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華為不上市,它是怎麼融資的?

大浪淘沙2410011


企業獲得發展資金有很多渠道,上市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哪些獲得資金的渠道呢?簡單可以分為兩類,即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比較簡單,主要是向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可以簡單的分為股票、債券、信託、基金等幾個。

細算下來獲得資金的渠道有很多呢,為什麼非得上市向公眾融資呢?而且,華為由於股權結構的限制,向社會公眾和投資者融資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華為的股權結構極為分散。作為創始人的任正非,持股份額還不足1.5%。一旦上市,進一步稀釋。且如果其他投資者在二級市場大量買入華為的股票,成為大股東的話,那控制權是不是要發生改變呢?

在資本市場上,兩個融資項目是比較容易被企業採用,一個就是前面說的發行股票,另一個就是發行債券。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走不通,發行企業債券也是可行的嘛。下面就是華為在2017年向歐洲發行的一支規模為50億美元的企業債券。

除了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也是融資的一個重要方式。這兩者並行不悖,一般都是上市企業會同時在貨幣市場進行融資。像華為這麼優質的企業,且每年成長的速度這麼快,應該是可以拿到比較優質的貸款。這個優質指的就是期限長、規模大、利率低。


財經知識局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華為在任正非領導下是永遠不太可能上市的。為什麼不可能上市呢?原因有如下幾點。

持股比例問題

只有華為股票的大部分是華為內部的員工。而創始人任正非僅僅只持有1.14%的股權。而這樣一個股權就意味著華為不可能會上市。因為如果要上市的話,就必須把員工持有的股權全部收回來才能上市。但是這筆資金是大的驚人的。不要說員工肯不肯賣,就算肯賣華為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拿得出這麼多錢來收購員工手上的所持的股份。

而且員工可以根據所持有的華為股份,每年可以分到相當豐厚的利潤。既然有這筆利潤,那麼為什麼員工要把股票賣掉呢?如果華為不收購回員工這部分股份,那麼無法上市,但是如果花太高的價錢收購這些股份,華為的上市就意味著要虧本吶,華為又為什麼要去上市呢?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上市意味著要收購股份。收購股份又意味著要花重金。花重金又要意味著虧本。那本就企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盈利為導向的,即使不上市也沒有關係。

上市的目的

大部分公司之所以上市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對外能夠發售公司的股票,讓很多散戶或者投資人能夠,購買公司的股票。購買股票中獲得資金,提供給企業發展。一般來說,公司之所以上市的目的,也就是說白了,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來發展公司,或者說的難聽一點就是為了圈錢。

而華為缺錢嗎?根據華為的財報顯示每年有幾百億上千億的純收入。這足以證明華為根本就不是一家缺錢的公司。他們的現金流非常的充足,並且現金資金儲備非常的良好。那既然是一家不缺錢的公司,並且資金儲備非常良好,又為什麼要對外發行股票去圈錢呢?

而且一旦上市,可能會有人攜巨資購買華為的股票,從而獲得入主華為董事會的資格。一旦入主了董事會,可能就有了相應的投票權和改選董事會的權利。那麼這樣的話,任正非或者其他現在的華為高管可能就喪失對華為的控制權。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你認為任正非或者華為現在的高管會去這麼做嗎?

總結

所以綜上所述,華為不可能會去上市的。原因是因為員工持有的股份太多。想要上市就必須購買員工的股份。而購買股份需要花掉大量的資金。並且華為現在資金儲備和現金盈利都非常的良好。根本不需要通過上市來獲得更多的資金髮展。並且如果上市,可能會喪失對華為的控制。綜上所述,華為不可能上市,也沒有必要去進行融資。


如果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請隨手點贊評論一下。謝謝!


晨雨細曲


2018年華為負債率65%,負債進一步降低,這個負債率並不是太高,也不低,華為總資產人民幣6657.92億,那麼負債在4327.27億左右,而所有者權益2330.65億左右。

好了,我們知道投資者的權益有2330.65億,華為是員工持股,總股份持有人大約96768人,我們查了天眼查,華為主要企業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其股東只有一個,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再往上,很簡單的結構:

所以,華為融資的股權部分,全部來自於華為的員工,一部分是員工付出勞動和智慧獲得股權,另一部分是早期,企業困難的時候進行集資而獲得的股權(這個事太早,華為也有過瓶頸期)。所以華為實際上是一家真實的員工集體持股的民營企業。

而債務融資可能比較複雜一點,任何公司的負債都有兩種組成,一種是佔用上下游供應商的佔款,一種是銀行或者資本市場的債券借款。供應商的不用利息。

單位為百萬,其中應付賬款和合同負債來自於上下游供應鏈,也就是客戶和供應商給了華為1525.98億,而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來自於銀行,總共是699.41億。這樣總共2225.39就知道什麼地方來的。剩下的債務有一大筆員工福利,大約981.64億(不差餓兵,華為福利是真不錯)。還有876億的其他負債及102億的準備。

結論很清楚,華為股權融資來自於全體員工,債務融資來自於:供應商、金融機構,華為海外發行的債券,及華為員工。最大的所有人,依然是華為的員工。而供應商對於華為來說,也是巨大的貢獻者,35%的佔款減輕了華為財務負擔(2017年華為的財務費用甚至為負數-5.73億,2018年財務費用僅僅2.53億).


凱恩斯


華為沒有上市,目前的華為從制度上面也不被允許上市,任正非持有華為的1.14%的股權,其他的股權被9.6萬名員工持有,而這樣的股權結構的公司不能上市,其實真正還是華為不想上市,如果想要上市,可以直接從員工手裡面回購公司的股份,把股份全部收起來,那麼華為不上市,資金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華為內部融資

華為實行了全員持股,員工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這種股份其實是虛擬股,不是真正法律意義上面的股份,而虛擬股是可以被增發的,員工想要認購這樣的股份,就必須花錢來買,那麼這樣的資金就會成為華為的一部分資金,那麼華為就有了資金,因為這個內部融資,所以華為可以在幾年之內迅速得到資金,用於華為的發展。


另外就是華為現金流正常,不缺錢,也不需要過多融資,華為是一家優質的企業,既然是優質的企業,對於供應商和銷售渠道都有著較強的議價權利,華為的應收賬款就會少很多,資金迴流快。

華為不上市也有自己的好處,比如華為不上市,任何關於華為的消息數據可以不被披露,外界也不會知道華為的具體情況和戰略方針,可以迷惑對手,讓華為變得更加安全,增加競爭力。


財道


華為不上市,並不代表它沒有融資的能力,而是出於種種因素的考慮,選擇不上市。現在很多國內外優秀企業都不願意上市。國內有老乾媽、娃哈哈等企業不願意上市,而國外有宜家、亨氏集團、樂高等行業巨頭選擇不上市。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企業不融資,就無法對外擴張,靠自己能力,肯定是做不大的,而上市融資似乎是企業融資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更何況企業一旦上市IPO後,若幾年後還是資金短缺,還可以獲得再融資。而像華為這麼大一個公司,放棄了上市融資的機會究竟為了什麼呢?

首先,華為不上市就是要保留原來的股權架構。之前華為的任正非,主要是把股權分配給職工,自己只拿了很小的一部分股權。華為是靠這樣的方式來激勵職工,特別是科研人員,所以華為在通訊、芯片等科技領域走在世界前沿。若是華為上市後,華為的股權結構會產生變化。任正非恐怕就無法通過股權方式激勵員工,

再者,華為看到了上市融資的好處,但也有當年寶能姚振華通過旗下二家保險公司,高調收購萬科,一度讓萬科有被姚振華控股之危。好在姚振華旗下的兩家險企是通過舉債收購萬科,遭到證監會的質疑和調查。而對於華為來說,一旦上市後就有可能被別人控股,甚至有交權的風險。屆時,華為就會背離原來發展軌道。事實上,華為也離不開任正非來掌舵。

最後,華為看重的是企業長遠發展,而並非是眼前的利益。現在華為走的是技工貿路線,而一旦上市之後,肯定要以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有可能去參與玩金融等虛擬經濟的東西了,中國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萬億的錢投入到理財,還投了1.2萬億的房地產,這種情況在股市簡直是司空見慣。而對於華為來說,只想走技工貿路線,不想背離原來的原則。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華為上願意上市,它又靠什麼途徑來解決自己的融資問題呢?第一,華為與房企不同,房企是高負債經營,而華為業績年年增長,信用度較高,完全可以發行債券。之前華為發行了16億元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利率僅為4.55%,而且發行圓滿成功,說明華為的信用度高。

第二,華為可以通過企業內部集資的方式,來解決融資問題。華為長期給予內部股份和分紅,員工對股份和所得分紅的信用非常高,這就導致瞭如果華為要內部配股或者增發新股,馬上可以得到新老員工的積極支持。而且華為職工的收入也比較高,華為每年支出的員工薪資應該在600多億的水平,要想內部集資也並非難事。

第三,華為若是要融資,還可以向銀行借貸,對於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哪家銀行不將其奉為上賓?就算一般有點實力的民企都有“小巨人稱號”可獲得銀行一定的授信額度,更何況是華為向銀行借錢?現在是銀行害怕華為不肯借錢,而非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借不到錢。華為向銀行借錢的成本也很低,根本也無需上市。


不執著財經


雖然上市可以融資圈錢,使企業擴張速度加快,但是目前還是有很多中國企業選擇了不上市,例如老乾媽、哇哈哈、華為等等,很多人都對他們如何融資感到很好奇,我們以華為為例,看看華為是通過哪些方式融資的:

一、員工持股、內部集資認購:

目前華為有18.8萬名員工,每年員工的薪水支出達600億左右,華為一直鼓勵員工持股,讓員工分享華為成長所帶來的利潤,華為的內部配股和增發,既解決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問題,也讓所有員工都享受到了企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而且也使華為的股權結構非常穩定。

二、每年的盈利及所產生的現金流:

華為剛剛公佈的2018年的年報顯示:2018年銷售額達7212億,淨利潤593億,經營現金流747億,2016、2017年的經營現金流分別為:492億、963億,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現金奶牛”,華為並不缺錢。

三、銀行貸款或者發行企業債券:

華為2018年的銷售額增速為19.5%,淨利潤增長25.1%,再加上每年幾百億的現金流,這樣的優質企業我相信很多銀行都會搶著給華為貸款,另外,除了可以貸款,還可以發行企業債券,記得以前華為就曾發行過16億元的企業債券,所以,華為根本不用擔心融資的問題!

另外,華為作為我們民族品牌的驕傲,作為我國高科技企業的一面旗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問題,而是早已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所以,如果華為真的需要融資,國家政策一定會大力扶持。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感謝您的閱讀!

華為其實是在走獨木橋,看似風光無限,卻也充滿風險。這條路可能只有華為可以走,而華為走的也是戰戰兢兢,不敢絲毫馬虎。這條獨木橋就是和華為融資有著密切關係的員工持股。很多人會覺得,華為目前的員工持股:一方面保證了充足的現金流、一方面也保證了員工的向心力。那麼,事實如此嗎?我們一起往下面看。

華為員工持股由來

我們將目光轉移到1990年,已經成立了3年的華為,改變了原來的持股方式,華為員工可以以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華為的股份,這種購買股份的方式,實際上就是華為員工持股,虛擬股的由來。

但是,上千個股東可不行,這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呢?怎麼辦呢?華為通過三次操作,將形成了如今任正非和華為工會委員會共同持股的方式:

  • 華為技術公司工會持股61.86%+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股33.09%+華為新技術公司持股5.05%。

  • 華為技術公司工會持股88.15%+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股11.85%。

  • 任正非持股1.1%+華為技術公司工會98.9%。

通過三種股份的收購,如今形成了獨特的華為股份形式:任正非持股1.01%,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股98.99%。

融資是什麼?

融資,就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在2001年之前,華為最早的方式是,在華為工作滿一年的員工可以購買公司的股份;而在2001年之後,任正非覺得這樣不行,我們得改變這種方式,於是,虛擬股出現了。

虛擬股的意思是,華為會根據員工的表現,決定他能夠獲得的股份數,員工可以按照當年淨資產價格購買虛擬股。所以,你如果有了虛擬股,可以獲得每年的分紅,雖然沒有表決權,離職後還得將股份回購,這些都說明了,實際上,虛擬股這是存在於華為之中。(圖來源於網絡。)



所以,虛擬股解決了華為融資問題,確這種融資能夠比其他的一些企業更有向心力,更缺乏風險性。

虛擬股的未來

我們知道華為雖然在1月份通過五家中資銀行的一筆5年期銀團貸款籌集了140億元人民幣,可是華為確實還是以虛擬股作為融資的主要方式,可是:

  • 如果華為業務增長變慢,或者出現負增長,那麼享有虛擬股的收益降低,會不會影響華為的收益?

  • 如果華為出現了虛擬股的員工因為財富的增加而缺乏了狼性文化,這樣的華為會不會比較有風險?

其實,虛擬股可能還是需要不斷完善,這需要更多的方式的契合,管理制度的變化,激勵制度的完善等等。

<strong>


LeoGo科技


家有毈,心不慌!

華為是一家非常注重現金流的企業,任正非的危機意思,在企業家裡面做的出類拔萃,時刻將華為想象在冬天裡,而華為靠什麼過冬呢?那就是棉襖(現金流)。


1:現金流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他不僅代表著企業一定時期內的 行啊淨流入和流出的數量,還反映業務的現金收支狀況,更是一個企業是否穩健發展的標誌。而任正非早在華為的“春夏之際”就開始為華為準備“過冬”的棉襖了。

2:你說華為缺錢嗎?肯定缺,拿為什麼不上市呢?因為華為有其他解決資金的辦法,除了充沛的現金流,企業融資有很多方式,包括股權抵押、股權質押,先說說華為是怎麼融資的,給大家講一個華為融資的案例:

股權變現:

1987年華為以兩萬元註冊資金創立不久,華為就開始實行全員持股,華為的全員持股其實質就是內部股,是由華為根據才能、責任、貢獻、工作態度、潛力等分配給員工數不等的股票,由員工出錢購買,也可以貸款購買,未解決資金問題,華為又與各地有點管理部門先後聯合建立了27家合資公司,這些合資公司大量吸納郵電系統員工人股,緩解了當時資金匱乏的問題。

這種內部股開中國企業內部管理先河,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華為資金緊張的時候,可以成為企業最關鍵、最可靠的資金鍊。同時,由於郵電部門的很多職工也購買了華為的內部股,無形中就幫華為的產品打開了一條巨大的銷售渠道。可謂是一舉“四得”!

銀行貸款:

1999年,我國銀行開始逐步實現商業化運作,由於華為資信好,業務發展迅猛,開始有好多銀行大規模向華為房貸,例如深圳招商銀行推出買方信貸業務,讓電信部門從招商銀行貸款購買華為的設備,華為再從銀行提取貸款,此外,由於華為與各地郵電局成立了合資公司,各電信局有紛紛為華為向銀行貸款提供擔保,幫助華為度過資金難關。

資產變現:

2000年的時候,是全球電信市場不景氣的一年,華為的業務也受到衝擊,沒辦法,因為銀行的利息壓力大,任正非選擇將“雞蛋”換“糧票”,就是把自己的一家子公司(現在的聖安電器)賣給了美國的艾默生電器,換來了7.5億美元,這樣,華為的賬上就有幾十億的資金,有了棉襖,華為順利的熬過了“冬天”。

綜上所述:

並不是每個企業都需要上市,國內的老乾媽、娃哈哈、農夫山泉都沒有選擇上市,首先是因為他們的現金流充沛,其次是因為他們的融資渠道很多,不需要上市,而華為不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現金流充沛,融資渠道多

2:華為是全員持股的企業,一旦上市,會引發股權危機,難免有一些大的投行機構,吞併華為股份。

3:上市之後,大量員工的身價就會暴漲,獲得鉅額財富,從而喪失了對工作的動力與激情,最後會讓華為失去創新力,從而陷入更大的危機。

所以,各項利弊權衡,華為不會考慮上市!


蔣昊說經濟


千萬不要把華為神化,華為只不過是一家發展比較快的通訊類企業罷了。就像任正非說的,他的家人也有的還在用蘋果手機。越是在局面混亂的時候,我們越是要用平常心來看華為。具體在融資方面,上市不過是融資的一種方式,華為不上市,依然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融資。

處於初創期的華為,曾經遭遇融資困難。因此,在1990年,公司成立的第三個年頭,華為第一次開展了內部融資,通過員工持股的辦法募集資金。根據員工的職位、績效、任職資格等因素,允許員工用獎金購買股份,如果員工的獎金不夠,公司可以幫助員工向銀行貸款來購買股份。當時的入股價格為每股10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華為員工取得股票後,其收入中自然增加了一塊股票分紅,這對於穩定技術人才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在不少員工身上,股票分工就已經相當於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華為此輪融資的效果很明顯,幫助公司順利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任務,1995年銷售收益達到15億人民幣。

華為在嚐到了內部融資的好處後,多次開展內部融資。

2000年,在網絡經濟泡沫時期,IT業融資空前困難,華為為了過冬,開始實行“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新的模式下,員工從獲得股權分紅變成獲取期權收益。

2003年,華為推行了大比例配股。配股額度接近員工已有股票的總和,並規定了3年的鎖定期,3年內不允許兌現。此後,華為的銷售業績和淨利潤猛漲。

2008年,為了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華為又推出新一輪股權激勵措施——以超過6%的年利率進行大額配股。據測算,此次的配股規模大約17億股。

除了向員工借款籌資的方式外,和市場上很多企業類似,華為也大量使用銀行貸款來融資。據統計,2017年末,華為的負債率65%,儘管是負債中有728億為預提僱員有關的福利費用,但有息負債(銀行貸款及債券)也有400億元,並不是一個小數字。

其實,不管企業如何融資,最重要是是自己現金流要健康。否則,一旦融資鏈條遇到麻煩,就很容易像發生多米諾骨牌被層層推倒。這個方面來說,華為做得是比較好的。近5年來,華為的融資前的現金流都為正。說明華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完全能滿足其資本性投資的需要。


沉默的磚家


上市和不上市,都是一些大型公司的選擇。

國外也有一堆的巨型公司不上市的,沒有人規定公司一定要上市。

舉個例子:宜家,樂高,亨氏集團,都是行業巨頭,也沒上市。



國內沒上市的公司也相當多的,手機界的四大家族:華為,小米,OPPO和VIVO,其中三家都沒上市,不光是華為,國內飲料巨頭娃哈哈也沒上市,老乾媽也沒上市。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麼?最直接,最迫切的就是:融資,如果放在A股你可以說成是“圈錢”,但是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一定要拆了過去的公司架構,任正非過去一直領導者華為,問題是他的股權只有1.6%,一旦上市,誰說了算?大股東說了算,老任只能拱手交權。

上市是有風險的,華為這麼多年來發展迅速,治理的也不錯,真的把老任給換了,請問哪一個敢拍著胸說,在他的領導下,會比老任更強?

上市了就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玩法,就必須完全拆除過去的華為的治理結構,是福是禍,難說,除非華為特別缺錢,否則上市完全是賭博,萬一要是不好呢?


中國相當多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不做實業了,玩起了虛擬遊戲,有些事情你們可能都不知道,中國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萬億的錢投入到理財,還投了1.2萬億的房地產,這種情況在股市簡直是司空見慣。


華為並不缺錢,他缺錢的話,可以直接發行債券



由於華為年年增長迅速,信用度極好,因此他融資的成本極低,這16億元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利率僅為4.55%,還能發行的出去,信用度高,融資成本低。


那麼問題就來了:

一旦上市,華為要拆了過去的公司結構,甚至可能涉及到換老闆。

拆了過去的公司結構,換了老闆,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你需要去賭。

而上市唯一的好處就是方便融資。

而華為又不缺錢,他可以輕鬆貸款,輕鬆發行債券,而且利率低。

它明明手裡一把的好牌,它為什麼要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