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自古以來,藝術都是吃錢的愛好,雖說藝術的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但帶來的各種開銷卻是實實在在的。拿畫畫來說,顏料就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坑。

而在古代,有些顏料是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的奢侈品。

東西方早期使用顏料的經歷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利用天然的礦物質顏料在巖壁上創作,用粗獷的塗抹記錄當時的自然現象和生活日常。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展子虔《遊春圖》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李思訓《宮闕圖冊之阿房宮》

唐宋以前,中國畫幾乎都是重色,直到明清,中國畫還是以“丹青”命名。

但古時沒有顏料專賣店,順便賣的地方也沒有,想要顏料,就得自己做。

據記載,在周朝設有管理染色的“染人”,秦代有“染色司”,唐宋有“染院”,明清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不過,這些都是染布料的染坊,明末才開始出現賣顏料的鋪子。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蓼藍草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藤黃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黃連


古人自制顏料,植物性顏料都是從植物的根莖皮中提取加工,如從蓼藍草提取花青、海藤樹皮煉製藤黃、紅花獲得胭脂等,生梔子、槐花、黃連也都可以當顏料使用。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徐熙《桃花黃鸝圖》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趙昌《茉莉花圖》

但礦物性顏料的獲取不那麼容易,除了專程上山採礦石,遊山玩水,訪友探親,出門公幹,都不忘隨時隨地找礦石,運氣好的話,砸幾塊帶回去,製成顏料自用或送人,絕對夠分量。

很多畫派的子弟數以千計,在當時沒有專門顏料作坊的情況下,自己製作顏料成了畫工、畫家的一門必修技藝。

而有些礦物性顏料,是有錢也得不來的,比如青金石製成的群青藍。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青金石

青金石最早通過“絲綢之路”從阿富汗傳入中國。它的顏色非常迷人,但也非常稀有,整個地球上只有少數幾個地方能找到,可以說比黃金還貴重。用青金石製作的“群青藍”也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顏料了。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孔雀石

大名鼎鼎的《千里江山圖》就使用了大量的石青和石綠,在當時,這樣的礦物顏料彌足珍貴,也就只有皇宮裡才能這麼豪吧!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天空用了石青平塗。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

綠衣人用的石青,紅衣人用的丹砂。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局部


鳥胸為丹砂,鳥身為石綠罩染。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丹砂

作為人類最早利用的礦石,色澤鮮豔而永不褪色的丹砂,也是非常珍貴的顏料。

古人制作顏料非常嚴謹,從選材到製作也是非常繁瑣、乏味和艱辛的過程,尤其是礦物質顏料的製作,在沒有打磨機的時代,把礦石磨的非常細膩是個費時費工的體力活。但是其卓越的性能,又會讓人覺得一切都物有所值。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張萱《搗練圖》局部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宣紙會隨著年代發灰,一般化學顏料在灰色宣紙上會顯得異常突兀。但是礦物顏料自身顏色也會隨時間變化,與紙張保持了同步,時間沉澱出的顏色歷久彌新,越古越豔。

礦物顏料如此優秀,但用純礦物顏料的畫家卻不多,因為一幅畫可能都賣不出顏料錢。

如今,方便經濟的化學顏料,已經逐漸取代了製作繁瑣、價格昂貴的傳統顏料。即便如此,也還是有極少數的畫家,從原料到繪製的過程,都選擇從傳統著手,除了獲得更完美的色彩效果,也能讓作品更長久的保留下去。

傳統顏色的色彩不是人造的,人類只是把它們從自然中借出來,再由畫家返還到“自然”中去,這樣的中國畫,怎麼能不美?怎麼能不常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