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萬億!新基建開路,軌道交通準備突圍

時來天地皆同力。無論是城市抑或公司,能用好這股力的前提,都要是自己已有了夠深的積澱。


- 1 -

新基建新在哪裡?

2020開年,“新基建”在疫情與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被提到了顯要位置。

20天內,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4次提及“新基建”。

48萬億!新基建開路,軌道交通準備突圍

截至3月5日,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共有24個省份開出了總投資額48萬億的大單,主要涉及七大領域: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

48萬億!新基建開路,軌道交通準備突圍

新基建的提出,其實暗暗對應著“老基建”的日益乏力。即使是最樂觀的經濟學家也承認,傳統基建投資的邊際效益正下降,急需用新基建提供新的價值,來進一步拉動經濟。

一言以蔽之,“新基建”新在了科技價值上。據中信證券宏觀經濟團隊分析,第一,“新基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關,聚焦點在於科技創新,包括5G建設、大數據中心等;第二,“新基建”與新型城鎮化相關,聚焦點在於擴大城市圈的經濟輻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

同時,地緣政治的考量也隱現其中。

有人分析各省項目時,發現涉外基建同樣佔有一定比例(主要是邊境省份)。眾所周知,我國國土遼闊,邊境線長,但跟各鄰國的陸路鏈接優勢並不明顯。要跟歐洲、印度洋沿岸做生意,常常要在海上繞行數千公里。

航運線路越長,沿路牽涉到的各國利益越多,遭遇的國家博弈就越多,正常貨運的風險就越高。因此,加深周邊經濟的深入嵌套,來支撐中國對全球分工和財富分配的影響,正成為重中之重。涉外基建,無疑就是重要抓手。

當然了,考量再多也都必須回到基建本身的實用有效上。既要科技化、智能化,又要有溢出效應拉動經濟,哪種基建最有潛力?

- 2 -

蓬勃軌交市場

軌道交通必是其一。

中國軌交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共有230條(段)線路在建,總里程達5684.32公里,車站3345座,投資額近4萬億。

在本輪“新基建”大潮裡,軌交依然不落於人。拿GDP總量常年問鼎全國的廣東來說,5.9萬億的“新基建”大盤裡,有9千億投在了軌交領域,佔比達15%。而且軌交份額遠超其他領域,排第二的人工智能僅約400億,其後的5G、特高壓也僅約150億。

同時,軌交與新基建七大領域中的工業互聯網,也有著很深的淵源。

工業互聯網,本質就是通過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效率,推動整個製造服務體系智能化。

而軌道交通行業(如地鐵、輕軌),僅單個城市就會涉及數十個運營系統、幾十個專業、幾十萬個的設備零部件,內部產生的數據類型繁多、數量巨大,正正需要工業互聯網的效率改進。

命中新基建兩大領域,軌道交通自然也要更為智能化、科技化。

而恰巧的是,廣州在這方面的探索領先於全國。去年4月,廣州召開了全國地鐵創新大會,提出了地鐵智能化的標準,其中就提到未來將沿著智慧車站——智慧線網——一體化城市軌交智能運行系統邁進。


廣州已經率先完成了第一步。2019年9月,由佳都科技和廣州地鐵集團聯手打造的天河智慧城示範站已經落成,提供了無感票務、智能客服、智慧安檢、無人站臺、機器人巡邏、智能化視頻監控等等功能。


在智慧城示範站,佳都科技還運用了自主研發的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智慧地鐵大平臺——華佳Mos,相當於為地鐵裝上“大腦”。華佳Mos平臺基於微服務架構設計,打造一個支持可迭代開發和業務應用創新的開放生態,由邊緣平臺、技術中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A.I.中臺及智慧應用構成。核心特徵是泛在連接、雲化服務、知識積累、應用創新。


48萬億!新基建開路,軌道交通準備突圍

華佳Mos(智能綜合監控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華佳Mos基於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的設計,為地鐵運營和其他部分建立連通,打通地鐵和上下游的數據及連接,為實施設備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和智能運維打下基礎,這也是未來智慧地鐵的發展方向。

不僅如此,廣州地鐵成功的管理經驗正向全國輸出。2010年,廣州地鐵牽頭成立全國首家城市軌道交通培訓學院。目前,學院已為全國40多家地鐵企業,開展了地鐵建設、運營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和輸出服務。

在國家規劃層面,軌交也早已被提上日程。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軌交的任務就是要打造“1小時快速經濟圈”。這裡面的邏輯是,交通的互聯互通,將是人流、貨流等生產要素流通的先決條件。而粵港澳灣區要成為世界的灣區,軌道交通必承其重。

而現在新基建大潮之下,廣州手握軌交這張好牌,已有了十足的底氣。

- 3 -

技術潤物


在一線城市裡,廣州一直是公認的最宜居城市,無論是基礎設施便捷度,抑或人文氛圍都屢屢獲贊。
也或許是廣東常年坐穩經濟第一強省的交椅,基礎設施便捷度、提升民眾生活體驗的考慮也比一般地方要早得多。

這背後,是一點一滴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改善,是技術在滋潤著城市生態。

深度參與廣州地鐵運營的佳都科技,向易簡財經介紹,拿地鐵運營來說,在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智能運維下,哪些設備需主動維護保養的能夠先一步被預測,改變了原有的被動性或固定性維護模式,這對地鐵的安全性和地鐵運營效率,都是很大的提升。

未來,這種綜合監控技術、地鐵智慧大腦將越來越受重視。目前佳都科技已發佈了華佳Mos平臺、地鐵全自動運行管理系統、基於數字孿生的智能站臺管理系統、基於地鐵雲和大數據的智能運維繫統、智感安防區多維動態防控平臺系統等一大批AI產品。

在軌交智能化上押注頗深的佳都,同樣對本輪新基建蘊藏的機會非常看好。

其指出,軌道交通是城市和城市群發展的“大動脈”,北上廣深日均客流量均在千萬人次以上。如果僅靠客票帶來收入很容易入不敷出。但是,現在來看地鐵流量的價值並未充分被挖掘。

例如,能否為搭乘地鐵的乘客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如何提高地鐵商圈商家的銷售轉化率?而創造新價值、新市場的“鑰匙”,在於地鐵乘客多維度數據的獲取和運營。而這些,都是地鐵智慧大腦等綜合技術能大展身手的地方

一座城市的價值會孕育出帶著同樣氣質的企業,企業的誕生又會反過來成為城市的名片。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在新基建的大潮裡,它們正攜手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