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零部件供應問題 奧迪e-tron將暫時停產

日前,據外媒報道,因零部件供應問題,奧迪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的e-tron純電動SUV將暫時停產。目前,此消息已得到奧迪官方證實,停產期限據稱是“幾天”,具體原因並未公佈,不過確認與新冠肺炎疫情和來自中國的零部件短缺無關。


因零部件供應問題 奧迪e-tron將暫時停產


圖片來自:一汽大眾官網

業界普遍猜測,此次停產或與LG化學波蘭工廠的動力電池供應問題有關。去年4月,奧迪就曾因無法從供應商LG化學獲得足夠的電池減少了e-tron的計劃產量,全年將只生產4.5萬輛電動汽車,比預期少1萬輛。而日前,捷豹I-PACE亦被曝因電池供應問題短期停產,據悉該車型同樣配備的是LG波蘭工廠提供的動力電池。另據報道,受此影響的還有奔馳電氣化車型。

相關資料顯示,LG化學目前在韓國吳倉、美國密歇根、中國南京、波蘭等地設有四家電池工廠(近期又分別計劃在中、美新建工廠)。當中,位於波蘭弗羅茨瓦夫的工廠於2016年末奠基,2018年初開工,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大型電池生產企業之一,服務的客戶囊括了戴姆勒、奧迪、大眾、捷豹路虎、保時捷等歐洲大部分車企。儘管LG化學一直在努力增加波蘭工廠的產能和擴大工廠面積,但因諸多因素,產能不足一直是其揮之不去的痛點,進而影響到相關客戶生產進度。

而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加嚴,歐洲各大車企在電氣化方面開始加速轉型,並紛紛提出宏偉目標。如奔馳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型(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將佔據乘用車新車銷量一半以上的份額;奧迪寄希到2025年將推出30餘款電動化車型,其中20款將是純電動車型……理想是遠大的,然一旦供應鏈不給力,以上目標很可能淪為鏡花水月。處於長期發展考慮,諸車企勢必不願看到因供應鏈脫節而導致生產停滯的事件頻繁上演。為此,不少正努力改變相關局面,一方面尋求多渠道合作,另一方面謀求與電池企業合建或自建電池廠,希望在動力電池穩定供應和成本控制上掌握主動權。如2018年捷豹和三星SDI同步簽署了電池採購合同;大眾集團除與寧德時代、三星SDI等企業陸續簽署合作協議外,還在下薩克森州的Salzgitter自建動力電池工廠……

有此計劃的不僅僅是歐洲車企,近期特斯拉釋放的諸多電池相關信息亦是明顯例證,其除了宣佈與寧德時代和LG化學建立合作關係外,最新消息顯示,特斯拉將在其位於弗裡蒙特的工廠建造一條電芯試點生產線,或將自己設計電芯生產設備。而不久前,特斯拉還收購了專業製造電芯生產設備的公司Hibar。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目前優質電池供應不足的境況,除了車企未雨綢繆外,電池供應商亦正加速發力。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德國工廠已開始動工,此舉既是寧德時代全球戰略佈局的重要一步,同時也為德國填補了鋰離子動力電池製造的空白。根據計劃,新工廠將分兩期建設,計劃於2021年投產。此次開工面積為23萬平方米,生產線包括電芯及模組產品,預計到2022年可實現14GWh的電池年產能。得益於產能的全球佈局,近年來,寧德時代先後與歐洲諸多汽車製造商如雷諾、寶馬、大眾、戴姆勒、沃爾沃等建立了合作關係。

總的來說,隨著全球電氣化加速,動力電池市場將會迎來新的格局,對於相關企業而言,如無及時調整、快速響應,恐怕會在競爭中陷入被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