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對外戰爭的名將


三國時期對外戰爭的名將

三國時期有不少名將在邊境與蠻族衝突,對外戰功赫赫,鐵騎威震邊庭。成為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群雄,盤點那些三國時期對外戰爭的名將。

(1)馬超

馬超半生征戰殺戮,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西涼鐵騎大破匈奴騎兵。

公元202年,郭援聯合匈奴在河東關中地區作亂,馬超親率數萬西涼鐵騎前往平定叛亂,在匈奴軍半渡過汾河時,只見一白袍銀甲的大將殺出,半途截擊匈奴過河。西涼軍全面突擊,兩軍在河流廝殺中,馬超被箭矢擊傷,用布裹住受傷的腳部,率軍繼續衝鋒陷陣。最終,西涼鐵騎大破匈奴騎兵,部將龐德斬殺郭援,活抓匈奴單于呼廚泉。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

(2)董卓

公元185年,東漢爆發了涼州之亂,羌族一路攻城略地,打到了腹地長安城郊區。董卓率領西涼軍前來出戰,和大將軍張溫負責長安城的防禦部署,漢軍進駐至美陽城,與羌族聯軍對陣,雙方力戰三個月,戰爭不分勝負。只見一顆流星劃破天際,羌族聯軍士氣低落,董卓認為反擊的時機成熟,率領西涼鐵騎大破數萬敵軍,取得美陽之戰的勝利。

“大小百餘戰”,在邊境與羌族衝突中,董卓逐漸累積軍功。西涼鐵騎經歷戰爭的磨練,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野戰軍。

(3)曹操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恆,虎豹騎兵出盧龍要塞,行軍數百里,抵達了白狼山(今凌源),烏桓軍數量龐大,士兵們皆恐懼,希望等待後續主力步兵,匯合一處再開戰,“左右皆懼”。大將張遼力排眾議,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烏桓軍陣勢不整,迅速全軍突擊。

於是曹操命令張遼率領虎豹騎兵出戰,兩軍在白狼山廝殺,魏軍大破烏桓軍,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投降者多達20萬人。

(4)公孫氏

公孫瓚:公元181年,公孫瓚酷愛白馬,招募三千善射之士,組建了一支弓騎兵部隊,士兵高呼“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這支部隊因而得名“白馬義從”。

在邊境衝突中,白馬義從屢次擊敗匈奴騎兵,公孫瓚威震塞外,胡人聞風而逃。

“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

公孫康:公元209年,高句麗不斷侵擾遼東地區,公孫康揮師東進高句麗,攻破其都城,焚燒其城鎮。高句麗三萬餘人投降,公孫康揚威朝鮮半島,高句麗人被迫遷都山城丸城。

(5)孫權

山越部落復起,嚴重威脅了東吳大後方,孫權以黃蓋、韓當、周泰、呂蒙領兵,吳軍兵分四路悉平各地山越。公元217年,陸遜上奏:“克敵定亂非眾不濟,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難以圖遠”。於是孫權命令陸遜領兵征討三郡(會稽、丹陽、新都),吳軍連戰連勝,陸遜將山越部落收編為吳國軍民,“將俘獲之人強者為兵,羸者補為民戶,得精卒數萬人”。公元234年,孫權拜諸葛恪為撫越將軍,吳軍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越部落分割包圍。通過飢餓戰術迫使山越人投降,走出山區徙至平原地區。吳軍經過數十年的殘酷征討,大部分山越部落投降。

(6)諸葛亮

公元225年,南中地區發生叛亂,諸葛亮率領3萬蜀軍南下,在四川全殲了高定軍,立即揮師南進攻打益州郡,蜀軍蕩平了益州南部,佔領了孟獲的根據地。公元225年,諸葛亮渡過瀘水,追擊上了孟獲軍,蜀軍經過激戰廝殺,生擒首領孟獲,南方的蠻族紛紛臣服。

諸葛亮在緬甸刻上石碑紀錄功績,碑文:“萬歲之後,剩我者過此”。

(7)毌丘儉

高句麗多次入侵魏國,魏明帝曹叡拜毌丘儉為度遼將軍,東征高句麗。數萬魏軍從玄菟郡出發,兩戰兩勝擊敗高句麗東川王,全殲一萬八千餘人。魏軍繼續北上,攻打堅固的丸都城,高句麗拒不出戰,毌丘儉發現西北面山體陡峭,容易攻破,並且守軍不多,於是毌丘儉採用“正面佯攻,西北偷襲”的戰術,攻破了丸都城,魏軍屠殺高句麗人,焚燬其城鎮。

公元245年,魏軍二徵高句麗,魏軍追擊至竹嶺,大破東川王餘部。隨後,魏軍又殺至沃沮境內,擊敗協助高句麗的部落,斬殺三千餘人。魏軍繼續北上,將廢棄的臨屯郡故地再次納入版圖。公元245年,東川王在逃亡中病死,毌丘儉在遼東地區刻上石碑紀錄功績,魏軍凱旋班師回朝。

魏軍收納朝鮮半島,拓土遼東千里,最遠抵達過濱海地區(俄羅斯境內)。

(8)文鴦

公元265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朝,先後斬殺晉朝四將(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由於晉軍連連戰敗,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雙軍經過一年惡戰,鮮卑騎兵全殲數萬晉軍,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攻陷涼州,威震天下。公元277年,文鴦臨危受命,率領三州兵力北伐(涼州、秦州、雍州),晉軍大破鮮卑軍,投降的胡人多達二十萬,文鴦名聞天下。

“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武夫則猛氣紛紜,雄心四據,陸拔山嶽,水斷虯龍,六鈞之弓,左右馳射,萬人之劍,短兵交接,攻壘若文鴦,焚艦如黃蓋,百戰百勝,貔貅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