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滅十族”是朱棣發明 方孝孺從未說過此話?

閒來胡思亂想,常引發一些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歷史聯想,由方孝孺想到布魯諾即其一。他們兩個相隔千萬裡,時差二百年,在腦子裡把他們聯起來的紐帶:一是他們各自所受的慘絕人寰的極刑(方孝孺被“磔於市”,也就是當眾凌遲處死, 布魯諾則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二是他們兩人的事蹟在我中學時代就留下深刻印象,心目中都是威武不屈的殉道者,死得英勇、慘烈。但是,現在細想他們各自所殉的“道”是什麼,引起我對中國和西方文明巨大差異的深思。

“滅十族”是朱棣發明 方孝孺從未說過此話?

方孝孺是明朝初年最德高望重的儒生,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為皇太孫允炆的老師, 稱“漢中教授”。由於皇太子早逝,明太祖死後由皇太孫繼位,就是短命的建文帝(明惠帝),方孝孺理所當然地成為顧命老臣之一,儘管他年齡並不老(死時才四十五歲)。建文四年(1402),朱元璋的另一個兒子,即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棣打到南京,即帝位,是為明成祖,就是使明朝從此定都北京的有名的永樂帝,惠帝則“不知所終”。當時的大臣有投到新皇帝一邊的,有死保舊皇帝的,後者當然都被殺或自殺,有名有姓的大臣在《明史》上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滅族”的不計其數。到那時為止,最重的刑律是滅九族。方孝孺“名垂青史”的特殊處是“滅十族”,那第“十”族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學生。

“滅十族”是朱棣發明 方孝孺從未說過此話?

關於“十族”的來由,流傳較廣的故事是:朱棣奪位成功後,召方孝孺,要他起草登極詔書,方堅拒,投筆於地,又哭又罵,再強迫他寫,他就寫“燕賊篡位”四字。朱棣大怒,對他說:“汝獨不顧九族乎?”方說:“便十族奈我何?”於是他的門生多人也被“收斬”。不過一般正史不採此說,而是說方表示寧願立刻死,不草詔書,朱棣說:哪得遽死(意思是太便宜你了),當滅十族。

“滅十族”是朱棣發明 方孝孺從未說過此話?

那麼“滅十族”是皇帝的發明,而不是方孝孺一句話讓他學生遭殃的。不論採何說,總之株連“擴大化”及於學生是從那時開始的。當然, 後世的學生如及時劃清界限,揭發批判老師,則可倖免。據史書載,僅方一案,受株連而死的有八十七人。我至今記得當年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這一段時激昂慷慨的神情,使我們都對方孝孺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由衷敬佩。這也是傳統氣節教育的一部分。

“滅十族”是朱棣發明 方孝孺從未說過此話?

方孝孺死難時是1402年,是15世紀的開始。斯時也, 文藝復興的朝陽升起在歐洲上空,驅趕著中世紀的黑暗,歐洲正在邁進蓬勃發展的近代史。思想、人文、科學、藝術大放光彩,人才輩出,以科學和民主推動人類文明,獨領風騷五百年。15世紀的開頭,1401年,德國人尼古拉斯?德?庫薩(Nicholas de Cusa)誕生,他的職業是主教,同時也是科學家和哲學家,是挑戰傳統、破除地球中心論的托勒密體系的先驅。

“滅十族”是朱棣發明 方孝孺從未說過此話?

一百多年後,波蘭哥白尼“日心說”問世(1543)。哥白尼死後,緊接著布魯諾誕生於意大利(1548)。布魯諾的一生既坎坷又豐富,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善於獨立思考,是典型的多才多藝的“文藝復興人”,既是詩人又是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才華橫溢,著述甚豐。他的宇宙觀與庫薩和哥白尼一脈相承,並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提出了宇宙無限論。他的哲學思想對17世紀的斯賓諾莎有重要影響,因此被認為是現代哲學的先驅。在當時,他所堅持的宇宙觀,既不容於舊的天主教,也不容於堅持亞里士多德教條的新教。他周遊北部意大利、瑞士、法國、英國、德國凡十年,到處講學,到處與人辯論,同時找機會出版他的著作,最後在哪裡都難容身,終至回到意大利慘遭刑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