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入手过假货古玩吗?

玉瓷窑古玩收藏


学习交流钱币知识,志交八方道合泉友,大家好,我是福康宝轩,很高兴能回答您问题。如果喜欢本问答请记得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感谢生活有您!

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这就是古玩的定义与价值所在。

每一件古玩物都是人文历史精华结晶,存世毕竟是少,因此自有收藏古玩这个行业存在便有真品与赝品这对孪生兄弟!

古代没有现在类似知识产权保护、原创这类东西,以瓷器为例,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也有仿前朝的,民窑也有精品,书画等各个朝代更是临摹风盛行。大家知道封建社会阶级等级是非常严明的,而能被官绅士吏收藏的哪怕是当时的工艺品,留下来了也成古玩精品,而寻常百姓家留下来的更多是生活用品,虽然大多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人文价值或多或少都存在,毕竟也是活在历史中。

在收藏这行没有磕碰过,可能性几乎为零,犹如小孩子走路一样,哪怕有长辈扶着,最终仍需要自己学走,不跌倒过几次,哪会走路?

小福的收藏小船也在古玩的大海里翻过船、淹过水、被拍到沙滩上。从瓷器到字画,从古玉到古钱币,每次都是有深刻教训,有时还会淹到奄奄一息。更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难好的伤疤-瓷器至今仍旧没有再碰!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仿品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收藏知识,以平常心态,不要以捡漏的心态来收藏古玩,多交流、多看少买。瓷器赝品还能当摆件装饰品,而钱币是赝品,哪基本上就是怨声,时间越长,越难受。


福康宝轩


我入手过假货古玩,搞古玩收藏,我是业余爱好,各个收藏领域都有涉足,从不懂到知之甚少,到能一眼看出真假,没少走弯路,也打过眼,买过假货。

首先,我买的第一件假货是和平玉籽料,记得是1998年的事,我在上海逛古玩市场时,遇到卖和田玉的地摊,摆好多各种颜色的和田玉籽料,卖家承诺百分之百的的和田玉籽料,我当时刚开始喜欢玉石,也分辩不出真假,几十块钱一块感觉也便宜点,就挑了几块带皮色的和平玉籽料,随着我对玉石知识的增长,没过几年我就知道我买的是假货,是新疆的卡瓦石染色的假和田玉籽料。

其次,我买的第二件假货是纪念钞,2008年,中国举行了盛大繁荣的奥运会,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盛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面值十元有鸟巢图案的纪念钞,当年我没买到,2010年我在市场上遇到了金黄色的奥运纪念钞,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卖家有声有色的忽悠,几百文买了一枚所谓箔金的奥运纪念钞,现在还在我手里呢!市场上一文不值。

最后,打眼买假货的是瓷器,这个领域更是考验一个人的水平的,中国的瓷器,历史渊源,品种众多,窑口也多,本身我是不玩瓷器的,但我喜欢文房四宝类的,也喜欢清代的鱼盘,有时在古玩市场上遇到了,我也会买,那次我看到了釉里红的鱼盘,底足也有红色的,看着也有沧桑感,就买了下来,现今越看越感觉不舒服,釉里红的发色不对,鱼身的网络纹也不对路,圈足也不对,又一次打了眼。

喜欢古玩收藏的没有谁说收藏的路上没有买过假货的,没有谁生而知之的,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着前进的,只有耐心学习,提前自己的收藏水平,才能避免更少的打眼,买到假货。


老顽童爱收藏


你入手过假货吗?

答:这个是肯定的,在收藏领域里,交了不知道多少学费了,走了不少的弯路,这就要说到我的收藏经历了。

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父亲收藏了几个瓷器,那时候不明白什么,主要是喜欢上面的文案,也因此选择艺术专业。

真正的要从我大学毕业开始说起,那时候刚参加工作自己能赚钱了,也不用再向家里要生活费,而且工资能顾上自己还有空余,每周六日就去古玩城,跟地摊商人聊天(那个时候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获得相关知识),让他们讲讲他们卖的东西,刚开始他们也不愿意讲,时间长了混熟了就开始聊。那个时候年轻也比较浮躁,认为这种是接地气的学习,大约有三个月的时间,认为自己很牛,可以看懂。接着就是检验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遇到一个商贩,是个中年妇女(现在回想她的演技很高)她卖的是一套牛皮包的画,还有清乾隆的封条,还没拆封。看着皮质也像牛皮,封条也像是乾隆的笔迹。仔细研究一翻决定买,就谈价还价。中年妇女是一问三不知道,只说这是他们家传下来的,父亲想卖点,看能卖多少钱,也直接报价500块钱,我是软磨硬泡也没讲下来一分钱。最后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下来(那时候工资低),拿回家,真的想拆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画。也拿给父亲看,他到没说什么,直接让我去找他的朋友。那个叔叔一看笑了笑,打开看看吧。一打开我傻眼了。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这个印象最深,也是个教训,其实教训挺多的,真是不知道交了多少的学费。总结了一下,真正的想学,就去博物馆或拍卖会上,看真品,上手真品。讲这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在收藏的路上都少走弯路。





文小宝小观点


 

通过这次收藏“吃药”(收藏界传统的“受骗上当”之意)的教训,使我悟透了一些收藏心经:首先,收藏要有平常心,捡漏暴富心态要不得。收藏如果从具有正确心态的藏家来看,其实是一种长线事业。因为他收藏的目的是通过对藏品的鉴赏、品玩,从中得到悦怡心情,陶治情操,升华境界的人生乐趣,并且由此拥有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继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藏品也可能在不断升值。这时候,只要是真的藏品,只要是珍罕的,只要他是愿意的,那么他完全可以把这个藏品转让他人,从而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益,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收藏过程。反之,如果收藏者抱着纯捡漏暴富的心态,企图通过收藏进行短线暴富,采取左手低价进右手高价出的方式,急于抛售获利,那么极有可能被骗子抓住这种“速利”心态,进行假货推销,导致收藏者受骗上当,反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必须多学习积累一些鉴定知识和理论,经常上手。收藏不是普通的商品买卖,比较容易成交,因为对这些商品,商家起码是有质量保证的,即使普通人也可以识别质量好坏。可是对于收藏来说就不容易了。因为藏家的藏品必须保证是真品,否则收藏毫无意义。那么问题就来了,由于藏品复杂性,真假一时难以辨别,而古玩店是无法保真的,即使是正规大牌拍卖行也有无法保真的条款规定。那么,那些所谓的专家呢,又大多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歪砖家”,往往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真假难辩。所以这时对藏家来说,求人不若求己,他只能运用自己的鉴定知识理论来辨别藏品的真假。但是这些藏品鉴定知识理论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这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对藏品的上手观摩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自如,从而保证正常的收藏。当然,运气好的话,真的遇到一个好藏品果断出手,那么恭喜,你算真正捡漏了。第三,要看藏品实物的真假,不要相信古玩店老板关于藏品的故事。如果在古玩店,你看中了某个藏品,必须用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去鉴定,千万不要相信古玩店老板关于藏品的来历故事,因为古玩店老板是以获利为目的的,所以有可能为了自己经济利益,往往编撰故事,诱导你上钩,从而让你“打眼”,让你“吃药”。

 



钱藏说钱


我喜欢古玩,但不买。因为不懂真假,也没那资金,看看而已。

说到古玩,我说一段真事。我认识长安区东塬一开私人小厂的。以前在航天某城中村开小厂。租了很大一个独院。老板他妻哥跟他住一个院子。我去了几次跟他妻哥也熟了。我就好奇每次出去的时候骑个28自行车梁上拖个帆布袋,到晚上6,7点或7,8点才回来。一聊天,才知道去收乡下的文物古董。

有一天他妻哥在家没出去,我到小厂玩,老板不在。正好他妻哥在,我让了根烟,他妻哥把我领到他房子,我一进门好家伙,农村的民俗文物不少,石门墩,石猴子,石鼓,老茶壶,老画儿,老书,老茶盘,老镜子,还有用铜线穿的铜钱,各种见过没见过的像章………还有用报纸包的,我说这啥。能看看不哥,老板妻哥然后给我打开。这报纸包的一层有一层。打开了是个碗,碗底特别厚,碗大,碗壁厚,过去的老釉。外观成色还可以就是碗底有点秃,你看啥时的碗。哥,咱不懂。这碗是民国时候的老碗。收的时候10块钱(这只碗随后卖了800元)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跑到西岸子有个村。在村中间正吆喝收麻钱,收老东西,路过一个院子栓了只狗,狗低头在哪舔一个碗,我停下脚步站里了几秒,老远仔细看了看那个老碗,感觉有点意思。凭经验这像是民国时候的老碗,外观有点脏。刚好院子有个十来岁的小娃。唉碎娃,你屋人呢?俺屋人都没在,揍我一个在屋。叔问你个话,你屋沃狗盆盆卖不,娃想了一下说,俺大人没在,那你从寻个撒给狗当盆盆子,叔给你拿点钱。叔,你给多钱。娃,你要多钱。你给十五块钱。叔给你8块钱,娃有点犹豫,不说了,叔给你10块钱,你给叔把握碗在龙头下冲冲。行,刚好这几天没钱打游戏咧,娃说 !

这收古董到处都跑,户县,周至,最远的去过兴平,乾县礼泉都去过。长安县环山路一带就不用说了,经常去。前几年有一次在长安环山路一带300元收了个老马车,卖给民俗农家乐卖了一千八,咱寻人装车,光装车运费都花了好几百。

这几年不好收了,不如前几年。过去到一个村子那老屋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老镜子,老像章,老碗,老凳子,椅子,老茶壶,老麻钱,袁大头,鼻烟壶,陪方盒,老烟袋,老眼睛………现在走一两个村都收不下几个,唉,慢慢的这事也干不成咧,收不下货就挣不下钱………!


老面粉蒸馒头发的快


进入这个圈子总要交学费的。

第一次交学费是购买了一枚信销文2毛林邮票(当时拍照不方便,没留底),当时是2000年前后到了集邮市场看到有位年纪大的老人拿着本很破旧的邮册,打开一看全是信销票,当然没几枚筋票,其中毛林票入了我的眼,便和老爷子搭讪问价,老爷子诚恳这本一起报了个价,我听了高兴认为捡漏了,看也不看付钱走人。到家一看这枚文票是杂志剪片[流泪][流泪][流泪],再一想着本邮票比市场价偏高10%

总结经验 贪!



子木邮票簿


爱好收藏的人多少都入手过一些假货古玩。因为很多时候古玩没有标价,卖家和买家很多时候是一种博弈,通常如果作为买家的你,如果太过在意去盯着一件古玩去仔细观察,会被卖家认为你很在意这件东西,往往会开高价。(当然并不是所有卖家都这样,市场还是有一批诚心做生意的店家的),价钱开的高了,你当然也想砍价,但是商家已经参透你的心思,要么砍不动,要么减的不多。对于你最终以好的性价比买入古玩不利。因此有些人声东击西,有些人故弄玄虚,玩起心理战。结果东西没仔细看,往往看走眼了也有的事。

所以逛市场考的是眼力,而且是凭经验快速做决定的那种眼力。这种时候,再有经验的老手,有时候也难免会出错,买到假货或者有残缺又或是瑕疵的古玩。是会有的。

另外是对东西存疑,但是刚好这件东西价钱开的不高,存在捡漏心态。买回家仔细研究,才知道是假的。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买个纸镇,回家一仔细看,那条龙的鳞片画的是直线的格子。不是曲线的鱼鳞壮,只是感觉整体好像还不错。当时那件东西如果对的话,市场估计也要个1-2万,地摊开价两千,想想也是捡漏心态给害的。

所以说买到假古玩,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频率问题,买到假古玩,这种俗称打眼。初学和刚入行的的人可以叫交学费,老玩家就是阴沟里翻船啦!在古玩界,一般买到假古玩不会找卖家理论。这是行规。所以平时经常有专家老师强调多问多看少买。但是试问有多少喜欢古玩的人,在喜欢的物件面前,能够忍得住买买买呢?呵呵🤭!


A神笔A


肯定的,再高的藏家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不中雷,不吃药,不买徦,这只能是神话。我在初入收藏时,在乡下发现一个白色双鱼佩,上世纪90年代初花200元买入,在一次不经意间掉入炉内,竞然烧起来,才知是树脂的。吃一堑长一智,逐步历炼,今有所获。









梦翔509


我2015年在乡下收金丝楠拆房老料的时候…顺便买了一个碗…里面有三个裸体娃娃…请大师们鉴定一下…谢谢[祈祷][祈祷][祈祷]




皇木金丝楠


有!我平时喜欢收藏钱币,买了些非常富华第二第三套纸币。但是,经过我朋友看了后,上当了。因为表面豪装的册子都是旧币水洗的。所以收藏有风险,千万别买带册子的藏品!(下图的纸币就是水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