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书法很好的人,为什么往往绘画也很厉害?

醉墨客


书与画同源

书法是中国画的筋骨,西画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中国画是萃取西画的精华,使中国画更加精简和提炼,并达到“印象加抽象”,进入佳境中“传神写意”的艺术效果。

有书法的功底,促使画质的飞跃。在中国画领域里,俗称“三分画七分裱”,相对的角度上“三分字七分裱”,所谓的裱指的是诗句中的画外音,既韵味和形式美,三者兼有一定的修养,境界越高便视为珍品。

将其中某项法度做好不容易,三者综合法度做好就更不易,这其中的艰辛,所以能耐强大的执着者,为其追求艺术巅峰的目标,难于想象攀登的艰辛。











竹林堡人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书法和绘画是两类艺术,各归各好,就如同我画的好山水,不一定画的好花鸟、人物一样,世间的全才少啊。

书法写的很好,是书法功力,绘画不一定好。绘画功力好,不一定书法好,如果真要两方面都好,也得把顺序倒一下,应该是绘画好,书法还行。


简单说,书法家字写得好,不可否认,但书法家不一定会画画哦,更不用说厉害,除非学过画。反过来,绘画好,书法就是不好,字也不懒,因为画画用的是毛笔,和书法用的是同一种工具,况且每一张画还得题字落款,画画的人时时刻刻在练书法呀。


画画的人书法能写,不一定好,是共识。翻开当今画家的作品,真正书法写得好的人真还没几个。画要画好,书法也重要,如果一张完美的绘画作品,被画面上几个不上眼的字给破坏掉,且不可惜?

书法家有闲心可以学习绘画,画家练好书法却是天经地义、本分内的事。


陈庄水墨画家


是的,这点深有感触。往往人们都会说书画同源,什么是同源?

当代能称为书画都是高水平的就是范笑歌老师的书画。范笑歌书法从技巧到意韵都在画中体现,反之也是。

因为当今艺术分科很细,越来越专一化,所以今后很难再看到书画双赢的大家了,能够书画俱佳者将会越来越少。


同时范笑歌绘画的韵律和烂漫又都融入书法中,这种融会贯通的集大成方式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书画不是工具相同那么简单,同时在审美观方面有天然的一致。因为其哲学美学观是一样的。

因此当书法(也就是笔墨的精髓)达到一定高度时,绘画的方法会不攻自破。

网上找到范笑歌老师的绘画图片,都可以看到书法的影子,反之也是一样。

书意与画意俱融本是古代书画家的天然本事,现在已经是稀罕物了。因为传统中的“文人”阶层没有了,能继承这种能力的人物就少了。


阿肯之花


胡说八道!别以为书画书画是一家,真以为拿起毛笔就是书画家?严格的说,完全两回事!书法讲究的是字的结构、笔法、临摹、童子功……画画讲究的是的写生、临摹、提练取舍,悟性、创造性、艺术性……真正书法好的人,画画没入门!真正画画好的人,书法也不奈!会写字的人,又把写字当回事的人,一定都是一根筯,言行举止都是神经兮兮,思想比较固执,蠢人一枚;会画画的人,思想活跃、脑壳灵活,有智慧、有灵感,聪明人一枚!所以,真正把书法提升到书法艺术的层面说事,估计也就是画画的整出来的……[捂脸]




左大拾影


中国字是象形字,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二者的创造工具相同,都讲究艺术结构造型、干湿浓淡、线条线质,都是主要基于线条的形象艺术。区别在于绘画色彩丰富、表现力更强。

我个人体会是书法着重临摹、线条锤炼、笔墨工具应用,需要做很多枯燥的基本功训练。道理虽如此,但对我来说太乏味,至今没有下过功夫。而绘画除了线条还有色彩、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有更大的创造空间,更容易表达作品意境,随意涂涂画画更有趣,但没有书法功底已成为我创造一幅好画的障碍。

书法好的人基本功好,更能临摹出对线条要求高的中国画,画中的题词也能给一幅画增光添彩,这就是书法好的人,绘画也很厉害的原因。配图是我的画,有没觉得好好的画被我的字毁了……








悠乐乐悠乐乐


我不太赞同这种说法,书法和绘画是姊妹艺术不假,但立意和技法并不相同,换一种说法到还可以,写书法的再学画画,一定比常人要快一些,因为书画艺术一脉相承,且写书法的具备一定的笔墨功底。






爱莲堂人周如水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却很难,虽然也属于研究领域,也还是结合自身所学、所写、所画琢磨了半天,才敢回答,不展开回答,简单回答如下:

一、说道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讲到我国书法和绘画的形成了:

将“书画”二字理解为中国的书法和国画,这只能视为一种特指。事实上,并没有人就“书画”二字定义为书就是书法,画就是国画,只是大家根据我们中国文化而共同约定的。发现的这两个字最早都是在甲骨文上,书字为上“聿”下“口”,“聿”即是笔,其形象作手执笔状,“口”可引申为语言,如此组合,其义一目了然;画字上部也作“聿”,而下部,应释为“乂”合起来形象为用笔划线。所以说,书画在我国起始就有一种书其意、写其形的用意在里面。

甲骨文(书)

甲骨文(画)


二、接下来我们谈谈历代书画的关系:

中国的书与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二者从起源起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文字和绘画在起源上有着其历史渊源,这在“书”与“画”二字的古文写法上可见一端,再者在汉代及之后的书画审美自觉时期,有不少学者论述到了书画关系,并将书画并置起来谈论.

(一)唐代的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体”与“书画用笔同法”。张彦远在论述时,其论述是有一个限制话语的,那就是时代。他在首次言及“书画同体”时,其原文为:“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之前有“是时也”一语作了时间限定,其后接“而未分”三字作了实际情况描述(即“未分”)并作了预设会“分”,“未分”的一个原因是“象制肇创而犹略”,而会“分”的一个依据是:书是用来传意的,而画是用来存形的。

在他论述的过程中举了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对我们本题的回答很关键,所以我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1、王献之的“一笔书”和陆探微的“一笔画”。讲的是王献之深明张芝草书“气脉通连,隔行不断”之道,于是取法张芝再加以变化,一行下来,或笔连,或意连,字字相连,气脉贯通,自成一体,这便是有名的“一笔书”(如《中秋帖》)。后来,陆探微又深明王献之之法,创作出连绵不断的“一笔画”,闻名一时。

王献之《中秋贴》


2、第二个例子是张僧繇学卫铄《笔阵图》的方法。讲的是张僧繇在作画时的点、曳、斫、拂等笔画都依照卫铄的《笔阵图》来用笔,别具一格。卫铄《笔阵图》本来是书法的用笔方法,张僧繇却从中得到启发,用作书法的方法来作画,这也看出画法同于书法。

卫夫人《笔阵图》


3、第三个例子是吴道玄传授笔法于张旭。吴道玄即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但没有书法的名气,而张旭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特别能写草书,被称为“草圣”,但没有画画的名气,吴道子能传笔法于张旭,这又说明书与画有着相同的用笔方法。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张旭狂草


(二)宋代的画论中,有书画同法、书画同出、书画揆一和书画一事等补充和拓展性的论断。郭熙认为画家不能倒被笔墨所驱使,而是要像书法一样,转腕用笔,灵活而不僵滞。而在画论中谈绘画与书法用笔的一致性,可见他很认可书法和绘画的这种紧密联系。而他在《山水训》一篇中又提出: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旨在说明人学画要像学书一样,不拘于一家一派,博采众长而能自成一家,此中的“书画同法”其实说的是学习的方式相同。

郭熙《早春图》


(三)到了元代,最负盛名的是赵孟頫的题画诗,《秀石疏林图》卷上原文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子昂重题。 ”

诗中的“书画本来同”一语被不少学者误以为是“书画同源”论的源头。赵孟頫提倡以书入画,并一直致力于实践和推广,其书画俱有突出成就。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四)为世所重真正的“书画同源”论则应该追溯到明代,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其在《四友斋丛说》中明文提出: “夫书画本同出一源,盖画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是也,虞书所云彰施物采即画之”实际上,后面三句只是重复张彦远的老调子而已,何良俊真正值得讨论的是前面那句“夫书画本同出一源”,这是“书画同源”命题在字面上最直接的来源。同时期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唐寅等画家都是诗书画绝。

文征明《古柏图》


(五)最后到清代,“书画同源”成为一种固定话语。

郑板桥《墨竹四屏》


(六)近现代的吴昌硕、黄宾虹,其书法更有其独到之处。吴昌硕的书法上溯先秦石鼓文,反复研究,在篆书上独树一帜,他将大篆运用于花鸟画,使其画中的花鸟,雄浑厚重又灵气逼人。任伯年当年就说到,吴昌硕的花鸟画与时下皆不同,他日必成大器。黄宾虹一生始终奉信画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在书法上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就不低于其绘画成就,只不过其书名被画名所掩。

吴昌硕《菊花图》

而黄宾虹,多数摹仿者仅得形似,而不知黄宾虹先生绘画的内在奥妙。真正要了解黄宾虹的绘画艺术,必须要研究他的书法以及“以书入画”的途径。黄宾虹的书法,尤其晚年的书法,在墨法上有很大的创造。他将绘画中的“浓淡枯润”之墨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苍中含润,润中有苍,是真正的“浑厚华滋”。

黄宾虹《山居图》


三、 最后想谈下当代书法和国画:

书法与中国画的特殊关系,表现在审美上成为西洋画所没有的一项特别的内容,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遗产。遗憾的是这麽重要的内在关系在我们当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础培养上,至今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起来。中国画在二十世纪逐渐西方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书法在当代失去公众性的整体走向,也逐渐脱离了书法的基础,而建立起一种与当代审美相适应的造型的基础。

其中原因还有:一、画家已经不太注重书法在画里的重要性;二、以西方绘画构图模式的画面中已经不容书法的加入;三、不求或少求意境的当代中国画审美也不需要“画之不足,题以补之”。

东坡《木石图》


作为我个人,早期学的是所谓学院派,过分强调造型和写实,字写得一般,没有真正领悟国画精髓,而是盲目的临摹,强调造型的创意,基本忽略意境,提炼不出好的线条,现在的我每日认真临写揣摩书法的笔义,所以,个人觉得想画好中国画,还是要勤练书法。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风神俱醉


都是高手







海边樵夫


中国书画,讲究书画同源,彼此不分开。分开了,也就不叫书画了,这与西方对于绘画美术的理解有很大区别。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最早进私塾学堂,第一件事便是拿着毛笔写字。因此古代读书人一般写的毛笔字都很好,而读书人除了写字,也常爱画画,很多读书人并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但画画一样很精彩,这主要来源于书法的用笔用墨上的功夫。

中国画不管是山水,花卉,宫廷建筑,或人物仕女等题材,都深深打上了书法线条与用笔上的烙印,尤其是写意山水画,很多线条笔墨,都是用草书,篆书的笔意来画。若是从来没有学过书法的人,他拿着毛笔画画,很难表现出那种笔意。这就是,大凡学习中国画,老师都会让学生学习书法的原因。

既然,你提到了“书法很好的人,为什么往往绘画也很厉害?”这个绘画没有特指“中国画”。那么,这个绘画,也可以将水粉,水彩,油画等包括进来了。笔者认为,书法很好的人,不仅在学中国画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在学习西方绘画方面,也有优势。

书法表现的丰富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绘画更加高级。用一句比较不合理的话讲,那就是没有深厚学养的人,想要看懂书法艺术,根本不可能。书法的楷书,隶书,篆书,草书,章草,表现出来的线条,做到精细了,运用到绘画上,可以解决油画上的构图线条的刚与柔。书法艺术的虚实阴阳向北,运用到绘画上,可以解决绘画画面的阴与暗,晦涩与明晰。书法艺术的墨色分了枯,燥,湿,干,润等,运用到绘画上,将解决绘画上的墨色搭配问题,并且可以提供给绘画者很大的发挥空间……

总之,中国书法艺术,天生就带有绘画的元素。书法厉害的书法家,很多都能画画,水平还不低,对绘画的理解,并不弱于专业画家。


归真的书画与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