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守不住荊州?

笑口常開9046874


荊州不但能保證西部疆域的穩定,鞏固長江防線,同時也可以從荊州方向向中原滲透。在這種情況下,東吳集團是不可能放棄的,即便不是關羽鎮守荊州,孫劉之間的矛盾依然會爆發,東吳集團與曹操集團短暫聯合,共同奪取荊州。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跟魯肅、呂蒙等帥才鬥智鬥勇,毫不遜色。關羽揮兵北伐,指揮若定,擒住曹軍主帥于禁,捉殺其先鋒大將龐德,水淹七軍,大破曹軍,逼得曹操幾乎遷都以避鋒芒。這些彪炳的戰績,光照日月。

我認為,關羽守不住荊州,主要責任並不在他身上。從戰略高度層面看荊州問題,這場爭奪大戰註定難於避免。劉備、孫權是當世梟雄,猶如兩隻猛虎,猛虎相遇,誰都不肯相讓,必定會爆發一場大戰,不拼個你死我活,不決出個勝負雌雄,誰都不肯干休!只是大戰何時爆發,由誰主導,仍然是個未知數。歷史選擇了關羽,雖然主要責任不在他身上,但他的過失也不小。作為一方鎮守大將,掌管數十萬軍民的性命,他不該驕傲自大,不該蔑視孫權,不該過分迷信武力,不該輕易發動戰事。關羽跟孫權和曹操同時發生衝突,顯然犯了兵家大忌。關羽應該選擇最佳辦法:按兵不動,暫緩發動北伐戰爭,穩坐荊州。如果這樣,呂蒙則不可能乘隙突然抄其後路,兵不血刃奪取荊州。



草央石


明知關羽自負,諸葛亮為什麼還讓他守荊州呢?原因令人無奈

三國時期的劉玄德,從街上一個賣草鞋的凡夫,到結交了關張兩兄弟,一路白手起家,當上徐州牧,在群雄割據烽煙四起的時代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說是非常令人佩服的。然而這只是劉備的前半段人生,此後他更是一路入主西川,成為了漢中王,建立蜀國與魏、吳對峙抗衡,形成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也就構成了三國時代的基本大局。

劉備可以說幾乎是把一生的時間全部貢獻給了蜀國,為了實現他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理想,劉備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實力,終於還是得到了司馬徽的指點,去臥龍崗請出了諸葛亮。繼而軍隊的發展開始變得有起色,但是後來的蜀國還是遇到了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可以說對於蜀國而言打擊是比較大的,因為此後我們可以看到蜀國幾乎就此陷入了一個由盛轉入衰敗的趨勢,這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

在失去荊州後,蜀國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咽喉要道,對於劉備來說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城池,他還失去了自己情同手足的兄弟,更是將蜀國的物資和實力保障拱手交了出去。對於任何一個君主而言這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劉備不禁一時怒火上頭,不聽旁人的勸阻,召集大軍前去討伐東吳。然而這往往是犯了兵家大忌,最後因為指揮不當,夷陵之戰遭遇大敗,被陸續一個火攻計策,將蜀軍的部隊和士氣一併燒得殆盡。

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既然會有現在這樣的地步,為什麼當初守荊州的時候,諸葛為什麼會留下關羽來鎮守呢?關羽因為一向自恃功高,骨子裡是比較驕傲的一個人,也才會大意丟了荊州,如果當時換成別人的話,荊州是不是就不會那麼丟了呢,而蜀國也就不至於落到後來的地步。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諸葛亮一向主張的是孫劉聯合,對抗曹魏,但是關羽卻十分的看不起東吳,曾經吳國這邊派諸葛瑾自己上門說媒,請求關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孫權之子,以更好的延續孫劉聯盟的關係,這樣對於雙方來說其實是有利的,也符合諸葛亮制定的發展戰略。

然而關羽聽完後,卻絲毫不給面子,直接說我虎女怎麼能嫁給犬子,搞得孫權顏面盡掃,怒不可遏。這次求親不成,反而還弄僵了雙方的關係,因此孫權後來也就答應了曹操的協議,趁關羽攻樊城時直接派兵取荊州,由此最後導致了關羽兵敗。


百家宗祠


因為關羽是所有人眼中的釘和肉中的刺。

先說第一個原因,東吳方面,關羽佔據的荊州是人家東吳的地盤,當年被劉邦死乞白賴的要去,卻從來不打算還,同時還騙娶了人家的公主,東吳能不怨恨嗎?你不還也行,人家好意與你關羽結為兒女親家,你把人家罵了個狗血噴頭。

再說第二個原因,你關羽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嚇的曹操都要遷都,當年人家對你那麼好,你不領情,現在卻要逼著人家遷都,曹操不恨他才怪呢!

最後一個原因,劉備現在是蜀國的皇帝了,大漢已經沒有了,你關羽整日裡還以尊漢為幌子,還什麼漢壽亭侯誰誰誰,你什麼意思,根本就沒把劉皇叔看在眼裡。還有,關羽不死,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派,以李嚴為代表的本地派,根本就沒有機會。

關羽在荊州地區搞了這麼轟轟烈烈地軍事運動,成都方面竟然都沒有派一兵一卒前來支援,更沒有派人去協防東吳,什麼意思,就是讓他自生自滅。

關羽處在這樣一個三面受敵的環境下,能守住荊州才怪呢!


教育資本論


關羽失荊州是必然的。

在電視劇和戲文中都把關羽丟失荊州描述為大意而為,其實從關羽的性格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關羽失荊州並不是一次偶然時間。

關羽性格自傲,放眼天下,他只服大哥劉備,從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江東豪強在他眼裡也被視為鼠輩。因此,關羽是一名善於攻伐卻不善於守城的大將。早在劉備要攻區蜀地時,諸葛亮就不同意讓關羽一人鎮守荊州,隨後無奈諸葛亮入川蜀幫劉備,臨走時還千叮嚀萬囑咐,奈何關羽根本聽不進去。諸葛亮走後再無人能管住他,他便隨心所欲。隨後聽到張飛,趙雲建功時便迫不及待的想要打仗,也要建功。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到罷了,可他的自負,對別人絲毫不留情面,使得他也得罪了不少人。荊州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他那知道人心險惡,他不算計,別人可在算計。

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關羽失荊州時已60多歲,還拿著幾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騎著早已風采不在的赤兔馬,體力也是跟不上的。

所以總的來說,關羽是守不住荊州的,早晚也會丟失的。




小娛時刻


關於關羽為什麼守不住荊州,我們首先介紹下荊州的重要地位

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交通便利,荊州連接南海,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進攻曹魏控制的長安,洛陽等地。

在當時的荊州地盤大,人口多,糧食多,可以得到豐富的物資,道路相通可以輕鬆地得到外援,就軍事而言處於易守難攻的態勢,在當時來說,荊州交通便利,物資豐厚,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是群雄逐鹿統一天下的一塊軍事必爭之地。

然後我們在說下丟失荊州的因素

其一關羽是在水淹七軍以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違背了當時的戰略局勢,把一次戰術進攻變成了戰略進攻,遙封盜寇,威懾許昌,過早的引發了三國在中原的爭奪戰,在蜀漢沒有做好戰略準備的情況下試圖“以向宛洛”,也就是說,背反了擴充戰略緩衝地帶的初衷,變成了真正的“北伐”。 事關國運,吳魏怎能再以局部戰爭相視?荊州矛盾頓時激化。兩國對一支孤軍,關羽之敗已在情理之中。

其二是孫劉聯盟破裂,關羽在駐守荊州時,孫權派使臣給自己的兒子提親,求取關羽的女兒,關羽不但不同意,還辱罵其使,關羽的態度讓孫權感受到了侮辱,這也為東吳背棄盟友關係。作下了鋪墊。


左史右經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也不是思慮不足。而是在現實約束下,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

按照慣例,先對事件做一個回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守荊州。兩年後,因戰事吃緊,劉備召諸葛亮、張飛等入川,但依然把關羽留在荊州。

在此後的幾年中,和東吳扯皮,就成了關羽的主要工作。荊州的歸屬,是歷史一大懸案。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劉備跟孫權借的只有南郡一地;但孫權一方,卻一口咬死,說借的是荊州。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終於得到益州。孫權馬上便來跟劉備討要荊州。劉備答覆孫權,說等我取了涼州,到時就歸還。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得知雙方“借荊州”時的具體約定是怎樣的,比如說所借何地、何時歸還、附加條件,等等。但是你一看劉備的這副嘴臉,就知道這是一正宗老賴,根本就沒打算過還人家。

孫權聽完,當然心裡冒火,我和你好言好語的說你不聽,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咩!直接就令呂蒙帶兵來取。

關羽根本沒想到孫權會一言不合就踢桌子,應對預案明顯不足,被呂蒙輕易義襲取了大片地方。雙方頃刻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歷史上有名的“單刀會”,就發生於此時。

雙方開戰以後,前線的最高決策者——關羽和魯肅,進行了一次充滿硝煙味的會談。

當然,關羽並不像戲曲和演義裡描寫的那麼深入虎穴、大義凜然。根據吳國的史料記載,雙方於邊界相會,魯肅責關羽以大義,關羽無言以對。

小弟受了欺負,大哥自然要來撐腰。雙方開戰後,劉備親自帶了五萬士卒,從成都順江而下,前來爭奪荊州。但無奈時局變動,此時曹操正好收降了張魯,有進軍川中之意。形勢比人強,劉備無法兩面作戰,只好在東線收縮陣地,和孫權媾和。

最後,孫劉雙方協定:以湘水為界,以東屬孫權,以西屬劉備。

這次事件,對孫劉雙方的傷害其實相當的大。從結果上看,自然是孫權佔了便宜,奪了劉備在荊州的一半土地。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孫劉聯盟之間搖搖欲墜的信任,就此完全坍塌,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也被撕掉了。

兩年以後,魯肅去世,東吳內部最大的聯盟支持者不復存在。鷹派的呂蒙替換了鴿派的魯肅,雙方的關係更是每況愈下。能做到的,僅僅是維持表面上的和平。

面對東吳,關羽更加戒備,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但同時,關羽也不是隻盯著東吳。在防備著呂蒙的情況下,關羽也一直關注著北方的動靜,而且私下裡應該還有不少手段。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

這一年,劉備爭奪漢中,曹操勢力範圍內的南陽等地發生叛亂,叛軍積極聯繫關羽。藉此機會,關羽揮師北上,直取襄陽。

關羽此行極為順利。趁著漢水暴漲,關羽大敗於禁所部,進而將曹仁圍在了樊城。據史書記載,關羽此戰,“威震華夏”。而曹仁,則隨時都可能會人如其名,“不成功便成仁”。

這時候,曹操在哪裡呢?

他在洛陽。但是,以當時的形勢,他根本就無法去救曹仁。因為他還有比救曹仁更重要的問題得討論:是否要遷都以躲避關羽的攻擊。

當時的形勢大致如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戰局到此,一切對關羽來說,都十分順利。然而,就在成功唾手可得之際,東吳卻於背後偷襲關羽。

事態從此急轉直下。

孫劉雙方自從鬧僵以後,一直互相防備。關羽北上之時,專門抽出兵力屯於江陵一帶,就是為了防備東吳。二爺這麼做,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實上,呂蒙就是一直在打荊州的主意。

只不過,這一次,關羽真的著了呂蒙的道。這麼多年來,呂蒙始終等不到的機會,隨著關羽出征,竟意外的降臨了。

關羽留兵於江陵,

防的是呂蒙的豪奪。

但偏偏,

呂蒙的定計卻是巧取。

呂蒙寫信給孫權,說自己要回建業養病。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說法。這封信,實際上是寫給關羽看的。孫權在接到信後,同意了呂蒙的請求,將呂蒙接回建業,然後派陸遜代替呂蒙的職務。

陸遜是個什麼人?

陸遜成名,還要等到幾年以後的猇亭之戰。此時的陸遜,還只是默默無名之輩,年近四十,卻從來沒有過在前線領兵的記錄,

當時的江東一帶,遠不像如今這般繁華,還屬於未開化之地。當地的原住民,很多甚至還沒有脫離刀耕火種的階段,被東吳集團稱之為“山越”。

陸遜之前的主要工作,基本上就是剿滅山越。而且,功勞也不見得有多大。

當然,陸遜還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孫策的女婿。

這麼一個沒有前線工作經歷,而且又和孫權沾著親的人,被派到了荊州前線,你若是關羽,你會怎麼考慮這個事?

關羽認為,應該是呂蒙病後,孫權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接手荊州防務重任,所以先派了個自家親戚來過渡一下。至於為什麼是自家親戚,這個好理解,一定是因為荊州太過重要,所以孫權才會覺得,這種地方一定要是親信中的親信才能靠得住。否則,舉城叛投是分分鐘的事。

想到這裡,關羽釋然了。此時,陸遜又適時地又來了一封信,對關羽倍加恭維,關羽終於放了心。然後,關羽便抽走了駐紮在江陵一帶防備東吳的軍隊——自然,是抽到襄陽前線去了。

雖然史料記載不詳,但關羽的軍力,應該不多,大概就在兩三萬人之間。如此前提下,再分兵把守江陵,前線的確有點捉襟見肘。

因此,在認為東吳暫時不會有太大的威脅以後,關羽把軍力緊急抽調往前線,以期能攻克樊城,這種做法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呂蒙要的,就是關羽這麼做。

呂蒙之所以計劃巧取,就是因為他找到了關羽的破綻:兵少。

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方法,讓關羽把緊張的兵力抽調到他更需要的地方去,以在荊州形成真空。

他真的找到了這個辦法。而關羽,也確如他所料。

後面的故事,每個中國人就幾乎都知道了:荊州空虛,東吳偷襲得手。關羽後方失火,無法在前線對曹操專心用兵。最後,敗走麥城。

如果你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話,那麼會覺得關羽失荊州,是上了呂蒙的當,被呂蒙騙了,因此才導致失敗。

誠然,關羽的確是上了呂蒙的當。但是,卻又不僅僅是被呂蒙欺騙了那麼簡單。呂蒙的計謀自有高明之處,但關羽也有必然會被騙的緣由。

通過分析關羽失敗的整個過程,你會發現,關羽自身的約束條件,是他上當受騙的必要條件:

如果關羽不是在襄陽用兵,而是與曹仁相安無事的話,那麼,他斷然不至於被呂蒙欺騙。

又或者,如果南陽叛亂不是事起突然,而是能給關羽一些時日準備。那麼,關羽應該能徵召到兵士進行兩面防禦。如此,也不會給呂蒙可乘之機。

但現實卻沒有這些可能。約束條件太多,且在短時間內猝然發生;關羽手裡籌碼又太少,沒有辦法從容應對,妥善解決,因此才讓呂蒙偷襲成功。

任何人在決策時,都是面臨約束條件的。決策過程,只不過是多種條件權衡取捨的結果。

呂蒙所做的,就是讓關羽認為東吳的威脅暫時不存在了。然後,關羽基於此重新配置了兵力部署。

呂蒙不可能做到讓關羽完全聽自己的,也無需做到這一點。但他只要能做到了解關羽兵少的約束條件,然後進行示弱,讓關羽誤以為東吳的威脅不再存在,那麼,關羽自然就會像呂蒙預想中的行事。按照經濟學的說法,這就叫改變相對價格。

核心一共只有四個字:轉移重點。

“騙術”的要義也就在於此:你能騙我,並不是因為我的智商不如你,而是我掉進了你設好的那個局。而設局的方法,就是改變約束條件,轉移我所關注的重點,讓我自己去選擇你設定好的那條路。

當呂蒙抓住了關羽“兵少”這個無法解決的約束條件,那麼關羽的失敗,就只會是一場不可挽回的悲劇。

最後要做一個補充:關羽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自己的處事風格。

關羽對待平民出身的士卒很友好,但對士大夫卻是臭臉一副。

關羽出征時,南郡太守是糜芳。此人能力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的確是因為備受劉備信任才獲任此職的。

糜芳與兄長糜竺,從徐州起便跟隨劉備四處奔波,並且曾經拒絕過曹操的舉薦。此外,糜芳與劉備還有姻親關係,其妹妹(或者姐姐)嫁與劉備,即糜夫人。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呂蒙兵臨城下的時候,選擇了投降。當時,糜芳在南郡如果有所抵抗,同時給身在前線的關羽及時報信,那麼,關羽應該都不會敗得如此之慘。

為什麼會這樣?

據史料記載,糜芳這樣做,完全是因為關羽對他的態度。

糜芳一直覺得,關羽看不起他。後來關羽出征,糜芳負責調運糧草,又未能讓關羽滿意。關羽甚至放出狠話:回來再收拾你!

這話到底只是說說,還是會真的照做

在東吳,糜芳的日子過得並不好,經常就被東吳舊臣當眾數落。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此時就算是有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忍著。

而糜芳的兄長糜竺,此時還在成都,且極受劉備尊崇,名分地位尚在諸葛亮之上。因為這個弟弟,糜竺羞愧萬分,雖然劉備沒有追究他,但一年以後,糜竺卻因羞愧而死。

真是何苦由來!


新月先生


關羽大意失荊州


即三國時期,失去的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


關羽為什麼守不住荊州


1、粗心大意、驕傲輕敵。

荊州這塊重地是蜀國北上伐魏的重要路徑,在關羽還沒去鎮守時,則是由劉表鎮守的。劉表一守就是18年,而當關羽接手時只守護了7年就失手了,而關羽也因敗走麥城而死於東吳之手。關羽去鎮守荊州之時諸葛亮曾一再告誡關羽‘北拒曹操、東和東吳’是為了保全荊州發展關鍵。但是關羽卻忽視了孫權、孫權派人為兒子向關羽之女說媒。不料被關羽辱罵。孫權一氣之下不顧聯盟破裂、下定決心奪取荊州。


2、糜芳、博士仁、叛變。


因為糜、博、二人因為關羽在前方做戰時託運糧草、延誤軍機。關羽揚言待取樊城後再處置二人。糜、博二人怕關羽找他們算賬、一經孫權策反立即投降交出了城池、這樣關羽就失去了保障和後援的基地了。關羽敗退至麥城時向‘劉封、孟達’請求支援時、也都拒絕支援關羽。


三國志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佔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赤壁鏖戰曹操敗北,劉備迂迴百折,方達到“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的目的。



夢迴古都


俗話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不然難道真是大意嗎?不是的?這裡面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是,關羽糜下軍隊兵力不足。兩軍對決的勝敗,除了戰略決策,兵力佔很大主因。關羽本來與張飛,趙雲一起鎮守荊州的,後來在劉備奪西川時帶走了張飛和趙雲的軍隊,僅留下了關羽糜下人數不足三萬的兵力來鎮守荊州。堅守了幾個月,在士兵疲敝,糧食不足的情況下,遭受了曹操和孫權兩軍聯手同時進攻,關羽腹背受敵,兵力不足,因敵眾我寡失去了荊州。

第二原因是,關羽糜下軍隊內部有矛盾,不團結。軍隊內部不團結與關羽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關羽傲慢自負的性格經常得罪人而不自知。造成糜下將領糜芳和傅士仁與之矛盾日益深化,加上糜芳和傅士仁因完成不了任務被關羽揚言事後讓他們好看,害怕被關羽事後追究責任的他們,在關羽奮勇殺敵之時不戰而降,使關羽陷於被動的局面,最終兵敗失荊州。

第三個原因,關羽的剛愎自用,也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一說法的由來。鎮守荊州時的關羽快五十了,在知天命的年紀,即便是勇猛如關羽也是有點力不從心的。如果關羽能早一點靜下心來培養一個接班人,也不至於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一蓑煙雨任平生jkl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也不是思慮不足。而是在現實約束下,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

按照慣例,先對事件做一個回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守荊州。兩年後,因戰事吃緊,劉備召諸葛亮、張飛等入川,但依然把關羽留在荊州。

在此後的幾年中,和東吳扯皮,就成了關羽的主要工作。荊州的歸屬,是歷史一大懸案。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劉備跟借的只有南郡一地;但孫權一方,卻一口咬死,說借的是荊州。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終於得到益州。孫權馬上便來跟劉備討要荊州。劉備答覆孫權,說等我取了涼州,到時就歸還。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得知雙方“借荊州”時的具體約定是怎樣的,比如說所借何地、何時歸還、附加條件,等等。但是你一看劉備的這副嘴臉,就知道這是一正宗老賴,根本就沒打算過還人家。

孫權聽完,當然心裡冒火,我和你好言好語的說你不聽,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咩!直接就令帶兵來取。

關羽根本沒想到孫權會一言不合就踢桌子,應對預案明顯不足,被呂蒙輕易義襲取了大片地方。雙方頃刻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小弟受了欺負,大哥自然要來撐腰。雙方開戰後,劉備親自帶了五萬士卒,從成都順江而下,前來爭奪荊州。但無奈時局變動,此時曹操正好收降了張魯,有進軍川中之意。形勢比人強,劉備無法兩面作戰,只好在東線收縮陣地,和孫權媾和。

最後,孫劉雙方協定:以湘水為界,以東屬孫權,以西屬劉備。

這次事件,對孫劉雙方的傷害其實相當的大。從結果上看,自然是孫權佔了便宜,奪了劉備在荊州的一半土地。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孫劉聯盟之間搖搖欲墜的信任,就此完全坍塌,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也被撕掉了。

兩年以後,魯肅去世,東吳內部最大的聯盟支持者不復存在。鷹派的呂蒙替換了鴿派的魯肅,雙方的關係更是每況愈下。能做到的,僅僅是維持表面上的和平。


面對東吳,關羽更加戒備,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但同時,關羽也不是隻盯著東吳。在防備著呂蒙的情況下,關羽也一直關注著北方的動靜,而且私下裡應該還有不少手段。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

這一年,劉備爭奪漢中,曹操勢力範圍內的南陽等地發生叛亂,叛軍積極聯繫關羽。藉此機會,關羽揮師北上,直取襄陽。

關羽此行極為順利。趁著漢水暴漲,關羽大敗於禁所部,進而將圍在了樊城。據史書記載,關羽此戰,“威震華夏”。而曹仁,則隨時都可能會人如其名,“不成功便成仁”。

這時候,曹操在哪裡呢?

他在洛陽。但是,以當時的形勢,他根本就無法去救曹仁。因為他還有比救曹仁更重要的問題得討論:是否要遷都以躲避關羽的攻擊。


戰局到此,一切對關羽來說,都十分順利。然而,就在成功唾手可得之際,東吳卻於背後偷襲關羽。

事態從此急轉直下。

孫劉雙方自從鬧僵以後,一直互相防備。關羽北上之時,專門抽出兵力屯於江陵一帶,就是為了防備東吳。二爺這麼做,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實上,呂蒙就是一直在打荊州的主意。

只不過,這一次,關羽真的著了呂蒙的道。這麼多年來,呂蒙始終等不到的機會,隨著關羽出征,竟意外的降臨了。

關羽留兵於江陵,防的是呂蒙的豪奪。

但偏偏,呂蒙的定計卻是巧取。

呂蒙寫信給孫權,說自己要回建業養病。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說法。這封信,實際上是寫給關羽看的。孫權在接到信後,同意了呂蒙的請求,將呂蒙接回建業,然後派代替呂蒙的職務。

當然,陸遜還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孫策的女婿。

這麼一個沒有前線工作經歷,而且又和孫權沾著親的人,被派到了荊州前線,你若是關羽,你會怎麼考慮這個事?

關羽認為,應該是呂蒙病後,孫權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接手荊州防務重任,所以先派了個自家親戚來過渡一下。至於為什麼是自家親戚,這個好理解,一定是因為荊州太過重要,所以孫權才會覺得,這種地方一定要是親信中的親信才能靠得住。否則,舉城叛投是分分鐘的事。

想到這裡,關羽釋然了。此時,陸遜又適時地又來了一封信,對關羽倍加恭維,關羽終於放了心。然後,關羽便抽走了駐紮在江陵一帶防備東吳的軍隊——自然,是抽到襄陽前線去了。

然而,呂蒙要的,就是關羽這麼做。

呂蒙之所以計劃巧取,就是因為他找到了關羽的破綻:兵少。

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方法,讓關羽把緊張的兵力抽調到他更需要的地方去,以在荊州形成真空。

他真的找到了這個辦法。而關羽,也確如他所料。

後面的故事,每個中國人就幾乎都知道了:荊州空虛,東吳偷襲得手。關羽後方失火,無法在前線對曹操專心用兵。最後,敗走麥城。


如果你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話,那麼會覺得關羽失荊州,是上了呂蒙的當,被呂蒙騙了,因此才導致失敗。

誠然,關羽的確是上了呂蒙的當。但是,卻又不僅僅是被呂蒙欺騙了那麼簡單。呂蒙的計謀自有高明之處,但關羽也有必然會被騙的緣由。

但現實卻沒有這些可能。約束條件太多,且在短時間內猝然發生;關羽手裡籌碼又太少,沒有辦法從容應對,妥善解決,因此才讓呂蒙偷襲成功。


任何人在決策時,都是面臨約束條件的。決策過程,只不過是多種條件權衡取捨的結果。

呂蒙所做的,就是讓關羽認為東吳的威脅暫時不存在了。然後,關羽基於此重新配置了兵力部署。

呂蒙不可能做到讓關羽完全聽自己的,也無需做到這一點。但他只要能做到了解關羽兵少的約束條件,然後進行示弱,讓關羽誤以為東吳的威脅不再存在,那麼,關羽自然就會像呂蒙預想中的行事。按照經濟學的說法,這就叫改變相對價格。

核心一共只有四個字:轉移重點。

“騙術”的要義也就在於此:你能騙我,並不是因為我的智商不如你,而是我掉進了你設好的那個局。而設局的方法,就是改變約束條件,轉移我所關注的重點,讓我自己去選擇你設定好的那條路。

當呂蒙抓住了關羽“兵少”這個無法解決的約束條件,那麼關羽的失敗,就只會是一場不可挽回的悲劇。


最後要做一個補充:關羽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自己的處事風格。

關羽對待平民出身的士卒很友好,但對士大夫卻是臭臉一副。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呂蒙兵臨城下的時候,選擇了投降。當時,糜芳在南郡如果有所抵抗,同時給身在前線的關羽及時報信,那麼,關羽應該都不會敗得如此之慘。

為什麼會這樣?

據史料記載,糜芳這樣做,完全是因為關羽對他的態度。

糜芳一直覺得,關羽看不起他。後來關羽出征,糜芳負責調運糧草,又未能讓關羽滿意。關羽甚至放出狠話:回來再收拾你!

這話到底只是說說,還是會真的照做?我們不得而知。但關鍵在於,當事人糜芳覺得,關羽是當真的。因此,他順勢投降了東吳。

在東吳,糜芳的日子過得並不好,經常就被東吳舊臣當眾數落。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此時就算是有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忍著。

而糜芳的兄長糜竺,此時還在成都,且極受劉備尊崇,名分地位尚在諸葛亮之上。因為這個弟弟,糜竺羞愧萬分,雖然劉備沒有追究他,但一年以後,糜竺卻因羞愧而死。

真是何苦由來!


老杜肚裡能撐船


關羽守不住荊洲的根本原因

一 諸葛亮制定的政治路線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

雲長曰:“以力拒之。”

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

雲長曰:“分兵拒之。”

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 荊州。”

雲長問:“那八個字?”

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二 關羽的執行情況

權知滿寵到,遂與謀士商議。張昭進曰:“魏與吳本無仇;前因聽諸葛之說詞,致兩家連年征戰不息,生靈遭其塗炭。今滿伯寧來,必有講和之意,可以禮接之。”權依其言,令眾謀士接滿寵入城相見。禮畢,權以賓禮待寵。寵呈上操書,曰:“吳、魏自來無仇,皆因劉備之故,致生釁隙。魏王差某到此,約將軍攻取荊州,魏王以兵臨漢川,首尾夾擊。破劉之後,共分疆土,誓不相侵。”孫權覽書畢,設筵相待滿寵,送歸館舍安歇。權與眾謀士商議。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入城見雲長,禮畢。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併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權大怒曰:“何太無禮耶!”便喚張昭等文武官員,商議取荊州之策。此乃關羽對局之誤判,也是英雄性格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