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滿姿滿色


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個提問問的是如何理解這兩句。

納蘭容若的作品出來,有他自己的意思,但是個人如何理解,在於讀者。一首作品誕生之後便脫離了作者而獨立存在。

我們在賞析詩詞的最開始都是從多方面,如作者的性格、經歷、時代背景、事件起因等等方面去落實、理解詩詞作者的本意,這都是為了吃透當時作者的心態,瞭解他呈現給我們的情感是否符合我們讀到這首作品時的感想。

一旦發現作者寫的正合我意,就會產生通感,帶情入境,唏噓不已,自然這首作品也就是絕妙好辭。

所以,好作品的標準,其實就是看能和多少讀者產生通感。如北宋之初師法李商隱的西昆體——“世人皆道西昆好”。人人都稱好,為什麼到後來卻成為被人批判,糾偏的一種體式呢?因為西昆詩人太愛用典,非大學問家難以理解他們的詩句——“只恨無人作鄭箋”,自然是被大部分讀者所厭倦、拋棄。

是不是他們寫得不好呢?當然不是。詩詞大家王安石、蘇軾都很喜歡西昆體。但就是因為缺乏大眾讀者、不能引發世上大多數人的共鳴,所以就被定義為顯擺學問、故弄玄虛。 其實是我們學問不夠罷了。

納蘭的這首《木蘭花》就是詩詞流傳的正面典型。詞意不復雜,句式不復雜,大家都能讀懂,又有韻律感,朗朗上口,至於他自己的內容真意,反而伴隨大眾傳唱而顯得並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今人如何理解。這就是題主的問題所在,也是這個問題提得好的地方,他沒有問“人生若是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什麼意思——有很多人就是這麼提問的——對於這兩句來說有些多餘,因為這實在是類似於大白話,很好懂。

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之子,賈寶玉的原型(據說),被王國維稱為北宋以下第一詞人的納蘭公子,大家應該都熟悉。

先看詞作本意

納蘭容若的人生就不多說了,因為這首詞有點特別,我們理解的意思和他的人生沒有關係。我們只看他這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木蘭花”原本是唐教坊曲,早期屬於樂府詩,這種格式也是詞牌來源的一個研究標本。我們很容易看出,這個詞牌和七律太像了。都是七字一句,然後八句。詞牌是格律體,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律句。

那麼它和七言律詩有什麼不同呢?它不遵守句與句之間的平仄關係,押仄聲韻,甚至後來發展到變格可以少字,叫“減字木蘭花”。這個就比律詩靈活太多,是為了適合演唱做出的調整。

我寫過一篇關於詞牌和古體詩的淵源的文章,講過詞牌早期就是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曲子詞、樂府詩),後來有文人慢慢整理出固定格式在同樣的音樂下反覆填寫,就成為了詞牌。

所以這不過是七言八句的古風一脈相承罷了。遵守平仄格律的成為七言律詩,而不遵守格律的成為七言古體詩,不遵守近體格律規則,卻遵守音樂格律的就是“木蘭花”詞牌。這種籠統的說法,可以幫我們通俗地理清楚古詩的發展傳承。

我們從納蘭這首詞的副標題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擬古決絕詞柬友”。柬,信也。《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最著名的就是《白頭吟》。古風中有一類“思婦詩”,專講閨閣之怨,但是文人們很多用思婦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曹植的《七哀詩》,用這種男女之間的關係來指代自己和曹丕的關係。嚴格說起來,納蘭的這首《木蘭花》也是這種思婦詩類型的《決絕詞》,即用男女之間的愛情來表達自己和朋友之間的感情困擾。

為什麼這麼說呢?“擬古決絕詞”,我學著寫一首古代決絕詞,“柬友”,送給朋友。這就說得很明白了。本意就是用思婦的方式來抒發朋友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讀起這首詞來篤定地以為是一首看盡風花雪月、終得七年之癢的愛情感嘆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裡面有個漢朝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的妃子,是個大才女,失寵後寫了首詩《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這就是寫一把團扇的一生,從“鮮潔如霜雪”的新成,“出入君懷袖”的受寵,再到“棄捐篋笥中”的失寵,最後“恩情中道絕”,被拋棄。後來經過大量詩人的用典再造,秋扇這個意象就被固化,成為始愛終棄的指代。

所以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

人生如果永遠像你我初次見面那樣多好啊,哪裡會讓我感受到班婕妤手中團扇因秋風蕭瑟而被棄絕的悲涼?

我們初次見面時互相看著對方,兩眼都冒星星,可如今物是人非,你的目光涼如秋水——頭次見面叫我小甜甜,現在卻叫我“牛夫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等閒,就是平常、隨意。這裡的“故人”也可以說是有典,出自《昭明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這裡的故人,就是指丈夫、情人。

你隨隨便便就改變了曾經對我的深情,卻還說這沒什麼特別的,人的感情本來就是易變的。

這兩句雖然念起來感覺迴環有趣,但是把意思理清楚,其實就是女子對變心男子的詰問。意思很直接、並不含蓄,我們覺得有些繞更多的原因是文言文和“故人”這個意象詞彙的重複出現。

你變心就變心了,為什麼還要強詞奪理,說天下人都變心?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下片進入說故事,並且用這個故事來繼續表達自己這種有點憤恨、更多幽怨的感情。用的是千年第一愛情長詩《長恨歌》。

上句來自《太真外傳》中的記載,說唐明皇曾經與楊玉環在七月七日的半夜,於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代代作夫妻。這是情濃時你儂我儂,恨不得生死相隨。

下句則是說唐明皇賜死楊貴妃後,在奔蜀途中聽到雨聲、鈴聲,悲痛交加,寫了一首《雨霖鈴》寄託哀思。“終不怨”是什麼意思?相傳楊玉環死前對唐明皇說:“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這裡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真的不生怨?當然不是,要不納蘭公子寫這詞幹嘛?當然就是心中有怨了。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不得不作決絕死別,但情非得已,也生不得怨恨。

這其實是接住了上片對負心人的詰問。你說天下人變心為等閒,你看那唐明皇,雖然開始誓願生死相隨,最終與愛人離別偷生,但他至少聽到雨聲、鈴聲就悲痛欲絕。有這份心也就夠了,並不能過多苛求。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薄倖錦衣郎”自然是指同生不共死的唐明皇。“比翼連枝”就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對這段愛情的美化,也指代在長生殿、清霄半的誓言內容。

你這個人啊,還不如薄情的唐明皇,至少人家還和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這要是認為唐明皇是薄倖之人,他這個朋友就更加等而下之了。納蘭公子藉助閨閣之怨的文字,帶些幽怨、不平地指責這位朋友,甚至帶了一些嗔怪的味道。

也許這位朋友收了這封信,回了信,或者馬上趕來一見,兩人又和好如初,你儂我儂了。

本人對這首詞的觀感。相當個人,不必贊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兩句是絕世經典。納蘭公子雖然是借戀情說友情,不過因為筆法傳神,意味傳神,這兩句用來形容時過境遷的愛情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但是能夠對這種感覺共鳴的人必然已經走到了“秋風悲畫扇”的階段,初見的濃稠喜悅早已一去不復返。如果你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卻覺得自己能領悟這種感覺,那叫做——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世間事就是如此悖論,你不失去,不會懂得珍惜,但是你已經失去了。只有失去的人,才能在這種平直如話的韻文中,體會出那份蒼涼、無力的心痛。

還要注意一點,納蘭公子的原意是從一個被拋棄的女性角度發出的怨嘆。而我們如今一般會以自我帶入,更多地是借這兩句詞表達一種已經失去的遺憾之情,或者是感嘆我們的對方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變了心,而自己還在傻傻困守的自我憐惜之情。

我們在理解這兩句的時候已經把主角換成了自己,體會出來的感情自然和原來不一樣。

還有一種理解,好像是和倉央嘉措的一首詩相合。

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你看,假如能夠重來,和你再次初次認識,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可能不相戀,如果不相戀,自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相思之苦,分手時候的決絕之痛。

假如真的可以重新來過,你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嗎?

這都是個人理解,正是作品脫離作者的明證。

另外六句和前兩句比起來,那就相當的一般了。我上面在翻譯的時候,特地多翻了幾個通俗的版本,我們就會發現,整首詞並沒有什麼巧妙之處。不過是感嘆——詰問——比喻——斥責,這樣八句下來,在結構和文辭方面其實並沒有比宋詞好多少,甚至還要簡單,換句話說,就是淺直。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納蘭說了,這是“擬古決絕詞”,古風本身就是講究古樸、樸拙,這才是古風的特色。

無非就是幾個用典搞清楚就行,整首詞的內涵和層次並不算高。

這就更體現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拉回時光假設的高妙之處。這一句便將整首詞的層次提高了無數倍,它能和今天的我們、世界上任何一個遺憾的人發生共情、共鳴。

滄桑已改,青春不再,好句子卻從不過時,可以完美的和我們產生通感,表達出因為文言能力下降無法再寫出好句子的我們的心中感受。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中的四句。大意是相愛的人初見的一瞬間最是清晰難忘的。但相愛的人就像扇子,秋天天涼就用不上了。所以本應當相親相愛的兩個人,卻成了相離相棄。如今你輕易地變了心,反而卻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這其實也說明了人喜新厭舊的本性。


納蘭這幾句用了班婕妤被遺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的愛妃,卻在漢武帝有合德飛燕以後失寵入冷宮。從前的相親相愛,如今卻成了相離相棄。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啊。如果一切停留在初次相見的感覺該多麼美好,第一眼的無所掛礙,無所牽絆,一切都是像是久別的重逢。很多時候雖然初見時美好,結局卻總是意想不到,也許人生總有那麼多遺憾!


一切事物包括感情,有些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象的那樣美好,深入瞭解後才發現沒有了剛剛認識的時候的美秒。所以我們說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如果一切都停留在初見時,大概會記一輩子。就不會有之後的分分合合,吵吵鬧鬧,糾纏不休了。其實不在一起也好,留給你的總是第一面的清秀模樣和不能在一起的淡淡憂傷。



跨洋時差五小時


問題: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前言

這兩句詩,出自清朝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王國維曾經盛讚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這首詩就是其言情詩中的一流作品。納蘭為什麼用閨情詩的方式“柬友”呢?

一、題目中的學問

木蘭花,也叫做玉樓春,很像仄韻的七言律詩。在古本《納蘭詞》中,這個詞牌下面有一個詞題:

“擬古決絕詞,柬友”,

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傳說司馬相如有了納妾之心,因此夫人卓文君心中不爽,寫了一個《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據說,司馬相如收到這首詩以後,"乃止。"

柬友,是寫給一位朋友的意思。用一首閨情詩的形式,寫給朋友,表達是男人之間的感情麼?

二、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從上可見,古決絕詞是以女性的口吻寫給變心男子的樂府詩。

卓文君當年對司馬相如一見鍾情,不顧家人的反對,寧可當壚賣酒,也要跟著司馬相如受苦。愛人之間最純真最美好的那一刻,就是人生初見的那一刻。假如這一生永遠都想初見時該多好呀。

可惜,第一句中加了“若只”二字。

假如人生真得永遠跟初見一樣,又為什麼會出現“秋風悲畫扇”這種痛苦呢?

秋扇,在古詩詞中有特殊的含義。

唐朝鄭處誨《明皇雜錄》中記載:

(李林甫)屢陳九齡頗懷誹謗,屍時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賜,將寄意焉,九齡惶恐,因作賦以獻,

唐玄宗曾經送給宰相張九齡一把扇子,嚇得張九齡趕緊寫了一篇《白羽扇賦》獻給皇帝,其中寫到:

肅肅白羽,穆如清風,縱秋氣之移奪,終感恩於篋中。

意思是,感謝您在盛暑得時候給我這把扇子,不過馬上秋天就來了,即使這把扇子用不上了,放在箱子裡,也會感激皇帝的恩情。

意思是,皇帝呀,就算您不打算用我了,我也不會怨恨。雖然皇帝說沒有那個意思,但是張九齡後來還是被罷相了。

這個秋扇最早的故事來自於漢朝的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的妃子,後來趙飛燕成了漢成帝寵妃,於是班婕妤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從此秋扇暗喻女子被拋棄,引申為男子失意於君王。這就是張九齡害怕的原因。

納蘭在“柬友”中,也用秋扇的典故,或許是對這個曾經的好朋友表示一種遺憾。這種遺憾不僅僅用秋扇來暗喻,後面還用了唐玄宗的典故。

三、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兩句直抒心意,似乎是這首詞中最不需要特意研究的句子。其實不然。

在南北朝大詩人謝朓的作品中,有一首寫給王季哲的詩,《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相逢詠蘼蕪,辭寵悲團扇。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徒使春帶賒,坐惜紅妝變。平生一顧重,宿昔千金賤。故人心尚爾,故人心不見。

看過這首詩,可知納蘭這首詞的上半句,有謝朓的影子。謝朓詩中也寫到了秋扇:

辭寵悲團扇.

這首詩的結尾寫到:

故人心尚爾,故人心不見。

這也是納蘭詞中“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兩句詩的出處。

四、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1、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這個典故很常見,即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故事。安史之亂以後,唐明皇逃離長安,在逃跑的路上,楊國忠被殺,楊玉環被逼自縊。

驪山上纏綿之夜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如今在夜雨中聽著悲傷的鈴聲沉思舊事,那個亡魂真得沒有怨恨嗎?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說,楊玉環臨死時並沒有怨恨唐玄宗:

妃泣涕鳴咽,語不勝情,乃曰:“願大家好住,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乞容禮佛。”帝曰:“願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縊於佛堂前之梨樹下。

2、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朋友呀,你是不是還不如當年的唐明皇呢?至少還能夠許下比翼連枝的誓言。白居易《長恨歌》中曾寫到: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生殿就在驪山之上 ,可見這首詞的後面4句,化用了白居易的長恨歌。

結束語

納蘭為什麼用一首閨怨詩,寫給男性朋友呢?從第三、四句的出處就容易理解了。謝朓正是用閨怨詩的方式,寫給了王季哲(謝朓的舅子)。在唐朝也有一首著名的閨情詩寫給男子,就是張籍的《節婦吟》。

張籍和謝朓作閨情詩是為了委婉地拒絕對方的拉攏,兩人都因此避免了殺身之禍。

不知道納蘭是寫給哪位朋友的,不過明顯不是拒絕對方,到有點像被對方疏遠。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你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兩句詞是出自於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這是其中的第一二句,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兩句詞。那這兩句詞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也是比較容易解讀,畢竟寫得很簡練,並沒有使用典故,它大致的意思是:“人生如果能夠像初次相遇時那樣該要多好?然而現在已經是到了秋天,人們也就會在使用扇子,所以也就把扇子丟棄了。”

納蘭性德的這首詞其實完全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寫,從而也令他的這首詞顯得與眾不同,充滿了一種無限的憂愁之感;其實除了這開篇的兩句之外,後面的幾句同樣經典,也是寫出了愛情最大的遺憾,詞也正是以一種巨大的情感來書寫,於是也就令他這首詞很是悽美,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從這整首詞來看,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但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這首詞裡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以及一種悲痛的情緒。作為一位深情的男子,納蘭性德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寫得很是傷感,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但是那一份細膩的情感,則是能夠直擊我們的心靈。

納蘭性德之所以會如此悲傷,也正是由於他的愛情,由於他在現實的生活中遭受到了愛情的打擊,為此也就使得他悲痛欲絕,一輩子痛苦不已,而這首詞也正是寫給他的初戀情人。雖然現在關於他的初戀情人有爭議,有人認為是他的表妹,兩人是青梅竹馬,可是這段戀情最終由於表妹入宮,成為了康熙的妃子,也使得這段戀情從而給他帶來了無限的痛苦。

現在經過很多專家和學者研究,則是得出不同的答案,認為納蘭性德的初戀,應該不是表妹,而是與自己府中的丫鬟,這樣的戀情自然是不可能受到家人的肯定,自然也不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可,為此這段戀情最終也是無疾而終。

那在這裡就要稍稍介紹一下納蘭性德的出身,作為清朝最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也是有著高貴的出身,他的父親納蘭明珠是康熙朝一代權臣,然而他自己也是康熙身邊的紅人,深受康熙的賞識,並且還與康熙有親戚關係,他還是康熙的表弟,也正是還有這樣的一層關係,為此也受到康熙的賞識,那就順理成章。

納蘭性德也正是有著這種高貴的身份,自然也就不可能與府中的丫鬟相戀,最終也令這段戀情無疾而終,成為了納蘭性德一生中永遠的痛,而這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也正是為了紀念初戀而作,從而他以女子的口吻來描寫,也就令這首詞顯得更加的傷感,也更加的悽美。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令你滿意,要是覺得還滿意的話,那麼請給我點一個贊吧!


品詩讀詞


題主問“你是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那就直奔主題,談下自己對此的看法。

就算是沒聽說過納蘭性德,不知道這句出自《木蘭詞》,我想人們看到“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幾個字,也能有點自己的感觸。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個人愚見

在情竇初開的年紀,我們都喜歡矯情,喜歡背一些傷感的詩句,積累一些痴男怨女的話語。在這個階段,我們總覺得感情也好,友情也罷,“若只如初見”,一切都很美好,也用不著怨恨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也不去想“秋風畫扇”何等的淒涼。

之前我還用這句話當過手機壁紙,感覺古風繪畫配上這麼悽婉的詩句,簡直人間絕配。但,如今的我已不是當初那個“不食人間煙火”之人,有了自己的經歷,再回過頭來看這句話,只有“鄙視”,沒有其他。

你和誰相遇,如果說是本已註定的,那你們的分開從相遇的那刻起也就被安排了,既然這樣,還有什麼可糾結“秋風畫扇”呢。

我們都希望兩人能像第一次見面時那麼美好,可是,縮小到戀人關係來看,這種情況怎麼可能存在呢。人無完人,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與他的優點戀愛,和他的缺點結婚”,剛開始我們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優點,哪怕別人放個屁,你都覺得是香的。等到缺點慢慢暴露,就連他曾經的優點,會哄你開心,到時候在你眼裡都變成了騙人的“花言巧語”了。所以哪有什麼“人生若只如初見”,只有你們不夠愛,不夠了解,不能接納彼此,僅此而已,這樣一來,還問誰“何事秋風悲畫扇”呢?

二、“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全文

這句話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的甜蜜溫馨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決絕,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何事秋風悲畫扇”用了漢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成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據《太真外傳》記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對此也作了生動的描寫。後來安史之亂,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玉環死前“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明皇此後在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裡借用典故說即使是最後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總之,一如納蘭性德的好友曹寅在《題楝亭夜話圖》中哀嘆的“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我們無法體會詞人的真實感受,但讀古人詩,可以品今人事。


不定時讀書


納蘭容若的詞中,最為家喻戶曉的一句詞,恐怕就是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了,這句詞,包含著我們對於愛情諸多美好的幻想,不過,這句經典愛情名句,原本卻不是用來寫愛情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自納蘭容若的詞《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全詞如下: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木蘭花”,是詞牌名,“擬古決絕詞柬友”才是詞的題目。古決絕詞,是古詩的一種,內容是寫女子控訴男子薄情,從而表態要與之決絕,古決絕詞的代表就是託名卓文君的《白頭吟》。柬友:柬,是信件,帖子之意。柬友即寫給朋友。

從此詞的題目可以看出,這首詞是寫給朋友的,內容是模仿古代決絕詞中女子控訴男子薄情,來表達友情也應該像愛情一樣,始終如一,至死不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悲畫扇:用漢班婕妤的典故。傳班婕妤被打入冷宮之後,寫過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首詩中以團扇自喻,說擔心秋天到來,天氣冷了,主人把團扇扔進箱子裡,恩情從此斷絕。

這兩句是說:人與人的感情,如果一如像初見時那樣美好,又怎麼會像班婕妤那樣,因為秋天到來而悲嘆團扇被扔棄呢?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兩句是說:如今你輕易地變了心,卻說人的感情本就是容易改變的。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這兩句用唐玄宗跟楊貴妃的典故。《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為夫妻。唐玄宗在馬嵬坡賜死楊貴妃之後,在奔蜀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

這兩句是說:如果你我有當初唐玄宗跟楊貴妃在華清宮裡盟誓那樣的深情,那麼即使後來有如二人之決別,也不會生怨恨。意即若真有深情,那便不怨訣別。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最後這兩句是說:可惜你還比不是當年的唐玄宗,他們當年還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願呢!

這首詞是以愛情喻友情,不過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當成愛情詞讀,這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這首詞在內容上本來就是寫愛情,只是在寄託了對友情的失望之感。今天讀這首詞,已經失去了當初的背景,完全可以當成愛情詞來讀。

而且“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非愛情不足以當之,大抵任何一個讀者,在讀到這一句時,都勾起了他們對愛情中初見之時的美好回憶,所以成了經典名句。

謝小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自有“清李後主”之稱的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詩文簡譯:

初戀是多麼的美好,為何於秋風中悲嘆。


原以為會此生不渝,眨眼間卻各自相飛。


山盟海誓今生偕老,我從來都無怨無悔。


你的冷漠無情無義,不過是最美的謊言。

納蘭容若這首《木蘭花令》,我在這裡只著重賞析一處,就是道破一切天機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其他的無關緊要,可以略去不看。

在古今浩如煙海的詩詞賦中,很難找出能與之並肩的句子,能夠一覽眾山小的往往都是絕唱。能夠與之相媲美的大概也只有元好問的那首《摸魚兒》:“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裡最平淡回過頭來又是感情最強烈的一句。一段美好感情的開始,最初見的一剎那,怕是今生都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

初見,是紫霞仙子:“我現在鄭重宣佈,這個山所有東西都是我的,包括你在內!”。

初見,是在杭州西湖的斷橋邊,在煙雨朦朧悠悠的小舟上,白娘子和許仙的借傘定情。兩人相顧無言,卻心波盪漾。

初見,是在桃花盛開的三月天,一位踏青路過的書生,在桃之夭夭的大門外無意中看了一眼。寫下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初見,是“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初見,是在驪山的行宮裡,三千佳麗,六宮粉黛中楊玉環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剎那!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初見有多麼美好,決絕就十倍,百倍的冰冷無情。作者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決絕從來都是女子最後的無奈。

初見的一切美好都不抵現實的變化太快。

至尊寶變成了孫悟空,紫霞仙子香消玉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許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鎮雷峰塔下;

元稹的只聞新人笑,哪管舊人哭;

馬嵬坡下生死別,一束白綾就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花謝了能再開,月缺了能再圓,而人一旦決絕別過,就再也不能回頭。

本詩感嘆自古紅顏薄命,男子薄情。雖然幽怨悲切,何嘗沒有勸人珍惜當下。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如李太白所高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人生沒有後悔藥,更沒有從新來過。恰如格桑花的花語:憐惜眼前人,活在當下,投入而忘我!

人和人是有區別的,同樣的事物看到的結果因人而異。總的來說是屁股決定腦袋,位置決定態度,態度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意義也就大不相同。以上為我的理解。(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白玉猛獁


這兩句是選自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中的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是何其美好,驚鴻一瞥,一見傾心,一見如故。懷著對未來的憧憬,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可驀然回首,卻不想,曾經滄海,早已是,換了人間。

“何事秋風悲畫扇”:化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閒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裡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

當十年、幾十年過去,我們常常回憶曾經,回憶初次的相遇,那時的我們純真而無一點雜質,卻不想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被悄悄的改變,再也回不到當初,值得無奈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


生如逐放


秋風畫扇之典故,最早出自西漢班婕妤之《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一把美麗的團扇,夏曰在懷中袖裡時時珍藏,帶給人涼爽的清風和文雅的享受,可秋天來時,就棄置於竹箱之中,任其蒙塵不再珍惜。班婕妤德容兼備,才氣過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她原是漢成帝寵妃,曾有過短暫的恩愛時光,後來趙飛燕入宮,她遭受讒言誣陷,為免迫害自請入太后宮中侍候,從此深宮寂寞,君恩斷絕。班婕妤借秋扇以物言情,感同身受,抒發了自己被君王冷落遺棄的幽怨。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話出自納蘭性德的《木蘭詞》,借用班婕妤的典故,感慨世事滄桑,人心易變,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相愛的人也會因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抉擇,而初心不再,互相隔閡生疏,甚至情同陌路,又如何去找尋初見時那如曇花一現的美妙驚豔,留住舊日時光的柔情蜜意呢?


落花煙雨中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那日:丹桂梢頭綴,黃花綻竹籬。拋情引墨頓成詩,情也依依,愛也依依。此後:天涯兩相望,月人獨傷悲。紅箋小字寄相思,情也難追,愛也難追。

那日:聊期花共月,閒看綠著珠。滴水湧泉歌詩儒,詞也狂書,筆也狂書。此後:瑤琴閒置久,知音日漸疏。往事思來總不如,詞也成枯,筆也成枯。

那日:山霧新陽暖,桃花豔岸開。心詞灼魂訴情懷,思也悠哉,念也悠哉。此後:寒風侵瘦骨,霜露溼香腮。燈花搖碎鳳頭釵,思也難裁,念也難裁。

那日:紅燭撩雙影,玉嬌暗灑銀。一杯老酒杏花村。詩也同論,韻也同論。此後:睡起貪床暖,梳妝水不溫。三千眸淚印腮痕,詩也無存,韻也無存。

那日:蝶翼戲春夢,鶯聲啼柳弦。青梅煮酒滿杯幹,人也纏綿,月也纏綿。此後:雁惜詩闕晚,客恨落花殘。霏微梨雨灑雕欄,人也難圓,月也難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呀!一切都如初相見,沒有後來的失望和變遷,沒有後來的舊愛新歡,一切的誓言還不曾飄散,一切都如初見時的模樣,在千萬人的人海里,於古今更迭的時間裡,不早不遲,不緊不慢,恰好遇見你。那時,我們臉上都有明媚的笑顏,相視一笑的默契裡,漫不經心的陪伴裡,有了淡淡的欣喜和溫暖。萬語千言都不說,只說一句:“認識你,真好。”只是,後來的故事總是那麼悽慘。

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寶玉、黛玉初會就各自轉身,兩兩相忘,會省卻多少滴不盡的相思血淚? 若劉徹不忘“若得阿嬌做婦,必造金屋藏之”的諾言,阿嬌又怎會幽居長門宮裡,千金求取相如賦?讓牛郎、織女天上人間,男耕女織,做一對平凡的逍遙夫妻;若司馬相如不忘鳳求凰的雅意,怎會辜負文君夜奔、當壚賣酒的一片痴情?若愛戀著的兩人一直保持著初識時的感覺和距離,又何來以後的恩恩怨怨?

然而,一見如故的親切,朦朧模糊的諾言,都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磨滅和消散。當初千般華麗的帷幕,萬種熱鬧的場面,也只是後來海市蜃樓一場空的鋪墊。後來的變化總是莫測!人生若只如初見,願你我把邂逅時刻的談笑自若、百無禁忌的剎那都深深珍藏,不能前進一步也無須後退百里;不能親密無間亦無須躲避遠離!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不要愛和恨,不要恩和怨,只要記著,初見時彼此的隨意和歡笑。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呀!

人生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然而,難以逃避的現實卻往往是如此現實如此扎心 : 初見,驚豔;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