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我是吳鳳,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女醫生。從協和八年制博士畢業到紮根重症領域,時光已整整過去十二年。


重症醫學,是創造生命奇蹟的地方。不拋棄、不放棄,是重症人的座右銘。


大年二十九,我看到上海派出醫療隊馳援武漢的報道時,我就下了決心——若有需要,我一定去武漢。


口述 | 吳鳳

採編 | 肖冠華


重症醫學,是創造生命奇蹟的地方。不拋棄、不放棄,是重症人的座右銘。這些年,我與同事們並肩作戰,拯救病患,從死神手中搶下了許多生命。


重症醫學,也是時常告別的地方。縱使我們治病救人的武器越來越多,病情瞬息萬變,無奈遺憾常伴左右。


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可能很難適應重症的工作。我算不上什麼女漢子,白天走在無人的樓道里,夜裡穿過安靜的醫院長廊也會害怕。


但這些並不能否定我內心的強大。平日裡遇事冷靜果敢,信念堅定,愛較真、不服輸,愛琢磨等等的特質,足矣體現我的堅韌,足矣讓我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在工作上,許多技能不分醫護。我時常和護理同事們互相交流,一同練習,一起提高。因為在這裡,越是熟練的配合,就意味著為病人爭取的時間越多,然而時間就意味著生命。


我熱愛這份與死神競速的職業。每當科裡開展的新技術、引進的新設備的時候,我總是第一時間研究,漢化說明書、操作演練,又或者在實踐中精進,著了迷似的,樂此不疲。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穿著防護服的吳鳳。

大年二十九,我看到上海派出醫療隊馳援武漢的報道時,就下了決心——若有需要,一定去武漢。


我默默給自己列了三個理由:一來,我從小在湖南長大,後來又去北京讀書,湖北寒冷的冬天,我比身邊的廣東籍同事更容易適應。二來,科裡一位同事的腿疾未愈,一位同事的妻子正是孕期,而我只要說服愛人,大可從容上陣。三來,我出身寒微,靠國家助學貸款完成學業,回報社會,我義不容辭。


除夕下午,我正在家裡打掃衛生,看到院裡發出報名通知時,已過去半小時。我趕緊撥打了主任的電話,生怕錯過了出征。


我拉上我家先生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我又在附近的理髮店剪掉了長髮。兩個多小時,我整整打包了兩個大行李箱,紙尿褲就塞了半箱。到武漢後,我發現自己的應急準備做的還挺充分。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出發前已經剪短一部分頭髮的吳鳳。

我的長髮從高中畢業就陪著我,平時工作只要盤在頭上,一點不礙事。這次沒辦法了,必須剪短才符合感控要求。上了幾個班後,我發現由於髮量較大,防護服的帽子把頭勒得很緊,讓我很難受。

剛好得知幾位男醫生約好剃光頭,我就跟著一起了。大家都說我很勇敢,其實換做其他人,也會這樣做的。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吳鳳在隊友協助下剃了光頭。


無監測不重症。重症病房裡的各種監測手段提供著大量的訊息,是我平時救治病患的好幫手。在漢口醫院普通病區工作,一臺臺心電監測儀成為我們監測病情的窗口,而更細緻的臨床觀察幫助我們更好的做決定。


但無論硬件條件如何,醫生永遠離不開基本功,離不開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在我看來,語言、藥物、氧氣,應該算得上這裡治療的三大法寶了。


此刻,我身邊的患者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精神的安撫。於是,我耐心解答他們的疑惑,鼓勵他們勇敢面對;我叮囑缺氧的病人安靜休息、做什麼都慢點;我儘可能多待在危重病人身邊,因為我知道醫護的陪伴有時就是他們最好的良藥。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吳鳳醫生工作照片。


昨天值班,我協助隊友們完成了一例呼吸困難患者的胸腔積液穿刺引流術。由於置入的導管和需要連接的引流管不配套,我費了好大功夫在床邊做了改進。看著胸水緩慢流出,病人喘氣越來越順,心裡別提多開心


下班回到房間,才發現由於用力過大,一對大拇指起了水泡,疼的厲害。我真怕因此影響了後續的工作。幸好在隊友們的關心幫助下,經過冷敷已經明顯恢復了,並無大礙,大家可以放心。


此刻,我們的任務還在繼續,堅持就一定是勝利。我將繼續堅守,與隊友們並肩協作,見證更多的生命奇蹟。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吳鳳(右一)與隊友們參加全隊第一輪值班。


「援鄂日記」我是ICU女醫生,我願守護生命,見證奇蹟


圖/文來源 | 肖大夫的筆記本

審核 | 張廣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