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你們喜歡哪些英雄?為什麼?

風清雲淡


1、劉備——白帝城託孤

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當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所以不曾隨軍。但是劉備被陸遜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

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說“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諸葛亮——七擒七縱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後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

諸葛亮瞭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他遊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

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穩定了蜀國後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後顧之憂”的條件。

3、曹操——平定涼州

赤壁戰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儘量把人才收羅到自己身邊。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超等人屯據潼關。

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大敗關中聯軍,馬超等因之慾割地求和,曹操不允。九月,馬、韓等再次請求割地,並送任子以求和,曹操採納賈詡的建議,偽許之,並再次大敗韓、馬軍。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逃回安定,曹軍陣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曹操率軍撤回,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4、趙雲——趙雲救主

趙雲救阿斗的故事 長坂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于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雲把二人送到長坂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

於是趙雲把甘夫人託付於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雲又刺死了夏侯恩並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後於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裡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託付於趙雲後不顧趙雲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

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揹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

5、周瑜——周瑜打黃蓋

赤壁之戰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因為黃蓋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

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中蔡和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中蔡和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黃蓋領軍前來時,絲毫沒有防備措施,以至於後來的赤壁慘敗,敗走華容的局面出現。據說赤壁之戰後的遺址經過歲月的沉澱,成為了今天的三國赤壁古戰場。


留村老成


在《三國演義》裡喜歡的英雄有:

一、關羽

首先是因為關羽重義,為了尋找哥哥劉備,隻身前往,過五關斬六將;為了報答曹操,違背軍令狀,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

其次是因為關羽膽量過人,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起義軍被董卓的大將華雄殺的心驚膽寒,關羽請纓出戰,斬了華雄;關羽解白馬之圍時,又是從中斬了顏良首級,勇不可擋;鎮守荊州時,單刀赴會江東大都督魯肅等等。

其三是因為關羽忠誠,自桃園結義之後,一直追隨著大哥劉備,馬首是瞻。被俘虜後,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又是許高官厚祿也沒有動搖的他的忠心,得知哥哥下落後,又是掛印封金,去找大哥,確實忠心可嘉。

最後是智謀,能夠鎮守荊州十多載的人物,絕對不是那個酒囊飯袋就可以的,尤其從諸葛謹拿劉備書信去討要荊州四郡就可以看出,關羽的謹慎機智,水淹七軍更是威震華夏,如果任誰都可以做到,就不可能威震華夏了。

二、曹操

首先是聰明機智,曹操一生以奸詐著稱,曹操的智慧在三國絕對排的上前十。

其次是善於納諫,招納人才。曹操手下謀士,戰將如雲。

其三曹操意志堅定,曹操一生經歷的敗仗也不少,火燒赤壁、潼關之戰等,被敵人追的狼狽不堪,但他始終不渝。

三、姜維

首先姜維忠誠,姜維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

其次是智謀,別的不說光一計害三賢這一招,就足以讓人銘記,鄧艾、鍾會可都不是等閒之輩啊!

四、孫策

首先跟他爹一樣,作戰勇猛,軍事能力強。指揮打仗是一把好手,能從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到建立一個國家,孫策的軍事才能可見一斑。

其次對下屬仁愛,懂得分享。曹操銅雀臺上養了那麼多的美女,都不知道至於,而孫策卻把小喬讓給了周瑜。


枸杞緣淵


喜歡上了曹操,有才華,有能力,重義氣,講交情,特別是他的文人身份,讓我對他又多了幾分研究與關注。

曹操本人是好是壞不管是在正史還是小說中,爭議都很大。而他最著名的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讓世人將其定義成了一位奸雄。我以前也是那樣認為的,但後來我變了。

都說亂世出英雄,在那個時代,人要麼入局自己謀劃領導,要麼成為別人的一顆棋子。曹操選擇了策劃領導,為自己博弈一番,沒有錯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再者,曹操一生建功立業,逐鹿中原,雖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並沒有自己稱帝,不管是不是時機不成熟的原因,從名義上來講,他沒有篡漢,後邊的稱號是他的兒子曹丕追封給他的。

而且他做得已經足夠多了,他並不虧欠漢獻帝,他將原本已經居無定所的漢獻帝劉協邀到了自己的地盤上,好生伺候起來,並且,還把女兒嫁給了劉協。你們可知道在來許都之前劉協過的都是什麼樣的生活嗎?

董卓、李傕、郭汜哪個把他當人看了?惶惶不可終日。逃出長安城後,一路流亡,飢渴難忍,可有人來救他。最終還不是曹操來了?他才得以活得像個人,至少只要他聽話,他就是皇帝!

當然,最喜歡的還是曹操詩歌,他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建安文學,他所開啟的建安文學是他一生中重要功績之一,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贊之“改造文章的祖師”。

那句“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試問當時天下,何人能有曹操之胸懷抱負。這樣的人,才配得到天下,才配稱為英雄!

當然了,現在看來,不管曹操還是劉備都差不多,都是於和偉嘛,哈哈!


ailinlin協會


三國演義裡,我喜歡關羽、諸葛亮、還有曹操,先說一下關二爺,忠義無雙,武力值超高,有人說關二爺並非忠義之人,而且喜歡排擠他人,這點我不敢苟同,說他有點剛愎自用這我信,凡是大能之人多少都會有一點這樣的問題,但是關二爺的忠義還是可以肯定的,不然也會受到供奉,這是最好的證明;再說一下諸葛先生,此人定然是聰明絕頂,博學多才,不然也不會有得臥龍者得天下之說,雖然可能有些誇大,但是可以肯定這也是一位大能之人;曹操,被世人稱為梟雄,而非英雄,無論梟雄還是英雄,都是一方霸者,才華橫溢,謀略過人,禮賢下士,用人有道,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謀臣猛將追隨,最大的缺點就是疑心太重,但是就當時而言,不輕信於人也是有好處的,我個人認為他是三國中最該稱霸的王者,以上都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Mr烈火


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生功績數不勝數: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排八陣,(八陣圖),六出七擒(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在一次次的戰爭之中,諸葛亮使出了他的渾身解數。他的空城計,充分體現了諸葛亮善於抓住敵人性格,善於運用計謀,可以看出他擁有十足的計謀;在草船借箭中,曹操放箭如驟雨一般,在一旁的魯肅膽戰心驚,而諸葛亮卻鎮定自如,談笑風生,可以看出他多麼有膽略;在諸葛亮明知周瑜用十天造十萬之箭來陷害他,但他卻顧全聯吳抗曹的大局,將計就計,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肚量有多麼寬廣。

而諸葛亮的智慧更是被世人所敬佩,簡直可以稱之為“智聖”;而他的一生品行、道德都令我深深折服,他不貪權勢、不謀私利、嚴於律己、知人善任、謙恭待人、治蜀有方、勤政為民、高風亮節。

諸葛亮,真可謂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




熊貓劇集


賈詡是三國第一聰明人

從獻計讓李傕橫行關中,到張繡在宛城用他打敗曹操,後他勸張繡和自己都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出世得以建功,退世亦能自保。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封其為太尉、魏壽鄉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曹魏謀士之四,是賈詡,字文和,生於147年,死於223年。

在一個亂世,換了N任老闆,卻活活了76歲,不管他幹了什麼,都是一個奇蹟。比長壽的司馬懿,還多活4年。

在賈詡一生,經歷了東漢6位皇帝——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靈帝劉宏、少帝劉辯、獻帝劉協,魏國一位皇帝——曹丕。

但他侍候時間最長的老闆,卻是曹操,從199年,一直輔佐到220年,共21年。

有人說,賈詡是三國裡最毒的人。

但易中天說,賈詡可能是三國裡最聰明的人。

到底是最毒,還是最智,對賈詡自己來說,可能並不重要。

對他來說,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安全、吃飽、體面、愉悅地活著,才是最要緊的事。

誰是誰非,誰成誰敗,去他滴吧!

在他看來,人和動物沒有任何區別,動物活著,靠尖牙利爪,人活著,靠智勇仁義。

尖牙利爪,智勇仁義,對自己是保命活命的寶,對他人是奪命殺生的毒。

賈詡從來沒有把自己擺到品德高尚的香案上,儘管他最早就是。

步入東漢政壇,賈詡同樣是孝廉起家。後來身體有病,辭官回家。

舉為孝廉,年齡可大可小。如果是世族大家,20出頭就能,如果是平民百姓,30多、40幾,都有可能。

賈詡的父親當過輕騎將軍,爺爺當過兗州刺史,沒有四世三公的顯赫,但也不是白丁家庭,30來歲舉為孝廉比較靠譜。

賈詡是涼州人,董卓也是涼州人。董卓平定涼州叛亂時,賈詡應該就是涼州大軍中的一員。董卓進洛陽,賈詡隨之進京,在董卓女婿牛輔手下當參謀。

從189年到192年,這三年是董卓瘋狂至死的三年,賈詡作為中下級軍官,沒為什麼驚人之善,也沒作什麼驚人之惡。

但是,當他聽說長安城裡,有人要殺盡涼州人時,賈詡刺出平生第一毒刺。

他勸說準備要逃跑的李傕、郭汜,回攻長安,將王允、呂布打敗。

在正統看來,賈詡的舉動,純是以下犯上,禍亂天下。

站在賈詡的立場,保存自己,即是最大利益,即是所有的天下。

自己如果都不能保,那個所謂的天下,是亂是治,對自己還有什麼意義?

董卓作亂,殺就殺了。但殺盡涼州人,就有些過了。

有人因此說,賈詡才是讓天下混亂的源頭。

其實呢,如果董卓死後,執政的王允能公平、合理對待各方人士,照顧好各方利益,賈詡之輩,想放毒都沒有機會。

就如蜈蚣、毒蛇,只會受到或者覺得受到攻擊時,才會放出毒素。

蜈蚣、毒蛇之毒,只是蜈蚣、毒蛇保命的手段罷了。

年老時的賈詡,毒性自然更強,但在沒有性命之憂時,他的理想價值觀,居然是無毒。

217年,曹丕和曹植爭太子位置。曹丕向賈詡請教

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曹丕聽進去了,刻意磨練自己。

曹丕的態度,反過來推動賈詡為他說話。

曹操問賈詡立嗣的看法,賈詡不說話。曹操追問他為什麼不說話,賈詡說:我在想劉表和袁紹。

劉表和袁紹,因為沒立長子,導致陣營大亂。

曹操大笑,立馬懂了,同年立曹丕為太子。

這個時候,賈詡的毒,既人間大殺器,又是人間大補品。

用於為善就是補,用於作惡就是殺。

所謂聰明,就是知道什麼時間放毒,什麼時間作補,什麼時間不動。

賈詡做到了,他的一生,毒過砒霜,甜過蜂蜜。


燚燊焱炎火


  • 諸葛亮

諸葛亮簡直是神機妙算,具有一顆聰慧的頭腦,正如此小編才是喜歡的不得了,因為我也想擁有這麼一身本領,能夠匡扶正義,神機妙算,在現實生活中擒拿貪官,破獲刑事案件,為世界能夠做出一篇貢獻。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

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

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 劉備

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是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

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大眾共享吧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曹操,曹操有勇有謀視才如命,在動亂的三國時期,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才放首位,不論德行。

曹操用人有四大特點:第一: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第二:推誠取信,用人不疑。第三:令行禁止,賞罰分明。第四:虛懷若谷,見賢思齊。有了雄厚的人才,還怕江山不定。

曹操不但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滿腹經綸的詩人。喜歡他敢想敢做,喜歡他的短歌行,喜歡他把酒吟詩歌!


木子李剪輯


喜歡關羽關雲長,義薄雲天;過五關斬六將;只為追隨兄長劉玄德。

喜歡張飛張翼德,粗中有細;勇猛善戰;威風八面。長坂坡兵敗,一人據水斷橋;另曹軍懼之膽寒。

喜歡常山趙子龍,白馬白袍白銀槍;長坂坡救阿斗;七進七出殺的曹軍不敢近前。

喜歡馬超馬孟起,堪比常勝將軍趙子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馬超追隨劉備,才有益州劉璋投降。

喜歡老將黃忠,老當益壯;漢中定軍山腰斬夏侯淵;威武霸氣傳。劉備白手起家能當漢中王,賽廉頗黃忠奪漢中功不可沒。

更喜歡諸葛亮,神機妙算善用兵;不因李嚴作梗;劉禪弱智;漢室霸業早在諸葛孔明運籌帷幄之中。

忠義、坦蕩、叱吒風雲、光明磊落,就是這些人的作風。誰不喜歡!


浮萍寄流水


曹操(字孟德),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周瑜(字公瑾),
東漢末年三國時代著名的孫吳勢力重要的統帥,也是傑出優秀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趙雲

(字子龍),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諡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