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矯鋼


中行原油寶穿倉翻車

先說結論:中行基本上按合同辦事,僅有一處尚不清晰的地方,即“強制平倉條款移倉期間是否豁免”;另外一點,在於協議並未完全地披露穿倉風險。

中行2019年淨利潤約為2019億,無論是按照網傳的幾百億虧損,還是中行所說的幾億虧損,都幾乎是不可承受的。隔壁盈透證券因為此事計提了880萬美元的損失,上週股價直接暴跌,從週一44塊到週五38塊左右。瞧瞧?這麼大損失,在沒有證監會強行介入的情況下,中行顯然不可能像虧幾萬幾十萬塊一樣,做錯了也賠付了事。

在赤裸裸的現金虧損面前,是沒有多少道義可言的。

事件簡單來說,就是4月21日,美國芝商所CME交易的美國原油WTI期貨,5月到期的價格跌穿,收盤-37.63/桶,為歷史首次。(說到歷史首次,我們今年見識的首次和巴菲特也不差不了多少了。)

事發後,很多中行客戶發現不僅本金虧光了,還欠了銀行一大筆。

問題1: 為什麼中行沒有像

工行、建行一樣及時移倉?

很簡單,這個產品和及時移倉是兩類產品。後者名字一般會有“連續產品”,銀行會自行根據條款移倉,如下圖工行的產品截圖所示(來源:知乎號:機姬);而中行這類為期次合約,本身就是客戶需要自己移倉;未移倉的,銀行到期日會強行按收盤價結算。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行最後一筆在芝商所裡,交易代碼為TAS - Tade at Settlement。

問題2:中行為什麼沒有強行平倉,哪怕低於20%保證金的平倉線?

根據中行條約和後續解釋,首先在移倉日交易時間只到晚上10點就結束了,凍結交易。詳見下圖第五條。

其次,移倉日也確實按照收盤價結算。儘管移倉日設置在合約到期的最後一天略傻,但中行並沒有做錯什麼。

最後唯一可能的漏洞是,交易時間截止了條款存在,但是低於保證金的強行平倉的條款也會存在。關鍵在於“強制平倉條款移倉期間是否豁免”?如若不能,則自然銀行需要承擔這部分責任。按照中行的解釋,10點之後無人盯市,似乎暗示著又能夠豁免了。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夠深度留言交流一下。

問題3: 也是最大的“道德性”問題,為什麼那麼多風險偏好不合適石油期貨的投資者,也能夠買入中行原油寶?

其實這是目前市場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中行作為做市者,包裝了“原油寶”這麼一個產品。哪怕其底層與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價格直接掛鉤,甚至能夠實時,這個產品仍然不是真正的“期貨”。

自然,中行也就無需像直接交易期貨的券商一樣,有那麼多買入和限制條款;而僅僅是做個投資者調查問卷,勾選幾個問題就OK。

“投資小白”玩原油寶,哈哈。在這點上,中行真的是玩翻車了。

問題4: 中行披露的風險並沒有包括穿倉風險。

協議中自然提到了本金全部虧損的風險;但一點都沒有提穿倉該如何處理。確實歷史首次事件,自然暴露了很多條款漏洞。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夠為投資者挽回欠銀行的損失。

維秘被賣後,遲遲難真正達成交易

這件事在新冠疫情期間並不太起眼,但是細品一下也非常有意思。

我們都知道,維秘由於不斷虧損,市場需求下滑,導致其母公司L Brand不得不將其賣出。PE公司Sycamore Partners在2月份的時候同意以525百萬美元買入55%的股份,變成大股東。

等下,似乎哪裡不太對。2月份?豈不是美國疫情馬上開始的時候?這未免也太慘了吧。現在來看,疫情之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家零售商活得好,大家都在比慘。維秘在全球範圍內少說也關了有1-2千家。站在維秘角度,有錯嗎?疫情這個黑天鵝誰也無法預料到,神仙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啊。看美國Macy‘s一流又瀕臨破產了。

但站在Sycamore Partners角度,這接盤俠呆的也太委屈了,剛簽完協議,收購標的就被摧殘的不像人樣,市值少說也被來了腰斬。然而就如我們開頭所說,在可能的鉅額虧損面前,很少有人能夠不翻臉的。

就在上週,Sycamore 把維秘告了,希望停止收購協議,理由是維秘違反了協議條款。然而這條款不是“不可抗力因素”,而是一項標準條款,“被收購方需要儘可能按過去正常的經營水準繼續經營”。英文原文是, “shall and shall cause its Subsidiaries to conduct the Business in the ordinary course consistent with past practice.”

是不是一臉懵逼?還,還能有這種操作?

是,收購條款裡疫情並沒有被排在不可抗力因素裡。也就是說,只要不是被收購方在賣了後,故意破壞自己的公司留給對方一堆爛攤子,由於市場因素、大環境因素等等導致的變化,是不足以停止收購協議的完成的。

關鍵是,這家公司又不想接盤,只好“近乎無賴“的把維秘告了,說“維秘全球關了1600多家,解散員工或者給近20%的員工降薪,庫存積壓太多,4月份連租金都不付了。”

但現在哪一家不是這樣的?哪一家又可以真正的“和以前經營狀況一樣”去運營自己的公司?憑良心說,這個鍋維秘真的背的起嗎?

  • 但在現金虧損前,不談良心。

寫在最後

2020年,經濟環境下滑,確實什麼么蛾子都能發生;給廣大投資者上的一堂堂教育課,印象太深刻了。

當經濟過熱、資本爆炒之時,為了利潤無數人願意鋌而走險,命都可以不要;而經濟下滑、資本冷卻之時,為了避免虧損,無數人也願意不要面子不要命。

在如此魔幻的世界,我們能不好好保護自己,不好好保護自己的資本嗎?在做任何投資前,希望我們所有人能自我拷問一百遍:是否考慮到並且能夠承擔極端情況,自己是否準備好了退路。


秋風落葉99999


真噁心,若大的中行,面對美石油期貨股市暴跌,視若無矚,沒有實行有效的應對措施,把所有損失強加於股民實是違法,股民們不是買的實體石油,如果遇期交割也是中行去實行與股民們無關,這種把責任損失強加給股民實屬霸王條款,希望投資石油寶的股民拿起法律武器,來衛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佔軍


原油寶是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按照報價參考對象不同,包括美國原油產品和英國原油產品。其中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WTI原油期貨合約”,英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並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幣(CNY)計價。


中行原油寶事件:

2020年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WTI2005合約出現“負油價”,-37.63美元。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WTI原油期貨合約上市以來第一個負值結算價。

4月22日,中國銀行連續發佈公告並作出情況說明。中行稱,按照與客戶簽署的協議,中行“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將參考CME官方結算價(CME按照北京時間凌晨2點28分至2點30分的均價計算當日結算價-37.63美元)進行結算或移倉。同時,鑑於當前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中行自4月22日起暫停客戶原油寶(包括美油、英油)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有市場人士測算,按照這一結算價,中國銀行“紙原油”客戶虧損預計在300億元。


中行原油寶事件的問題所在:

1. 投資者成熟度低。理論上,投資者對自己所購金融產品應具備一定的瞭解,除了國債無風險,其他都是有風險產品。本次發生鉅額損失的原油投資者顯然知道自己購買的產品有風險,只是沒有預計到風險這麼大,黑天鵝這麼黑。由此,投資者在開展投資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巴菲特強調的“能力範圍”,簡單一點說是不熟不投,要投資就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持續關注,在自身的風險可控範圍內進行投資。澎湃新聞調查顯示,120份問卷調查中, 14%的人(17人)並未有過任何投資史,剩下86%的投資者接觸過期貨、基金、黃金白銀、股票、理財產品、房產等投資領域,但其中真正接觸過期貨的投資者只有6人,佔5%。顯然,原油寶的投資超出了這些投資者的能力範圍。



2. 銀行職業敏感性缺失。4月8日,CME表示,正在對軟件重新編程,以便處理能源相關金融工具的負價格。4月15日,芝商所清算所再次提示了最近的市場事件增加了某些NYMEX能源期貨合約可能以負或零交易價格交易結算的可能性,並且這些期貨合約的期權可能以負或零的行權價列出。由此可見,從4月8日到4月20日, 中國銀行有時間對可能出現的負價格做出預案。由此我們看到,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2時-3時的分鐘線圖顯示,價格歷史性地從正值開始跌破0轉為負,是在北京時間凌晨2點08分產生的,接下來在僅僅20分鐘的時間內,一直跌到了凌晨2點29分最低點-40.32美元。20分鐘的應急決策顯然對交易員要求很高,如果有預案的話,損失會大大減小。甚至可能不會成為空頭狙擊的對象,也就不會出現“原油寶”事件。

3. 對投資者教育缺失。中國銀行對投資者告應該有關於標的資產、移倉、委託交易、先平後開、保證金交易以及同業原油的基本情況告知,但是顯然投資者教育是不夠的。首先自己就沒有及時跟蹤CME修改交易規則,自身職業水準有待提高。其次,在平時應儘量提高投資者認知水平,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個交易的平臺。澎湃調查顯示只有8%的投資者2019年或更早之前就已購買原油寶,92%的投資者今年才開始接觸,並且其中,今年3月入手原油寶的投資者佔55%,32%的人1個月都還未捂熱。65%不知道原油寶與期貨合約掛鉤,77%的投資者表示此前知道“移倉”一詞,還有23%的投資者表示不知道。


中行原油寶事件的教訓經驗:

1. 學會做一名投資者。“原油寶”事件不是告訴我們遠離投資,而是強調要學習做一名合格的投資者。脫離金本位制以來,現金不再是安全的代表。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個投資者。持有現金是跑不贏通脹最終被貨幣貶值吞噬的,因此,要學習投資,在自己安全邊際內進行投資。

2. 金融從業者要職業化。我國金融市場正在全面放開,“原油寶”不可能像“3.27國債”那樣阻止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我們要與百年經驗的華爾街競爭,個人專業素質不斷提升是中國金融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各金融機構要加強員工的繼續教育。

3. 金融教育實戰化。目前高校的金融教育基本上是紙上談兵。以金融專碩教育為例,2012年開始的金融專碩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從畢業論文形式來就,目前大部分還尚未突破學碩理論型的模式,同時很多教師都沒有金融從業經驗,這使得金融教育存在脫離現實、不能真正理解金融市場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