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得病了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

jessica宣


寶寶平時出現呼吸道、胃腸道等感染性疾病是很常見的,當寶寶疾病確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時,醫生就會給寶寶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疾病症狀。在這時有的寶媽媽是很擔心的,也會相應的產生很多疑問,比如,寶寶應該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寶寶有必要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許多寶媽媽對於抗生素的態度是明智的,正如一些寶媽媽所瞭解的,抗生素會促進耐藥菌株(經過長期的抗生素選擇之後,出現的對相應的抗生素產生耐受能力的菌株)的生長,這是整個社會面臨的問題。對醫生而言,是很清楚這種風險的,更知道不能輕易的使用抗生素。

對於寶寶來說,尤其是早產兒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的幾率是非常高的(妊娠28周以內出生的寶寶,嬰兒約有40%會發生感染)。例如,一些在重症監護裡面的早產兒,會常規的通過中心靜脈置管給予抗生素,這樣可以降低血液感染的風險。但在醫療實踐中,經過判斷某種病原菌在重症監護中感染的概率,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益處。

對於寶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價值是有爭議的,但如果寶寶被確診為感染,抗生素是治療的基石。特別是抗感染能力未成熟的寶寶,通常需要額外的醫療幫助。當然在治療過程中,有的寶寶治療時間長一些,但要想徹底根除感染,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常規使用抗生素一般不會產生耐藥性,除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間斷性的使用同一種藥物。在這時醫生會通過藥敏實驗判斷,哪種抗生素對寶寶的感染有效。如果寶寶對某些藥物產生了耐藥性,醫生會選擇其他效果更好的藥物。

抗生素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腎功能和肝功能損傷、鹽和礦物質的丟失、血細胞計數的變化和聽力問題)眾所周知,大多數抗生素對寶寶是安全的。當然,在給寶寶用藥中,醫生也會監測寶寶的各種表現,如果出現併發症或血藥濃度超過安全水平,則會停止用藥或減少劑量的。在密切監測的情況下,抗生素治療很少會導致長期損害。

抗生素也可能會暫時改變寶寶體內常駐細菌的種類。由於這些常駐微生物能幫助寶寶消化和對抗其他細菌,一些使用抗生素的寶寶會發生腹瀉或其他感染,但是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所以,寶媽媽也沒有必要擔心的。

在這裡還要提到的是,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也是一種抗感染治療方法,可以增強寶寶體內的天然抗體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某些病毒感染或者當寶寶的白細胞計數特別低時,可用藥物刺激其產生對抗感染的白細胞。但應用抗生素仍然是對抗寶寶感染的主要手段。

要特別提示的是,抗生素並不是萬能的,但在寶寶最脆弱的時期(如發生細菌感染),使用是有益的。還有就是,寶媽媽一定要記住,當寶寶出現疾病症狀時,避免盲目的使用抗生素或者是退燒藥物。需要先帶寶寶就醫,明確病原菌及病情程度後,遵醫囑用藥治療。(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兒科醫生琪樂


抗生素是幫助人體對抗細菌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服用不當,非但不能治療疾病,還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隱患,所以如果經醫生診斷後,明確存在了細菌感染,那麼正確有效的服用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會幫助我們縮短病程,減輕症狀,直至痊癒。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必須滿療程 ,並且在痊癒後,應再服用1-3天,以免病情反覆。而在服用期間切勿覺得病情有所緩解,就擅自停藥,更不建議自行中途換藥。

抗生素的藥理機制

1、之所以不建議的原因是,因為藥物進入體內,會被血液吸收,而血液中藥物的濃度稱為血藥濃度,只要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濃度時 ,病情才會有所好轉,在沒有服用藥物時,體內的藥物濃度為零,而第一次服藥時 ,血藥濃度會到達第一個上升期,但不會達到有效濃度,當第二次服藥時,會比第一次服藥時濃度更高,以此類推,等到服用幾次後,達到血藥濃度的峰值時 ,也就是有效濃度,並且需要持續鞏固服用,藥物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2、如果當發現病情有所緩解時 就停藥,那麼血藥濃度並未達到有效水平就會下降,那麼會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反覆發作。

3、當持續服同一種抗生素時 ,能夠使血藥濃度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有效水平,消滅體內致病菌。

4、如果是未經醫生允許,中途更換藥物,因為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治療的細菌種類)都不一樣,所以重新換藥後,必須重新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才有效,這也就是很多家發現,有些藥物所謂的“不管用”。其實是沒有達到血藥濃度。

5、如未經明確不能隨意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藥,更嚴重會引起超級細菌,對健康的隱患更危險。

綜上所述,抗生素的服用需要滿足療程、且不能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反覆、拉長病程,更會引起病菌耐藥,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兒科醫生鮑秀蘭


孩子得病了到底要不要抗生素,這取決於是否有細菌感染的依據。得病不等同就是細菌感染,因為很大部分為病毒感染。

1、小兒使用抗生素指徵

1、從臨床判斷,如果膿涕,黃涕,黃濃痰,扁桃體白色分泌物滲出,皮膚有膿皰,皮膚感染有膿性分泌物的往往提示細菌感染。

2、從發燒時限判斷,病毒性往往在5天左右體溫會下降趨勢或者退正常,如果體溫退而復升,或者超過一個星期,發燒伴有明顯寒戰的,細菌感染可能性比較大。

3、從孩子簡單血常規判斷,白細胞升高明顯,尤其大於1.5萬,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4、超敏CRP (C反應蛋白)化驗超過30以上,往往提示細菌感染可能性大。

5、SAA (血清澱粉樣蛋白A)聯合CRP指標,更有意義,CRP和SAA都不同程度增高,提示細菌感染。

6、PCT(降鈣素)指標大於0.5 ng/ml是,細菌感染可能性大,大於2 ng/ml,提示嚴重細菌感染。

7、結合其他,如影像學,如胸片,CT等檢查結果。

8、結合臨床經驗和指南,如急性鼻竇炎或者中耳炎往往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合併細菌感染導致,尿路感染。

小兒常用抗生素分類

1、青黴素類,包括青黴素針,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苄西林等。

2、頭孢類 常見分3代

第一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氨苄 、頭孢唑林。

第二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呋辛 、頭孢克羅 、 頭孢替安 、頭孢西丁等。

第三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他定 、 頭孢三嗪 、頭孢噻肟 、頭孢哌酮 、頭孢地嗪 、頭孢克肟等。

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

4、其他在兒童使用很少。

總之,臨床是否使用抗生素如何選擇抗生素,是要結合臨床表現,化驗結果,臨床經驗和疾病指南綜合決定的。但有時也很難判斷,這時也可以從孩子平時免疫情況判斷,一個免疫力低下的孩子發生感染,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上比免疫力正常孩子要積極一點。

抗生素是雙刃劍,如果有明確細菌感染不使用,會造成病情加重。沒有細菌感染,濫用會造成菌群紊亂或者耐藥發生。所以在小兒抗生素使用上需要專業兒科醫生檢查後再使用,這樣更安全也更有效,避免了濫用抗生素的風險。(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家長對於“濫用抗生素”有警惕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也要注意不要談抗生素色變,覺得“抗生素猛如虎”。

我們都知道,抗生素是抑制和殺滅細菌用的藥物,不能殺滅病毒,只有較嚴重細菌感染才可應用。

正常狀態下,我們人體是與細菌和諧共生的,但一旦細菌到了不該出現的部位時,人的身體就會做出反應。吞噬細胞開始吞噬細菌,人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工作。

如果這是某一種細菌的第一次入侵,那麼免疫系統的記憶細胞就會先記住這個細菌,然後再由抗體或淋巴因子去消滅細菌。

這個過程至少需3天,而這也是為什麼建議3天之內,病情不太重的話,不著急看醫生的原因,也是為了給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一個啟動和工作的過程。

一旦這個過程順利完成了,當同樣的細菌第二次入侵時,免疫系統就能很快啟動和工作起來。

因此,抗生素應該是人體免疫系統工作過程中,能力不足時才藉助的外力。

也就是說,孩子生病後不著急用藥,先觀察2~3天,如果精神狀態、症狀都不太好,就要帶孩子儘快就醫。而且,

只有確定是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

而所謂“濫用抗生素”,就是說在人體免疫系統還沒啟動的情況下,就先使用了抗生素。這種情況下,看起來病很快就好了,但其實,本該激發起的人體自身免疫過程反而沒有出現,那麼下次細菌入侵,免疫系統就仍然不能迅速反應。

長此以往,人的免疫系統就始終得不到鍛鍊。這也是為什麼越是習慣用藥物控制病情的孩子,越容易得病。

另外,一旦確定需要用抗生素,就要遵醫囑用滿療程。

這是因為要保證細菌是被徹底殺死了,而不是變成休眠狀態。休眠狀態的細菌,容易在清醒後變成耐藥菌,這些耐藥菌,將會對這種抗生素免疫。

體內的耐藥細菌越來越多,有效的抗生素就越來越少。而一旦細菌能夠耐受所有抗生素,就會變成超級細菌,讓人束手無策。

綜上,針對面對此類問題的家長,建議如下:

  1. 孩子不舒服,先觀察一下(精神狀態、症狀);

  2. 如果需要服用抗生素,就要遵醫囑用滿療程。


崔玉濤育學園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須用則用,不濫用!

有些家長認為抗生素是萬能的,感冒發熱來一點,咳嗽流涕來一點,腹漲拉稀來一點,哭鬧上火來一點;而有的家長認為,為了避免耐藥,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免得以後真正要用抗生素的時候無藥可用了。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對的。

抗生素是一類能夠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針對的是“細菌”,這個如何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一般需要到醫院進行抽血化驗,根據化驗結果來進行判斷,如果確定有細菌感染,就需要吃抗生素了。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吃抗生素是沒有用的,流感一般情況下可以自愈,嚴重的流感可以吃抗病毒藥物來治療。

抗生素的選擇和給藥劑量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感染細菌種類、病情嚴重程度來綜合評估,合理規範的應用抗生素是安全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不要覺得孩子病情好轉就自行給孩子停藥,非足量足療程的用藥反而更易引起細菌耐藥。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吃了兩頓藥了也不見明顯好轉就想給孩子增加藥量,這也不對的,因為藥物發揮作用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孩子實在不舒服,可以給孩子相應的護理,比如鼻塞嚴重,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溼敷鼻部,也可以在醫生或者藥師的指導下給孩子用一些緩解的藥物。


藥事健康


孩子生病,家長都會很心急,於是很多家長都急急忙忙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結果大部分的醫生都會開一堆藥,其中有的藥實際上是一點用都沒有的。我經常看到醫生開消炎藥,雖然消炎藥不代表抗生素,但是很多醫生口中的消炎藥就是抗生素,所以在我們這邊,抗生素確實用的比較氾濫!

對於抗生素,我覺得看情況而定,如果只是病毒感染,那麼就沒必要用抗生素;如果是細菌感染或者是病毒與細菌交叉感染,那麼就需要用抗生素了,對於抗生素的使用,建議聽醫生的,不要看著寶寶好像快好了,馬上停掉抗生素,這樣只會有害無利!

最後建議各位家長們平時自己也看看育兒科普書,自己也學點基礎的護理知識,這樣也不至於讓孩子受更多沒必要的罪了!


慢慢慢成長


視情況而定不能亂用。因為感冒95%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許多年輕的父母誤以為是細菌感染所致,故常備抗生素類藥物來預防和治療。

抗生素對感冒病毒沒有殺滅作用,反而會致使病菌產生耐藥性,一旦機體被病毒感染,用藥量就要加大或聯合用藥才能殺死致病原。濫用抗生素、不加選擇地將各種寄生在體內的微生物也一起殺死了,不但使幼小的機體受到傷害,同時還會釀成悲劇。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有60%的聾啞兒童是因濫用抗生素所致,因錯藥、假藥被奪去生命的慘劇也時有發生,在邊遠和不發達地區發生率更高。長期濫用抗生素,人類將陷入無藥可治的尷尬境地。

免疫系統是人體對抗病毒、病菌和毒素的第一道防線,同時也是實現自愈的神奇力量。濫用抗生素卻使寶寶健康進入惡性循環的狀態。中科院出品的乳珍牛初乳膠囊為寶寶在自身免疫系統未成熟階段保持長期、穩定的健康狀態,樹起了一道天然的健康防線,讓您的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1.小朋友得了哪些病,需要選用抗生素治療?

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肺炎、急性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和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等,都有可能是細菌感染,適合選擇抗生素治療。

但是家長不要自己決定是否用藥,因為這些病也有可能是其他病菌感染;而且抗生素是處方藥,需經過醫生的判斷再使用。

2. 小朋友每次吃藥的劑量如何計算?

小朋友吃抗生素的劑量,不能簡單地按大人的一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來給藥,需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仔細計算小兒應該服用的劑量。多數情況下是按照小兒的體重來計算。

如果這方面家長們不是很瞭解,可以諮詢醫生或者藥師,確保孩子能夠服用正確的劑量。

3. 抗生素一般吃幾天有效?什麼時候可以停用?

一般情況下至少需要服用 3 天。但是對於不同的病,需要服藥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比如都是尿路感染,單純性尿路感染只需要 3、4 天,而複雜性尿路感染則需要十幾天,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聽醫生指導的,隨時觀察療效和反應。

4. 吃了 1~2 天抗生素,病情沒有好轉,是否應該更換其他藥?

判斷抗生素的療效,應在使用 3 天后,如果效果不明顯或出現病情加重,再考慮更換藥物。

家長們千萬不要自行換藥。為了預防產生耐藥的細菌,一定要避免頻繁更換藥物,或者自行中斷抗生素治療。

5. 小朋友吃了抗生素後症狀明顯改善,可以減量或者停藥嗎?

很多家長擔心抗生素的副作用,一旦孩子病情好轉就急於停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過早停藥或劑量過小,很容易造成小兒病情反覆,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下次再吃就沒用了。

另外,如果症狀改善不明顯,自行加藥加量的做法也是錯誤的。劑量過大,易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因此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能隨意停藥、加大或減少用藥量 。

6. 小朋友吃抗生素,是不是時間久一些,療效就更穩固?

不是的。

抗生素治療不同的細菌感染性疾病,都有常用的療程,盲目延長吃藥的時間,不但會增加發生副作用的概率,還有可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下次再生病這個藥就不管用了。所以家長們應按照醫生囑咐的療程,正確服藥。


楊今日


臨床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寶貝一發燒,趕快就把消炎藥(抗生素)給寶貝吃上了,因為上次發燒就吃的這種抗生素。家長覺得發燒是因為有炎症,有炎症就要吃消炎藥。尤其姥姥奶奶更容易這樣做。

兒科臨床最常見的疾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的來源多種多樣,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其中80%~90%是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只需一些對症治療如退熱、止咳、化痰等,一般不需要抗生素。

而抗生素只對細菌引起的炎症有效,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服用抗生素不但對治療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肝腎損害,可能發生藥物過敏。這樣反覆多次使用抗生素易造成個體對抗生素的耐用,長期積累也易造成群體的耐藥。

發達國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佔到所有藥品的10%左右,而我國約佔30%

在歐美的發達國家抗生素的使用量佔所有藥品的10%左右,而我國大約佔到30%,基層醫院可能高達50%。抗菌素濫用是我們不可迴避的問題。抗菌素的不規範使用,一方面是引起細菌耐藥,細菌耐藥產生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新藥開發的速度,到極限就無藥可用。另一方面就是抗菌素的毒副作用。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抗菌素也不例外。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記錄顯示,我們國家的藥物不良反應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抗生素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不要自己盲目購買使用

此問題由媽咪寶貝專家顧問團為您解答


媽咪寶貝傳媒


很多家長誤將抗生素稱為消炎藥,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藥物。

想要了解什麼是消炎藥,首先要清楚什麼是炎症。炎症是指生物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發的生理反應。是致炎因子對機體損害所誘發的以防禦為主的局部組織反應。炎症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很多因素會引起炎症,如外傷、高溫、射線、強酸、強鹼等。消炎藥是抑制致炎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通過抑制致炎因子的產生,使炎症減輕、消退,同時緩解由炎症引起的症狀。

而抗生是生物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即一種生物通過分泌化學物質來抑制、排斥另一種生物的現象,主要發生於微生物(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屬)之間。利用抗生現象,人類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並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比如,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細菌或真菌。

另外,有一類藥物叫做抗菌藥,抗菌藥是比抗生素更大的概念,抗生素包含在抗菌藥的範圍內。凡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物質統稱為抗菌藥。抗菌藥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藥(胺類藥、喹諾酮類等)以及抗生素。

寶寶如果確實需要服用抗生素,那麼一定要遵醫囑按照正確藥量和頻次服藥,足量用藥,用夠療程。不能擅自更改藥量、停藥、更換藥物。服藥期間出現任何過敏症狀都應立即停止服藥,並儘快就診。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只要提到抗生素這三個字,家長們就會打心底全盤的拒絕,抗生素在公眾的心裡就像是毒藥一樣留下來烙印。這樣的觀念完全就是一種誤解,就像問題中那句話“都說抗生素對身體不好”,看來有這樣想法的人群還不少,這是在不瞭解藥物屬性情況下,對抗生素的一種嚴重的偏見。

藥品具有雙重屬性,既有治療作用,也有副作用。當疾病治療必須使用藥物治療的時候,選擇正確的藥物種類,治療匹配的病種,在正確的用法用量下給藥,對於患兒來說,使用藥物帶來的受益遠遠大於藥物引起的可能副作用的時候,這樣的用藥就是合理的,抗生素也是屬於藥品,治療用或預防用的時候,也具有上述同樣的道理。下文將統一使用抗菌藥物這個概念來代替抗生素,因為抗菌藥物概念更嚴謹和寬泛。

當臨床初步診斷為細菌感染或病原體檢查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等患兒,就會選擇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是這樣的,兒科醫生在選擇抗菌藥物等時候,需要考慮到患兒的個體情況,如年齡、基礎疾病、肝腎功能、感染的嚴重程度、藥物過敏史、是否能夠耐受口服用藥等。以及可能或已知病原體對抗菌藥物等敏感性。具體遵循的原則如下:

病毒感染不應使用抗菌藥物,僅僅是在繼發或合併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前儘可能採取相關臨床標本送培養及藥敏試驗,尤其對於不明原因發熱的患兒。

  • 在未獲知病原菌及藥敏試驗前,可根據患兒的感染部位、免疫狀況、流行病珠、經驗性選擇抗菌藥物治療,需選擇窄譜抗菌藥物。

  • 按照各種抗菌藥物等治療劑量範圍給藥,嚴重感染或抗菌藥物不易到達的部位感染,可選擇較大劑量治療。

  • 抗菌藥物的給藥途徑應取決於感染等嚴重程度,危重感染、全身性感染患兒初始治療需要靜脈給藥,病情好轉後及時改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藥物口服給藥。當然,輕微感染並可接受口服的孩子,應選擇口服給藥。
  • 根據抗菌藥物的藥動學特點,決定給藥的頻次,到底一天一次,還是一天多次。抗菌藥物的療程取決於感染類型,一般的感染用藥至體溫正常,症狀消失後72-96小時,嚴重感染療程可能會更長。
  • 常規的普通感染一般選擇一種抗菌藥物治療就可以了,除非是一種藥物控制不住感染,或者是同時感染兩種類型的病原體,才考慮聯合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
  • 兒童是特殊人群,應避免使用具有肝毒性、腎毒性,耳毒性等的抗菌藥物,比如氨基糖苷類藥物、萬古黴素和去甲萬古黴素。應避免使用對骨骼發育有影響的藥物,比如沙星類藥物。應避免使用對牙齒有黃染的藥物,比如四環素類藥物。或者是說明書上面強調禁用於兒童的其他抗菌藥物。

最後,如果按照上述的原則,孩子疾病治療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家長大可不必盲目的排斥所有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對孩子來說是相對安全的,孩子也是受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