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是什么意思?

冒蓝火的小农民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寓意着过了二月二雨水增多天气温度上升,万物复苏发芽开花,庄稼有个好收成,以前农村大多都会在院里用锅底灰围个麦顿的样子,里面埋上硬币和五谷杂粮,预示着仓满粮满的意思。




农民老于


你好,我们这里和你那里可能有区别,我们这里是正月二十五打粮囤和💰囤,叫做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龙抬头是打空囤,而且叫做套囤,一个大囤套一个小囤,意思就是说龙抬头了,囤也空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到了,农民的耕种也要开始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些风俗习惯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我们头也要理发了。我们这里男孩去年理的发,一直到过了二月二龙抬头了才能理发,否则就会死舅舅的传说,只要有舅舅的不过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是不会理发的。还有什么不出太阳,就要敲一敲门框,还念念有词的说,敲.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抗,敲.敲锅台金子银子自己来,敲炕沿什么的。那是我刚嫁到婆家时,看见婆婆敲我就偷笑,[可爱][what]?

还有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能在娘家过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不能看娘家的房梁,如果看到会死娘家娘,等等,你说可笑不可笑吗?

二月二早上打囤,要烙盒子,说什么早上烙盒子是铺囤底。中午要吃饺子,喝温面。喝温面不得瘟疫传染病。你说这俆话靠谱不靠谱啊?那挨哪里呀![what][偷笑]我看喝温面的意思是,二月二龙抬头了是春天也到了,寒冷离开我们了,天气暖和了。我的理解这才是喝温面的真正含义。不知对不对[微笑][微笑]。好了就聊到这里吧!希望[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农村卢老太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吃龙鳞饼、理发……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

“二月二”起源较早,据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代,还有“春龙节”、“春耕节”的别名。谚语常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实际跟古代对天象的认知有关系。

 古人仰望苍穹,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分别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叫做“二十八宿”,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

 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二十八宿”又被划分为四组,按照它们大致的模样,“四象”就产生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不难看出,东宫7宿正是被想像成一条巨龙。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接近子夜时分,代表“龙爪的星宿也现身了,这就是“龙抬头”。又恰逢春生机勃勃的春天,后来便衍生出“春龙节”等种种说法。

”二月二“的习俗非常多,各地都有所不同。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农业社会,蚕桑业占有重要地位。传说蚕神为女性,所以,古时设有先蚕坛,供皇后祭祀之用。所以,这一天,皇帝得‘亲耕’,皇后要主持蚕桑仪式。

人们从小到大总会经历很多节日,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不少传统节日的习俗都会多少跟饮食沾边。

山东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这里的豆萁跟“煮豆燃豆萁”里提到的不一样,而是一种炒或者炸的零食,做法挺简单。

“油炸豆萁”的原料很常见:面粉、鸡蛋、牛奶,再加一点儿盐和糖。先把和好的面放十多分钟,再在面板上揉匀,擀成薄薄的一层面皮,叠好、切条,再改斜刀切开。油烧到六七成热时下锅炸,变成金黄色后,豆萁香酥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盛盘即可。

而在北京,”二月二“是要理发的。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说法,说正月里剪头发对舅舅不好,所以在整个春节期间,人们都不会去理发。“二月二”就是禁忌被打破的一天,认为”二月二“理发代表着“龙抬头,走好运”,美其名曰“剃龙头”,实际上代表着对新一年交好运的祈盼。

有些老北京人还多半会在“二月二”吃一顿“盒子菜”,跟立春吃的春饼意思差不多,就是酱肉、肘子一类的吃食,用刀切成细丝,再配上几样家常炒菜,正如豆芽之类,卷进薄饼里就是了。

春是四季之始,意味着希望。“二月二”到了,农民们会“打囤围仓”,一边还要说着吉祥话,比如“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期待到了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民俗学专家高巍说,“二月二”跟惊蛰日期接近,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蛇虫。有时人们会在“二月二”到来后,在床头、水缸角落里开始,把灰一类的东西撒在地面上,一直绵延到屋外,叫做“引龙回”,期盼将毒虫们“镇住”。

无论是理发、驱毒虫,还是吃盒子菜、龙鳞饼,都是为了趋利避害,取一个“万事随心”的寓意。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人们已无须再靠过节来满足吃点美食的愿望,过节,过得其实是背后的那点老传统和文化味儿。

以上分享希望能帮到你。

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点赞,转发,谢谢!






乡下小发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的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

在古代:我们常把有雄才大略且精明强干的人,誉之为“龙”,反之则贬之为“虫”。又把能人即将委以重任,准备甩开膀子干一番大事业,俗语称之为“龙抬头”。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间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因此,这一天称之为春龙节。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农历二月二日左右,正值惊蛰、春分节气,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这就是春龙节的来由。 二月二日又称“龙抬头”,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以上解答,仅供大家参考!


大农圈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间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因此,这一天称之为春龙节。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大仓满就是大仓库都能被粮食装满,小仓流就是小仓都粮食装的流出来,寓意丰收。


精准三农加油站


二月二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春天来了,大地复苏,春暖花开,花鸟鱼香,这一天,向征新一年丰收在望,粮食堆满仓,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




阿豪a888


我们常把有雄才大略且精明强干的人,誉之为“龙”,反之则贬之为“虫”。又把能人即将委以重任,准备甩开膀子干一番大事业,俗语称之为“龙抬头”。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间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因此,这一天称之为春龙节。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凤阳521314


传统习俗中的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

我们常把有雄才大略且精明强干的人,誉之为“龙”,反之则贬之为“虫”。又把能人即将委以重任,准备甩开膀子干一番大事业,俗语称之为“龙抬头”。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间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



十八英里919


意思是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的美好愿望。大仓满,预示今年会有一个更好的收成,五谷丰登,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粮食的渴求。

因为二月二有着龙的传说,更有“惊蛰一梨土,春风地气通”的佳句,所以作为农家人,我们在这一天就比较讲究,会把我们农家人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今年能够更加美好,也对今年即将进行的春耕播种而激动着,祈求传说中的“龙”能抬头,然后下一场透雨,滋润土壤,让今年有个更好的收成!








苗族小锦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