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科學預防蟲災確保糧食安全

當前,一些國家正遭遇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消息,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及沙漠蝗的遷飛習性,沙漠蝗危害我國的幾率很小。

做好農業生產蟲災預防,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尤其是和廣大農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糧食生產綜合減災能力穩步提升。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業災害多發重發,地域面積遼闊、氣候條件複雜,農業生產災害預防形勢依然嚴峻。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時節,如何依靠科技解決農業生產中可能遇上的蝗蟲災害等問題,充分發揮在戰勝農業生產災害中的支撐作用,是統籌農業安全生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應有之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依靠科技力量預防農業生產蝗蟲災害,首先要對正在國外肆虐的沙漠蝗進行科學認知,並對國內蟲災形勢進行預判。據介紹,沙漠蝗有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等特點,目前正在東非、西亞及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造成歷史罕見的蝗災。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不排除有少量蝗蟲隨季風遷入我國。鑑於我國曆史上曾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遷飛習性,且專家推測在雲南、西藏相關地區有沙漠蝗分佈情況,未雨綢繆科學防範蝗災,方能有備無患從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目前,國家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落實植保專業技術人員加強邊境地區的蝗蟲監測,全面準備做好境內外蝗蟲防控應對。筆者認為,以科技為導向做好農業生產中的蟲災預防,需要打好配套“組合拳”。比如,強化目標導向,及時充實農業科技人員“主力軍”,進入蟲災預防“主戰場”,強化科學防蟲“敵情研究”;再比如落實多形式、多層次、多功能的經營服務實體,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推廣和防護體系,一旦蝗災襲來,確保蟲災防控體系有條不紊;還比如,清理儲備滅蟲所需的藥物、設備,落實資金、物資等防護保障,對生產一線的農民朋友開展操作培訓,關鍵時候頂得上、能打贏。

科學做好農業生產中的蟲災等災害防範,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各級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廣泛參與,更需要廣大社會民眾齊心協力一起來。眼下一些國家正遭遇沙漠蝗災害,對此不能隔岸觀火暗自慶幸,對萬分之一的可能、做好一分之萬的準備。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充分借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成功經驗,構築有效應對災情、提前預報災情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糧食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