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运20能否大量生产机体,最后安装等待中的国产发动机?

用户52455373052


这是谁出的主意?我们从来不会这样干,这样讲未免太低估了歼-20现在的技术状态,也太小瞧了咱们自己。临时安装AL31俄制发动机的歼-20,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到过珠海看过它表演的就知道,第一个批次要解决的是应急训练之用,当然当了紧有作战任务,完全可以使用。我们知道,一型新的作战飞机,要有一个训练的过程,要编写训练教材,以及战术大纲,以为后续大规模列装做好准备。是以前期工作很重要,为后续训练搞好铺垫。当这一步完成之时,魂舞大漠估计,第二个批次的歼-20就要开始交付使用了。时间是正好的,都不晚。

歼-20的定位。作用和意义不用讨论,作为世上第二款重型五代机,我国现役骨干飞机,未来空军主力,它的进度不算慢,正在稳步推进。既然作为主力使用,造就造好,毕竟是款高端机,尤其是美国F-22关掉了生产线之后,它的作用突显,意义重大,把握好了,可以预料,地位将前所未有,实现引领,实在也是料想之中的事。

“峨眉”何时登峰?涡扇-15是第四代引擎,世界前沿动力,可以比肩齐类的产品。根据公开消息披露,已完成了关键技术突破,正在开展的是装机实验。发动机的关键当然在材料,其次是装机工艺和实验,有“太行”在前面完成的材料突破,以及装配工艺的进步和实践,对涡扇-15的推进是巨大的,发动机一个主要研制特点,就在于实验,是需要经过大量实验而完成的,也可以说,实验就是一切,经过验证,调整,再实验,循环往复,直至得到理想的状态,这非常费时费力费金钱,所以从发动机研制规律上讲,这事急不得。

珠海妙语。歼-20的每一步牵动军迷们的心,现场有人问总师,是否换装“太行”矢推?杨伟一乐道,你怎么知道没有换呢?当然也可以,他很幽默,其实歼-20的目标发动机是“峨眉”呀,怎么会换装“太行”呢?换不换,换什么,何时换,都不好对外发布,因此才会这一精典的对话。一时传遍珠海。实在的意思,换装“太行”也没什么呀,也是可以使用的,总之发动机不事,我们不着急,也着急不得,从本质上分析,都是科学实验,实验是科学,必须循理而进。


魂舞大漠


完全没必要,运-20运输机目前正在全速生产,年产量可能有十几架。在去年曝光的卫星图片显示,西飞公司的机坪上有多达9架运-20同时现身,大部分运-20都已经涂上空军深色涂装这说明运-20的产量十分惊人,一点都没有停下来等等国产发动机的意思。

在2016年10月,中国与俄罗斯土星航空发动机公司签订了合同,采购224台D-30KP2发动机,要求在2020年前交付完毕。合同总价为6.57亿美元,平均每台发动机300万美元。

中国空军目前使用D-30KP2发动机的机型有四个,包括伊尔-76运输机、伊尔-78加油机、轰-6K轰炸机和运-20大型运输机。这224台发动机,其中54台用于前三个机型,余下的170台用于运-20运输机,可以满足制造40架运-20的要求。

实际上,现阶段仍然在使用俄制D-30KP2涡扇发动机的运-20大型运输机其综合性能都已经完全超过俄罗斯老旧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

中国运-20大型运输机的研发装备时间较晚,拥有明显的后发优势,采用诸多现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机载设备,其各方面性能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伊尔-76大型运输机是在上世纪60年份开始研发的,在1971年就进行首飞,到今年已经过去48年了,所以运-20大型运输机要全面超越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并没有太大难度,这其实也是必然要求。

中国的运-20大型运输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提升运输能力的需要,设计拥有更大尺寸的货舱,并运用先进的超临界机翼技术,这种机翼技术改变了机翼剖面形状,可以降低飞行阻力,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通过这些设计,运-20大型运输机的最大载重能力达到55吨,明显超过伊尔-76运输机的50吨最大载重。除了运力提升,运-20大型运输机还拥有先进的航电系统,飞行性能和操纵能力更加先进。而伊尔-76运输机作为一款上世纪70年代的运输机,还保留着落后的领航舱设计,整机航电系统已非常落后。所以自然可以说运-20大型运输机已全面超越了伊尔-76运输机。

即使是和伊尔-76运输机的最新改进型号——伊尔-76MD-90A运输机相比,运-20大型运输机也是毫不逊色的。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伊尔-76MD-90A运输机装备了PS-90A大涵道比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明显超过D-30KP2涡扇发动机,所以运-20需要换装发动机才能全面超越伊尔-76MD-90A。

运-20运输机目前主要拥有两款国产发动机,分别是D-30KP2涡扇发动机的国产仿制型号——WS-18发动机以及更先进的WS-20发动机。

项目进度最快的自然是WS-18发动机,它的出现将提升运-20运输机的量产速度,不过,WS-18发动机只是D-30KP2的国产仿制型号,其外形细长,涵道比较小,总体性能仍然不及PS-90A大涵道比发动机,并不是运-20运输机的最佳选择。

而WS-20发动机才是运-20的最佳选择,WS-20发动机使用的是WS-10“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而“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技术主要来源于CFM-56系列发动机的核心机,后者属于西方经典大涵道比发动机,总体性能非常先进。预计WS-20发动机除了在油耗、寿命、可靠性等方面比较低以外,其他方面的性能都和CFM-56系列发动机处于同一水平。未来运-20运输机装备WS-20发动机后,载重能力可以提升到60吨左右,总体性能将向C-17运输机靠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科罗廖夫


没必要啊。发动机有的是,中国买了一大批D30发动机,而且国产型号涡扇18早就搞定了。

飞机等发动机的例子倒也不是没有。举个最著名的飞机,波音747。1969年波音747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客机首飞之后,配套的发动机JT9D问题太多,不能及时量产,当时波音就非常尴尬了,机体是产还是不产?最后波音747之父乔萨特亲自拍板,先产机体,然后派人去普惠公司,指导修改发动机设计。

图一:运20可以装备D30,也可以装备涡扇18。

在发动机搞定之前,波音747翅膀下边吊的是水泥块当配重,因为如果不配重,飞机就一屁股坐地上了。这个案例也说明,波音公司还是很牛的,一个飞机生产商,去教发动机厂商如何制造发动机。厉兵哥去西雅图波音工厂参观时,也有一些波音787吊着水泥块配重,看来从波音747开始吊水泥块的革命传统没有丢。

图二:新型运20模型,注意发动机要比现在用的D30粗很多。

运20的国产发动机分两步走,先行装备涡扇18,后续换装涡扇20。涡扇18虽然性能比较差,但是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有得用总比没得用好。涡扇18源自俄罗斯伊尔76的D-30,已经完全国产化。运输机和轰炸机的发动机往往是通用的。涡扇18也是中国新一代战神轰六K的动力。

图三:轰六K战神装备的也是涡扇18。

涡扇20比较先进,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款先进大涵道比军用发动机,推力比涡扇18大,而且比涡扇18省油。涡扇20装备运20之后,运20的性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能飞得更远,装得更多。目前这款发动机正在测试之中,不日将正式装备运20。


厉兵


虽然网上大量流传运20已经安装D30的国产版本WS18发动机,虽然未经官方证实,但是应该也没有误传。

而像你提问的问题来看,你所指的国产发动机应该是指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网上流传的WS20吧。

你所提出的这个建议应该不是很切合实际,首先因为目前我军对于大型运输机的急切需求,是需要先解决量的问题再解决质的问题的,这点可以从进口二手伊尔76来证明。其次以目前装备服役的运20这个版本来看,其性能指标是符合目前PLA的行军需求的,当然以后会有更好的改进版本出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次,目前我军装备运20数量较少的原因并不单是发动机缺乏的问题,而是整机生产速度慢的问题。虽然我们看到运20的生产厂家西飞在制造运20时采用了能够大幅度提升产能的脉动生产线,但是运20毕竟是我国研发制造的第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对于建造技术的成熟度还不是很熟练,所以冒然提升产能,容易出现问题,继而对我军装备发展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就是飞机建造过程比汽车要复杂多的多,几百万个零部件集成在一起需要时间也需要可靠性,这都是产能不高的原因所在。

还有就是虽然运20是西飞的产品,但其零部件并不全是西飞自己产的,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外购,这都需要时间,在交付前都是需要西飞自己承担一切的,所以也就不可能建造的那么快了。

最后就是已经制造出来的运20在未交付前西飞不光要承担材料成本人工费用等,还有大量半成品的场地占用费等等。当然万一在等待装备的新型发动机突遭不测,很容易造成大量建造运20半成品报废。而这些半成品因为装备的发动机型号不同,其机体肯定和原版的有所不同,再改回去更麻烦复杂。


魑魅涅磐


运-20大量生产机体等待国产发动机,这想法不科学也不现实,科学的组织生产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飞机是由机翼,机体,航电,发动机等各部件组装而成的,各组成部分都应该排在日程表上,一个正常生产的飞机流水线是不会出现很大时间误差,导致整体飞机等部件这样的情况的,无论是占用生产线,还是占用仓库,停机坪都是增加生产成本的事情,西飞作为一家大型成熟企业,这方面是必须也是肯定管理好的。

俄罗斯D-30发动机不会断货,这种老发动机换真金白银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俄罗斯不会放弃,所以运-20用不着等,先装上俄制发动机使用,已经比伊尔-76强了,为啥非要等涡扇-20呢?等涡扇-20成熟了再换发也是可以的。

当然,国产发动机还应该包括涡扇-18,那就是D-30的国产版本,国产这种老发动机,一是这种老涡扇还可以用,轰6K改装这种发动机后,航程还大增呢,比起老涡喷强太多了,其次,作为进口D-30数量的补充,毕竟咱们用D-30的飞机不少,轰6K,运-20,伊尔-76,发动机保障,备份都需要,最重要一点,就是为性能更好,推力更大,更节能环保的涡扇-20的成熟赢得宝贵的时间,所以,运-20先用老型号发动机没问题,将来换发后性能更好。

还有一点就是西飞的产能,西飞承担了很多机型的生产任务,虽然飞豹已经停了,但新舟系列,运-20,还有C919,蛟龙600的机体部件都要生产,未来还有轰-20。

所以,先生产大量机体是没必要也不现实的,按生产步骤组织生产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N)


联合防务


不能等着国产发动机成熟了再去生产大飞机,更不能造好机体再去等国产发动机。

最合理的办法是先依托俄制发动机生产一批运-20,把精力用在运-20加油机、预警机等平台的研发上。事实上,目前中航工业与西飞走在正确的道路上,12月5日,有消息传出我国的大型加油机已经在当日首飞,平台就是运-20,使用的发动机还是俄制D-30发动机。

运-20加油机硬管加油CG图

据观察者网报道,俄罗斯政务公开网发布了俄“土星”发动机公司2017年签署的招投标合同,该公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装备部签署了两份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共计224台D-30KP2发动机,计划在2020年前交付完毕。合同中标明这两笔合同合计约6.57亿美元,平均每台发动机300万美元。

这些发动机将装配在我国的轰-6K与运-20飞机上,如果按照两型机各占一半来计算,大概能生产50架轰-6K与25架运-20。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因为还需要留一部分作为备份发动机。现阶段使用俄制发动机,可以摆脱国产发动机的掣肘。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25架运-20,加快加油机、预警机,以及其它平台的研发进程,尽快装备部队,形成初步战斗力。一旦国产发动机成熟,再大量生产也不迟。


运-20平台预警机CG图

提问者提出的先生产机体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发动机可不是简单的“外挂”,国产新型涡扇发动机推力肯定更大,对飞机强度结构的要求可能更高。此外,换装新发动机还涉及到飞机其它零部件的配套。所以一定要等到国产发动机定型,才能对运-20机体进行进一步设计优化,然后才能大规模生产。

2017年,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在上海完成装配

据悉,目前我国有两个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项目。一是D-30国产化的涡扇-18,二是基于涡扇-10核心机研发的涡扇-20。涡扇-18装配对象是轰-6系列,而涡-20可能先上运-20,再装民客C919。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正在蛰伏期,相信很快就能突破,我们期待好消息。


红龙军团长


生产出来放哪里呢?时间长了生锈腐蚀了咋办?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运20大型运输机是我国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四发大型运输机,是一款大型战略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66吨,最大时速800公里,航程7800公里,是世界仅有同时具有战略运输和战术运输的功能。能与之相比的只有c17运输机。


运20的代号为鲲鹏,我们亲切的称之为大胖,运20是我国研制的起飞重量最大的运输机,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目前拥有战略运输机的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相比之下对我国空军的作用不言而喻,运20可以搭载一辆99A坦克或各种各样的军事装备在12小时之内到达全球任何一个地点。代表我国的跨洲际运输能力,世界上有跨洲运输能力的只是中美俄。

运20采用我国自主生产的机体和航电,未来可以做为加油机,预警机的载体而存在,运20的气动布局上系考了同类型的伊尔76与C17,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捎小翼,气动布局上不能说超过C17,但也好于伊尔76,运输机的气动如客机的气动布局上都大同小异,技术就那些技术。



我国的运20,美国的c17,俄罗斯的伊尔76相比可以发现伊尔76比较落后,伊尔74的最大载重才40吨,而且机身宽度也无法与运20相比,伊尔76当时就是为了与C141运输机相比,后来苏联解体伊尔106的研制流产了,只能把伊尔76改进来充当战略运输机,伊尔76只能运T72这样重量最重46吨的坦克,不能运M1A2,99AA样重量在60吨以上的坦克,所以伊尔76只能在俄罗斯被称为战略运输机。


而我国的运20与伊尔76拍相比在货舱高度与宽度都大了约三分之一,所以运20才才符合我国国情的运输机,现在运20使用的D30发动机,这是俄罗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了,推力只有12吨,在油耗,寿命上都比C17上使用的F117-Pw-100要差很多,F117-Pw-100发动机的推力足有18.9吨。

至于说为什么不大量生产好不装发动机,主要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按步就班的生产足够了,而且飞机的生产要尽量的合理安排,不能花资金建几条生产线然后几年后停产,这样太浪费资源了,而且对比C17的的生产速度可以看到C17的生产速度也不快,C17从1993服役,至今停产,共生产280余架,自己装备了235架,生产了20年,一年的产量也就每年14架左右,我们的需要虽然比美国大些,但也不能装备太多,够用就好。



至于说外贸,有战略运输机需求的中美俄自己生产,像印度买10架C17就是大客户了。美国向北约强行推销北约小弟们凑钱买了三架,英国买了四架而已,运20的外贸空间近似于无,而伊尔76则在1976生生产至今才1000架,还包括加油机机各种改型。


墨天工


你还是不太了解大飞机,其实只要在研发时做了足够的风洞测试,机体寿命满足设计要求,换发动机并不是什么难事,无需装配好机体等待发动机,那是劳民伤财。我们每年进口的俄制D-30KP-2/WS-18涡扇发动机数量不低,装备诸如运20、伊尔76、轰6K,虽然D-30KP-2/WS-18不算先进但是毛子的发动机还算扛用,大运和大客机的发动机都是吊装的,更换航发比战斗机要方便很多


数码娘子


异面风扇简介

    风扇按吸气积比来分可分为高吸气积比风扇,平吸气积比风扇和低吸气积比风扇,所谓风扇吸气积比,是指风扇供气面面积S1,与进气面面积S2之比,现有的风扇吸气积比约为1,是平吸气积比风扇,这好像平衡供给制,我需要多少你供应多少,你供应多我吸收多少。

S1/S2大于1的风扇,是高吸气积比风扇,它的进气区呈开放状,就像超额供给制,所供的多于所需的,这种吸气积比的风扇有利于增加吸气量,而且因为供气面面积大于吸气面面积,吸气面面积大于排气面积,其排气流流速比现有风扇的排气流高,这种高吸气积比风扇适用于需要大进气量的场合,像航空发动机里。

S1/S2比小于1的是低吸气积比风扇,它的进气区呈收敛状,就像缺额供给制,所供的不能满足所需的,在风扇进气面前方就会形成低洼效应,进气面前方气压会比前两种风扇低,进气气流流速大,这种低吸气积风扇适用于需要大吸力的场合,像抽油烟机,吸尘器,吸水器等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