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取消英语主科,作为自选科,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北斗67349155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是赞成的。

第一,不是所有的人毕业后都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直白的说,除了上学考试,毕业后的用处不大。

第二,可以把英语改成生物,化学,物理为主考科,学习和专研这方面的人才多了,国家在各方面的领域成就才能更高。

第三,不是不作为主考了,就不学了,大错特错,相关领域的还是要学的,包括留学的,包括要考研的。

第四,英语是门语言,我们决定全国学子命运的考试三个主科竟然有两个是语言,还跟我们语文平等,泱泱大国,岂不是自降身价,要说现在的人崇洋媚外,是不是有这个原因?


宝爸萌娃


这类似的问题我回答过,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又重新来回答。我赞成把英语作为选修课。

我是三十多年前参加髙考的,英语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加之我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只能用时间去拼。结果英语成绩提高了一点点,可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呀!因其他科目没花时间巩固而落下了。我高考很不理想,是该死的英语拖了我的后腿。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语几乎没起任何作用。

如今我的儿子又是英语的牺牲品。当儿子开始学英语时,我时刻提醒不能被英语打败。我帮他买各种学习英语的资料,还帮他买磁带、点读机,mP5(十年前的一种学习机),他也想了各种办法记英语单词。可他的英语成绩直到高考都没有达到及格水平,高考尽管其他科目成绩不错,由于英语拉后腿,总分不很高,我儿子只上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

我想,像我们家人这样害怕英语的人肯定不少。我希望英语不要纳入高考了!有人会说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英语必不可少。但是国际交流不需要全民参与,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总有千千万万人对英语感兴趣,他们会学好,他们可以当翻译。把英语可以当选修科目,但不纳入高考或把高考英语分数份量降低,让那些有学习理科天赋的人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不要让枯燥的英语冲淡他们的智慧,堵了他们的前途。

所以,我支持很多仁人智士的建议把英语作为选修课。


皎秋


对这个建议,我非常赞成!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找到了有关外语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一起分享一下:



外语学科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里面已经有较长的历史。

  • 1407年,明朝政府设立了“四夷馆”(有据可考的第一所外文学校)。
  • 1644年,清朝政府设置了“四译馆”(遴选一些翰林学士学习外语)。在此基础上,先后设立了俄罗斯文馆、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
  • 1902年,清朝政府将外语列为中学堂的主要教学课程。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规定把英语为主的外语作为中学必修课程。
  • 1922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统一规定,以英语作为中学外语教学的必修课程。
  •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中学根据条件开设俄语或英语课。
  • 1956年,教育部决定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开设英语课。
  • 1958年,把外语科目纳入高校入学考试,但不计入成绩。
  • 1962年,外语考试成绩正式计入高考总分。
  • 1982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中学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
  • 1986年,国家教委确定了以英语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
  • 1993年,同国际外语教学标准接轨,外语教学进入了繁盛时期。
  • 2001年,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 2002年,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也就是说,英语在我国作为教学课程存在的时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按理说,国人应该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感情才对。

实则不然,很多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排斥的心理。

在中小学取消英语的呼声已经很久了,这几年尤为强烈。

我支持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改为自选课。原因很简单,有这么几条:

  1. 全民学英语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形势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已经凸显,我们要做到文化自信,现在外国人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了。

  2. 全民学英语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费。很多人学了英语以后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反而成了招考、录用的一种羁绊。

  3. 有志者可以选学英语,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准备。

  4. 可以规定报考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需要学、考英语,保证尖端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我是朗月寒雪,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从国家大势和个人的前途讲,英语应是大学的必修课,还是学好母语,写好汉字,这是学子们最根本的。有兴趣爱学外语的就多学习,有成就的到外国语学校继续深造,兴趣不大的就专心学好本专业,别把英语当成一座山挡在学子们的面前,学好母语和数理化是报效祖国的基础学科,我认为这点是无可质疑的。


LWF3


取消英语,中国会退后三十年!人读书越多,

越会发现英语的重要。

人的格局越高,越会需要英语。

还从考试成绩看英语,早已出局了。

文化交流,文明融合,财政经贸,国际争端

英语都是重要工具。

就连我们用的手机/网络,脚本都是英语的。

没有英语,计算机\\网络都没有。

喜欢那个没电没脑没网的年代?


在笑生


我赞成!因为孩子们学习的科目太多太浪费精力,况且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国内基本上是用不到英语的,与其浪费精力学习一门根本用不到的科目不如定向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这样既能够让孩子把自己擅长的科目学的更扎实为国家定向培养专业的人才!

定向培养,改为选学科目,也同样可以吸引喜欢英语的部分同学,不会因此而于世界脱轨!

同时,学好汉语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国学智慧是国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支柱!

一笔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应该把中国文化,中国汉字,国学智慧全力向世界推广,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终极目标,

让中国汉字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亲子教育文化


英语作为一种非母语语言,在国内地位甚至超过母语,这本身就不正常,在全世界也属罕见,对英语在国内教育中地位降级早该进行。

1.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学习英语而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用不上或者用不了,意义何在?

2.英语学习占用相当大时间,对其他科目学习势必相应减少,一门少用或基本不用的语言占用其他有用课程来学习本身就是对国家未来的不负责任!

3.所有职称和涉及的考试都和英语挂钩,导致很多英语短腿而其他学科强的或者其他方面强的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无缘好学校或者职称及项目经费,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4.英语在国内摆到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过母语地位如此做派不亚于我们一边在强调文化自信一边在自毁长城培养大量洋奴!


澧水樵夫


支持英语列入副科,英语只是一种国际普通的交流语言,其作用不大,文化含义低,字解少,说话难能得知其真实意思,不提倡重点学习,当今学生就因浪费太多精力时间在英语上了,导致其它课程荒废,得不偿失。生活上,基本占99%的浪费率,用不上。今日之中国在复兴路上,当下学好中文才是重点,让老外学习中文才是王道。





百色晨晨V忠诚于党


啥事都有两面性啊,语言学习是必须的,学生学习数理化是学习思维逻辑能力,政治历史地理是学习分析前后因果能力,语文英语是学习人际沟通能力,但是现阶段英语学习确实没必要跟母语一个高度,可以适当的降降。。。说大了吧还可以防止高科技人材流逝嘞[捂脸][捂脸][捂脸]


凑凑乎乎就好


刚刚给孩子交了英语补课费,某东方的费用真的高,一年接近8000元,和两个月的工资差不多了。说实话,这真让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压力很大,但是没有办法,现在的这种情况,你不这么做,就会落后,所以只能这么做。

把英语变成自选科目,并不是说不用学英语,而是不用像现在这么重视英语,我觉着非常有必要!

第一、英语是一门多数人都用不到的学科

英语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精尖人士,可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语言。到了硕士生、博士生,你要发论文,都会用到英语,这也是为什么考研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是全民学英语的理由!

而实际上,多数人在一生中,很少使用英语,到了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职业就更少了,用那么多时间去学一门以后可能再也使用不到的英语,对于多数人来说,确实不值得。

第二、英语是一门多数人都不会用的学科

我们学习英语的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把它当成了考试科目,而不是实用科目,英语中最重要的听说部分,恰恰是我们最忽略的地方,所以,经过十几年时间学出来的英语,却是“哑巴”英语,多数人根本无法跟外国人正常交流。

而那些我们曾经废寝忘食记住的单词,因为长时间不再使用,逐渐就忘掉了,现在想想,当初虽然过了大学六级,又有什么用?

第三、英语是一门可以突击的学科

如果真的需要英语,凭借着小学和初中以及高中的部分基础,到了需要使用的时候,完全可以突击出来。我带过很多学生,他们成绩不好,也不喜欢学习英语,后来需要出国,就短期内去培训雅思考试,最后还能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并不耽误出国。

一些北京的小商贩的英语,都比大学生说的还好,只要需要,英语是可以短期内突击出来的。

第四、英语是一门花费很高的学科

在中国,作为高考主科的英语,养活了很多中国人,也养活了很多外国人,只要幼儿园、兴趣班有个外教,不管是非洲的还是东南亚的,收费都会增加一倍。

在城区学校,虽然学校开英语课,但是多数学生都会报英语特长班,而这个特长班,花费非常个高,比如前面提到的, 一个三四线城市的英语兴趣班,一年就需要接近8000元的学费,而且是每周上一次课,这么算下来,每节课的费用不菲,而且这还是大班额的课堂,不是一对一的课堂。

第五、英语的存在,人为制造了考试的不公平性

我之所以给孩子报考英语兴趣班,就是因为英语这门学科,可以靠多花钱,多花时间来提分,它对思维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词汇量和语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兴趣班,除了词汇量和语法之外,老师的口语也非常纯正,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公办学校里锻炼效果要好的多。

如果孩子在小学和初中,能够把英语词汇量记到高考要求的水平,到了高中,因为学习压力更大,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在英语上少投入时间,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数理化中了。

事实上,很多高中英语经常考140+的学生,都不是高中老师教的,而是这些孩子在上高中之前,英语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我之前让一个学生给大家介绍过经验,她说自己在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读原版的《哈利波特》了,这种差距,不是后面拼命记单词能弥补的了的。

而这些恰恰是农村学生的软肋!我上学那个时候,英语都是地理老师教的,20多年后,这种情况在农村竟然还存在,有些农村学校的英语,只能依靠支教老师在维持,这怎么能和城里的孩子竞争?

我们学校有走读校区和寄宿制校区,一个学生来自城区;一个学生主要来自县城和农村,从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成绩差距看,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学生不是不努力,但是英语的学习,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了,而这些听说能力,又不是你刷题能迅速提高的,所以在和城区的孩子竞争中,英语的劣势非常明显。

还有些学美术的学生,因为高考英语要求90分以上,虽然专业成绩很棒,最后也被高校拒之门外,投入那么多时间、金钱进行的培训,最后付之东流,实在可惜。

把英语作为主科,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提高英语学习的意识非常有必要,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们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把英语退出主科,是到了可以讨论的时候了。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