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感覺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鮮有人知?

阿貓與魚


除去正史,大更多的歷史故事是由藝人口口相傳而至今日的,細數大家常常看到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不外乎三國隋唐兩宋明清。而這之中有多少是根據正史改編的?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岳飛抗金,忠烈楊家將,珍珠翡翠白玉湯,甄環傳。瞧我看的這些亂七八糟。這些完全都是戲說和演繹。而在中國歷史上最最動盪的這兩個時期,老百姓是絕對沒有那個閒心去聽什麼演繹,看什麼戲說的。

中國古代人心最亂最不安的時期一定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從一個側面就可以反映。

相信很多人看過少林寺這部五毛票價票房破億的神片,那個年代,這類以官府屠少林為背景的電影層出不窮,這並不是無端挑起人民內部矛盾,中國歷史上佛教道教大發展的時期正是南北朝時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都去信點什麼,肚子裡越空,心裡得有個盼頭。大量的貧民湧入寺廟,各地僧眾一度突破百萬,梁武帝曾經三次大規模滅佛,可見當時宗教實力已經發展到了怎樣的地步,另外,這一時期的佛教建築也以精美絕倫而著稱。試想人們要麼出家要麼打仗,哪還有閒人說文斷字,娛樂大眾呢。總的來說,普羅大眾看到的都是娛樂大眾的產物,而這個娛樂大眾的產物絕對不是今天編造的,而一定是當時之人當時之事。

說了半天也沒給出正面證據,單憑一些側面現象找尋一些痕跡吧。


婪星河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其他的朝代,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這些朝代為什麼大家都熟悉,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影視作品

比如我們熟知唐朝歷史,主要因為關於唐朝的電視劇,電影非常多,

關於唐朝的電視劇:貞觀長歌,隋唐英雄傳,長安十二時辰;電影:少林寺,妖貓傳,

宋朝的電視劇:精忠岳飛

明朝:大明王朝,大明風華

清朝:甄嬛傳

隨著電視劇,電影的熱播,大家都比較熟知

第二、統治時間長,基本上都是大一統的朝代

唐宋元明清,統治時間都比較長

第三、出現過較強的開國皇帝

唐朝,李世民

宋朝,趙匡胤

元朝,忽必烈

明朝,朱元璋

清朝,努爾哈赤

第四、著名的歷史事件

唐朝,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

宋朝,杯酒釋兵權

明朝,洪武大案

清朝,三藩之亂


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既沒有大一統的國軍出現,也沒有統治時間很長的朝代

比如說南北朝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還有北漢

錯綜複雜,你爭我奪


it從業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漢族實在太慘了,固廣大人民群眾不忍足睹


鴨梨山大斯基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五代史記》,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武平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清源、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政權,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建立後梁,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奪取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後不幸病亡。柴宗訓即位後不到半年,就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武平與南漢等佔據。十國為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漢、武平,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十國中方面,江南地區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武平、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兩川地區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比五胡亂華,戰國七雄亂的多,這是因為這是我國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地軍閥混戰,政權不斷更迭。

 

在中國歷史上,最值得國人自豪的時代,應該有兩個:大漢帝國和大唐帝國,漢家雄魂,唐家氣魄,自古以來便為史家所稱道,所以現在許多中國人多以“漢唐”為驕傲。

漢唐之後都是兩次大分裂時期,一次是漢朝後面歷史上極其著名的三國時代,本和其他歷史時期並沒有兩樣的三國,經過羅老先生一部石破天驚的小說開山之作《三國演義》近六百年的宣染,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尋常百姓還會有誰不知道諸葛亮、關羽、曹操、劉備、以及劉皇叔的寶貝兒子阿斗的?另外一次則是唐朝後面的五代十國時代,和三國的歷史知名度相比,五代十國的名氣可就小多了,雖然羅貫中同樣也有一部《殘唐五代史演義》流傳於世,但在民間基本上沒有多少影響。

但五代十國的歷史意義卻絕不在三國之下,甚至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影響更大。糾糾武夫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之後,一懲五代時期軍閥混戰的蔽病,加強了對權力的控制,抑制武人,開中國“重文輕武”之先河,對後世中國產生了極大影響。同時,在五代後晉時,石敬瑭為了得到契丹的幫助南下消滅後唐,割讓燕雲十六州,將中國的北部屏障拱手讓給遊牧民族,以致中原政權在冷兵器時代處處受到善於野戰的遊牧民族的壓制,導致遊牧民族漸漸強大,並最終現兩次消滅中原政權,對近世中國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





陰陽眼看市場


小白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首先我們來確定一下這兩個時間段: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五代史記》,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從這兩個時間段的簡介來看,它有幾個顯著的特徵

一是,大分裂

二是,大動盪

三是,大變革

首先,大動盪和大分裂佔據著更為主要的位置,鑑於封建中國的主導思想為儒家思想,儒家人強調秩序,強調穩定,強調尊卑,但是分裂和動盪意味著僭越,意味著失序,意味著崩壞,這是主導思想所不願看到的和迴避的,後世史書除了少數會記載,大多數都不願意去過多的記敘和說明,它包含這不穩定的思想,總的來說對統治穩定必然不利

其次,在這兩段時間裡異族崛起,“五胡亂華”,“契丹崛起”,石敬瑭獻幽雲十六州等一系列事件在統治思想來看對中原華夏文明的侮辱和迫害!國家分裂,山河破碎。因而一向以國家統一,強盛為導向的思想下不願過多敘述

再者這些時期里民族融合和戰亂對原先秩序的破壞促進了後面的盛世出現和新的面貌的出現,顯然不會將這些好的歸功於亂世的對舊體系的破壞。

然後,這兩個階段,人民的生活大多數情況是異常困苦的,整日躲避兵荒馬亂,對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人們也不願多提!

造就了這兩個時期比較為人們少知因素很多,我們要以史為鑑,推動祖國的繁榮與強大推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小白i分享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鮮為人知可能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這兩段歷史戰亂頻頻,留下的物質的和非物質的遺產都不夠多不夠完整(晉朝甚至缺少像樣的正史),讓後人記住和引發後人評議的對象也就相對欠缺。

另一方面,應該是與人們的以下偏好有關。

一是喜歡清晰的,不喜歡混亂的。這兩段歷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亂,很少有人能說請楚講明白,而那些統一的王朝發展脈絡是清楚有序的。

二是喜歡講英雄的故事,不喜歡講

平凡人的事。這兩段歷史上雖然也不乏了不起的人物,但比在那些大一統時代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及其眾多文臣武將,就遜色多了。

三是喜歡講漢族的故事,不喜歡講少數民族的。這不是說少數民族的故事不好,而是大家不熟悉,講不好。這兩段特別是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主要是各少數民族主導的,其風俗文化各異,漢人對不熟悉,也就不好大肆演義傳播。

四是喜歡講過五關斬六將,不喜歡講走麥城。這兩段歷史正式漢人走麥城的時期。比起文景之治、大唐盛世,顯然讓人沒胃口。

五是喜歡講有利於宣傳主流價值觀的故事,不喜歡講與之相反的東西。以儒家眼光看,這兩段歷史應該是禮崩樂壞的時期,許多人的言行與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格格不入,但卻屢佔上風。對他們的事講多了,易把大家思想搞亂了。

雖然這兩段亂世不容易搞清楚,但在中國歷史上卻佔有重要地位,有必要搞清楚。為此,有許多聰明的牛人編了口訣。

例如網名叫偽文青嘉哥的簡書作者,是這樣記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的。

他先澄清了以下五個問題:

1.五胡十六國是與東晉同時存在於廣大北方地區和西南巴蜀地區的十六個較大的割據政權。

2.十六國只是較大的割據政權,當時還先後存在過冉魏、西燕、代國等至少20個小國。

3.晉元帝建立東晉後,北方成為五胡逐鹿之地,但其中也有漢人政權。

4.東晉十六國之後就是南北朝。宋武帝劉裕滅亡東晉開啟南朝,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蕩平群雄統一北方。但北魏並不在十六國之列。

5.十六國中只有一個位於西南的巴蜀的成漢。這個由氐人建立的國家,初號成,後改為漢,故稱成漢。

餘下十五個,國號其實只有五個――夏、趙、秦、燕、涼,出現的頻次分別是一二三四五:

一夏:胡夏(匈奴)

二趙:前趙(匈奴)、後趙(羯族)

三秦:前秦(氐族)、後秦(羌族)、西秦(鮮卑)

四燕:前燕(鮮卑)、後燕(鮮卑)、南燕(鮮卑)、北燕(漢族)

五涼:前涼(漢族)、後涼(氐族)、西涼(漢族)、南涼(鮮卑)、北涼(匈奴)

以上並非興亡時序!

其中,前趙最初的國號為漢,後來改為趙,也稱漢趙。相同國號的政權,通常先按時序分,如前趙、後趙;時間交叉則加上表示空間方位,如西秦、南燕、北燕。

關於五代十國的記憶,傳統的口訣是:朱李石郭劉,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還有網友蝦米老師特別有才,TA編了兩個小段子,也很有意思。

靚湯(後梁、後唐)被進屋(後晉)的漢子(後漢),當粥(後周)喝了。

一前一後兩隻老鼠(前蜀、後蜀),都流著汗(南漢、北漢),把無糖(南吳、南唐)口香糖,放到醋瓶(南楚、南平)裡,然後去聽五月天(吳越)唱民歌(閩)。





田村山語


唐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統,名人典故,大事件比較多,其實主要還是影響力太大,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對於中華民族的演變影響深遠,比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古鴉


中國歷史上的某一時期或某一王朝是否為現代人瞭解熟知,取決於正史記載和民間史料的翔實與多寡,也取決於人們願不願意主動學習瞭解談論宣傳這個王朝或歷史時期。

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如漢、唐,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穩定發達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在中外歷史上樹立了強盛良好的形象,軍事科技文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管是正史還是民間都流傳下來很多翔實且膾炙人口的史料,國人提到漢唐這些大一統王朝都很驕傲自豪,也願意瞭解學習這些王朝的歷史知識。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兩個歷史時期,都不是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這兩個歷史階段中華大地處於四分五裂的王朝割據狀態,長期殘酷的戰爭和頻繁更迭的政權使得整個社會都處於動盪之中,導致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史料很少或者並不完全。由於政治的動盪,導致經濟科技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沒有太出彩的事件,使得現代人缺乏學習研究宣傳的動力。

但不管是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進程中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兩個時代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使很多少數民族逐漸認同並融入華夏民族這個大家庭,為隋唐和宋元的大一統王朝打下來堅定的基礎。同時,由於中原士族和流民南遷,為南方帶去了大量人口和先進的農業及科技文化知識,為中國南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直接促成中國的經濟重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這兩個時期的政權更替頻繁,很多王朝也很短命,有幾年也有十幾年,很多皇帝也都以荒淫奢靡、昏庸荒唐、死於非命著稱,但也出現了北魏孝文帝以及後周世宗柴榮這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他們為推動民族大融合和國家的統一都做出了自己的歷史貢獻。

當然,在現代人最感興趣的文化藝術方面,這兩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成就。南北朝的樂府詩很有名,很多文人的詩作為唐詩開闢了啟蒙之路,繪畫和書法也逐漸成熟。五代十國的花間詞派及李煜等人為宋詞的大放光芒奠定了基礎。

最後,八卦一下幾個比較出名的影視作品,它們的故事背景都是出自這兩個歷史時期,如:夜宴、蘭陵王、琅琊榜、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因為這兩段歷史的確混亂,所以編劇導演們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是不是呢?


酒味悠悠過


五代十國和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黑暗時期之一。 當時全國動盪,處處戰爭,而且由於胡人的肆意屠戮,當時的漢人幾乎是十不存一;而且每一次的新建王朝伴隨的都是新一輪的屠殺。不要說寫書,就是想存活下來也是難上加難。所以資料大多不全,這段時間的歷史也是鮮為人知。要不是後來冉閔的一紙屠胡令,說不定漢人從此滅族,由此可見當時政局動盪。 而且,即使到了後來,史學家也一般都不願提起這段歷史,因為漢人的自傲自負性格,讓他們覺得還不如提起那些強秦盛唐時期,所以他們很少回顧這段歷史。


古今歷史觀文


對於非專業研究歷史和對歷史有愛好的人來說,我們瞭解歷史一般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教學課本;二是影視劇作品。而這兩者對於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講述都比較少,所以我們會感覺自己對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鮮為人知。那為什麼課本和影視劇都不願意多去講解這段歷史呢?

太亂,太複雜

南朝有宋、齊、梁、陳,北朝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代時唐朝滅亡後中原先後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是中原意外建立的吳國、吳越、南漢、閩、南唐、南平、前蜀、後蜀、楚、北漢。光是理清這些朝代的先後順序和分佈就需要不少時間,更別說還要去了解人物事件了。歷史教材本來就篇幅有限,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各個政權存在的時間不長,所以對這段又亂又複雜的歷史只能簡單概括。

創作難度大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曆史背景複雜,時代混亂,牽涉民族眾多。而且據今遙遠,缺乏對當時服裝風俗的記載和研究,影視劇想要復原場景難度很大。就現在的編劇水平來講,真的不敢恭維,基本上是寫不出這段歷史期間什麼好的歷史劇本的。

就比如說馮紹峰主演的《蘭陵王》,個人感覺除了情情愛愛就是耍帥,披著一個蘭陵王的IP,罔顧史實完全講述的其他的故事。另一部講述北齊女奸相陸令萱的《陸貞傳奇》就是洗白文,把一個篡權弄奸的女子裝飾成了一個情深義重的傻白甜。當然也有取材南北朝時期的劇情不錯的架空歷史劇《琅琊榜》。但是這些影視劇都是取的當時一個朝代政權的故事,如果不瞭解歷史的人光看劇的話可能都不會注意到背景是南北朝。而編劇也沒有能力把整個歷史背景描述給我們。

民族情結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政權中,有很多是非漢人建立的政權。當時藩鎮割據,戰亂不斷,外族入侵,算是比較黑暗混亂的時代。出現過漢人遭受屠戮、以人肉當軍糧、五胡亂華這些不適合展現於當前和諧社會下的事情。因此歷史書上用一句”民族大融合時期“的春秋筆法帶過了。

歷史教材以教學為目的,需要弘揚正能量,增強民族團結和民族自豪感。所以書上的是孝文帝改革、魏晉風流人。而影視劇對於這些冷門的題材,費心費力去研究拍出來也不見得會有好的收視率,所以基本上是放棄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