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礙A股“入富”進展

本報記者 張煒

不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指數巨頭按原定計劃提升對A股的納入因子。2月21日晚間,富時羅素公佈全球指數系列部分指數評審結果。與市場預期一致,本次調整如期將A股的納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

按照計劃,A股“入富”分三步走,分別在2019年6月、9月及2020年3月,納入比例分別為可投資部分的5%、15%、25%。有分析認為,疫情無礙A股“入富”的進展,符合市場預期。外資秉持長期投資理念,而疫情帶給基本面的影響是短期的,對長期資金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公告顯示,富時旗艦指數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本次新納入88只A股,並對53只已入選的個股依據最新市值變動重新分類,1只個股被剔除出微盤股,以上變動將於3月20日收盤後生效。有機構稱,目前跟蹤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體系的資金約1.7萬億美元,被動掛鉤的指數基金規模佔比約80%至85%,按A股“入富”納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計算,短期內將帶來250億元左右的被動增量資金。

至此,兩大國際指數巨頭MS? CI和富時“納A”進程暫告一個段落。MSCI去年11月完成A股第一階段20%的納入計劃之後表示,進一步納入A股仍有4項問題需要解決。富時羅素此前表示,最終計劃是將A股100%納入,但需要滿足幾項條件,包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從目前28%的限額提高、互聯互通機制所覆蓋的股票範圍應增加等。

相關市場人士認為,隨著資本市場進一步雙向開放,在解決國際指數訴求方面有望取得進展,A股對外資的吸引力將不斷提高。如果能夠為海外機構投資者提供更有效的對沖工具,不排除MSCI今年拋出擴容計劃的可能。

A股被納入國際指數以及納入因子的提高,帶來的不只是被動資金。A股被納入這些國際指數意味著市場開放獲得外資的廣泛認可,會提升主動資金的配置意願。滬港通與深股通分別啟動於2014年11月17日、2016年12月5日,而北向資金大規模流入得益於2018年A股“入摩”的推動效應。截至2月21日,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10700多億元。其中,2018年以來的淨流入約佔68%。

正因為主動資金的配置意願增強,去年11月之後雖沒有“入摩”新的日程表,但北向資金呈加速流入。統計顯示,滬股通與深股通去年分別淨流入1566.33億元、1951.1億元,其中,去年12月分別淨流入383.08億元、349.86億元,佔全年的比例為24.46%、17.93%,均明顯高於月均流入量。截至2月21日,滬股通與深股通今年以來分別淨流入354.91億元、438.25億元。兩個月不到時間,北向資金今年以來的淨流入相當於去年全年的22.55%。北向資金不懼疫情衝擊,今年以來單日流入最多的恰是2月3日A股暴跌時,當日淨流入達199.32億元。

目前較為有利的是,一方面,疫情得到初步遏制,恢復正常生產的力度不斷加大,這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另一方面,近期A股行情強勢,創業板指2月4日至21日累計上漲約24%,賺錢效應較為突出。

A股在國際主要市場上仍處於估值窪地,境外資金配置比例較低,正處於加倉階段。有券商預測稱,未來10年外資持有A股的佔比有望從3%提升至10%左右,平均每年淨流入規模約3000億至4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