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取消英語主科,作為自選科,你贊成嗎?說說你的看法?

北斗67349155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是贊成的。

第一,不是所有的人畢業後都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直白的說,除了上學考試,畢業後的用處不大。

第二,可以把英語改成生物,化學,物理為主考科,學習和專研這方面的人才多了,國家在各方面的領域成就才能更高。

第三,不是不作為主考了,就不學了,大錯特錯,相關領域的還是要學的,包括留學的,包括要考研的。

第四,英語是門語言,我們決定全國學子命運的考試三個主科竟然有兩個是語言,還跟我們語文平等,泱泱大國,豈不是自降身價,要說現在的人崇洋媚外,是不是有這個原因?


寶爸萌娃


這類似的問題我回答過,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又重新來回答。我贊成把英語作為選修課。

我是三十多年前參加髙考的,英語佔用了大部分學習時間,加之我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只能用時間去拼。結果英語成績提高了一點點,可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呀!因其他科目沒花時間鞏固而落下了。我高考很不理想,是該死的英語拖了我的後腿。在後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語幾乎沒起任何作用。

如今我的兒子又是英語的犧牲品。當兒子開始學英語時,我時刻提醒不能被英語打敗。我幫他買各種學習英語的資料,還幫他買磁帶、點讀機,mP5(十年前的一種學習機),他也想了各種辦法記英語單詞。可他的英語成績直到高考都沒有達到及格水平,高考儘管其他科目成績不錯,由於英語拉後腿,總分不很高,我兒子只上一個普通的一本大學。

我想,像我們家人這樣害怕英語的人肯定不少。我希望英語不要納入高考了!有人會說經濟全球化,國際交流越來越多,英語必不可少。但是國際交流不需要全民參與,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總有千千萬萬人對英語感興趣,他們會學好,他們可以當翻譯。把英語可以當選修科目,但不納入高考或把高考英語分數份量降低,讓那些有學習理科天賦的人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不要讓枯燥的英語沖淡他們的智慧,堵了他們的前途。

所以,我支持很多仁人智士的建議把英語作為選修課。


皎秋


對這個建議,我非常贊成!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找到了有關外語課程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一起分享一下:



外語學科納入學校的教育課程裡面已經有較長的歷史。

  • 1407年,明朝政府設立了“四夷館”(有據可考的第一所外文學校)。
  • 1644年,清朝政府設置了“四譯館”(遴選一些翰林學士學習外語)。在此基礎上,先後設立了俄羅斯文館、英文館、法文館、俄文館等。
  • 1902年,清朝政府將外語列為中學堂的主要教學課程。
  •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規定把英語為主的外語作為中學必修課程。
  • 1922年,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統一規定,以英語作為中學外語教學的必修課程。
  •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中學根據條件開設俄語或英語課。
  • 1956年,教育部決定在條件較好的地區開設英語課。
  • 1958年,把外語科目納入高校入學考試,但不計入成績。
  • 1962年,外語考試成績正式計入高考總分。
  • 1982年,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地中學外語教學以英語為主。
  • 1986年,國家教委確定了以英語作為我國外語教學的主要語種。
  • 1993年,同國際外語教學標準接軌,外語教學進入了繁盛時期。
  • 2001年,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

  • 2002年,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

也就是說,英語在我國作為教學課程存在的時間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按理說,國人應該對英語這門課程充滿感情才對。

實則不然,很多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牴觸、排斥的心理。

在中小學取消英語的呼聲已經很久了,這幾年尤為強烈。

我支持取消英語的主科地位,改為自選課。原因很簡單,有這麼幾條:

  1. 全民學英語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形勢了。中國的大國地位已經凸顯,我們要做到文化自信,現在外國人已經開始學習漢語了。

  2. 全民學英語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費。很多人學了英語以後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反而成了招考、錄用的一種羈絆。

  3. 有志者可以選學英語,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做準備。

  4. 可以規定報考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需要學、考英語,保證尖端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從國家大勢和個人的前途講,英語應是大學的必修課,還是學好母語,寫好漢字,這是學子們最根本的。有興趣愛學外語的就多學習,有成就的到外國語學校繼續深造,興趣不大的就專心學好本專業,別把英語當成一座山擋在學子們的面前,學好母語和數理化是報效祖國的基礎學科,我認為這點是無可質疑的。


LWF3


取消英語,中國會退後三十年!人讀書越多,

越會發現英語的重要。

人的格局越高,越會需要英語。

還從考試成績看英語,早已出局了。

文化交流,文明融合,財政經貿,國際爭端

英語都是重要工具。

就連我們用的手機/網絡,腳本都是英語的。

沒有英語,計算機\\網絡都沒有。

喜歡那個沒電沒腦沒網的年代?


在笑生


我贊成!因為孩子們學習的科目太多太浪費精力,況且絕大多數人生活在國內基本上是用不到英語的,與其浪費精力學習一門根本用不到的科目不如定向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這樣既能夠讓孩子把自己擅長的科目學的更紮實為國家定向培養專業的人才!

定向培養,改為選學科目,也同樣可以吸引喜歡英語的部分同學,不會因此而於世界脫軌!

同時,學好漢語才是重中之重!因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國學智慧是國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支柱!

一筆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橫平豎直,堂堂正正!應該把中國文化,中國漢字,國學智慧全力向世界推廣,讓世界認識中國,讓世界瞭解中國!

終極目標,

讓中國漢字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親子教育文化


英語作為一種非母語語言,在國內地位甚至超過母語,這本身就不正常,在全世界也屬罕見,對英語在國內教育中地位降級早該進行。

1.我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學習英語而絕大部分人一輩子用不上或者用不了,意義何在?

2.英語學習佔用相當大時間,對其他科目學習勢必相應減少,一門少用或基本不用的語言佔用其他有用課程來學習本身就是對國家未來的不負責任!

3.所有職稱和涉及的考試都和英語掛鉤,導致很多英語短腿而其他學科強的或者其他方面強的學生和科研工作者無緣好學校或者職稱及項目經費,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4.英語在國內擺到等同於母語甚至超過母語地位如此做派不亞於我們一邊在強調文化自信一邊在自毀長城培養大量洋奴!


澧水樵夫


支持英語列入副科,英語只是一種國際普通的交流語言,其作用不大,文化含義低,字解少,說話難能得知其真實意思,不提倡重點學習,當今學生就因浪費太多精力時間在英語上了,導致其它課程荒廢,得不償失。生活上,基本佔99%的浪費率,用不上。今日之中國在復興路上,當下學好中文才是重點,讓老外學習中文才是王道。





百色晨晨V忠誠於黨


啥事都有兩面性啊,語言學習是必須的,學生學習數理化是學習思維邏輯能力,政治歷史地理是學習分析前後因果能力,語文英語是學習人際溝通能力,但是現階段英語學習確實沒必要跟母語一個高度,可以適當的降降。。。說大了吧還可以防止高科技人材流逝嘞[捂臉][捂臉][捂臉]


湊湊乎乎就好


剛剛給孩子交了英語補課費,某東方的費用真的高,一年接近8000元,和兩個月的工資差不多了。說實話,這真讓我們這些工薪階層壓力很大,但是沒有辦法,現在的這種情況,你不這麼做,就會落後,所以只能這麼做。

把英語變成自選科目,並不是說不用學英語,而是不用像現在這麼重視英語,我覺著非常有必要!

第一、英語是一門多數人都用不到的學科

英語很重要,尤其是對於一些高精尖人士,可以說這是不可缺少的一門語言。到了碩士生、博士生,你要發論文,都會用到英語,這也是為什麼考研對英語要求比較高的原因。

但是,這並不是全民學英語的理由!

而實際上,多數人在一生中,很少使用英語,到了工作中,使用英語的職業就更少了,用那麼多時間去學一門以後可能再也使用不到的英語,對於多數人來說,確實不值得。

第二、英語是一門多數人都不會用的學科

我們學習英語的另外一個誤區,就是把它當成了考試科目,而不是實用科目,英語中最重要的聽說部分,恰恰是我們最忽略的地方,所以,經過十幾年時間學出來的英語,卻是“啞巴”英語,多數人根本無法跟外國人正常交流。

而那些我們曾經廢寢忘食記住的單詞,因為長時間不再使用,逐漸就忘掉了,現在想想,當初雖然過了大學六級,又有什麼用?

第三、英語是一門可以突擊的學科

如果真的需要英語,憑藉著小學和初中以及高中的部分基礎,到了需要使用的時候,完全可以突擊出來。我帶過很多學生,他們成績不好,也不喜歡學習英語,後來需要出國,就短期內去培訓雅思考試,最後還能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並不耽誤出國。

一些北京的小商販的英語,都比大學生說的還好,只要需要,英語是可以短期內突擊出來的。

第四、英語是一門花費很高的學科

在中國,作為高考主科的英語,養活了很多中國人,也養活了很多外國人,只要幼兒園、興趣班有個外教,不管是非洲的還是東南亞的,收費都會增加一倍。

在城區學校,雖然學校開英語課,但是多數學生都會報英語特長班,而這個特長班,花費非常個高,比如前面提到的, 一個三四線城市的英語興趣班,一年就需要接近8000元的學費,而且是每週上一次課,這麼算下來,每節課的費用不菲,而且這還是大班額的課堂,不是一對一的課堂。

第五、英語的存在,人為製造了考試的不公平性

我之所以給孩子報考英語興趣班,就是因為英語這門學科,可以靠多花錢,多花時間來提分,它對思維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詞彙量和語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興趣班,除了詞彙量和語法之外,老師的口語也非常純正,可以鍛鍊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比公辦學校裡鍛鍊效果要好的多。

如果孩子在小學和初中,能夠把英語詞彙量記到高考要求的水平,到了高中,因為學習壓力更大,這個時候孩子就可以在英語上少投入時間,而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數理化中了。

事實上,很多高中英語經常考140+的學生,都不是高中老師教的,而是這些孩子在上高中之前,英語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我之前讓一個學生給大家介紹過經驗,她說自己在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讀原版的《哈利波特》了,這種差距,不是後面拼命記單詞能彌補的了的。

而這些恰恰是農村學生的軟肋!我上學那個時候,英語都是地理老師教的,20多年後,這種情況在農村竟然還存在,有些農村學校的英語,只能依靠支教老師在維持,這怎麼能和城裡的孩子競爭?

我們學校有走讀校區和寄宿制校區,一個學生來自城區;一個學生主要來自縣城和農村,從學生高中三年的英語成績差距看,是非常明顯的,那些學生不是不努力,但是英語的學習,早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了,而這些聽說能力,又不是你刷題能迅速提高的,所以在和城區的孩子競爭中,英語的劣勢非常明顯。

還有些學美術的學生,因為高考英語要求90分以上,雖然專業成績很棒,最後也被高校拒之門外,投入那麼多時間、金錢進行的培訓,最後付之東流,實在可惜。

把英語作為主科,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提高英語學習的意識非常有必要,但是改革開放30多年後,我們的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把英語退出主科,是到了可以討論的時候了。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