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后家长们建议取消校外培训机构吗?

美国留学康康老师


一提起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大家都比较反感;但是,在这场疫情之后,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校外培训机构的业务,比以往更加火爆!


有很多东西,并不是人们讨厌它,它就不存在;它就像某种动物一样,它的存在注定是“食物链”的一环,不可或缺。

疫情之后,很多行业会发生变化,有大的变化,也有小的变化。校外培训机构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的变化:很可能会迎来大批补课培训的学生!

原因很简单:

1.疫情期间,很多同学耽搁了大量学习,学生们、家长们为了抢夺时间,在中考或者高考来临之前,希望学到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知识,所以会积极地加入到培训机构进行补习;

1.由于网课有些学校有些老师讲授了一些新课,在开学复课以后,老师再次讲解的时候速度就比较快,导致部分同学未能听懂,所以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自主补习。

结束语: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确实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如果是违规培训,那么必须予以坚决取缔;当然,如果是合法的培训机构,我们则要理性客观看待。何况参加课外补习,都是自觉自愿的,没有强迫要求。总有一些想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或家长,不会放过任何学习,补习的机会!


飞鱼劝学


我是做网络教育培训的,很多人都说,这次疫情后线下培训看来要凉凉了,但我想说的是,这次疫情后,线下培训会更加火爆!

一直以来我都是做线上教育培训的,网络的这一端我耐心的讲解题目,网络的那一端学生认真的听讲,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然而这次疫情爆发以后,我的孩子也被困在家里上网课,我第一次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网络课程,我的判断是,疫情给了网络课程充分展示的机会,而网络课程把这次表演彻底演砸了!

一、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太差。我做的线上教学都是一对一,师生二人开着摄像头,实时的语音交互,课堂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教育局组织的空中课堂采取的是录播课的形式,老师把知识点浓缩在短短的15分钟内,学生呆呆的坐在凳子上听,整堂数学课下来,我感觉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在听报告,完全没有互动。

二、网络课程的参与度太低。有的网络课程采取的是直播的形式,这样课堂上还有一些互动,但这类课程往往采取班课的形式,而且往往一个班级人数众多,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具体听课情况,只是根据感觉来进行课程的推进,孩子往往等着老师读答案,或者听听讲解,很少有动脑思考的时间。

三、网络课程太费家长。一个老师在学生不开摄像头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管控这个班级,很多家长都反映,这个寒假太漫长,真想快点儿开学把孩子送学校去,上网课方便了老师,解放了孩子,坑惨了家长!孩子上课时,要紧紧盯住他们,成为纠察队员,孩子下课后,又要在群里接收信息,打印作业,成为信息统计员,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还要陪着孩子看课程回放,批改作业并提交,成为名副其实的辅导员。

结束语:

通过这次疫情期间网络课程的表现,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算是看透了网络课程的弊端了。我作为线上教育辅导的老师,也坚定了坚决不做班课的信念,以后只做一对一或三人以下小班,能保证语音的实时连通,摄像头的全覆盖才开课,否则,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网络课程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优博数学


我建议取消!

通过这次疫情,更看清了校外培训机构这些商人丑恶的嘴脸。

很多人以为疫情影响了培训机构,其实根本没有,事实就是绝大多数培训机构都在第一时间把线下改成了线上,该赚的钱照赚,一分都没少。

现在除了演员高薪,接下来就是培训机构暴利了,高中一对一两小时800元算是正常水平了,高的还不止。

都在埋怨学校的老师不好好教,看到这个收入老师能好好教吗?一天下来累死累活还不够别人两小时的几分之一,最重要的是这些培训机构大部分都是杂牌军,水平远远不及学校的老师。

有些人会喊了,没人叫你去上啊,你嫌贵可以不上啊,不要怪家长,现行教育最可怜的就是家长了,校内校外的老师在较劲儿,家长能怎么办?孩子们课堂上听不懂,只能指望课外培训机构,自己省吃俭用口袋都给掏空了,为什么听不懂你们不明白吗?这都是恶性循环!

国家是时候整顿整顿校外的培训机构了,必须还教育一片净土!


点击重启1997


作为一个老师,我认为课外培训机构本身无可厚非。但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作为体制内的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育从业者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这么多的课外培训,需要学生和家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参加各种课外培训,是不是反应了我们现有学校教育的失职。

现在很多老师在外边代课的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薪资待遇偏低,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在学校课堂放水,然后在课堂之外想着办法去找收入,这种现象其实和医生收红包做手术是一个性质。

这不应该简单粗暴的归结成一个的师风师德的问题,而是整个教师的薪酬体制和我们社会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评价标准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归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出台一些政策,一方面提高现有的老师的薪资待遇,奖励真正师风师德优秀的好老师。另一方面切实出台一些政策优化教师队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东西,自然没有动机再去外边补课。


行为金融学姚凯老师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都不建议取消校外培训机构。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争论一直都没有断过,提到校外培训机构有家长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有家长认为多亏有校外培训机构。

家长反感培训机构我认为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1.多高宣传引起反感

不少培训机构在做宣传的时候都会承诺一些效果,结果家长把学费教了之后发现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有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因为学生问题,还有一部分就是培训机构在宣传的时候存在夸大的现象。

2.不负责任的机构

可能是这两年大家都想着做学生生意,于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开始了做培训,培训机构开的到处都是,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特点,更没有什么方法,所以,家长就产生上当的感觉。

3.前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以前国家对在职老师办班管理的不是很严,一些在职老师私自办班,而且还有一些老师利用自己的身份逼迫学生来上培训班,这样就给家长造成了反感。

培训机构不能取消我是这样考虑的

1.培训机构确实可以提升成绩

学生在学校成绩不理想,想提升成绩,老师不可能单独辅导,所以只能找培训机构。确实有一些培训机构可以提升成绩。

2.解决家长一些问题

例如孩子想学音乐或者绘画,但是家长这个真的教不了;还有一些家长下班晚,作业不能辅导,这些只能找培训机构解决。

所以说,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必要取消,只能通过一些规章制度,一些政策去规范培训机构,留下一些真正利于学生学习的培训机构。


然规教育说


取消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我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但我觉得这问题本身没有问题,可以讨论一下。疫情影响,家长大部分不是想着取消培训机构,特别是中高考毕业班的家长,他们不会建议取消,其他大部分家长不会建议取消。接触的学生太多了,一个称职的校外培训老师,有其专业性所在,有他们的自律性所在,他们相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更会,更能,更有耐心培养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家庭养成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已经不足以支持他们快速的成长,取得进步,一味放弃校外培训机构是不明智的。或许有些孩子和家长在校外培训机构,有不好的体验,但这只是少数,不是全部。疫情过后,家长们需要回归正常的工作,养家糊口,压力更大,他们也要回归他们自己的习惯。而作为孩子们,他们的自觉性,自律性是不够的,在小学,初中部没有晚自习的情况下,找一个合格的校外培训机构,耐心的培训老师,这是迫切需要的。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是互补的,南方人不会因为吃米饭而放弃面食,都能充饥,调节得好,有利于胃通畅。以上愚见,谢谢!


三人行教育赖帅


疫情后家长们建议取消校外培训机构吗?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存续问题的争议,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它跟疫情没有半毛钱关系!疫情没发生之前也有不少家长不断建议取消校外培训机构,但是校外培训机构就是没有被取消,为什么呢?因为它自有存在的道理。笔者是公办学校在编在岗老师,跟校外培训机构没有任何牵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谈几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国家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2018年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在这里显而易见,国家是认可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合理性的,并且对于那些规范性办学的校外培训机构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认为它们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既然如此重要,岂能是几个人瞎逼逼就能取消的?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其次、市场造就了校外培训机构,因而它的存在符合市场规律。究竟是谁培育了校外培训机构这块市场大蛋糕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广大的家长们了,有句公益广告词说得很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不断得以发展壮大,说到底还是各位家长们在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养着它们!市场基本规律是这样运行的: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生产扩大,供应充足,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生产缩小,供应不足,供不应求;然后就这么无限循环,推动市场主体们自发调节生产规模!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家长们需要培训服务,家长们掏腰包养活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啊!


再者、校外培训机构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规范、治理、整顿。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社会反映强烈。对此,国家提出四条规范原则:①依法规范。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登记、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切实规范校外培训秩序。②分类管理。鼓励发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重点规范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③综合施策。统筹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又同步改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课后服务能力,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做到标本兼治、务求实效。④协同治理。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统筹做好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形成综合治理合力,确保积极稳妥推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疫情后家长们建议取消校外培训机构”的设问,确实让人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校外培训机构跟疫情扯不上半点关系,也一直都有人在反对校外培训机构,究其心理有二:一是由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看着别人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辅导,自家孩子上不起;二是被不规范、不科学的校外培训机构“坑过”,恨屋及乌,连所有的校外培训机构都恨上了!


自在人生wub


校外培训机构,是教育生态下的社会刚需,也许会因为这次疫情风暴,它们短暂的万马齐喑,强忍一时,可是等风声一过,等疫情彻底解除,安知它们不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死灰复燃,遍地开花?

疫情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里里外外

疫情之下,众生皆苦,医护人员在与看不见的微观病毒,殊死搏斗。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史上最严的隔离防护之下,人人防护,天天宣传,正是在这样的全民抗疫之下,我们才艰难取得了抗疫的重大突破,并且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确诊病例的零增长。但是我们的复工,还在慢慢加速,我们的复学,依然未说还休。至于校外的培训机构,这个学期大概率无法开张了。



校外培训机构,如同餐饮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餐饮行业,据统计,损失在5000亿以上,即使是在目前,依然无法正常运营。出去喝碗胡辣汤,还被评价为“用生命在喝汤”。

另外一个,就是校外培训机构,这个极其依赖学生的行业,也是遭遇了灭顶之灾,现在学校还没有复学,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停开。即使复学,又有哪个家长会冒着风险,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冒风险。



校外培训机构,是教育行业的正常生态,终将会回来

疫情之后,我们短时间内,并不会送孩子去培训机构上课,但长时间来看,培训机构就像庄稼一样,依然会一茬茬的茁壮成长,因为这是社会的刚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我们各位家长的内心共鸣,所以,学区房、重点学校、校外培训,已经成了学生成长的三步走。


结束语:疫情之后,不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因为在疫情之后,危险依然在,我们依然要以孩子的生命健康为第一位,要把杜绝意外接触的感染,放在第一位。但是,从长远来看,校外培训机构在局势稳定之后,依然会开张营业,会日进斗金,会蓬勃发展,毕竟,在高考面前,我们都输不起。


教育练真堂


疫情过后家长们不会建议取消校外培训机构的。

1、目前校外培训机构还是有市场的,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没能力辅导,但又想让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到校外培训机构去补课,这是家长和学生们提高成绩一种希望,不管是小升初还是初升高,以及考大学,只要是使用成绩来甄别选拔学生,而学生的成绩又存在优差,校外培培训机构就不可能取消。

2、校外培训机构是商业化运作,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他们的教学能力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长处,教学效果可能比公办学校还要好,尤其是在补差这方面有些经验的,也是公办学校的一种补充吧。

3、开学以后,主管部门也会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疫情对它影响不大。因为疫情的发生 和它没多大关系。

所以说,开学以后,还是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的,也不会建议取消。


健康体育人


有市场为啥要取消?人家干的既不偷又不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