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學生該不該做家務?

ftsyl


毫無疑問,中學生應該做家務。中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樣他們未來才能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而不要只顧學習就輕視勞動。德智體美勞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個人發展要素,勤勞的好習慣可以遷移到學習等方面。


不會做家務將弱化孩子的生活能力。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曾教過一個叫利小藝的學生,每次輪到他衛生值日都是搞不好的,都被學校扣分。


後來我瞭解他在家裡是老么,上面有三個姐姐。家長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對他過度呵護,所以在家裡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都很少叫他幹活。他還有一個不良習慣,就是在校自己不洗衣服,換下來就放在宿舍裡的一個膠桶裡,到週末再打包拿回家去叫家長洗。


學生不勞動會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所以中學生一定要做些家務,通過勞動實踐除掉懶惰惡習而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勤做家務的孩子更能刻苦學習。很多家長本意是想為了孩子在家裡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就不叫孩子做家務。

這樣做看起來是在幫助孩子,實際上害了孩子。在我們瞭解的學生中,那些學習懶惰的往往都是在家裡邊什麼都不幹的,反而那些學習勤奮的學生都是勤於做家務,包括做飯、搞衛生等。


勤勞是一種好習慣,一旦形成後也會遷移到學習上,所以勤勞的學生在學習上也更能吃苦。因此,不要把愛勞動和愛學習分開,而應當讓學生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讓他們體驗勞動實踐,逐漸的養成勤學習、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勤做家務的孩子有更強的責任感。新學年開始了,林老師新接手高二(6)班的班主任,他要重新選出班幹部,因為對這個班不熟悉,所以他進行了民主選舉,選出了新的班委員。其中班長是一個男生,通過一個周的觀察,發現這班長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做到位,主要是缺少責任心,比如該叫起立的,有時叫有時不叫,該安排班幹值日,有時安排而有時沒有安排,所以有的老師就建議他換了那個班長。

後來據他了解,這班長的媽媽在家裡什麼事都不用孩子幹,所以他沒有養成做事的責任感。責任感需要在實踐中形成,沒有體驗過就很難形成。


中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必須在體驗過程中形成。中學生要全面發展,就必須參加必要的勞動包括家務勞動。通過做家務,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光榮,從而養成勤動手的好習慣和強烈的責任心,增強獨立生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