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农民朋友都不怎么种小麦和玉米了,都改种苹果树和花椒树了,你怎么看?

守护三农


个人觉得环境影响了现在很多农民,都开始调整好产业结构,增加自己收入入手。

个人觉得以下

第一:历史原因

很多农户手中有地是在1982年土地包产到户,从而使农民分到为数不多的地,地分三六九等,好地坏地一起分。现在农户手里地也不是很多,地少人多。然后开展土地确权,将土地按政策分配让农户有30年承包地。不能随意改变。

第二:小麦与玉米收入少,维持不了生计。

现在小麦与玉米价格不是很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收到效益可以说不能成正比。地少,致富太难。

第三:地方产业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很多乡镇,县,通过一乡一品,一县一品方式,打造品牌农业,树立知识品牌,增加农户林果业收入。

第四: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引进林果业企业加工企业,形成了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保证物品有销路。

以上观点,请指教。


尸去的陪伴


在甘肃陇南市两当县,小时候家里都是种小麦,玉米,黄豆,08年以后,家乡就在没农户种了!!开始种蔬菜,山地栽了花椒树,核桃树。蔬菜基本都是架豆王,每户均种植2亩,6月中旬到7月就开始大量出产,平均一斤1.3元,去年自己家里种了一亩三分地,最后采摘完收货7000多,比小麦玉米赚钱,还省事。最后还可以种秋豆,萝卜,白菜,花菜。要是种植小麦的话一亩能产多少,而且小麦一斤才一元



西北小杨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可能在众多回答中都围绕一个中心点,那就是种粮食不挣钱,所以农民们都改种经济效益高的果树。


众所周知目前一斤小麦、玉米高价时也就一块多钱,而一斤苹果和花椒的价格远远要高于小麦、玉米一陪以上,高品质的甚至会高出两三倍,花椒更是高出了几十倍,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种一季庄稼下来的收入,还不如一亩地左右的苹果和花椒值钱。那么种粮面积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我回答的太过于浓统,那么就从自身种植经验说起吧!十多年前,在我家乡种植大田农作物的人还是很多的,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家家户户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年下来也省不下多少钱。好多有想法的村民听说临近乡镇有不少人种苹果挣了钱,就买了一些树苗回来种植,这时有一些村民还嘲笑人家,“苹果又不能当饭吃”,三五年后第一批种植苹果的村民就尝到了甜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大面积种植苹果树,粮食种植的就逐年递减,有些村民甚至成了苹果种植专业户。那时候开始人们就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小麦、玉米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毛收入千八百元,而一亩苹果园,最少收入好几千盛果期时过万甚至两三万,虽然经济果木种植后,三五年没收入,甚至会往里搭钱,但丰收一年就能顶大田农作物几年的收入。不过果树大多在山地种植,川坝地和水浇地种植的很少。



总结:多挣钱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虽然种粮在减少,但基本上都是小农小户,大面积种植粮食的主产区并未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在我看来,任何时候我们农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适当减少分险和损失。

以上是乡村陇原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欢迎大家指正,点击关注「乡村陇原」,我们一起探讨农业种植那些事。


乡村陇原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产业调整的口号是: “要想富,少种粮食多种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不适合种粮食或者粮食低产区,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木产业。

现在好多农民朋友都不怎么种小麦和玉米了,都改种苹果树和花椒树,你怎么看?

农民不种小麦玉米改种苹果花椒是响应中央文件精神。

我国水稻和小麦被中央一号文件列为必保主粮,必保耕地18亿亩,保证大米和小麦粮食供给安全。稳定玉米总产量,主要在玉米主产区生产。在不适合种粮食的地区或者粮食低产区,要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林木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号文件的政策要求,很多农民不种玉米小麦,改种苹果花椒,是响应政策的号召,也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落实。



苹果花椒的经济价值比玉米小麦高。

根据很多专业种植户提供的数据,苹果亩产量平均达3500斤,按今年苹果行情,亩产值上万数,就按1元一斤的最低批发价,亩产值也有3500元。花椒的平均亩产量为300斤左右,按市场价40元一斤,亩产值能到12000元以上。玉米和小麦方平均亩产量都在800斤上下,按1块2的市场价算,亩产值不足一千元。所以种植苹果花椒的经济价值远比种小麦和玉米高。种果树唯一缺点是前期没有收入,但挂果后林地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业,实现收益多元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农民思想逐步在转变。

在我国粮食产量饱和的情况下,一些农民意识到,死种粮食是没有出路的,思想先进的农民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率先改革发展经济林木的那批农民已经开始赚钱了,让部分农民确实偿到了种水果的益处,所以现在很多农民思想才逐步转变,乐意改革种水果及发展其他经济林木产业。


总之,在种粮食不值钱的大背景下,部分农民,部分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是正确的,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土地一定要以种粮食为主,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在粮食辅产区或者低产区,农民因地制宜的放弃种小麦和玉米,改革种苹果和花椒是正确的。

点击左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从农民的角度来说的话尽量不要盲目跟风,有的人听别人说种苹果挣了钱,马上就去投资种苹果。听别人说种花椒挣钱马上又去种花椒。虽然说种植小麦玉米的价格没有苹果花椒这些作物价格高,但是相比来说的话种苹果花椒的技术难度要高很多。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讲讲小麦玉米跟苹果花椒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点。


在种植技术方面苹果花椒的复杂性是比较高的。比如种苗、剪枝、施肥、农药的喷洒等等,都是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的。如果把握不好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的。但是相比小麦玉米,种植起来就相对比较简单,程序也没有那么复杂。技术要求也没有那么高。而且长期种植小麦玉米经验充足对各个环节了如指掌,种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还有就是苹果花椒这些树类种植物投资周期比较长,不像小麦玉米那样今年种下去今年就能看到收成。像苹果花椒这种树类作物,想要挂果起码要等上三五年,从树苗到挂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而且刚开始那两年挂果量也不会太多,所以从果苗到真正的挂果量产最少要五年时间。而且这五年时间并不是把果树种好就不管了,还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施肥、除草等等,一系列的事要做。那么再算一下这五年时间玉米小麦可以收多少季呢,带来多少效益呢?



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些关于种植苹果花椒的各种问题考虑到,再做决定。我说的这些问题并不是说叫农民朋友们不要种植苹果花椒,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能否只拿一部分土地来种植苹果花椒,另一部分种植小麦玉米。能够弥补苹果花椒长苗没有收入的空档期。
这样即种了苹果花椒这种高经济的作物,也不丢失小麦玉米为家里带来稳定收入,真正做到两全其美!


爱奋斗的大个子


这是一件大好事!

十年前我去成都途中吃过甘肃产苹果,那还是老品种,但口感却觉得胜过其它任何地方的苹果,这说明甘肃部分地区气温,土质都适合苹果生长,而且甘肃苹果也远销到了东北。

农民特别貧困地区农民想在很少土地条件下,获取较大效益只有高效农业这一条路可走。

传统农业每年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入?每家平均4口人,每人2亩地,计8亩地。种玉米丰年平均亩产1400斤计11000斤,按均价0.85元计算还不到一万元钱,既使农民自身投工不计成本,种地成本每亩在350到4O0元之间,减去3000元成本,最多只剩不到70O0元。这个收入要支付人情份子,医疗弗,要占去一半之上。剩余3OOO元这一年如何开支,生活水平之低可想而知!

耍改变命运,由穷变富靠什么?靠农民自身奋斗,靠转变方向,同等地力,同等投入要获取高出原收入几倍几十倍的收入,只有这样农民能逐渐富欲起来。

但这个高效农业一定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合当地自然环境。

祝愿甘肃地区农民认真学好栽植管理技术,选栽最优良品种,在最短时间内打出甘肃自已名优品牌,产品畅欲全国,村村变成小康村!


海纳百川21210


以前我们村里人都种小麦和玉米,现在都不种了,不种肯定是有原因的。

种小麦玉米直接投入,种子、化肥、犁地、灌溉、打药等,综合一下金额一亩地在500左右,一亩地打粮食最多1000-1200斤,每斤玉米麦子均价1元,也就是说一亩地赚五六百块钱,这还是按照收成比较好的情况计算。


简单说农民在家里种一年地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多,以前没有其他收入农民只能靠种地为生,至少种地可以在农村吃个饱饭,现在生活质量好了,各种商品都在涨价,种地也已经无法支撑日常开销了。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很多,基本都在城市打工,有些不愿意出去得在家也是种植果树花椒树还有搞养殖业,这些在农村种植政府支持还有一定的经济补贴,比起种麦子玉米相对收入高一些,即便现在有种玉米麦子的也是自己家吃。
不难看出选择种植果树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增加农民收入,以前不是有人说十斤玉米麦子都换不了一斤土豆,虽说说的有点夸张但是就是这么个道理。农民要想致富转变种地方式是必然的。


山里人阿福


农民朋友都不怎么种小麦和玉米了,这是有原因的,辛苦就不说了,主要还是不挣钱。种果树这些省事,挣的钱还比种小麦玉米的多,而且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水果已经成了必需品。网络信息化、快递物流交通方便,在销路上也比以前好了,所以许多农民转向发展水果种植。

小麦玉米种植利润。

拿小麦来说,通常是一年种一季,一亩地667平米,一年的产量一般在800斤~1200斤,按市场价1元一斤来算,最多也就是1200元收入,加上种粮补贴150~300元,也只有1500元,肥料一亩地怎么也要三四百元,农药、种子费、人工、田租这些一去掉,根本就没钱挣。之前有人算过一笔帐,算下来要亏几十元。

拿玉米来说,一年也是种一茬,亩产量通常在1300斤~2000斤之间,按市场价1元一斤收,最多也就2000元,加上种粮补贴250元,也就是2250元,肥料一亩地需要用400元,机耕费、人工、田租这些扣除后最多就挣个500元左右,假如遇到行情不好,才几毛一斤收购价,那更加没钱挣了。



农民为什么要转种果树。

树挪死,人挪活,在种粮不挣钱的情况下,农民只能想办法提升种植效益,在粮食、蔬菜、果树、药材这四大类种植项目上,普遍的农民会优先选择果树,种果树省事,经济效益也高,果树一般是栽种在山坡地,这些地块的田租也比较便宜。

果树栽种下去,前几年是没产值,但聪明的农民会利用果园的空闲地发展立体种养殖来创收。如养鸡鹅、闲地种蔬菜、菌菇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果园创收的。



在经济效益上,苹果挂果后,通常亩产量都可达到6000斤以上,管理得好可达到8000斤,在这就取平均数7000来算,通常苹果每斤收购价都在5元以上一斤,一亩地有35000元收入,扣除人工、肥料、农药,一年收入怎么也能挣个8000元以上。


通过以上分析就能看出种果树比种小麦玉米挣钱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不种小麦玉米,而转向种植果树的原因了。

关于农民现在不愿种粮而转种果树,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交流。喜欢本内容的朋友请点赞关注下【南粤新农人】,谢谢大家。

南粤新农人


能想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值得鼓励,特别果木树之类,属于长久性经济作物,种植户应有长久性的打算。

种任何东西都不能保证年年有好的经济收入,要有好坏都坚持的思想。我们这里有过跟风情况,前几年听说种辣椒值钱,就一下种了二三亩,长得也确实不错,谁知卖时傻了眼,这年市场大降价,根本没人要。你说这东西怪辣的,自家吃能吃多少,放久了还招虫,干脆趁晚上都垫了沟。种大蒜也是这样,七八块钱一斤,到真种上卖不了啦,一捆捆扔到路边都没人拾。

说到种苹果,今年是贵得吓人,但这也说明苹国是受到灾害了,应该看到也有卖不了不值钱,甚至烂在果园的情况。所以,要种就坚持年年种,好也赶坏也赶,因为它不是小麦玉米说不种就可以不种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应该得到鼓励的,现在种小麦玉米的太多了,才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和农民种地没有收入。改变一下,带动当地,让人们都能走出种植的困区,这一点应该得到赞赏和肯定,还有一点挺关键,最好争取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掌握住信息,做好销售宣传。


漫步乡村


我认为这是农民朋友为赚钱而产生的迫切性,种粮食不赚钱,转栽果树。栽果树赚不到钱又种粮食,这就是折腾,穷折腾富折腾,活着常常自折腾。根据发展情况种单一品种,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种多品种在碰运气,但由于地少,运气再佳也解决不了问题。待政策统一规划定单整体进行才是关键,虽然发展属于硬道理,但计划周密也在道理之内,好的方法,经验,需要总结推广利用,利国利民,造福与大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