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掉隊”、智慧城市“太虛”,佳都科技未來任重道遠

雲從“掉隊”、智慧城市“太虛”,佳都科技未來任重道遠

  出品 | 於見(ID:mpyujian)

  AI風潮繼續席捲整個科技屆,就連這場疫情都未能阻止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各種AI“抗疫”案例舉不勝舉。不可否認的是,AI仍然將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大企業發力的重點。

  而在一眾BAT或相關“巨頭”主導的AI企業之外,有一家市值超過180億人民幣的人工智能公司在近些年愈發惹人注意,它就是在智慧城市領域佈局頗深的“佳都科技”。需要指出的是,佳都科技也是國內AI“四小龍”中雲從科技背後的大股東之一。

  根據官方介紹顯示,佳都科技是中國專業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提供商,為全球提供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知識圖譜、大數據技術與服務。

  但在這些看似風光的人工智能領域佈局之外,隨著進行多年的國內智慧城市落地進展頻遭質疑,定位為智慧城市服務提供商的佳都科技也在遭受越來越多的“噱頭大於實際”的挑戰。

  與此同時,本來被外界一片看好的雲從科技在與同行業AI巨頭們的競爭中也逐漸處於下風,這讓佳都科技的前景開始面臨更大的擔憂。

  雲從“掉隊”,大股東佳都科技受波及

  回看2018年開始的科技“獨角獸”風潮,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逐漸習慣了一眾AI、科技公司佔據各地獨角獸企業名錄。

  在那時,人工智能領域是毫無疑問的最熱風口,而在一眾熱門AI企業當中,雲從科技是彼時風頭最盛的那一家。

  很難想象的是,那時的商湯科技與曠視科技並不像現在這般當紅,擁有國家隊背景的雲從科技才是被寄予厚望的當紅“炸子雞”。

  曾幾何時,市場上傳出過雲從科技即將上市的消息,這“竟然”迅速推動了大股東佳都科技的股票連續迎來漲停,這在A股市場還掀起過一股不小的浪潮。但此後,隨著競爭對手們的飛速發展,雲從科技卻似乎從頭部AI獨角獸的名單中逐漸喪失存在感。

  先是在2018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管委會、長城戰略諮詢、中關村銀行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雲從科技未能入榜,而彼時AI“四小龍”中的曠視、商湯、依圖均有上榜,這是雲從科技面臨質疑的開始。

  此後,各家AI獨角獸開啟了飛速奔跑的模式,一直到今天,曠視科技登陸資本市場已經板上釘釘,市值預計至少超過40億美金。商湯科技雖然上市消息還未傳出,但估值已經達到70億美元的規模。

  反觀雲從科技,雖然在兩年多以前還擁有著最高的關注度,但現在的商湯與曠視已經明顯地成為頭部“兩強”,國內AI領域的話語權似乎也牢牢地交到了這兩家的手中。

  另外在技術積累與產品落地上,商湯與曠視更是開啟了極速飛奔的模式。

  商湯科技立足AI底層平臺的構建、自創底層算法平臺,在智慧城市、教育、金融、安防監控、移動互聯網、商業零售、自動駕駛、芯片、機器人等領域都做出了不少成績。

  就是在雲從大股東佳都科技主要發力的智慧城市領域,商湯科技還曾和華為一起推出過“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在智能視頻解決反恐、罪犯抓捕、保障公共安全等維度進行落地佈局。

  大眾所熟悉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就更不用說了,商湯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近些年在在OPPO、VIVO、小米、一加等手機廠商和秒拍、YY、美圖、花椒直播中應用了不少。

  商湯之外,曠視科技因為在支付寶中的應用讓它成為最廣為人知的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在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知名企業的背書下,曠視在智能安防、在線刷臉驗證服務FaceID、人工智能開放平臺Face++、智能地產等在內的領域做出不俗成績。

  相比之下,雖然雲從科技的發展也很迅速,但對比早前的關注度,雲從科技無疑是有些“掉隊”了,這可能與其主要發力領域是銀行和安防行業有關。

  有鑑於此,曾經一個IPO“風傳”就能夠給大股東佳都科技帶來幾個漲停板的影響力肯定會被雲從在AI企業頭部梯隊中的掉隊所影響,人們對於佳都科技自然就不像前幾年的那麼一昧推崇了。

  “智慧城市”爭議多

  聚焦在佳都科技本身的主營業務來看,作為智慧城市“運營商”,佳都科技在早年的確享受到了諸多智慧城市“紅利”。

  但隨著智慧城市在落地過程中逐漸遭遇種種質疑,以此為主營業務的佳都科技開始面臨爭議。

  近幾年以來,AI、5G、大數據、雲計算......大量新興技術應用領域成為常態,這些也自然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良好助力。

  但智慧城市推廣了那麼多年,人們對於智慧城市的期待卻往往並沒有相關公司“吹”的那麼厲害,這讓很多人不耐煩了起來。

  目前主流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工作是什麼?當然是通過提升出行效率、管理效率等來改善城市運行效率,最後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但近幾年來,除了直觀感受到基礎的城市信息化工作給大家帶來的便捷之外,智慧城市“能力”似乎並不能給我們帶來比較直接的觀感。

  特別是在最近這段疫情嚴重的時間,當人們飽含期待希望智慧城市的佈局能夠讓大家在疫情下生活的更便捷時,智慧城市的很多相關應用卻“癱瘓”了。

  至少在本次疫情的前中段,國內大多數城市的資源調度與管理工作都未能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而變得更加高效,癱瘓與混亂仍然是主流。

  這與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抗壓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分散、技術水平不一有著很大的關係,甚至一直到今天,我們都沒有一個城市能夠擁有一個方便、好用的統一社區管理軟件,大家仍然頻繁地輾轉於大量線上應用+線下繁雜的管控措施裡。

  疫情肆虐中,當出門證和各類標準不一的通行憑證成為主流,當城市物資管理、物流能力等面臨壓力,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就尤為凸顯。

  基於此,作為國內代表性的智慧城市運營商,佳都科技也遭受了不少質疑。

  對於未來,我們當然相信AI企業們會做的越來越好,但同時也需要指出的是,以佳都科技等為代表的智慧城市運營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路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只能寄希望於相關企業能夠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