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沒有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世界格局將怎樣推演?

雲轉風流千年


首先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是一個歷史必然,是一個以遊牧為主的落後文化統治以農耕為主的先進文化的必然選擇,否則支撐不了他們的專制統治,康乾盛世也是文字獄施行最厲害的時候,多少華夏傳統被阻隔和肢解;其次宋明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那時候工商業、貿易、手工業等非常發達,如果發展下去,必然會催生新的階層誕生,為工業革命和新的政治生態埋下土壤;如果清朝能夠延續宋明的寬鬆政策,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實行對外開放的貿易政策,只能說有可能會由東方主導工業革命,現在的西方主導變成東西均勢。

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清朝沒有閉關鎖國,那它也不會堅持近300年的時間,很可能早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楊珍璽


中國封建經濟內部孕育的資義會發展,變成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與西方工業文明衝突,必有一戰。會改變世界歷史走向。


秦川說歷史


即便清朝沒有閉關鎖國,世界格局也不會有大的變化。閉關鎖國並不是清朝滿洲人決定的。自華夏中央的一統觀念成立以來。人們一直把自己視作天下中心,這種心態自然也決定了我們並不會在當時正眼相看世界的其他文明。尤其是那些固步自封的讀書人,那些傳統官僚。



即便是入侵的年代,我們也從來沒有承認除自己以外的其他政權和皇帝的合法性。這種長期以來的政治傳統也決定了,即便不閉關鎖國,我們也會奉行保守的國家戰略。在表面上是因為閉關鎖國而導致中國落後於西方世界,但實際上閉關鎖國只是現象,本質是保守。即便沒有閉關鎖國,我們依然固步自封,所以世界格局並不會出現明顯變化,只不過與現在我們的認知會有一些小偏差而已。



當時是一個海洋貿易文明時代。歐洲國家在清朝中期以前也沒有進行過任何的產業革命,他們還是簡單的貿易。但是這樣一種簡單的貿易,是建立在睜眼看世界勇於對外探索的基礎之上的。這一點保守的傳統封建政治環境之下是絕不可能出現的。即便在明清時期的社會上,有很多沿海地區的居民主張對外航海對外貿易也不被官方承認,甚至遭到禁止。而且在當時考取公民才是社會精神的途徑,對外航海即便的大量財富也不被鄉里民間認可。更何況相比於其他出路而言,航海的風險是巨大的。

在當時沿海地區的民眾,若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是很少有人願意去航海的。當然也存在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大富商和傳統官僚勾結以獲得鉅額的海外利潤。但這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單憑這兩者也不可能是當時的華夏大地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更不會在海洋時代來臨以後有任何能與西方航海國家進行直接競爭的資格。



同時在現實的歷史環境下。尤其是清王朝,為了杜絕海外,將沿海居民全部內遷。而依然留在海上的人則不再是大清子民。這些海外的華僑在東南亞等地雖然繼續經營著自己的貿易,但是他們根本沒有任何保障,當西方殖民者來臨以後。雖有反抗,但最終無力抵抗。大好的海外貿易形勢和海外的優良港口落入殖民者之手。而這時的統治者依然顧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