完全忽略的……


作繭自縛56285543


中國的封建制度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之時已經結束,統治中國達兩千多年的歷代王朝早已不再分封,而是採用以中央集權制為代表的專制體制。中國歷史之所以難以擺脫這種體制與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政治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首先,專制制度本身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這種制度下,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同時,皇帝用功名利祿和富貴榮華與官僚士大夫、外戚,宦官結為利益同盟,並且共同組成統治集團,而民眾只是為他們服務的奴隸,因此,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缺要問鼎中原的野心家,歷史上發生的所有戰爭幾乎都是野心家們爭權奪利的結果。

其次,大一統體制講求絕對的統一,地方政府的權力受到嚴格的控制,使得政治制度缺乏創新的環境和動力,不可能產生新的政治制度,只能在治亂循環中原地打轉,對於民眾而言,李世民和朱元璋們的承諾永遠也不可能兌現,他們等來的不是解放,而是新的一輪奴役。

第三,中國的地理環境比較閉塞,外部的思想很難影響到政治制度,另外,還有一個相對靠譜的原因,那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始終威脅著中原地區,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抵抗外族入侵。


沉醉的文人


取決於政治環境的,只會是生產力和地理環境,絕不是思想或者開國帝王的人品道德。

很多人非常推崇華盛頓,認為他是開國君主的楷模,明明可以做皇帝,卻非常偉大的選擇了另一種制度。

其實呢,這只是八九十年代公知寫的洗腦文章看多了,但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不是這樣。

華盛頓是個常敗將軍,勝仗就那麼一兩次,他也不是什麼帶頭大哥,只是帶領聯軍而已,這些軍隊不是他的,他只有指揮權,沒有擁有權,軍隊的主人是十三州的總督,開國後,總督帶走了軍隊,他怎麼做皇帝?有資本做皇帝?不存在的。

如果華盛頓自己有十萬大軍,其他人都是他的小弟,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做皇帝,那才是偉大。

反觀中原古代王朝,並不是封建王朝,而是應該叫中央集權君主制。

為什麼可以做君主制?比如朱元璋,那些武將都是他的小弟,維他馬首是瞻,自然擁立他做皇帝了。

再看項羽,他帶的人跟華盛頓一樣,都是諸侯聯軍,所以他只能做西楚霸王,而不能做皇帝,他能做霸王,只是因為他有嫡系軍隊,而華盛頓沒有。

劉邦項羽的選擇不同,絕不是他們的道德有差距,而是實力不同。

至於說,像美國這樣的制度,東晉不是這樣?幾大門閥士族擁立的皇帝,只是說,皇帝世襲,總統輪流制,但是實權在士族手裡。

至於說,為什麼兩千多年一直都是君主專制,而沒有發展成後來的制度,原因在於生產力發展緩慢,一直都是農業文明,都是小農經濟,沒有條件發展成為莊園經濟和資本。

東晉、或者說魏晉南北朝為什麼可以虛君政治?並不是道德有什麼問題,而是這個時期是莊園經濟,而世家大族就是莊園主,所以制度像西方。

所以啊,社會制度取決於生產力,而不是道德和思想。


南朝居士


"學而優則仕","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普通人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躋身上流社會的主要通道。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一直沒有任何改變。王朝的更迭,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唱的都是同一曲目,因為只有封建制度,才最符合以帝王為代表的統治集團的利益。

所有人都在擠破腦袋想要進入利益集團的圈子,有先進觀念的人,都成了"別有用心"的異類,在畸形的社會里根本沒有生存的土壤。

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古代的帝王進行了長時間的,大量的愚民教育,全力推行家天下的統治模式,天下為一人一家所有,御用文人給人們大力灌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理念。

踏上權力之巔,就擁有了一切。一些有野心而腦子入沒被徹底洗壞的人,有時也會做起“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美夢。一旦時機成熟,便會通過各種手段來達到目的。中國封建王朝的更新換代,從未推動過社會的進步,不過都是新瓶裝舊酒而已。坐穩了江山的人,必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繼續維護原有的制度自然是不二的選擇。那些一直被愚民教育所洗腦的普通人,也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明君清官那裡,根本無力改變什麼。如果沒有外力的強力撞擊,封建制度這個大醬缸根本不可能被打破。





大河橋下流


現在跟過去有什麼區別嗎?打著新中國的旗號行使著封建社會的官僚腐敗,這個國家一直都沒變,只是底層人民自欺欺人的幻想罷了!


敗局之外


君權制度(集權制度)是人類政治文明過程中必然經過的一個階段,與以前相比,這是一種劃時代的進步。原始人類是鬆散的,喜歡隨心所欲的自由,要想凝聚起來,集中智慧和力量以加快發展進步,最初憑自覺是不行的,必須用強權手段,這就是君權制度。不僅是中國,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經過了漫長的君權時代,只是中國的更長一些罷了。中國的君權制度之所以更長一些,有幾個原因。其一,中國的君權制度是中央集權制,不是西方的封建制,後者由於貴族和君主的矛盾,比較容易出現民主制。其二,中國處於亞洲,比較封閉,與西方思想和政治交流極少,後來列強入侵,才把民主制交流進來了。其三,中國以漢族為主體,但君主是滿族人,其中有個民族矛盾,滿族君主和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極力阻止民主制的建立。


平民看法


中國歷史封建時代居多跟封建思想有關,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大爆炸時期,所有的思想都強調忠君孝父,特別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就簡直是為鞏固封建體制量身打造的,而且儒家思想在當時堪稱完美,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儒家思想就作為王朝治國思想固定下來,而歷朝歷代而效仿之,直至延續到清朝。

正因為以儒家為代表的封建思想深入人心,故所以中國歷史封建社會居多,中國歷史幾乎成了一部封建歷史!


平凡人99712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光是從秦朝開始的封建王朝開始,就延續了2000年。與西方封建帝國不同的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改朝換代之頻繁,遠超西方。最早的波斯帝國也延續了400多年,而最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延續了九百多年,這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就連強盛的漢朝唐朝,也難以延續300年,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歷史中,有著這樣一個規律:每逢亂世之後的一統必有治世。不管是漢朝一統後文景之治、唐朝一統後的貞觀之治,都是在亂世一統之後才有的。而在封建時期,形成亂世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農民沒有足夠的土地耕作,要知道古代可沒有雜交水稻,要養活一個人口所需要的土地會比現在要多得多。一旦百姓們沒有了足夠的土地養活自己跟家人,就會揭竿而起,推翻朝廷的統治,形成亂世。

  

  而治世形成的原因也與土地息息相關,每一次戰亂,都會造成大量的人口銳減。比如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爆發之前全國人口大約5000萬,但是三國一統後,晉朝初期的人口大約只有1600萬人,也就是說,在這戰亂的100年時間裡,全國人口減少了70?人口減少了,土地依舊是那麼多,5000萬人分與1600萬人分全國的土地,晉朝初期每人擁有的土地是東漢末年的3倍,這就是為什麼東漢末年會起戰亂的原因了。

  

  當社會一旦進入治世,人口增長就會是幾何倍數的增長。在古代,民間是沒有避孕這個概念的,而多子多福的思想卻是深入人心,加上早婚早育,女子基本上15歲就結婚了,20歲的時候已經生二胎、三胎了。這樣的情況下,人口增長速度駭人聽聞,大概只需要三四十年,人口就能夠翻番,這還是因為古代人均壽命比較低的情況下。因此可以預見,只需要100年左右的治世,亂世造成的人口銳減就會補回,這個時候,只有兩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開荒,拓寬耕地面積;二是提高糧食畝產量。前者開荒速度跟不上人口的發展速度,後者在古代來說基本很難實現。

  

  當人口到達土地所承載的上限,加之旱澇災害頻發後,民不聊生的亂世又將到來。如此循環往復,就構成了中國封建史上2000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著名的人口專家馬爾薩斯認為:當人口增長超過土地承載的上限,那麼人口會以各種方式消減到與土地承載能力相等的數量,在封建時期的中國這個週期大概是300年。餓死、瘟疫、或是戰亂,在那個科技不夠發達的封建社會,這些都是懸在人民頭上的利劍,當利劍落下之時,不僅是人口的銳減,封建朝廷的統治也會被推翻。這便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沒有延續超過300年的原因。

  

  我們的祖先們,在封建王朝時代,摸索著這個規律前進了2000年,才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個問題解決了,可是新的問題卻是不斷地湧現,我們依舊要在解決問題的這條路上走下去,將文明一代代的傳承下去,這就是中華民族傳承5000年的民族之魂


梅姑姑318


 一、中國封建社會中缺少可以取代封建制度的政治力量

自秦漢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為促進祖國統一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構成中國古代政治長時期的特點,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成就輝煌,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但人們只不過不斷為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而努力,而封建制度始終不變。因此無論在鄉村還是城市,無論是有垂直流動的渠道可供選擇的一般人還是陷入絕望境地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威脅封建制度本身的體制外異己力量。

二、中國封建社會中具有缺乏發展的“超穩定”系統

在中國封建社會,農業人口增長緩慢,加上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軍閥混戰,外族入侵等,大大延緩了人口增長的速度,所以沒有人滿之患的壓力,提高生產力的必要性就不大。而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三者高度集中統一,構成了一個超穩定系統;三者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造成社會的週期性振盪,另一方面又通過這種振盪使社會迴歸到原始的穩定停滯的狀態。這種超穩定系統具有保守的特徵,且不利於創新和發展,造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不變。

三、中國封建社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國家穩定和百姓安定

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加強皇權,利佔了主要地位,因為封建社會實行的是地主階級私有制,封建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封建經濟具有分散性,獨立性等特點,地主容易鬧獨立,實行封建割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就無法維持國家政權,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穩定,也就不能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因此,自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度以來,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都繼承了這一制度。如上所說,加強皇權雖然易滋生腐敗,但是它還是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它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穩定,防止了分裂、割據,有利於老百姓安居樂業,也就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社會也就長期存在下來了。


御前帶刀侍衛


大家討論問題對事不對人。

封建是兩個字,封是給有功勞的親戚和功臣土地和庶民,並且給爵位;建是建立諸侯國。

所以我們知道黃帝開始分封諸侯,諸侯當時有氏無姓,分封土地以地為姓,才有了百家姓,有姓的都是貴族。一直到周朝是這樣樣。

但是從秦開始實行的是郡縣制,其中有的朝代、部分時期、部分地區搞了分封制,不是主流,各個郡縣是由朝廷任命官員(郡令縣令)管理。

封建制度和郡縣制度的區別:諸侯有國內稅收行政軍權全部說了算,而且是世襲制(嫡長子繼承),郡縣制只有管理權沒有繼承權,郡令或縣令只有行政權,軍權和監察權另有其他人負責。

另外我們一直沒有奴隸制,因為從上古一直是自耕農生產為主,奴隸為輔。尤其商朝有那麼多戰俘人殉,要是用奴隸勞動不會殺那麼多的。井田制是一塊田橫豎各兩分均分九塊,給八戶八塊一份留作公田,又分田又交稅(要無償耕種公田)的,所以是沒有奴隸社會的。

歡迎大家討論哈。[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