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假如我收藏《兰亭序》,我能在上面盖章吗?

江铁铮


自从老百姓知道世界上有个《兰亭序》,已经是唐太宗的贞观年了。那么,唐太宗得到《兰亭序》以后盖章了吗?基本可以肯定,唐太宗也没有盖章。


  • 盖上“乾隆鉴赏”印的神龙本《兰亭序》

假如唐太宗给《兰亭序》盖章,那也顶多是一个官署印。也就是说,《兰亭序》收藏在什么地方,就盖一个什么地方的官印。

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暑》和《叙自古公私印记》的记载,张彦远说:“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书,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暑”。

张彦远之所以对书画收藏作品用押暑和私印加以区别,就是因为古代书画收藏用印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在唐代以前,没有在书画收藏品上押私印的习惯只有押官印的印记,唐代才有了私印。

我们根据张彦远的记载就看得出来,唐代以前,除了御府,即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书画作品,还有鉴赏人的印记以外,私人收藏是不押印的,收藏家的私印也没有。

唐代书画收藏,最早的私印是虞世南的印。他在贞观年中专职负责国家图书馆的书画装裱,有时候由于他鉴定过某个书画作品,就会在装裱的“隔水”押上自己的私印。

  • 盖满项元汴私印的神龙本《兰亭序》

唐太宗的私印,是他自己书写的年号“贞观”二字刻成的印。后来唐玄宗也模仿唐太宗的收藏印,自书“开元”二字,作为唐玄宗的私人收藏印。再后来宋徽宗有自书“宣和”二字的私印。

那么,唐太宗得到《兰亭序》以后,我们估计也没有私印,但是有鉴赏者的印,例如,虞世南就是负责王羲之书法鉴赏的主要负责人,那么,《兰亭序》是如果有印,最早的印应该是“虞世南”、“贞观”。另外,可能还有唐太宗时期书画收藏府的官署印,例如“弘文印”、“集贤印”、“秘阁印”、“翰林印”中的其中之一。

因为这四个官署其实都是一回事,只是在唐太宗时期,改了几次名而已。唐玄宗时期,也曾经用过“集贤”这个名。

那么,《兰亭序》在唐太宗以前谁收藏的?根据唐代武后到开元时期的官员何延之《兰亭始末记》,王羲之的《兰亭序》手稿,他自己也非常喜欢,所以,一直收藏在王羲之的后人手中。《兰亭序》传到隋代,在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和尚手上。智永死后,传给他的弟子辩才和尚,辩才和尚也不敢轻易示人,就在他居住的“永欣寺”的一间禅房的屋梁上,开凿了一个小木函,《兰亭序》就这个木函中密藏了起来。

从隋末到唐太宗贞观年,才被唐太宗派遣的人,从辩才那里给骗取到唐太宗手中。

从此,《兰亭序》进入唐太宗的“翰林院”收藏。也从此,《兰亭序》上有了不少的收藏印。


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是一个临摹本的《兰亭序》,据说是唐太宗时期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

“神龙”(705—707)是武后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一年发生了“神龙”政变,武后也死于这一年,但是,复辟了国号唐的唐中宗李显,并没有改武后的这个年号。

因为冯承素临摹本的这个《兰亭序》上有“神龙”二字的年号,所以,这个《兰亭序》摹本又叫“神龙本”《兰亭序》。应该是神龙年收藏的鉴赏印。

这个摹本《兰亭序》上的印章,现在到底有几颗印,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是,确实盖满了印章。

神龙本《兰亭序》南宋在御府,南宋灭亡后,被大收藏家郭右之收藏,郭右之是赵孟頫的长辈,但是,二人的交情如兄弟,所以,神龙《兰亭序》上有赵孟頫的题跋印。这是神龙《兰亭序》流出御府之后的私人题跋和鉴赏印。


  • 赵孟頫跋神龙本《兰亭序》的书法和印

元朝灭亡,《兰亭序》为项元汴收藏,这家伙在《兰亭序》上加盖50多枚印章,是《兰亭序》上最多的私印。这个押印记录,连后来的押印大王乾隆也无法打破。

乾隆后来有了三希堂,他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押印170多个印。是不是一次报复项元汴呢?

但是,《兰亭序》上这么多印章都是历代皇帝和王公大臣,或者巨富收藏家的印记,根本没有普通老百姓押印题跋的可能。


  • 乾隆在《快雪时晴帖》上的题跋和部分印鉴

《兰亭序》在唐代之前,是没有任何印记的,因为,我们的书法用印发展史上还没有这个习惯。

在书画作品上押印,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有机会,最早是明代弘治(1488----1505)年以后,慢慢兴起的一种文人雅士的雅兴,到了清代,更是把用印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收藏品上押上自己的印记。

你想一想,你是属于什么时代的人,才能得到《兰亭序》呢?你什么年代才有机会在《兰亭序》上押印?

必要说是《兰亭序》就是《祭侄稿》你也没有机会收藏更没有机会押印。

不过,假如你收藏了一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那么,你想加一个印,这是没有问题,而且,现实上也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别没事拿《兰亭序》开玩笑了。根本开不起这个玩笑。


千千千里马


我看行!这事你自己定吧,反正也只是说说而已!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上至君王,下到草民都对大书法家的墨宝情有独钟,一旦有机会弄到手,大都会在书法作品上留下印记,或题跋,或钦印,题跋的人用来彰显自己对书法鉴赏能力牛叉,钦印的人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此山是我开,次树是我栽!这有点像是狗狗路过电线杆子,总要撒泡尿,宣示一下主权,虽然并不一定有主权。

一般来说,题跋的人通常与原作者比较熟悉,关系靠谱,当然也会有后代收藏者作题跋,那得自己个儿有点非凡自信以及极高的艺术地位或社会地位才好,不然就是大胆狂徒一个。题跋的内容多半都是好话,场面话,对作品褒奖之词居多,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而钦印的人就比较直接,盖上章就可以了。历史上在名家碑帖、墨迹等等作品上钦印的人多如牛毛,但大人物居多,皇帝喜欢钦印者尤甚。其中乾隆对很多字画都有这种钦印的爱好,而且据说他一上来就盖上去好多印,地方都占满了,他这个架势就是在告诉大家,后世人都别钦印了,到我这就截止了。

因此盖章钦印这事没啥讲究,你喜欢就好,反正是没有得到《兰亭集序》的可能,真有这么好的事,你怕是不会这么提问了。


永书101


你如果是真正鉴赏家鉴定家鉴藏家的话,可以,不过,你没这个机会了,兰亭序真迹花落谁家,现已尘埃落定,现藏宣斋艺术馆,林衡鉴藏,请你细细品。

历代古书画真迹古玩界中的食物链顶端,谁拥有了这些顶级稀世珍宝,谁便是收藏界顶级鉴藏大家。

在当今世界,手握顶级稀世重宝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在广东在宣斋艺术馆。

超级巨星林衡,到底有多牛,一位牛到你无法抗拒的魔力,仅以已之力改变世上数十亿人对中华顶级艺术文化美的重新认知。重新复活了由晋至清七个朝代共数百名家创作的顶级艺术结晶,卷卷精美绝伦的旷世名作,强大论文作为后盾支撑,无可争议的实物说话,挑战了国内外的古玩权威专家有,两岸故宫,国博,首博,上博,辽博,广博,浙博,华豫之门,天下寻宝,苏富比,佳士得,马未都等国内外众专家,无一人敢以专家身份出来应战,更是直接挑战马未都二十七个回合,吓到直接躲猫猫,马未都,怎可与日月争辉。

林衡破解了众多千年失佚瑰宝的神秘面纱,如千卷历代名画真迹,十大名画真迹,兰亭序真迹,五代柴官窑,北宋汝官窑,北宋建盏,大明真宣,大明成化斗彩官窑,凡与博物馆有相同的名画,实物为准论文为辅逐一论证,强大的论文更是无可挑剔,力挑各类藏品专家的地位,确是收藏界和文博界的一大奇迹,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林衡鉴藏中国十大名画真迹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五牛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历代帝王图》《孔子弟子像》《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六龙图》《九龙图》《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捣练图》《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二谢帖》《瘦金体千字文》等千卷历代名画法书真迹,真正是世界艺术文化界的头等大事

这是收藏界一股浓浓正能量的清流,中国民间的稀世珍宝该要有出头之日了,老祖宗留下了众多顶级瑰宝,需要面呈国人世人,这些才是世界顶级的稀世之宝,老祖宗的原作真迹该翻身醒过来了,我们要为它们自豪,那些李鬼要还原,李逵更要还原真身,这也是对原作者真迹的敬畏,岂可混淆。

价值连城的宝物可能听得多了,但什么宝物才是真正的价值连城?林衡鉴藏的中国十大名画真迹,兰亭序真迹等宝物便是,卷卷都是价值连城,卷卷都是母本孤本,无法复制,这些宝物最保守估值约1000亿美元,中国首富实至名归。

古玩鉴定机器永远也不能代劳,对于那些假专说古玩要靠机器检测,那是不懂鉴赏古玩,什么叫古玩?就是一件器物包含了所有细节信息都是可以辨识,无论旧物还是新仿物,都是有迹可鉴,机器永远也做不了这种辨识。

鉴赏古玩真假,唯有眼鉴为准,机器永远无法取代鉴赏大家之眼,因为所包含有古玩的视觉,美丑,陈旧,阅历,经验,思维,推理,逻辑,排除等各种鉴定方法,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但是,要综合以上技能,目前所有已知伪专和利益集团假专都没有这种水平,已一一领教挑战过了,只有通过实战的民藏大家,才是实战出来的鉴赏鉴定大家。

林衡计划将中国十大名画真迹在全国各省市巡展,望各地博物馆通力合作,共襄盛举,共同缔造这个历史性的艺术文化盛事,民藏的走向,理应由我们民间藏家决定,唯有这样,才能搞活民间国宝,才对得起老祖宗留下的众多艺术心血结晶,让它们的绝色美景能让世人尽收眼底,引领世界艺术文化潮流,重夺国际各类藏品话语权,中华艺术文化有赖您我的参与与支持。

在收藏界,天眼已出,林衡鉴赏鉴定各大类顶级古玩结合强大无可挑剔的论文,历朝历代的稀世之宝逐一呈现,重现中华五千年璀璨的艺术文化,强大了中华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引领世界顶级艺术文化潮流。林衡谨代表历代数百绘画名家感谢国人。

中国十大名画 兰亭序真迹 林衡鉴藏

顶级鉴赏鉴定鉴藏大家 林衡敬启











宣斋艺术馆


可以。

不仅盖章可以,你撕了也可以,点火玩也可以,埋到土里也可以——相传,真本《兰亭序》就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到地下,作为珍贵的殉藏品了。

真本已经到了土里。而且书法作品不比陶瓷、金银,很快就会腐烂。所以,你已经不可能得到真本的《兰亭序》了。

如果你拿到了什么复制品、印刷品,那实在不值什么。随便盖章都可以。


栖鸿看红楼


不能,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就是不允许,除非你是帝王或者本身就是历史公认的名家高手!

我发布的这几幅刘田依先生的作品都不可以的!因为这也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











百川刘


首先,这个假设不成立。真正的兰亭画自从李世民之后就消失了。现在广为流传并为大众所接受的是唐代双钩书。其次,假设这个假设成立。事实上,你可以收集到真正的兰亭画也表明你有一个不寻常的地位。作为藏族人,你可以盖上自己的身份印章。最后,注意封条的大小和封条的位置。不要像XXX皇帝一样盲目。如果你有条件,你甚至可以把它摘下来装上。在书卷的末尾完成一段附言并非不可能。


音乐ma哥


这书可能是一本别的不很值钱的书吧?你如果收藏到了,怎么处置都无所谓。但如果是另外一本很值钱的书,就不要这样随便。

值钱的据说是魏晋时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是价值连城的一本文化古籍。假如谁真收藏到了这么值钱的东西,不但是他个人幸运的事,对于国家也很值得庆幸。因为早听说这本书被唐太宗带到坟墓哪儿陪葬去了。至于与这书相关联的《兰亭集》呢?也不见有踪迹。如果能收藏到的话,价值也是很大的。但哪怕收藏到的不是这《兰亭集序》,又不是《兰亭集》,而是别的其它一些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国宝级的东西,我都建议应该赶快打电话到北京,叫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来接收。在此之前,要好好地保护它,包括它的防火防盗防抢防骗。专家代表国家机构接收了古物,也不会亏待的。我猜想除了给一张奖状,还应该有不薄的奖励。

在此祝你遇到好运!


邓广烈


多年前自己用砖头刻的章,没刻几个,没想着弄上自己的








山东囍饰家生态木


王羲之的《兰亭序》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印章是因为后来收藏的人都会在上面盖一个或者多个自己印章,以表达鉴赏和收藏的意思。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扩展资料

王羲之作为我国古代有名的书法家,留下了许多的轶事典故。

1、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影视乐视


哈哈😄如果你收藏了《兰亭序》那将是何等的荣幸!

如果再盖上自己的印章,那就是无比的骄傲了!

《兰亭序》不但可以收藏,还可以临摹。同时还可以署上自己的名字,再盖上自己的印章。

不信?发两张瞧瞧!

《兰亭序》和《秋声赋》(大弟所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