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慈安太后是怎么死的?被毒死的吗?

用户2364083269737


慈安,晚清一个被世人忽略的角色,当年垂帘听政的不是慈禧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

这两人都是咸丰皇帝的妃子,但在当时,两人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别,慈安当正宫皇后时,慈禧仅是个贵人,无奈慈安无子嗣。

(图为慈安太后。)

咸丰崩了,慈禧母凭子贵,迅速上位,但无论怎样,慈安都稳压慈禧一头,从封号就能看出来,古代后宫以东为尊,西次之,慈安为东太后,慈禧为西太后。

辛酉政变由于有了慈安的绝对支持,慈禧的夺权行动才顺利进行,如果慈安站在八大臣这边,这段历史可以改写。

(东暖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

所以垂帘听政的不止慈禧,而是慈安和慈禧两人,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朝政大事放手让慈禧定夺,尽管慈安名份高于慈禧,但不影响慈禧掌权,两人愉快的相处了20年。

直到1881年3月10日,45岁的慈安忽然死在了钟粹宫,《德宗实录》记载,9号慈安还好好的,跟大臣见了面,10号早上起来就不行了,晚上就死了,如此之急,难以接受。

于是有人觉得,是不是谋害,慈安死最大受益者肯定是慈禧,当年太监安德海之死,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慈安和慈禧早有摩擦,是否为慈禧下毒呢?

(图为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那慈安死时,慈禧在干什么,慈禧病了,早在年初就病了,重病卧床,久治不愈,但朝政不能耽搁,所以慈安才出马见大臣,处理军国大事。

这两女人,摩擦肯定有,但斗争肯定没有,两人已和平相处20年了,因矛盾什么的,关系恶化的记载也没有,再者,慈安的死让慈禧少了个政治同盟,也是有弊的。

(慈禧墓与慈安墓紧挨一起,统称为定东陵,图为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

你要说慈禧为个死了十几年的太监报仇去杀太后,这可能么?阿鲁特氏皇后跟着同治也死了好几年了,现在是光绪当政,也没必要杀慈安。

其实《德宗实录》和《翁同龢日记》都有详细记录慈安去世经过,综合这两本记载,就是突发性脑血管疾病,事后慈禧也积极安排后事,并没推诿嫌疑,所以慈安是自己死亡。


图文绘历史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年仅四十五岁。那么慈安太后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慈安太后的死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是慈禧毒死说和自然发病死亡说。


根据《崇陵传信录》及《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咸丰帝临终前已察觉到慈禧不是安分守己之人,秘密留给了慈安一份遗诏,令她监督慈禧,倘若慈禧不安分守己,慈安就可以拿出遗诏号令群臣除去慈禧。有一次,慈安把遗诏的事情告诉了慈禧,慈禧很害怕,打定主意要毁掉遗诏。


此后,慈禧对慈安关怀备至,有一次慈安生病了,慈禧割肉为药引,慈安十分震惊,大为感动,于是烧掉了遗诏。慈禧暗喜,之后她在给慈安送去的月饼中下了毒药,毒死了慈安。


这种颇具戏剧性的说法流传很广。若慈安真的有遗诏,慈禧确实有可能铲除慈安以绝患。慈安虽无政治野心,但和恭亲王奕䜣关系密切。慈禧要独掌大权,就很可能打击奕䜣,那么和奕䜣关系密切的慈安也就成了慈禧的打击对象。


不过毒死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金梁先生就质疑秘密遗诏的事情怎么会被别人知道。再者,慈安吃过慈禧送的东西就死了,慈禧岂不是自己暴露自己。

在清朝官方的记载中,慈安是发病而死。据《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略微不适,初十日,病情陡然加重,到了晚上,已经神情涣散,最终死去。


时任光绪帝老师的翁同龢的日记中也有相类似的记载:早晨时慈安的病情已经“甚重”,至午间已“神识不清”,午后病情再度加重“有遗尿情形”,后六时左右“六脉将脱”,八时离世。可见,慈安病情来势汹汹,即使有御医医治,也回天乏术。


虽说慈安这次是突然发病,但在此之前她就曾经发病过。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1863年),当时慈安28岁,正月十五日,慈安突然昏厥,丧失了言语能力至二月初九日才痊愈。第二次是在六年之后,慈安旧发作,昏厥了一个小时。

翁同龢通医道,怀疑慈安得了肝厥——类似于脑血管之类的疾病,病患会突然昏倒,轻者一会就醒来了,重者则再也醒不来。现代学者认为慈安患的是中风或脑溢血,一旦发病,就十分的危险。而在光绪七年三月,慈禧生病了,慈安不得不独理朝政,这就加重了慈安的压力,着很可能诱使她发病。清人王无生在《述庵秘录》中记载慈安在发病前一天“两颊微赤” ,可能就是慈安血压升高的表现。


同样的,有人认为清朝官方的记载很有可能就是按照慈禧的指示写的,慈禧可以编造种种谎言掩盖自己不可见人的阴谋。总之就是谁也不能完全说服对方,慈安太后究竟是怎么死尚无定论,这些终究还是猜测。


金满楼:《女人当国:慈禧太后与晚清五十年》

刘东岩、 梁准成:《慈安太后死亡之谜——辨“自然病死说”与“毒死说”之真伪》


历史研习社


咸丰皇帝驾崩后,同治帝继位,并尊慈安和慈禧为太后,但是为了能够区分开来,尊慈安为了母后皇太后,慈禧为了圣母皇太后,由于慈安一直居住在东面的钟粹宫,慈禧居住在西面的长春宫,所以世人又称她们为东太后和西太后。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表面上虽然以姐妹相称,甚至在清朝历史上出现了两天后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格局,但是一个后宫毕竟不可能容得下两个权力与地位相当的人,犹如一山不容二虎,一个笼子里放不下两个叫鸡公。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正值盛年,身体健康的慈安太后突然在宫中暴毙,一时之间,在朝廷内外引起了一阵骚动,大家对此事议论纷纷,总觉得慈安太后的死太过蹊跷,毕竟在她死后,慈禧可以一个人大权独揽、为所欲为了,多数人认为是慈禧密谋害死了慈安太后,那么到底是不是慈禧害死的慈安的呢?
关于慈安的死说法种种,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正常死亡,慈安在初九这一天,身体就有点不舒服,到了初十,病情突然加重,很快就去世了,清廷发出的哀告宣布慈安是正常死亡的,可信度高不高就不得而知,反正史学家金梁和徐彻是相信的。


第二种说法慈安是被人害死的,去世就是指的慈禧害死了慈安,这种说法又有两种,其一是毒饼,慈安死之前,慈禧派人给慈安送去了一些点心,结果慈安太后腹痛难忍,不久病死。

其二是错药毒死的,慈禧看到慈安患病,特命太医故意给慈安不对症的药,因错药害死了慈安,这也是一种民间的传说。


第三种是慈安吞物自杀,《清稗类钞》中说慈禧污蔑慈安贿卖官爵,干预朝政,语言严厉刺激,慈安感到很委屈,不能容忍,但自己又语言木讷,不会申辩,又说服愤怒,于是就吞鼻烟壶自杀。
虽说慈安太后死得蹊跷,但人们还是认为是慈禧毒死慈安的,那么慈禧为什么要毒死慈安呢?大概又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因为咸丰密诏一事,据史书记载,咸丰皇帝在临死前给慈安留有密诏,命慈安在慈禧不安分守己时,用密诏处死慈禧,慈安曾拿出密诏给慈禧看,并大度地亲手烧掉了,但慈禧总觉得自己被戴上了紧箍咒,慈安就像个婆婆一样,老是那密诏来压制自己,心里特烦,由于慈安没有了尚方宝剑,慈禧就害死了慈安。


第二,因为东陵致祭一事,据说在光绪六年到东陵祭奠咸丰皇帝,慈安认为她是正宫皇太后,在祭奠典礼时,她的位置应排在慈禧之前,而慈禧则坚决不允,两人在陵寝之地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后来还是照慈禧的意思办了,两人并列,不分先后,但是慈禧认为这是慈安在有意羞辱自己,因此对慈安非常不满,而动了杀机。

第三,因为金姓伶人一事,据说有个姓金的京剧戏子,得到了慈禧的专宠,随意出入宫禁,有一次慈安前往慈禧的住处,探视慈禧的病情,偶见慈禧同金某躺在床上,慈安对慈禧痛加斥责,慈禧当时认了错,并把金某逐出宫且处死,慈安本想那密诏一事来震慑慈禧,谁知道慈禧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她先下手为强,就害死了慈安。
总而言之,慈安太后死了,慈禧是最大的受益者,慈安是她政治路上的绊脚石,她必须要想方设法把她除掉,只有除掉慈安,她才能坐上她梦寐以求的属于她一个人的宝座,权力是不能分享的,自古以来,每个人都如此。






遗产君


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是咸丰第二任皇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16岁入宫封为贞嫔,6个月内连升四级,被册立为皇后,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要知道,慈禧用了5年时间从贵人连升三级到贵妃便已令人瞠目结舌,相比较而言,慈安的晋升速度简直可以令人惊掉下巴。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唯一的皇子,年仅6岁的载淳继承帝位,年号棋祥,由肃顺,载坦,端华等顾命八大臣佐理政务。尊嫡母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10月,两宫太后联合在京留守的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解除了顾命八大臣的职务,改年号同治,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虽然慈禧比慈安要大2岁,但由于位份尊贵,只能低头服小,称慈安为姐姐。据史料记载,慈安对权力并不热衷,但德行卓著,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因居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又称东太后;慈禧颇具才能,权利欲极强,理政能力远胜慈安,因居住在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又称西太后。

1881年4月8日,45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当时慈禧因身患血崩之症,不能视事,朝政要务俱由慈安太后一人独断。前一天慈安还正常参加朝会,第二天上朝时,军机大臣们被总管太监告知东太后驾崩,顿时都感到惊诧不已,慈安太后的死因愈发扑朔迷离。

据《崇陵传信录》记载,慈安太后手中有一份咸丰帝交给她的遗诏,内容是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着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慈安太后宅心仁厚,眼见20年间慈禧与自己同心同德,匡扶社稷,于是把这份遗诏拿出来,当着慈禧的面一把烧掉。慈禧却犹如偷情时被捉奸在床般难堪,派心腹太监李莲英在点心里掺入毒药,送给慈安太后食用,以致突然暴崩。

慈安地位尊贵,处处压在慈禧头上,令争强好胜的慈禧心有不甘。1869年,慈安默许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私自出京的大太监安德海,令慈禧耿耿于怀。如果慈安死了,慈禧大权独揽,再也没有人能够制衡她的至高权力,对于权力欲极强的慈禧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这是对慈禧杀人动机的解释。

当然这些都是野史传闻,正史上记载慈安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病症发作迅速,足以致命,如心肌梗塞,冠心病等。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太后分别于26岁和33岁时出现过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晕阙症状,这说明慈安早已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只因前两次抢救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慈安死后,慈禧立刻召军机大臣,近支王公入宫,先是让王公大臣瞻仰遗容,随后议定恭理丧仪大臣名单,按照太后礼制办理后事。慈禧抱疾视事,处置合宜,办理后事,丝毫没有怠慢。

退一步来说,如果慈禧真的要杀慈安,完全不用等到20年后才动手,慈安无论什么时候死,都将由她一人独揽大权。说到安德海被杀之事,从丁宝桢的结局就可以看出慈禧并未表露出怨恨,反而晋升其为四川总督,死后追赠太子太保,定美谥“文诚”。综上所述,慈禧用点心毒杀慈安的野史传闻是不可信的,慈安是死于心血管类疾病的突然发作而不治身亡的。


历史茶坊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我写过一篇《慈禧太后夺权轶闻:清文宗咸丰密谕》,仅作参考而已。

关于慈禧太后,可以评说的事情太多。作为历史人物,功罪自有论断。

评说慈禧太后的目的,不是为了谩骂,不是为了泄愤,不是为了引发不必要的仇恨,不是为了耸动普通人的耳目……历史已经成为陈迹,一切都已经过去。

读历史、学历史,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引起任何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不论你对清廷怀了怎样复杂的情感,清朝的历史,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人可以否定,没有人可以抹杀。既然清史是国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去细读、去明习、去深究。

如果,我们对于清朝的历史、甚是是中国的一切历史,都不能认真学习和研究,不能严肃严谨对待,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能鉴古而察今,不能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规划和展望未来,那么,历史循环论可能就成为历史的真实。

很多人一看到慈禧太后这几个字,不看相关内容,便开始谩骂、诅咒……

想想都有些可笑。

反过来假设,要不是因为满清出了一个慈禧太后,按照一些人的结论,满清大概就不会倾覆灭亡。如果满清没有倾覆灭亡,很多人不是还要活在所谓“万恶的封建社会”?很多人的生活,还不是要继续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民族优先论者,很多人还不是要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对于大家而言,还不是要在帝制的阴影里继续挣扎?

可惜,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因为以前写相关话题时,碰到一些反应激烈的人,今天,要继续写同类的话题,所以,先讲讲道理!

关于慈禧太后夺权一事,记得最早在电影里看过。那时候,也没有在意,以为是为了剧情、为了刻意丑化,才制造出来的情节。

后来读清人笔记,发现,关于慈禧太后夺权一事,清人的笔记中也有记述。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

本文出自清代梁溪坐观老人的笔记《清代野记》卷上《文宗密谕》一节。

清文宗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春,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并进逼京城。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自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市)。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七月十七日清晨,病逝,享年31岁。

病逝之前,咸丰帝对朝廷的事情,已经做了安排,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尽心辅弼现皇太子——皇长子载淳,赞襄一切政务。由此,也就有了所谓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

据说,朝廷大事之外,咸丰帝对后宫的事宜也做了处置。

病重临终之前,咸丰帝密授给慈安太后一份朱谕【清制,凡有异常重大处分,于内外奏章或特降圣旨,由皇帝以朱笔批示、书写,以示郑重,称朱批谕旨,简称朱谕。】

朱谕之中,明确写到,大体是说:如果有人凭借着自己的儿子是皇帝,就骄纵放肆,违制越度,有不法的行为,你可以按照祖宗的家法,对其进行处置。

当然,咸丰帝非常明白,皇后(慈安)虽然是六宫之首,但是,皇后没有育成皇子,一旦自己驾崩,新皇帝的母亲懿贵妃(慈禧)肯定会在地位上威胁到皇后;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权力的通性。另外,皇太子年幼,自己驾崩之后,朝廷外面虽已安排了顾命大臣,但是,宫廷内部却有些复杂:一边是年幼的新皇帝,一边是内宫权力之首的皇太后(自己的皇后),一边是地位低于皇太后的新皇帝生身之母(自己的懿贵妃)。基于对慈安的信任、对慈禧的嫌猜,咸丰帝以正式文件——朱谕的方式,对后宫做了万全的安排。

虽然,清文宗咸丰只活了31岁,但是,从他对后事的安排、从他对死后朝廷和后宫的布局看,他在政治上的历练还是可圈可点的。

计划安排是一回事,执行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

清文宗咸丰帝驾崩之后,慈安太后曾经把咸丰帝的朱谕出示给慈禧太后。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要警示:我这里可有先皇的遗旨,你可要小心着点!

对于慈安太后手中握着的这道先皇遗旨,慈禧太后心中还是很害怕的,她也感到了危险和恐惧。因为这,所以,在慈安太后面前,慈禧太后总是揣摩她的心思,想办法曲意逢迎。

慈禧太后对慈安太后的照顾与顺承,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她这样做,也不是只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持续了很多年。

这样看来,一则,慈禧太后很有心机,很会琢磨人的心思;二则,在处于相对弱势时,她对权力有危惧,对制度有遵从;三则,她有耐心,可以在相对弱势时,耐心行事、耐心等待。

就是因为慈禧太后种种顺从的表现、种种未曾逾越的举动,而且,还是长时间地不露痕迹,这一切,让慈安太后大大放心、大大安心。慈安太后以为,慈禧太后是没有什么非分之心的。

有一次,慈安太后生了一点小病,几天都没有好起来。太医诊断之后,进呈的药方,吃了之后也不怎么见效。因为是小病,慈安太后后来也就不服药了,谁知,她的病竟然就好起来了。

这个时候,慈安太后忽然发现,慈禧太后的左臂上缠着纱布,她很是惊异,问慈禧太后是怎么回事。

慈禧太后回答说:

“前天的参汤,是用我左臂上的一片肉与人参一起煎熬而成的,我也是看太后生病,心中着急,聊尽心意罢了!”

那时候的人,也是奇怪。

如果是在今天,有人说,自己割了身上的一片肉给别人炖了药汤喝,我想,喝了药汤的人,得知此事后,大多数情况下,他不呕吐半天才怪呢!

中国历史中,关于割肉疗疾的记载太多,大多都是为了宣扬孝道。孝道是需要提倡的,愚昧无知的割肉是需要批判和杜绝的。孝道中的割肉,是出于亲情。慈禧太后的割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权力的谄媚和表忠。很多人都在笑话慈禧太后,可是,他们却从来不笑话自己对权力吮痈舐痔的丑恶嘴脸、卑鄙行径。

慈安太后听说慈禧太后为自己的小病而割臂和药之后,很是感动,也非常伤怀,她哭着对慈禧太后说:

“我真的没有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好的人。我不知道,先皇为什么还要怀疑你、防范你呢?”

慈安太后这一感动,她马上命人取来咸丰帝临终前遗留的朱谕,当着慈禧太后的面,让人烧掉了。

慈安太后焚烧咸丰帝朱谕的想法,大概也就是你对我真心,我也要对你诚意吧。

不想,朱谕焚烧之后,情势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自此以后,慈禧太后逐渐变了另外一个人:她开始行为放肆,她开始语言不逊,她开始事事专权。遇到重大事项,慈禧太后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必须和慈安太后商量一番,她都是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了。

看到慈禧太后的变化,慈安太后追悔莫及。可是,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清德宗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笔记作者误作光绪二年)春夏之间,京城之中忽然盛传,说是慈禧太后生了大病。传闻出来之后,没有过几天,就说是慈安太后死了,而慈禧太后的病也痊愈了。

之后,就有人传说,道是慈安生病之后,慈禧太后命令太医院用不对症的药方治疗慈安太后,最后,把慈安太后治死了。

慈安太后的丧葬仪式也非常简单草率。二十七天之后,一律除去孝服。

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竟然没有服丧守孝。另外,大臣进入内廷面圣奏事者,也穿着常服。

笔记作者惊叹,说是:国母之丧,这样办理,是自古以来少见的事情。这个时候,笔记的作者正在京师,他在光侍御(不详)家中做主事,所以,这些情况他都知道。

文末,需要指出的是:

从咸丰帝公元1861年死,到慈安太后公元1881年亡,首尾共计21年,其间,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处了21年。这21年之中,两宫皇太后之间,是如何地合作与斗争,是如何地支撑满清的江山社稷,都不是简单的一两件小事就可以讲清楚、说明白的。21年,不是个短时间。就年龄来说,慈安太后还比慈禧太后小了两岁。如果说,慈禧太后是个狠角色,那么,慈安太后也绝对不是平庸之辈。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史遇春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经光绪、宣统两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关于她死因的资料,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二、慈禧逼死或毒死说

1、慈禧逼死

《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光绪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

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慈禧毒死

据《崇陵传信录》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她具体怎么死的,以上只是猜测,而关于慈安太后本人的一生却带着传奇色彩。

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朝第一位贵妃,第二任皇后。

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少于文宗六岁。她生前没有子嗣,但却依靠丈夫咸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历史智慧之窗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他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神速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

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

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