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抗倭援朝为了别的国家打仗,是不是做了没有价值的牺牲?

一德格天1


大家好,我是渔公子,我来回答!

“倭”是古代中国对日本的泛称。自元朝初年,征日战争失败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虽如此,但元代还是与日本开展了海上贸易。

只不过当时一些日本武士和商人来华贸易时,往往暗藏兵器,与中国做生意的同时,也从事海盗活动,动用武力进行抢劫,杀人放火,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将日本列入15个不征之国,多次遣使赴日,希望和日本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但倭寇却并没有停止其烧杀抢掠的行径,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困扰。

直到嘉靖末年,戚继光等爱国将领才平定了东南倭患。而日本经过近百年的战国之争,正在走向统一。统一了日本的丰城秀吉野心极度膨胀,产生了侵略我中华之心,妄想用武力迫使明朝臣服于日本。

于是在万历十八年,丰臣秀吉向朝鲜提出借道其国土进攻明朝的无理要求,并要朝鲜为其充当向导,被朝鲜果断拒绝。遭到拒绝的丰臣秀吉恼羞成怒,于是他产生了先入侵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对明朝发起侵略的想法。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蓄谋已久的丰臣秀吉动员全国约20万兵力,入侵朝鲜。朝鲜由于兵不习战,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汉城、开城和平壤等相继失守。此时,明朝北部岌岌可危。

明朝抗倭援朝有什么价值

通过上方所讲的内容,可以看出倭寇自元代开始,就一直对中国进行侵扰。直到嘉靖末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才被荡平。但是就在倭寇重新积攒了实力后,野心勃勃的倭寇又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并且在侵略朝鲜的路线上节节胜利。

首先,倭寇若占领朝鲜后,必然就会对明朝发动进攻,明朝北部疆域会面临巨大威胁。因此明朝选择抗倭援朝是正确的,因为历时7年的抗倭援朝结束后,明军的胜利换来了约300年的东亚和平,为中国的东南地区和北部地区创造了一个长期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其次,中朝两国之间存在密切的宗藩关系,明朝作为宗主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义务出兵援助朝鲜,若拒不出兵,天朝大国岂不成了笑话。而且明军在打败日本侵略者后,既维护了朝鲜的领土完整,也捍卫了中朝的传统朝贡关系,两全其美。

因此明朝抗倭援朝是一件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事件,明朝军队绝不是白白牺牲。


渔公子读史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绝对不是题主所谓的“没有价值的牺牲”,万历皇帝之所以要派兵入朝抗倭,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正确的战略决策,不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这对确保大明王朝都有着深远而重大意义的。

  • 军事上,丰臣秀吉的野心并不满足于侵吞朝鲜,他的实际目标是大明王朝,对明朝来说,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最佳选择

16世纪中叶,日本国内军阀(大名)割据,陷入混战,在那个乱世之中,丰臣秀吉趁势崛起,逐步征服全国,并于1585年迫使日本天皇(当时的日本,天皇并无实权,权力主要掌握在拥有兵权的大名手中)授予他“关白”称号,成为了当时日本国内的实际统治者。

丰臣秀吉在掌握国家大权之后,野心开始剧烈膨胀,他不再满足于蜗居在小小的海岛之上,而是急切地想称霸世界,在这样的野心驱使下,他将目光盯向了明朝,他异想天开地以征服明朝作为称霸世界的第一步,开始着手准备对明朝的军事计划。

可在那个年代,从日本出发,要想进攻明朝,必定要取道朝鲜,因此,丰臣秀吉于1590年公开致信朝鲜国王,宣称要“长驱直入大明国”,威逼朝鲜臣服,企图“假道入明”,进攻明朝。

当时的朝鲜虽说打仗不行,但其李氏国王还是有清醒的政治头脑的,因此,他断然拒绝了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威逼无果之下,丰臣秀吉最终选择了武力来解决,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派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朝鲜,在釜山登陆后迅速向北进攻。

丰臣秀吉派兵进攻的消息传到明朝后,虽说此时的万历皇帝已经长时间不上朝,但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准确地判断出了丰臣秀吉的战略意图,同时,他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明白:“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趁着日本还未彻底占领朝鲜、立足未稳之际,出兵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最佳选择,日本一旦全面占领朝鲜,坐大成势的话,明朝将再无缓冲地带,东北边境将彻底暴露在狼子野心的丰臣秀吉面前,到时候对明朝的威胁就更大。

  • 政治上,朝鲜作为明朝的属国,明朝确实有出兵的必要

朝鲜李氏王朝自从在洪武年间成为明朝的属国之日起,就被明太祖朱元璋列为永不征讨之国,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明朝这棵大树下,朝鲜已经长时间没有战争了,这就导致了朝鲜自身早已战备松弛,毫无战斗力可言,而反观日本,经过长年的战争洗礼,部队的战斗力得到空前提升,因此,面对日本的大兵压境,朝鲜毫无抵抗力,致使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两个月就占领了京城(汉城)、开城、平壤三大城市。朝鲜国王吓得从京城逃到义州,只好向明朝求援。

面对朝鲜的求援,从政治上来说,明朝也别无选择,必须出兵帮助,这就好比是电影电视里的黑社会打架,明朝就好比是帮派老大,朝鲜就是这个帮派的一个分堂口,现在分堂口被外人欺负了,向老大求助,此时,作为老大的明朝,如果再不出兵帮助,连自己的小弟都保护不好,以后谁还跟你混?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于朝鲜来说,还不如自己脱离出去,另谋出路算了!

当时的明朝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出兵帮助的话,政治影响实在太坏,因此,明朝方面也别无选择。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维护大明东北边境安全的军事角度还是从收服属国人心的政治角度考虑,面对日本在朝鲜国土的胡作非为,明朝方面都无法坐视不理,出兵朝鲜、抗倭援朝也就势在必行。


聊史论今


1592年4月,倭寇丰臣秀吉侵犯朝鲜,明军抗倭援朝,取得胜利,之后间满清兴起 。1644年4月,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从此可以看出:抗倭援朝加速了大明王朝的坍塌。从明朝的兴衰、满清对汉人的屠杀 ,明朝万历抗倭援朝价值在哪里?本人不发表观点 ,仅供大家讨论。



盈科律师一日一法


首先说一下,万历朝鲜战争并非是无用的军事行为。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万历抗倭援朝,中国历史上称之为万历朝鲜战争或者万历朝鲜之役。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内部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同时削弱各诸侯势力,决定对外用兵。

1592年3月丰臣秀吉集结15万大军,4月在朝鲜登录,朝鲜军队安逸太久李氏王朝腐败不堪军队更是一触即溃,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八道,朝鲜王立即派人向自己的宗主国大明求救。

万历可并非昏庸之主,朝鲜乃自己的附属国,朝鲜不保不仅仅大明国威将荡然无存,试想如果朝鲜失手日本将直接威胁辽东地区,15万日军不可小觑,而当时的努尔哈赤才刚刚统一女真,还是大明的臣子,对大明的威胁远不及日军甚至上书大明要求入朝作战。

万历援朝鲜战争对当时东北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战明军耗时6年经历两次大规模战争最终打败日军,不仅仅保卫了朝鲜同时也让日本元气大伤,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对日本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尊定了东亚三百年和平局面,然大明此战也消耗巨大最终导致后金崛起。

结语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的确有点得不偿失,倾全国之力入朝作战,结果放弃了最好的平定辽东之乱,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我们不得不说,缓朝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去不可


外太空的首富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和统治的王朝,历经276年,最终在满清入关以后,被彻底灭国!



明朝的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大力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大明朝后期在朝政上存在的诸多弊端,国力蒸蒸日上,国库也十分充盈。在整个的万历年,一共发生了三次战役,万历朝鲜战争就是其中之一!此时的日本在丰臣秀吉的征讨中完成了一统,诸侯争霸的局面彻底消失,为了得到支持,平衡贵族阶层的利益分配,丰臣秀吉募兵十五万,选择了入侵朝鲜,目的在于宣泄国内情绪。而出师的口号则是朝鲜不配合日本攻打大明,朝鲜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属国,所以日本人的无耻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在倭寇的节节进逼下,一败再败的朝鲜向宗主国大明求取救兵,大明得到求救消息以后,迅速组织了四万余人的兵力(包括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远赴朝鲜参战,先后两次的支援朝鲜,打得倭寇狼狈不堪,匆匆收兵议和。

此战,不但打出了我大明的天朝威风,也同时削弱了朝鲜和日本的实力,为以后的百年太平奠定了基础。

朝鲜自始都是我们的附属国,无论在万历年间还是在解放初期,我国都对朝鲜进行了军事援助,帮助朝鲜打败了入侵之敌。因为朝鲜在地理位置上相当于明朝的门户,所以,于公于私,明朝都不能坐等朝鲜沦陷,为自己树立更强大的豺狼邻居。在抗击倭寇期间,明朝士兵主要由辽东兵马组成,兵力最高峰时达到了7万人,相对于倭寇的15万大军,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 但是损失亦是惨重!

援朝战争在政治意义上使明朝一扫国力羸弱,军事松疲的姿态,向周边的国家展示了肌肉,亮出了刀锋,也向附属国证明了宗主国的强大,让更多的附属国不敢怀有二心。


诗涵果果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之战不仅精彩,而且打的很有价值。他维护了明朝的宗主国帝位,也打击了倭奴的扩张野心,更保证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维护明朝宗主国帝位的需要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都视自己为天下共主,对周围的藩属国有保护的义务。朝鲜与明朝两百年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后,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其“朝鲜”国号,朝鲜皇帝即位都由大明皇帝册封。

所以,在朝鲜遭受倭奴侵略且将要亡国的情况下,几十年不上朝的大明神宗皇帝果断派兵援助。大明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负有保护朝鲜的义务。如果对朝鲜亡国坐视不管,那么大明的其他藩属国会作何感想?大明的宗主地位怕是要岌岌可危了。

救朝鲜实为保中国

正所谓,唇亡齿害。朝鲜与大明一河之隔,倭奴侵略朝鲜,也必会危及大明的安宁。日本当时宰相丰臣秀吉就曾让使者告知朝鲜国王他们要借道朝鲜进攻大明,希望朝鲜臣属于日本,倭奴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开战之后,朝鲜在倭奴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首都平壤失陷,朝鲜国王逃亡到中朝边境。为此,朝鲜不断向大明王朝告急求援。对于朝鲜的危局大明朝臣都有着共识:“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不久之后,大明即派兵渡过鸭绿江援朝抗倭。

援朝抗倭战果

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分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两个阶段,明朝先后共投入兵力125000人,最重以大明、朝鲜胜利,倭奴退出朝鲜而结束。

援朝抗倭战争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久经战乱,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代价,国势由此一蹶不振;日本丰臣秀吉集团元气大伤,随后被德川家康所取代;大明王朝经此一役,辽东地区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以至于无法抗衡新崛起的女真族努尔哈赤。

虽然援朝抗倭战争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他阻止了倭奴的侵略行径,保证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如果坐视不管,那明朝将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时光山人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回答不尽人意,欢迎大家用砖来拍,回答顺了您心意,欢迎点赞关注。

楼主说的这个,应该是万历朝鲜战争吧?万历朝鲜战争蛮有意思的,丰臣秀吉触动了14万的日军,要把朝鲜拿下,据传起因是一名欧洲传教士送给他的一个地球仪,丰臣秀吉高兴啊,摸索着地球仪找了半天才找到了日本,顿时心中那个憋屈呀,为啥我们日本就这么大一点?没事还打打村服。再加上日本的汉唐文化均是传承于中原王朝,所以丰臣秀吉也是对中原王朝很是向往的,甚至要尝试一下入主中原的想法,而正恰此时万历时期,海禁已经放松了很多,日本的商人时常来往于明朝、朝鲜与日本,他们对那时明朝极为了解,商人们告诉它,明朝虽地域辽阔,但是此时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官员腐败,军队毫无战斗力,正是征服它的好时候,再加上倭寇们在沿海地区作乱,传回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均是战五渣,根本不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日军的对手,事实上这些传言确实大部分属实。

这也让丰臣秀吉更加期待对于中原王朝的觊觎,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要搞大明帝国需要周密的部署,也就是说,想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控制力,必须先拿下朝鲜,所以这一场战争开始了,那么对于明朝来说参战到底有没有价值,我们可想而知了。


北派说书人


国与国之间是“无利不起早”,不可能做没有利益的事情,明朝万里抗倭,首先保证了我国藩属国朝鲜的安全,另外就是杀鸡儆猴,让其他有想脱离中原王朝藩属国产生敬畏,另外就是对日本这个野心国家进行打击,也可以说是明朝的抗倭成功,让日本发动侵略大陆的计划延迟,这就说明了明朝抗倭的必要性以及高附加收益;

重新巩固中原宗主国地位,形成对周边藩属国的统治;

几千年以来,整个东亚地区几乎都围绕着我中原王朝转,尤其是儒家文化圈子里的国家,无论是朝鲜半岛还是日本,以及东洋(南海诸国)、中亚地区等,可以说中原王朝的传统地位都是老大哥的形象,周边都需要对老大哥进行朝贡与称臣,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中原王朝强盛以及对周边武力压制的基础上,假如一旦有藩属国不听统治,那么中原王朝就有必要派兵打击征服;

日本对明朝的挑战,就主要以当时的倭寇为主,在日本本岛地区,由于当时其国内的战争,一部分流亡政权,组成了海上劫匪似的流寇,其中主要劫掠明朝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半岛,而野心最大的倭寇领导人,当时还想以朝鲜为跳板,通过占领朝鲜这个路上大后方,然后进军中原,所以明朝时期为了瓦解这个野心势力的增长,而且处于对朝鲜藩属国的保护,明朝也有必要出兵进行相助,要不然朝鲜半岛一旦形成敌对政权,明朝再派兵出征的成本就远大于此,出兵不仅能够巩固对朝鲜宗主国的地位,还能给其他周边地区受到保护的国家案例,让他们能够对中原王朝形成向心力;

夺回对朝鲜的影响力,形成半岛缓冲地带;

朝鲜自古以来都悬在我国的大后方,一个亲近中原的政权,能够让我国东北方向安全无忧,而且能够降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压力,一旦北方少数民族坐大,可以联合朝鲜王国进行前后夹攻,所以对朝鲜的影响力,决定着当时封建王朝的国力强盛;

另外一方面,朝鲜半岛的稳定,让我国能够减轻来自海上日本方向的压力,要知道明朝同期,西欧等诸国已经开始了航海大贸易,尤其当时的荷兰已经成为海上王国,明朝中后期开始强占台湾,所以我国东南方向的海上压力不轻,而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就更加有必要掌控在明朝手中,这样能够让明朝的整个海岸防线压力骤减,以朝鲜半岛为缓冲带,拒敌于海上是最佳的防卫手段;

打压日本侵略野心,压制潜在的崛起对手;

在整个东亚几千年上看,日本大和民族是所有中国学生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同样因为出色导致其野心勃勃,从宋朝开始以后,就希望以中华儒家正统国家自居,希望能够打败中国这个老师,而明朝时期已经初见端倪,只不过在封建同等条件下,日本的综合国力太难追上有两千年底蕴的中原王朝,但这也并不是说日本的野心增长,会不受到重视;

当时的明朝,如果继续放任日本进行扩张,尤其是对朝鲜半岛的掌控,那么此后再进行出兵干预的成本将急剧增长,所以后来明朝的一系列抗倭战争,其实也是间接打断了日本的侵略之路,相当于打击了一个潜在的崛起对手,保证日本此后两百年不再有所作为。


尖刀出鞘


收藏

  丰臣秀吉之所以发动侵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霸占朝鲜,还想要借此来“假道入明”,进而实现“大东亚构想”,甚至妄想把首都搬到北京,建立“大东亚帝国”。这场战争实际上暴露了日本妄图称霸东北亚的野心,丰臣秀吉的后继者们也一直遵循这种野心,这场战争因而有了特别的意义。

所谓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是指1592年到1597年之间发生的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的请求出兵援助。这场战争明朝将其称作是“东征御倭援朝”,是“万历三大征”之一,日本则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作是“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则将其称作是“壬辰、丁酉倭乱”。

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

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丰臣秀吉有着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朝鲜这块跳板征服中国。1585年,丰臣秀吉成为“关白”以后,并不满足于统一日本,他向原来的家臣一柳未安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日本,不久唐国(明)也限期归顺。

丰臣秀吉在书简中常表述“天下相”,即不仅要征服朝鲜,要征服明朝,还要征服“南蛮”——包括菲律宾、印度等地。“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就是征服朝鲜。

1590年,朝鲜方面派遣使节赴日本,丰臣秀吉在给朝鲜国王的回信中俨然是一派君临天下的架势:凡日光所及都应在丰臣秀吉的管辖范围之内,朝鲜和明朝皆不在话下。可以看出,丰臣秀吉野心极大,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大东亚构想”。

丰臣秀吉向来使表露了“假道入明”的意向,并要朝鲜成为“征明向导”。朝鲜方面及时向明朝有关机构报告了丰臣秀吉的企图。同时,滞留在日本的福建人陈申也了解到日本的动静并报告给朝廷。

然而,明朝方面直到万历十九年,仍对朝鲜的报告、陈申的情报半信半疑。事实表明,消息是确凿无疑的。

不久,丰臣秀吉就前往京都告知天皇此事,军队很快就到达广岛,次日越过对马海峡,在朝鲜的釜山登陆,开启了战端。当日军攻占汉城时,丰臣秀吉把征服明朝提上了日程表,甚至提到让天皇移居北京,北京周围作为皇室领地。

丰臣秀吉自己则决定移驻贸易要港宁波,看来他想把宁波作为控制日本、朝鲜、中国和南蛮的“大东亚”的中枢。

然而战争的进程并不像他预计的那么顺利,战争后期,丰臣秀吉去世,他再也没有时间实现他的野心。

日军方面势如破竹。朝鲜突遇战争,君臣束手无策。二十天后汉城沦陷,两名王子被俘。国王逃往平壤。

朝鲜国王派出使节向明神宗求援。明神宗毫不犹豫地作出东征御倭援朝、接纳朝鲜国王避难的决定。但是战争初期由于对敌情估计不足而接连失败。明神宗决定采取大动作,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明军在平壤展开决战,取得大胜。

明军乘胜追击,逼迫日军退守汉城。明朝将领李如松获胜后显然轻敌,仅率轻骑向碧蹄馆进发。碧蹄馆之战,李如松兵败,明朝军队锐气受挫,经略宋应昌倾向于议和。

宋应昌向小西行长送去“宣谕”:“汝等果能涤志湔非,尽还朝鲜故土,并还两王嗣及陪臣等,归报关白,上章谢罪,本部即当奏题,封尔关白为日本国王。”

四月八日,双方达成四点协议:一、返还先前加藤清正俘虏的朝鲜两个王子;二、日军从汉城撤往釜山浦;三、布阵于开城的明军在日军撤出汉城后同时撤退;四、明朝派讲和使节赴日本。

但是双方在其他方面相距甚远,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日本方面首先纠缠于“封贡”。所谓“封贡”,包含封王(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与朝贡贸易两个方面。明朝认为不宜允许“封贡”。明神宗明确表态:“可传谕宋应昌,劝彼归岛,上表称臣,永为属国,仍免入贡。”十二月,明神宗下令从朝鲜撤军。

至于是否要同意日本的“封贡”要求,朝廷一时议论不决。福建巡抚许孚远明确反对“封贡”,他说:“议者多谓封贡不成,倭必大举入寇,不知秀吉妄图情形久著,封贡亦来,不封贡亦来,特迟速之间耳。”事实证明,许孚远的论断是正确的。

明神宗举棋不定。但是由于不少官员还是主张“封贡”,再加上明神宗收到朝鲜国王请求允许“封贡”的书信,明神宗终于批准。

明神宗委派李宗城为正使,杨方亨为副使,在精通日语的沈惟敬陪同下前往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但是丰臣秀吉所要的绝不仅仅是册封为日本国王,尽管这已经为他增加了政治资本,但是他所念的仍然是“假道入明”。

硝烟再起

明朝使节并没有把真相告诉朝廷,反而谎称丰臣秀吉表示了恭顺之意。“封事”也没有导致日本从朝鲜撤退,相反,丰臣秀吉还准备再次对朝鲜发动进攻。

万历二十四年,朝鲜再次向明朝请求援助。但是明神宗却选择“安抚”日本,将战争外交看得太简单化,以为册封之后丰臣秀吉就会念在日本与明朝的关系而撤兵。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正月十四日,日本军队到达朝鲜海岸,明神宗此时方知战争不可避免。这一次,明朝已经知悉日本的野心,援助兵力明显增加。

蔚山之战后,明军全部撤退至王京汉城。朝鲜战争陷入了相持局面。

不料,丰臣秀吉突然去世,日本国内顿时大乱。明朝和朝鲜方面刺探到了丰臣秀吉的死讯,乘机追击准备撤退的日军。日军各部无心恋战,战火终于熄灭。

野心仍存

如果丰臣秀吉不死,这场战争会有不同的结果吗?或许未必。也许战争时间会延长,但是胜负不会改变。

一方面,自从日军进入朝鲜之后,民间人士纷纷组织武装自卫反击,民族精神高涨。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舜臣率领的水军,屡屡击沉日军的运输补给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路。

另一方面,万历朝经过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国力强盛,并且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商品,几乎遍及全球,长期处在外贸出超的高水平线上。当时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御前带刀侍卫


用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西北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的最大威胁。

看近1000年历史,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命门转变为东北。

1、辽国、女真、满清自东北杀入中原。2、倭国自东北侵入中原。

所以,万历抗倭援朝与抗美援朝,意义绝对是一样的。否则,或者倭国侵略中原还会提前几百年。

你明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