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軍事能力究竟如何?

絕世神僧大輪明王


三國演義,關羽,字雲長,生於東漢末年,出生于山西運城,在一個軍營中同張飛於劉備相識,之後桃園結義,劉備為大哥,關羽為老二,張飛為老三,成為兄弟,

後跟隨輔佐劉備開始起家,經人介紹,三顧茅廬,三請諸葛亮,得以臥龍先生,和北魏的曹操,東吳的孫權,經過大小戰役無數,得三國一份,就是蜀國,定都成都,

之後劉備派關羽鎮守荊州,最後失守,所言關羽大意失荊州,由此得來,要說關羽軍事能力如何,先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朱文醜,喜歡三國的,人人皆知,

文才能力方面,還過的去,荊州失守,死於非命,主要原因,關羽個性驕傲,除大哥劉備,就是諸葛亮他也沒放在眼裡,這也是他的缺陷,簡單概括。


巴黎街角A


關羽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否則知人善任的劉備也不會讓他鎮守荊州。劉備集團其實從未得到過完整的荊州,即使是劉備集團在荊州勢力最大時期,也不過是佔有半個南郡(江陵)、荊南四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半個江夏(夏口)。湘水劃界時,劉備讓出長沙、桂陽、江夏三郡給孫權。

到了樊襄戰役時期,關羽僅控制兩個半郡,兩個半郡能有多少兵力人口?關羽即使盡起荊州三郡之兵,也不過三萬兵馬。而曹操集團僅于禁一部,就有七軍三萬餘人。赤壁之戰曹操兵敗以後,為了應對孫劉聯盟的反擊,留下了六員大將(曹仁、樂進、徐晃、文聘、李通、滿寵)鎮守荊州一帶(巴謂曹公曰:“劉備據荊州,不可也。”公曰:“備如相圖,孤以六軍繼之也。”——零陵先賢傳)。關羽以孤軍獨自面對曹操留下的眾多名將不落下風,恰恰體現了關羽卓越的個人能力。

當初曹操袁紹官渡之戰,袁紹派遣大將顏良進攻白馬,曹操派遣張遼和關羽去解白馬之圍,關羽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使得曹操取得對袁紹的首戰勝利,關羽也因此一戰成名。而後關羽得知劉備消息以後,放棄曹操的高官厚祿,輾轉千里回到劉備身邊,則又體現了關羽的忠義無雙,陳壽在三國志中稱讚關羽和張飛說: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關羽的性格缺陷是什麼?

關羽也有致命的性格缺陷,這個性格缺陷是導致關羽身死的根本原因,陳壽用了一個四字成語評價關羽的性格缺陷:剛而自矜(剛愎無禮、驕矜自傲),關羽的個人能力很強,這也導致了高傲的關羽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裡。

據傳孫權派人來找關羽提親,想讓關羽的女兒和孫權的兒子聯姻,關羽居然說:“虎女焉能嫁犬子?”氣的孫權這才決定與曹操聯合一起對付關羽,襲取荊州。與關羽共事的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士仁都曾被關羽輕慢,從而導致他們對關羽非常不滿。(“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三國志)傅士仁只是一個將軍被關羽侮辱倒也罷了,而糜芳的妹妹是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可關羽照樣沒有給他這個皇親國戚面子,一直沒有給他好臉色。關羽發動樊襄戰役時,因為糜芳、傅士仁沒有及時供給出前線的軍用物資,關羽甚至說等打勝仗回來要把他們給治罪,使得他們非常的懼怕不安,這直接導致當呂蒙襲取荊州時,傅士仁、糜芳不戰而降。

其實江陵、公安都是易守難攻之地,假如不是關羽平時對他們侮辱太過分,他們肯定不會投降,他們如果不投降,完全可以堅持到關羽回師救援,可以這樣說,關羽失荊州,並非因為大意,而是因為自己的性格缺陷。

劉備的崛起是否離不開關羽?

劉備集團沒有關羽,勢力不可能發展這麼快,劉備集團,個人軍事能力最強的就是關羽,除了關羽,也沒有誰能夠擔當鎮守荊州的重任,因此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孫權都不敢窺伺。

劉備在進攻益州之時,幾乎調走了荊州所有的人才,整個荊州就只剩下關羽一個人鎮守,關羽一個人出色的完成了鎮守荊州的重任,才讓劉備得以奪取益州。假如關羽一直呆在江陵,呂蒙豈敢白衣渡江?一直到關於把荊州三郡的主力全都調到前線去了,呂蒙才趁虛而入,關羽依靠其卓越的個人能力使得劉備集團的聲威達到巔峰,劉備集團也因其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而陷入絕境。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休,降胡修,威震華夏,逼得曹操一度準備遷都,逼得曹操第一次和孫權聯合的是關羽,可使得荊州失守,隆中對化為泡影的也是關羽,對於劉備而言,可謂,成也關羽,敗也關羽。


二師兄聊歷史


不過題主的問題是關羽的軍事能力怎麼樣?上述的這些很大一部分基本上表現的都是個人能力,而且關羽在歷史中也一直被塑造成一員猛將的形象。軍事能力倒是表現的不多。不過我認為關羽的軍事能力也是不差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得出。

首先第一方面,我認為軍事實力主要包括將帥能實力、統領士兵的實力、統籌規劃、戰術謀略、戰場指揮等等幾方面。個人能力是要包含在軍事能力裡面的,你要想兩軍交戰之時,陣前雙方大將進行單挑,贏的一方對士兵士氣是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的,士氣一高,這場戰役就有很大的希望取得勝利,不是有句話叫“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關羽強,手底下的士兵也不會弱。所以在軍事能力上是要加分的。

其次第二方面,我們知道關羽並不是五大三粗有勇無謀的大將,他是愛讀書的,關羽熟讀《春秋》在三國演義和正史中都是有過記載的。讀書使人聰慧,多讀書頭腦也不會太差。所以在幹啥事之前,關羽也會進行一下思考分析利弊得失的,雖然稱不上是謀略,但是給他的軍事能力也是加分的。

另外第三方面,我們來看其中著名的“單刀赴會”和“襄樊戰役”,話說關羽鎮守荊州期間,表面是與蜀修好,其實私底下小動作不斷的,因為索要荊州不成,又不想撕破臉皮,於是就想以設宴為名綁架或者殺害關羽,我們看關羽的安排,一個人帶著周倉赴宴,又安排兵士埋伏在不遠處以便接應,既藐視對手又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而且最後走得時候還假裝醉酒拉著東吳的某個人直至登船(具體是誰我忘記了,反正就是個人質)。捨身犯險到全身而退。

最後一方面,我們來看威震華夏的“襄樊戰役”,在發動戰爭之前,先在荊州沿江地區設置烽火臺用於發現敵情報警用,再看對陣于禁時用計水淹七軍、活捉于禁、斬殺龐德。嚇得曹操差點遷都以避鋒芒。雖然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這是多方面的的因素造成的,這裡我就不延伸分析了。不過軍事能力在這裡是有體現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關羽的軍事能力不強但是也不差,至少比很多武將強,他錯就錯在為人性格太過孤傲,他以為每個人都是正人君子在戰場上進行正面交鋒,但是他不知道其實有很多像呂蒙一樣的小人。雖然丟了荊州被很多人罵,但是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舊人何時歸


關羽在軍事才能不能說是一流,最起碼也在二流中等。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流的叫軍事家,除了軍事上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懂政治,因為軍事永遠服從於政治。但從東吳拒婚這件事上看就缺乏政治理念。而且其人驕傲,剛愎,乃為將大忌,所以說他是二流。


大家對關羽的印象與崇拜普遍來於三國演義,裡面的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等著名典故。三國志中世人對其評價:

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大家對其評價是萬人敵,項羽曾說劍法乃一人之敵,兵法才是萬人敵。說明了關羽在大家心中除了個人武力,兵法也是很出眾的。


在當陽長坂坡,大家大多記住了翼德之吼。當時關羽所率領的水軍,因為不是曹操追擊的重點,所以得以避開強大的曹軍鋒芒。但是,在撤退時,關羽與曹操多位大將展開了正面交鋒。 據《三國志》有關資料,在襄陽撤退時,關羽就與樂進交戰;在尋口(今湖北安陸市西南),關羽與文聘、樂進交戰;在漢津,與滿寵、徐晃交戰,還被文聘燒了輜重,在荊城(今湖北鍾祥縣南)又被文聘燒了船隻。 關羽與曹軍所發生的戰鬥,是劉備等人這次大撤退中遇到的最頑強抵抗,儘管關羽的主要任務是撤退,並不需要與曹軍發生正面衝突,但是,關羽的抵抗依然被曹軍所重視,這點從文聘因在尋口討伐關羽有功而被加官進爵足以看出。在尋口與關羽作戰之後,文聘被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 樂進、文聘、徐晃、滿寵都是曹操的大將,關羽與他們交手之後,能夠繼續與劉備進軍夏口,說明了關羽是一位具有很強的指揮和作戰能力的將軍。

羅貫中的話總結下: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四分!”


懦殺


三國時期裡,各路英雄出世各顯手段才華,無數豪傑相互競爭,就連有名的武將也是很多,猛將如雲的三國猛將裡,有許許多多都有很出名的戰績戰功,但是被後世人崇敬,被敬稱為武聖的他,我們對他的印象,更多的是他的義,他的勇,非常體現出他戰績的事件卻不大熟悉,那麼就是這樣的關羽,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其實在我看來,關羽不僅是個有殺敵勇猛,武功強大的武將,更是一個十分有戰略頭腦的武將,他有他自己的一套作戰系統和風格,形成完善的一套戰術思想,不僅僅是隻會看硬實力的將軍。就是這樣一個高智商,高情商,武力還高強的武將,想必軍事才能肯定是不會差的,更多的,是被他身上更閃亮的東西遮住了。

他最典型的思想,就是殺首領的思想,這在中國的古代,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擒賊先擒王,殺敵先殺將,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說起來是很簡單,要用到實際的戰爭戰場上,就非常的困難,這種軍事概念,在現代也被稱為是斬首攻擊,因為是首領將領在指揮,只要把頭給斬了,敵人的行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指揮癱瘓,十分快捷有效。

其次,就是會利用地形,人心等優勢,建立防禦來抵抗或者減緩敵人的攻勢,再配合己方的軍隊配合作戰,能省出很多的人力物力,達到防禦最大化的效果,這也是現在常用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這種利用戰略防禦,配合作戰的戰略思想,在當時是很少見的,就像他在阻擋曹操時,援軍一直被他阻擋在外面無法救援,達到用少兵力牽制住大批主力的效果,使得最後的周瑜,在攻打南郡時,得到了很大的幫助,以至於最後是成功攻城,功勞還是很大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關羽的軍事才能了。

最後一個,就是會發展不同的兵種,我們都知道,關羽用計,水淹了七軍,使得襄樊的戰鬥,取得的戰略基礎。他不僅重視陸地軍隊的發展,要大力培育的一批優秀的水軍,後來展開北伐,關羽的水陸兩軍同時進攻,產生了奇效,當水軍能發揮效果時,一定能取得想不到的威力,可以把敵人打得反應不過來,這也是他先進軍事能力的體現。

作為將領,不僅要實力強大,更要用強大的思想頭腦武裝自己,這樣才能與別人有差別,更優秀,所以說,關羽的軍事才能還是很強的。


修行有毒


雖然關羽的記載很少,但從這些記載卻可以發現,關羽是一個擁有一整套完備的,且非常超前的軍事思想的將軍

關羽的軍事思想,我歸納了以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斬首攻擊”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概念是由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提出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首要目標的“癱瘓攻擊”,亦稱“斬首攻擊”。

而早在東漢末年的關羽,就已經深諳以消滅敵方指揮系統,使敵軍整體癱瘓為目標的“斬首攻擊”,並且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嘗試。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徐晃)又從破顏良,拔白馬。

很多人將白馬之戰理解為關羽一個人單騎衝殺顏良的千軍萬馬,而後將顏良斬殺,且不說這樣並不現實,這樣去理解也實在是低估了關羽在這一戰中所表現出的超前的軍事思想。

實際上白馬之戰,是關羽張遼徐晃三個人一起打的,關羽張遼是先鋒,手裡都有軍隊,徐晃手裡也有軍隊,三人是帶著軍隊一起對顏良發動進攻的,而在這三人中,表現最好的卻是關羽,為什麼?

因為關羽充分發揮了他超前的“斬首行動”思想,在進攻過程中,關羽從一開始,就是以攻擊顏良軍隊的指揮系統為目標,指揮軍隊朝著顏良指揮系統發起猛烈衝擊,經過沖殺,終於發現了顏良的指揮系統後,關羽當即單騎衝入大軍之中,將顏良斬殺,而後策馬而還,這一次”斬首攻擊“使顏良軍隊陷入崩潰,曹軍因此輕鬆獲勝,這是關羽“斬首攻擊“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完美表演。

【2】擅長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

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這是關羽又一個超前的軍事思想,這主要體現在南郡之戰中,在這一戰中,為了分擔周瑜的壓力,關羽擔任了“絕北道”的任務,阻擋曹操派援軍支援曹仁。

關羽手裡有多少軍隊呢?

劉備全軍兵力也就不足2萬,劉備要去平荊南還要找周瑜借兵2000,可見劉備軍兵力確實捉襟見肘。

那麼在這種情況,刨除劉備軍留守的兵力,劉備平荊南的兵力,劉備派張飛協助周瑜作戰的1000人,關羽的兵力確實應該蠻少的,雖然按記載來看周瑜後來也有派吳將蘇飛前往援助,但關羽絕北道的總兵力應該也就撐死幾千人。

用這麼少的軍隊,去阻擋曹操不知道多少的援軍,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嘛,而關羽居然打的非常出色!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

曹操首先派出的是李通,李通並不是演義裡那個被馬超秒殺的廢物,歷史上此人也是一個非常能打的將軍,戰績如下:

太祖討張繡,劉表遣兵以助繡,太祖軍不利。通將兵夜詣太祖,太祖得以復戰,通為先登,大破繡軍。

即斬紹使,送印綬詣太祖。又擊郡賊瞿恭、江宮、沈成等,皆破殘其眾,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時賊張赤等五千餘家聚桃山,通攻破之。

李通,這個人很能打,而且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是“率眾擊之”,而且看記載周邊還有“諸將”,有多少軍隊不知道,但至少應該比關羽的幾千人多不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勇將,帶著比關羽多不少的軍隊,去打關羽的幾千人,最終結果卻是——

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死了……沒通過去就死了,怎麼死的,不知道,受傷死的,過不去鬱悶死的,都可能,反正關羽成功擋住了李通。

關羽是怎麼完成這個奇蹟的?

關鍵就在那句——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

看到沒有,關羽在這裡再次體現出非常超前的軍事思想,佈置了很多防禦工事鹿角來遲滯敵軍的行動,導致李通不得不親自下馬拔鹿角,而且只能“且戰且前”緩慢行軍,關羽就是這樣利用防禦工事一步步遲滯並打擊敵軍,使李通軍隊始終難以通過,最終李通本人死去,李通軍失敗。

這樣的勝利,可以說是奇蹟。

(樂進)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由於得不到援軍,曹仁的兵力顯然不夠用,在最窘迫的時候,面對周瑜數千先鋒時,只能湊出300人迎戰,最後自己又可憐到只帶幾十騎兵出去救人。

總之,南郡之戰,關羽成功阻止了曹軍的援兵,使曹仁不得不在沒援軍的情況下迎戰周瑜,最終失敗,南郡之戰可以說關羽居功至偉。

——————————————————————————————————————

注:

有人將下邊這段也算入絕北道

(徐晃)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

但按“漢津”這個作戰地點來看,這講的應該是長坂坡之戰中,徐晃與滿寵攻擊在漢津接應劉備的關羽。

那麼戰鬥的結果如何呢?如果徐晃和滿寵真的贏了,肯定要記一筆吧,結果沒記,再加上關羽後來確實成功接應了劉備,可見徐晃和滿寵應該是沒贏,被關羽擊退了。

——————————————————————————————————————

除此之外,關羽在其他情況下也體現出了擅長利用防禦工事的傑出才能,比如

羽北圍曹仁,呂蒙襲而據之。羽曰:“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水經注》

關羽在荊州期間,重新修築了江陵城,使江陵城變得堅不可摧,可惜關羽自己並沒有能品嚐到這堅城的好處,結果是便宜了吳國,後來曹丕三路伐吳,吳將朱然憑藉關羽修築的江陵城進行防禦,結果是——

朱然憑藉關羽修築的江陵城防,以區區5000人擋住曹魏數萬大軍圍攻,名震敵國。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也曾經利用防禦工事作戰——

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

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

在徐晃援軍到來後,兵力處於劣勢的關羽,又再次佈下鹿角防禦工事,希望以此阻止徐晃,為攻下樊城爭取時間,但遺憾的是,由於之前孫權已經決定背盟,徐晃將背盟書信射入關羽軍營中,關羽軍遂軍心渙散,在兵力處於劣勢,且軍心渙散的情況下,又是面對徐晃這樣用兵機變百出的名將,關羽實在是無力迴天,最終戰敗,不得不解除對樊城的包圍,當然之後關羽依然包圍著襄陽,直到孫權背盟偷襲,關羽丟失大本營,才不得不徹底解除對襄樊的包圍。

【3】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

關羽另一個超前的軍事思想,是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關羽鎮守荊州後,就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水軍,用來配合之後的軍事行動,這樣超前的軍事思想,為之後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輝煌打下了基礎。

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對此,曹魏的名臣溫恢已經看出端倪,他認為訓練了水軍,且精於水戰的關羽,會抓住“水生”的大好時機進軍,給與曹魏致命一擊,這個說法, 正是關羽籌備多年的作戰計劃。

看到“水生”的大好時機,關羽當即率領3萬多機動兵力,水陸並進展開北伐。

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

曹仁坐擁猛將龐德,並且與關羽進行了一次野戰,龐德還射中關羽額頭,但是最終結果卻是曹仁被圍困於樊城之中,可見陸戰結果是曹仁軍大敗,不得不倉皇逃回樊城。

關羽首戰取勝,將襄樊團團包圍。

面對這樣的危機,曹操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領七個軍支援曹仁,一個軍大概是5000人,于禁七軍有3萬多人,此時光于禁自己的軍隊數量估計就超過了關羽,再加上曹仁軍隊,曹魏軍隊對關羽處於優勢,面對優勢兵力還是進攻,關羽將如何進一步展開攻勢呢?貌似,很難繼續進展了吧?

然而,接下來,奇蹟就出現了——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

關羽的策劃發揮了威力,正是看出”水生“的是進攻的好時機,關羽才會發動北伐,這樣的情況,早在關羽預料之中,於是在漢水溢出後,關羽當即將殺手鐧由陸軍轉換為水軍,關羽率領的軍隊都是經過訓練後,水陸兩棲都能作戰的“海軍陸戰隊”,關羽改陸軍為水軍,親自率領水軍乘坐大船,對著被大水圍困,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龐德發動猛攻,這樣的仗,贏的那是輕鬆加愉快,相當於獵人在籠子外邊對著籠子裡的野獸射擊,簡直爽飛了是不是?

結果是龐德雖然死戰,但依然被俘,最終不屈被殺,而曹操看重的于禁此時卻是貪生怕死,像樣的抵抗都沒做,就投降了關羽,最終關羽幾乎無損滅掉了于禁的七個軍,俘虜了3萬多人。

這一仗打的簡直是漂亮的飛起,關羽預料到曹魏援軍必定會被水淹,抓住時機進攻,而後將提前訓練好的無敵的海軍陸戰隊寄出為殺手鐧,化陸戰為水戰,最終將被大水包圍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龐德一網打盡,兵不血刃消滅敵人七個軍。

哪怕在之後,在陸地上關羽被徐晃擊敗,不得不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後,關羽依然利用水軍發揮作用。

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陸上敗了,關羽照樣用水軍隔絕襄陽,然後繼續包圍襄陽,怎麼樣,厲害吧?

要不是孫權後來背盟偷襲,曹魏還真的拿關羽沒辦法,估計關羽接下來可以收攏軍隊,一口氣拿下襄陽,然後據守襄陽,這樣曹魏估計真的很難拿回襄陽。

由此來看,關羽水陸兩棲協同作戰真的是玩的太刺激了,是不是?令人神往啊。

【4】重視煽動敵人內部矛盾

時有京兆全禕,字德偉,自以代為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

侯音以宛叛,略傍縣眾數千人,仁率諸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闢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

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曹魏內部發生多次叛亂,其中第一次明確是為了響應關羽,第二次也跟關羽脫不了關係,第三次則是關羽一手策劃的,第四次估計也是關羽策劃。

關羽煽動策劃了曹魏內部多次叛亂,不自己出手就對曹魏造成嚴重打擊,不得不佩服關羽的策反能力。

【5】重視生命,絕不放棄生命

上邊4點都是關羽的超前軍事思想體現,但要說最超前,最讓我佩服的,還是這最後一點,那就是關羽對生命的重視,已經遠遠超過那個時代。

陳壽說關羽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這就是對關羽重視生命思想的最好體現,對待地位卑微的士兵們,關羽做到了”善待“,這就是關羽的思想,哪怕地位再低的人,也是人,都要一律平等對待,重視他們的生命,重視他們的權力。

對自己人是這樣,那對敵人呢?

也是一樣的。

關羽俘虜曹魏的三萬軍隊以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首先,坑殺虐待之類的事情自然是完全沒有,但令人更震撼是下邊這個記載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一下子收了這麼多俘虜,自然吃的不夠用了,要是一般人,肯定覺得那就讓俘虜餓著吧,反正是俘虜,對不對?

可關羽不能容忍,俘虜也是人,也是爹生娘養的,怎麼能這樣對待俘虜?於是關羽居然為了這些俘虜不捱餓,去擅自拿了孫權軍的糧食,導致了孫權的憤怒。

為了俘虜的生命,不惜得罪盟友,我看了以後,有種無語的感覺,但是內心確實被深深震撼了。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關羽後方遭到偷襲,引軍撤退後,關羽手下士兵妻子都被俘虜,這時候士兵失去戰心,結果都散了,你覺得,是那麼容易散的嗎?如果關羽下令對逃亡者當即殺戮,估計就不會如此,可是善待士兵的關羽,不忍如此,寧願士兵散盡,也不願意對自己的士兵下手殺戮。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接下來,關羽開始了人生最後的旅程,直到最後關頭,重視生命的關羽也絕不願意放棄生命,他用盡各種手段,想要回到四川,去找劉備,繼續為劉備效力,但是懼怕關羽的孫權,下令進行了瘋狂的地毯式搜索,經過兩個月的瘋狂追殺,關羽終於被孫權軍圍困。

最後關頭,我們很驚奇地發現,並沒有什麼關羽進行抵抗,臨死前殺幾百人,再壯烈自殺這樣的記載,對比一下項羽傳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乃自刎而死。

項羽在最後階段,已經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建議,決定自殺的情況下,還是拉了幾百個漢軍做墊背,然後才自殺。

而關羽呢,卻是很平靜的被俘,而後被處死,並沒有進行什麼抵抗。

我曾經為項羽臨死前的表現傾倒,也不理解關羽為何不進行抵抗,為什麼不殺幾百個吳軍士兵然後自殺,來個壯烈呢?

直到我瞭解了關羽和項羽對生命截然不同的態度後,我才明白了。

關羽對生命的態度,我之前說過了。

項羽呢?

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

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

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遂西屠燒咸陽宮室,所過無不殘破。

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項羽對生命的蔑視,對生命殘酷的殺戮,與關羽對生命的重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是由於對生命截然相反的態度,所以到了最後一刻,項羽選擇殺幾百個人給自己做墊背再死。

而關羽,到最後一刻,知道抵抗已無意義,再多殺人也無任何意義,所以選擇了束手就擒,平靜迎來人生的最後一刻。

誰更值得尊重呢?

我只能說,個人認為,就憑關羽對生命的尊重,他無愧於”武聖“之稱。

最後總結一下,個人心中的關羽,就是一個軍事思想極為超前的名將,他懂得發動“斬首攻擊”,擅長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重視煽動敵人內部矛盾,擁有這些超前軍事思想的關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更難得的是,關羽重視生命,絕不放棄生命,因為這一點,其他人只是名將,而關羽,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武聖”。



邱寶


關羽 別稱美髯公、關公、武聖、壯繆侯。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曾善讀《春秋》一書。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

關羽 既然被封侯,崇為“武聖”肯定有了不起的本領,軍事能力更是超出眾人一籌。

首先 勝於禁,殺顏良。建安五年,關羽不得己降曹操,時日,出奇不意,闖進袁紹兵營斬殺名將顏良。並且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與曹仁之間軍事衝突升級,關羽形勢不斷佔上風,把前來救授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滅,成功包圍樊城。從此關羽勝名,遠播各國。

其次 鎮守荊州。荊州是戰略要地。蜀國得荊州後,劉備派關羽守之。以關羽董督荊州事,授權掌管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平安鎮守多年,令東吳懼之。

雖然關羽的軍事能力在當時雖不是頂尖的水平,但是也稱得一流中層水平。


歷史天平


說起關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是忠肝義膽的典範。

早年的關羽,因為殺了人而逃離家鄉,前往涿郡躲避,公元(184年)劉備在鄉里募兵以保衛家鄉免遭黃巾軍的掠奪,張飛和關羽前去。

可以說關羽異常驍勇,後來劉備佔領荊州,留關羽駐守荊州,孫吳背棄盟約,攻打荊州,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一失,劉備從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有利條件。

關羽優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忠心,勇武,缺點是自負,不聽忠言。正是他的這個缺點導致他兵敗被殺。

從斬顏良這裡可以看出關羽武藝高強,從大意失荊州也可以看出關羽勇氣可嘉,但謀略不足。所以我認為關羽衝鋒陷陣可以,指揮軍隊,運籌帷幄,這些事還是得靠孔明。

以上是我的觀點,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歷史精神


關羽的個人武力,一直被後世當成“武戰神”崇拜,一把青龍偃月刀也在羅貫中的筆下,面對曹魏和江東,都是“輕風掃落葉”。

 

個人氣節上,關羽無可挑剔,要不然三國以後,唐、宋、明、清的歷代皇帝也不會給他建那麼多的關帝廟,表彰其忠君愛國。在為將的統帥層面,關羽也有較好的戰術修養,行兵佈陣還是講究方式方法,也不是一味地蠻幹。劉備將關羽放在荊州獨當一面的時候,關羽的指揮才能就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原因有三~

 

其一,雖然蜀漢和東吳是盟友,但關羽開始時也警惕東吳下黑手,在江陵建立了完備的烽火臺防禦城防。

 

其二,蜀漢與東吳聯姻時,關羽一直保持清醒頭腦,從來沒有因為孫權是大哥的連襟,就對其客客氣氣,反而一直對東吳採取高壓態勢。因為關羽很清楚,東吳把孫尚香嫁給劉備打得是荊州的主意。

 

其三,重視水路兩棲配合作戰,關羽從中平元年的黃巾起義開始,就是陸軍出身,獨立統帥荊州軍以後,根據湖北的水網環境,投入大量資源,訓練出一隻戰力驚人的水軍,這也是關羽能水淹七軍,敗於禁的重要資本。

 

關羽從個人講是君子,有忠義大節,但是,作為荊州統帥,他的性命關乎整個荊州軍,犯的大忌也有三。

 

一是,不會用人,同時,更不應該在得罪人以後,還把極為重要的後勤生命線交給對方。要知道戰局翻轉,這個人很可能會要了關羽和荊州軍的命。糜芳早年曾經傾家蕩產投靠劉備,並助劉備一一臂之力拿下徐州,對於劉備有大恩,同時糜芳還把親妹妹嫁給了劉備,對於蜀國政權來說應該算是一個根正苗紅的人,但關羽心高氣傲,在獨掌荊州大權以後,放任情緒,沒事就責罵糜芳,還看不起他。你說責罵也就算了,但為什麼要在自己北伐曹魏的時候,讓一個對你心懷怨恨的人來守自己的後路——江陵城防呢。

 

二是,在大哥劉玄德進攻漢中即將稱王的關鍵時刻,為了策應陝西戰場,關羽進攻樊城,從東線牽制曹軍,這本沒有錯,但是,他在連續大敗於禁、曹仁以後,不是去鞏固戰果,收縮戰線,反而繼續北進,結果中了東吳呂蒙的偷襲,失去了荊州地盤。此一戰影響巨大,不止喪失了荊州大片土地,還直接導致蜀漢的實力一落千丈,成為了三國中最差的王國。

 

三是,作為統帥,關羽要知道,他的性命不止是他自己的,同時也是整個荊州軍的,荊州軍和川軍是蜀漢的兩條腿,失去荊州就等於蜀國失去了右腿。此時,即便關羽敗走麥城,也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回到四川,將來還有可能再打回來,但是,關羽選擇了做項羽,做蓋世英雄,不肯“小不忍則亂大謀”,只求忠義,結果斷送了蜀漢的東線屏障。





米缸摟著麥芽糖


關羽被稱為“武聖”,為眾人所拜,三國當中的一員猛將,那對於關羽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從四個軍事事件來分析它的能力。

一: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彼時關羽與劉備失散,被曹操待為上賓。曹操感佩關羽是個人才,準備收為己用。關羽為報曹操人情,在一次戰鬥中親手為曹操斬殺了敵軍兩位猛將,頃刻間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也就是顏良文丑。當關羽聽到大哥劉備還活著的消息時,他找到劉備的兩位夫人毅然決定與大哥回合,於是便有了過五關斬六將事蹟,一路曹將莫敢擋。\r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關羽個人武力很強,具有很強的單兵作戰軍事素質。

二:降於禁,水淹七軍。據三國志記載,關羽率軍攻擊曹仁,曹操派于禁率兵援助,此時曹軍多於關羽,形勢不妙。而關羽利用大雨,打開堤壩引洪水氾濫淹沒于禁軍營。從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r

此事可以看出,關羽具有很強的臨陣對敵能力。能夠在困境中想出妙計,說明他是一個有謀略的人,不只是一介武夫。這也體現了他一項很重要的軍事能力——智謀。\r

三:統兵荊州。劉備派遣關羽鎮守荊州。在關羽鎮守荊州的六年中,軍民同安,民安思治,軍隊戰鬥力強悍,百姓富足安樂。這體現了關羽的統軍指揮能力與政治協調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