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不演义。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您带来收获。

今日话题:朝鲜


朝鲜这个名称由来已久,而最初的建国者,还是妥妥的商朝王室。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朝鲜都扮演着中原属国的身份,那么在汉朝将它灭亡之前,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一、箕子建国

关于箕子到底是什么时间建国,史学界多少有点分歧。有的说是箕子眼见纣王统治越来越残暴,早晚要断送成汤江山,于是率领一部分商民东渡,前往朝鲜半岛建国。另外一种主流说法,则是武王伐纣以后,箕子因为不愿做新王朝的臣子,于是隐居在山西的棋子山。后来经不住武王总是请他出山,甚至还亲自登门拜访过,于是率领5000商民一路向东,跑到了朝鲜半岛,建立了朝鲜国。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箕子像

但无论哪一个才是真相,但箕子建立朝鲜是没有争议的。后来武王派人册封箕子为朝鲜侯,算是从周王朝的角度承认了这个国家。因为箕子将中原的文化、农耕技术、医药、礼乐等等大量的中原文明带到了朝鲜半岛,所以当地的原住民开始改变旧有的习俗,变得同中原越来越相近。据考古发现,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发掘出大量半月形石刀,而这正是中国“龙山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器物。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箕子对于朝鲜半岛未来数千年的发展和文明推动有着无可比拟的贡献,但朝鲜上到王室下到民间却并没给予足够的尊重。于是,在公元1102年,当时的高丽王朝肃宗大发感慨:“我国教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之后开始在国都平壤修建箕子的墓祠,从此,箕子正式以朝鲜半岛的“教化之君”被列入祭祀对象。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箕子所建的朝鲜国,因其名被后世称为“箕子朝鲜”。公元前334年,中原地区发生了名为“徐州相王”的重要历史事件——因为周王室的衰落,各诸侯国君纷纷改称“王”,箕子朝鲜的国君有样学样也改了称谓。等到秦灭六国、陈胜吴广起义爆发,造成了中原地区大量流民产生,箕子朝鲜作为一方乐土吸纳了为数众多的燕赵齐等国属民。国力进一步壮大、文化也再次得到了增强。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二、卫满灭箕

汉朝建立,刘邦分封天下,燕地被封给了卢绾。但卢绾不久反叛,逃入匈奴。而燕国的宗亲卫满,则趁乱率领千余人逃到了朝鲜国。时任朝鲜王的基准对卫满很是喜欢,不仅没有没收他的部众,还将朝鲜以西百里土地作为卫满的封地,让他替自己守卫边疆。可惜,基准小瞧了野心勃勃的卫满。在自己的领土上,卫满大肆收留汉朝流民,积聚起强大的力量。

公元前194年,卫满上表,谎称汉朝派遣十路大军进攻,请求返回国都保卫。基准不知有诈,批准了卫满的要求,结果被卫满轻易拿下王都,自此,延续近千年的箕子朝鲜覆灭(公元前1120-公元前194年)。朝鲜王基准只带了几千人匆忙出逃,一路往南来到了马韩的地盘,将马韩覆灭,自称韩王。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身为汉朝属国,却被覆灭,按道理汉王朝应该有所行动,但经历了早期的多年内外动乱,当时的汉朝实在无力征伐,于是便承认了卫满所建的王国,史称

“卫氏朝鲜”。条件则是,卫氏朝鲜自认为汉朝的藩属外臣,为汉朝护卫边塞、配合汉朝与草原民族的商贸和政治活动。作为回报,汉朝给予卫氏朝鲜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而正是凭借着汉王朝的支持,卫氏朝鲜迅速扩张,将周边的临屯、真番等纷纷纳入自己的国土,巅峰时期,方圆千里尽归其有。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三、汉武灭卫

可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卫氏朝鲜的领导人野心也在膨胀。到了卫满孙子右渠继位以后,停止向汉朝称臣进贡,同时阻断了真番等国与汉朝的商贸活动。此举惹得武帝刘彻大怒,但他起初并未直接动武,而是派遣使者涉何前去规劝右渠老实恢复两国原有的关系。但嚣张跋扈的右渠哪里肯听?于是涉何在归国途中将护送他出境的裨王长杀死并上报武帝。这样的行为对于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来说,当然是有赏无罚了,涉何被任命为辽东都尉,负责前线的军事。

可惜,没等涉何屁股坐热,右渠便发兵突袭辽东,杀掉了涉何。此事被称为“涉何事件”,而这件事,也成为了卫氏朝鲜灭国的导火索。武帝征召天下有罪的囚徒编成军队,不到一年的时间,卫氏朝鲜灭国,朝鲜半岛北部正式成为汉朝疆域。此后,为了更好地控制当地,汉武帝设立四郡——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史称“汉四郡”。

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权益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