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对中晚唐时期的危害有多大?

调侃历史


回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并非只有唐朝存在着宦官专权问题,东汉、明朝的宦官之祸也非常严重。但是宦官干政持续时间最长,对于王朝的影响程度最深的,非唐朝宦官莫属。但是在唐朝前期,能够很明显的看到宦官干政的作用微乎其微,然而随着唐王朝由盛转衰,中后期宦官势力迅速崛起,如日中天,最终酿成了宦官之祸。

大唐盛世,多少文人墨客抒发情怀,感慨万千的时代,然而盛世一过,就是无边的黑暗。安史之乱后,皇帝的生杀立废都掌握在权宦手中,天可汗李世民的后人被人如此的欺凌,真是令人不禁叹息。宦官李辅国拥立肃宗即位,肃宗封其为郕国公,让其执掌兵权,开唐代宦官掌兵之先河。肃宗病重,皇后张氏欲与李辅国争权,李辅国甚至在肃宗床前将张皇后斩杀肃宗也因此惊吓而亡。


代宗即位,尊李辅国为"尚父",李辅国甚至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怀恨在心,联合程元振将其刺杀,然而李辅国死,程元振立,还是宦官说了算。程元振之后,又有窦文场,霍仙鸣执掌神策军,至此,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的控制权,皇帝的生杀立废就掌握在了宦官手中,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等人一个个粉墨登场。宪宗、敬宗被杀,文宗、昭宗被执,太子亲王被杀被废者更是比比皆是,纵观唐代宦官,自中唐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团,决不允许权利旁落,集团内部相恨相杀,但上位的都是集团内部,一个权宦倒下去,另一个权宦站起来。历朝历代,前辈后辈,无人能与唐代宦官相比。

皇帝听太监的话。结果就把整个皇宫大内甚至是中央都弄得乌烟瘴气。而中央又是全国的中枢机构,所以啊,宦官专权实际上影响的是全国的范围。他的弊端比起藩镇割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如此啊,晚唐时期的宦官专权还有一个与其他朝代都不一样的特点,就是宦官和朝堂上的大臣相勾结。一个主内在后宫、一个主外在朝堂之上。真是把小皇帝忽悠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了。于是啊,皇帝就成了摆设。朝臣你争我夺,互相争风吃醋。由此在朝堂上形成了一种恶劣的政治现象。就是党争。

简单来说呢,就是朝堂上的人分成两拨,大家为了权力互相対撕。先是打口水仗,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对喷”,接着呢,就赤膊上阵。打群架。最后甚至到了,明枪暗箭、你死我活的地步。你说这个时候,朝臣都在党争,那还有人管理朝政吗?最终受苦的是谁呢?肯定是老百姓啊。而百姓又是社会的基础。这样唐朝更是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大老二爷


结论: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臣僚党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唐朝最终的灭亡。而这三面,在小编看来,宦官专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他两方面。

引言:

宦官专权困扰了很多朝代。汉朝、唐朝、明朝的最终灭亡都与宦官专权脱不开关系。唐朝自唐玄宗开始,宦官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安史之乱后他们成为了一股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一步步的把李唐王朝推向了深渊。


分析:

  • 宦官之所以能够成为一股政治力量,是因为皇帝信任

宦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人。与臣僚相比,皇帝更信任这些身边的人。于是,宦官就成为了皇帝用来制衡大臣的一股力量。那宦官为什么可以如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呢?

1、同大臣相比,宦官从小就陪伴在皇帝的身边。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们就伴随着皇帝的成长。这种从小到大的接触,让他们比大臣们要显得亲近。就拿明朝的王振来说:

王振,蔚州人。少选入内书堂。侍英宗东宫,为局郎。

从明英宗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他就侍奉英宗。这种亲密关系是很难被替代的。

2、与大臣不同,宦官更喜欢迎合皇帝。很多忠诚耿介的大臣会指出皇帝的错误,这也是一个王朝能延续发展所必须的。可这样一来,那些不明事理的皇帝自然就会怨恨大臣。宦官不同,很少有宦官去指出皇帝的问题,他们做的更多的事情是放任皇帝的错误,陪着皇帝一起犯错。所以皇帝也更愿意接近他们

3、官宦的身体缺陷加强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在皇帝看来,宦官连生育能力都没有,即便有了很大的权力也无法传承。既然如此,他们就不会有太大的权力欲望。可是皇帝想错了,很多宦官的权力欲望大到无法想象,他们不仅想掌权,甚至还想把皇帝取而代之。

  • 宦官在政治上中所承担的角色

宦官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在不同时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他们在正常情况下又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呢?

1、信息的传递者是宦官所承担的重要角色之一。这种信息的传递者分为两种,一种是代替皇帝向外传递消息,另一种就是当做外臣的内应,把宫中的消息传递出去。宋太宗之所以能够在宋太祖死后及时知道消息,立即赶到宫中继位,就是因为他与宦官相互勾结:

继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顾。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宠遇莫比。

2、宦官除了是信息的传递者,很多时候他们还充当皇帝的耳目。皇帝利用太监来监视臣僚,以便了解到臣属们的动向。明成祖朱棣所建立的东厂,就是由太监担任厂公。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可以肆意的捉拿臣民,有着极大的权柄。

3、还有一种比传递信息,充当耳目,更牛的宦官。那就是直接担任重要的朝廷官职。这些宦官拥有着与大臣们平起平坐的身份。唐朝后期,在平定黄巢起义中立有大功的杨复恭就担任过枢密使一职:

杨复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杨复光从兄也。宦父玄翼,咸通中领枢密,世为权家。复恭略涉学术,监诸镇兵。庞勋乱,战有功,自河阳监军入拜宣徽使,擢枢密使。

  • 唐朝宦官的发展轨迹

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宦官专权自然也不可能。他们也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

1、从唐中宗开始,宦官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唐中宗时代宦官的人员得到了扩充,一直发展到3000人。但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走向政治舞台。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宦官开始走向政治舞台:

杨思勖,罗州石城人,本苏氏,冒所养姓。少给事内侍省,从玄宗讨内难,擢左监门卫将军,帝倚为爪牙。

这个杨思勖应该是唐朝第一批走向政治舞台的宦官。

2、安史之乱后,太监开始拥有重要的政治地位。这个时候开始,太监已经不再安心只做一个皇帝的侍从。他们开始干预政治,唐朝的大太监李辅国就是这个时期的典范人物。他谋害宗室,嚣张跋扈,权力极大:

帝还京师,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使,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使,少府、殿中二监,封成国公,实封户五百。

李辅国让太监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候开始,太监成为了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已经不简简单单的是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力量。他们甚至变成了一股可以决定朝廷走向的政治力量,就连皇帝的废立都在他们的手中掌握着。

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

这是唐顺宗到唐宪宗的一个政治变迁,而这一次的皇帝的更换,就是由太监做主导的。

  • 唐朝中晚期宦官的负面作用

太监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他们所起到的负面作用是多方面的。

1、财富的聚敛,使得老百姓备受迫害。当太监们有了权力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富有。因为物质的欲望,是人类的初级欲望。大太监鱼朝恩就敛财无数:

又万年吏贾明观倚朝恩捕搏恣行,积财钜万,人无敢发其奸。

2、迫害正直的官员,阻塞皇帝的视听。为了便于他们发展自己的势力。宦官们会去迫害正直的官员,把官场变得黑暗,他们就可以方便行事:

李石辅政,棱棱有风岸,士良与论议数屈,深忌之,使贼刺石于亲仁里,马逸而免。石惧,辞位,士良益无惮。

这是唐文宗时代,仇士良陷害忠良的记载。据历史记载,他先后害死过两个王爷、一个妃子、四个宰相。

3、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不顾朝廷的利益,引发朝堂动荡。以永贞革新来说,唐顺宗想要通过改革消除朝中的弊端。但这些改革触及到了宦官的利益,于是把皇帝废掉,立了一个新的皇帝。

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曰太上皇。

永贞革新的失败,意味着太监的权力到达了可以决定皇帝废立的程度。

4、勾结藩镇。唐朝到了中晚期的时候,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藩镇势力都要受制于宦官。更有甚者,有些藩镇还是由宦官来决定的:

至慓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强藩,则争出我门。

这是《新唐书》上对宦官势力之大的一个总结。可见到了中晚期的时候,宦官势力庞大的一个什么地步,就连手握重兵的藩镇都要去讨好这些阉人。


结语:

唐朝的灭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是亡于权宦的。这些宦官他们除了要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之外,还要满足自己的政治欲望。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迫害大臣,阻碍皇帝视听。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此。开始勾结藩镇,甚至要决定一个皇帝的废立。到了中晚期的唐朝,宦官已经演变成为一股阻碍朝廷改革,控制朝廷走向的巨大政治势力,几乎所有的皇帝都被宦官所控制。即便是除掉了旧的宦官势力,可时间不久就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宦官势力。



《新唐书》

《宋史》

《明史》


再言春秋


宦官虽然身体残缺不全,但是能量却不容忽视,尤其是晚唐的宦官们,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就在唐朝准备从安史之乱的巨大打击中浴火重生的时候,宦官们也不甘寂寞,像是在炼丹炉里修炼成精的老妖怪一样,一个一个的跳将出来,扭着自己肥大身躯,在唐代中后期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丑恶的活剧。

安史之乱后上台致演出活动开幕词的大宦官是李辅国,他因为拥立玄宗的儿子肃宗有功,逐渐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正是这个李辅国说动肃宗,让已经失去杨贵妃的太上皇唐玄宗从城东地价最高的兴庆宫搬到了远离街市的甘露宫,遭遇到野蛮拆迁的太上皇从此过上了凄凉孤独的晚年生活。

公元762年,肃宗驾崩后,李辅国又拥立代宗李豫即位,再一次成为从龙之臣,连代宗也尊称其为“尚父”。而他本人个人野心也膨胀到了极点,对代宗说:“皇上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这句话够狠,看来以后代宗的工作范围也就仅仅限于管理自己的后宫了。不过代宗自然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对李辅国采取了国家恐怖主义的对付手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派出大内高手把正在做美梦的李辅国大卸三块,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代宗以后又相继设计诛杀了专权蛮横的程元振和鱼朝恩,暂时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唐肃宗肯定专门为宦官开办了“黄埔军校”,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等大宦官显然是该校的优秀毕业生)。

代宗、德宗之后,宦官的权势又一次死灰复燃,并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到了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顺宗皇帝刚即位几个月,就因改革而在宦官俱文珍的“照顾下”荣升为太上皇。宪宗曾经不屑一顾的说过,宦官不过是家奴而已,不过这位皇帝最后还是被自己瞧不起的家奴陈弘志杀死,而即位的穆宗竟然迫于宦官压力而不敢追究。敬宗有深夜骑马打狐狸的爱好,左右伺候的宦官骑术不精,经常被碰得鼻青脸肿,于是他们一怒之下派内侍刘克明刺杀了敬宗。那个时候,皇帝成了最好欺负的人,想杀就杀,杀了白杀,天子们比弱势群体的处境都要悲惨。

 

唐文宗即位后,这位文绉绉的青年决心改变皇帝任人宰割的混乱局面,他与宰相李训、御史大夫郑注商量,密谋将宦官斩草除根,一网打尽。公元835年的一天,文宗和大臣们在紫宸殿开会,禁军将领韩约出班上奏道:“皇上,臣今早发现禁军营房院内夜降甘露!”说完,韩约兴奋的蹈舞再拜,宰相李训也率领百官向皇帝致贺,大家会也不开了,都嚷嚷着说天降甘露是大唐兴盛的大吉之兆。

这一听,好像甘露是什么百年难遇的高级货,其实它说白了就是树枝上的露水,但是以前大家都把这种普通的物理现象当作不得了祥瑞。文宗听了后也非常高兴,移驾含元殿,并派宰相前去确认。宰相李训领着一群博学的大臣去观察了半天,回来向皇帝说道:“我们老眼昏花,现在还是不能确定这甘露是真还是假?”文宗于是又派大宦官仇士良带着小宦官们由韩约陪着去查证。仇士良带人大摇大摆的前往,忽然发现韩约面色阴晴不定,汗流浃背,不禁阴笑道:“将军,你昨夜又玩车轮大战了?要注意身体啊。”韩约支吾不答,这时候,正好有一阵风吹过,宫殿走廊的迎风烈烈作响,仇士良看见帷幕后面布满了拿着明晃晃兵器的禁军士兵,大惊失色,他知道有变,急忙扯着公鸭嗓子呼啸急奔而回。宦官们奔回含元殿,把文宗七手八脚塞进轿子里,从后门夺路而逃。宰相李训见皇帝被挟持,知道这次政变已经一败涂地,只好化装成小吏匆忙出逃了。

文宗为了剪除势力膨胀的宦官,和官员们编出了天降甘露的谎言,准备在宦官们参观子虚乌有的甘露时把他们一网打尽。不过最终因选择的演员演技太差,被大宦官仇士良看出了破绽,反而酿成了甘露事变。甘露事变后,外廷官员几乎被仇士良捕杀一空,死难者达到了千余人,文宗自己也被宦官判处了有期徒刑幽禁起来。从此宦官专政达到了顶峰,“政事咸决于北司(宦官机构),南衙(政府办公地点)行文书而已”。

这次政变的结果,使宰相成了宦官的秘书,皇帝成了宦官的囚徒,文宗不胜悲愤。四年后的一天,他问大臣周墀:“你看朕能和前代的什么帝王相比啊?”周墀用程式化的语言回答道:“陛下可比尧舜。”文宗摇手说道:“朕哪能比尧舜,朕之所以问你,是想知道朕和周赧王、汉献帝相比,能否强过他们?”周墀惊讶的问道:“那都是些亡国之君,陛下何出此言!”文宗苦笑道:“他们受制于权臣,今天朕却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即使和他们相比,朕都远远不如啊!”文宗说完,感伤泣下,周墀也伏地流泪,君臣相对而哭,却又束手无策。那一天过后,文宗再也没有上朝听政,半年后郁郁而终。

 文宗的教训,使后世的武宗和宣宗对宦官采取了“打不过你还躲不起”的妥协态度。而到了懿宗、僖宗时候,由于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反倒和宦官相安无事,打成一片。昭宗时,唐朝的天下已经分崩离析,昭宗也没心情和宦官怄气了,因为这位皇帝比文宗还要郁闷,他不但受制于家奴,还要受制于权臣,而唐朝也在宦官专权中逐渐的走向了灭亡。

中晚唐时期宦官之所以掌权,和他们能掌握军队有莫大关系。唐朝皇帝在安史之乱后,对武将渐渐的持不信任态度,于是逐步的启用自己的家奴——宦官来掌握军队。唐德宗时,皇帝又专门设立了左、右神策军,让宦官充任中尉,这样连禁军的军权也落入了宦官的手中。皇帝们认为靠这些没生殖能力家奴代管军队就能万无一失,高枕无忧。可是自以为算无遗策的他们显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掌握了军队而又身残志坚的宦官,还能称为家奴吗?





H说扒道


唐玄宗时期,宦官开始走向政治舞台,安史之乱后,宦官拥有了重要的政治地位,开始干涉国家权力,甚至谋害宗室,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监李辅国,后来,宦官的力量不断扩大,渐渐的可以左右政治走向,甚至是皇帝的废立,比如唐顺宗到唐宪宗的变迁,就是宦官主导的。

宦官专政和盘镇割据以及臣僚党争被认为是唐朝灭亡的三大原因,但盘镇割据和臣僚党争也可以认为是宦官专政带来的两个后果。





得之


大家好,我是“文史有意思”,记得关注我哦~

导语

中晚唐时期,宦官势力的发展状态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唐王朝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给了宦官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随后,唐王朝几位皇帝的弃城逃亡,又给了宦官势力壮大的机会。

宦官原本是皇室家奴,随着他们拥有越来越大的军事权力,到了唐宪宗时期,他们甚至杀害皇帝,干涉皇家的皇位继承。

唐朝末期,这群皇室家奴,更是将皇帝当做傀儡,玩弄在股掌之中。

萌芽期:宦官只是皇家奴仆,但个别人拥有较大影响力

唐朝初年,皇宫中的宦官主要是一些战俘和来自南方边境地区的孩童。

宦官是皇家的奴仆,唐太宗甚至下诏规定,宦官身份永远是平民,并且不准做高官,不可以担任三品或三品以上的职位。

武则天时期用了很多杂役,宦官的人数大量增加。

宦官原本只是负责皇宫的日常事务,但是由于他们与皇帝走得近,慢慢也开始参与一些重要的事务。他们只向皇帝负责,忠实于皇帝。

唐玄宗更是将宦官当做自己的心腹和情报来源。大家所熟知的高力士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帮助唐玄宗夺取皇位,很受唐玄宗的信任。

唐玄宗一直很器重他,到什么程度呢?让他担任三品官,打破了祖宗的禁令。要知道唐太宗规定过,宦官不允许担任高官。高力士是第一个获得三品官位的宦官。朝廷内外也都对他恭敬有加。

这一时期,从唐初到唐玄宗时期,总体来说,宦官还是忠实为皇帝服务的角色,哪怕个别人获得了朝廷内外的较大影响力,可以获得一些贵族爵位,但他本质上还是皇家的忠仆。

上升期:宦官拥有军权,但还是皇帝家奴

从唐朝初期到唐玄宗时期,宦官的势力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安史之乱的发生,给了宦官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

1、唐肃宗时期

最早瞄准时机走上历史舞台的是宦官李辅国,他为宦官干政开启了很多先例。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出逃,太子李亨也在自己东宫随从的护卫之下逃难。

李亨东宫的随从中就有宦官李辅国,他在危难之际保护太子出逃。后来太子在灵武即为,成了唐肃宗。

宦官李辅国就趁机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提拔他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这是一个在当时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皇帝回到长安之后,李辅国被赐予更多权力,在朝政中非常活跃,窃夺御史台和大理寺的某些职能,过问封疆大员的任命。

他甚至干涉皇帝的继位问题。肃宗死后,肃宗的张后想要拥立自己的儿子为帝,李辅国阻止了一切并杀死了张后。

李辅国的权势之大,令人害怕,就连能力突出的“战时宰相”李泌,也因为忌惮他而退隐山中学道。


2、唐代宗时期

李辅国拥立唐代宗登基, 但唐代宗厌恶和恐惧他,找刺客暗杀了他,转而重用李辅国的下属——宦官程元振。当时李辅国还提拔了一个重要人物——元载,此人后来成为唐代宗最受信任的人。

763年,吐蕃人打进了长安,唐代宗为了躲避吐蕃人逃去了陕州。一路上,保护他的是宦官鱼朝恩所率领的神策军。

落难的时候只有宦官带领的军队可以保护自己,这让唐代宗心里颇受震动。回到长安之后,为了表示对鱼朝恩的感激和宠遇,唐代宗把神策军编入禁军,并且交给鱼朝恩指挥。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自从府兵制破坏之后,地方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大,中央禁军势力削弱。有了这支强大的军队,皇帝终于不必完全乞求地方的帮助了。宦官也从此获得了一定的军事权力。

后来,在元载的密谋安排之下,鱼朝恩被除掉了,但是他所树立起来的宦官拥有军权的榜样却影响深远。


3、唐德宗时期

唐德宗登基的时候,正是37岁的盛年,他看到了前朝的积弊,也有志于改革。于是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打压不顺从的宦官,可惜,历史再次给了宦官机会。在唐德宗手中,宦官的权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

当时,唐德宗正试图通过控制藩镇继承权,打压藩镇的气焰,但由于措施过于激烈,引起了反抗,节度使闹分裂。朝廷派兵镇压,当时支援镇压的军队却因为军粮不足发生了叛乱。叛军打进了长安,唐德宗不得不像他的祖先一样,弃城逃跑,去了西北小城奉天。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逃亡过程中,唯一可以保护唐代宗的是由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率领的一支军队。

后来虽然大部分及时赶到了,但唐德宗对危难之际不离不弃的宦官非常感激。事后,他给了宦官大量的恩赐,并且让他们监管新成立的左、右厢神策军。从此以后,宦官在神策军中的影响就一直延续下去了。

10年后,也就是796年,监管两支神策军的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获得了一个“护军中尉”的称号,这里有着非凡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表明宦官的权力已经扩及到了全部禁军的十支队伍,当时神策军是禁军中势力最强大的队伍。宦官的军事权力由此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后来一百多年宦官掌握实权打下了基础。

由于唐德宗对宦官的重用,导致宦官的影响力全方位提升了:

1)长安富人贿赂宦官,请求在神策军中挂名,宦官成了富豪权贵的巴结对象;

2)节度使从神策军中选出,为了获得官职,许多人讨好贿赂宦官,一些人甚至与宦官结盟;

3)宦官成为监军,监察地方文武官员;

4)宦官成了皇帝的信使;

5)宦官开始以收养义子,培育自己的宦官家族,延续政治影响;后期甚至参与到了朝堂党争之中。

可以看到,唐德宗时期,宦官的军权极大,他们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影响了中央政府的很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哪怕宦官拥有再大的权力,他们的得宠都还是依赖于皇帝的宠信;整个帝国掌权的人还是皇帝本人。


4、唐顺宗时期

唐朝中后期,皇帝与官僚、宦官之间有着不断变动的微妙关系。唐德宗时期,他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子,对官僚集团持有怀疑敌对的态度,而大肆宠信宦官,宦官风头很盛。

到了唐顺宗时期,由于唐顺宗有轻微的中风,体弱多病,他实际上被当时的两个有权势的新兴官僚代表——王叔文、王伾软禁起来了。二王集团控制了皇帝,他们对宦官没有好感,于是开始了对宦官的打压,比如取消了宦官的“宫市制度”。

这一时期,由于皇帝的昏病、二王集团的打压,宦官的势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他们的影响却没有消失。

5、唐宪宗时期

唐宪宗27岁登基,他被许多人视为晚唐最强有力的皇帝。唐顺宗末期,二王集团和宦官的关系越来越差。当时,一个由宦官、翰林学士和几个藩镇势力组成的联盟,共同拥立唐宪宗登基。其中,就有权势熏天的宦官吐突承璀,后来唐宪宗设计除掉了他。

唐宪宗力图中兴唐室,做了许多事,其中:

1)对待藩镇问题上,他吸取先人的教训,采取了谨慎了态度,用温和的手段加强中央的权力;

2)与官僚也保持着有好的关系,甚至达到了君臣相契的程度;

3)力图减少前朝类似的宦官丑闻。

唐宪宗被称为“唐朝后期几乎重建太宗政治的人”,可见此人的雄才伟略。

总体上来说,唐宪宗减少了宦官带来的一些恶劣影响,宦官的势力在唐宪宗初期也有所收敛。但宦官的权势仍旧不断赠长,在810年,唐宪宗设置了一个“枢密使”职位,担任第一任枢密使的正是宦官梁守谦。

这个职位是类似皇帝的顾问机构,是宦官利益的集中点。两个枢密使加上神策军监军,被总称为“四贵”,这意味着宦官的权力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唐宪宗也许本可以重现“贞观之治”,但历史还是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唐宪宗的振兴唐室的宏伟愿望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破灭,他死了。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其中有一种说法,说是被宦官陈宏志杀死的。真相是否如此,已经不可考。

但唐宪宗的暴毙事件之后,宦官势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们开始拥有极大的拥立皇帝的权力,并且开始杀害争权失败的皇子。

从此,宦官再也不是皇室忠实的家仆了。

从唐肃宗到唐宪宗时期,是宦官势力逐渐壮大的上升期,是宦官建立强大的军事基础,摆脱皇帝控制的时期。

发展期:宦官拥立皇帝、参与朋党之争、将皇帝当做傀儡

到了晚唐,宦官拥有了极大的军事权力,他们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开始控制皇帝。

宦官原本是皇室家奴,可以接近皇帝,因此更容易接触到遗诏之类的东西。一般册封太子的规矩是立长立嫡,但是宦官却可以利用身份之变做些文章。受到宦官拥立的新皇帝,难免就要对他们感恩戴德。

这一时期,皇位的过渡变得与宦官密切相关。宦官们内部分化出不同的宦官家族,参与到朝廷的朋党之争,并且用暴力手段直接干涉皇家的皇位传递,甚至将皇帝当做傀儡,玩弄于股掌之中。

1、唐穆宗

唐穆宗就是在宦官梁守谦的扶持之下登基的。这个新皇帝并不喜欢治理朝政,整日寻欢作乐,打猎、打马球。梁守谦为他跑前跑后,他也愿意这样。

唐穆宗打马球坠马摔伤之后,他的许多工作更是交给宦官梁守谦和王守澄去处理。

唐穆宗也不是没想过要好好工作,但是当他向官僚求助的时候遭到了冷遇,那时候官僚们更关心的是朝廷中的党争。而宦官,到此时发展出了许多家族,也参与到了党争之中。

2、唐敬宗

宦官对于皇家的暴力伤害可以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少年天子唐敬宗,受宦官拥立,荒淫无度,最后又被宦官派人刺杀。

3、唐文宗

唐敬宗的兄弟唐文宗,不出所料地在宦官干预之下登基。当时参与斗争的宦官势力很多,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胜出,于是他们拥立的唐文宗上位。

唐文宗喜好读书,他对治理国家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意识到,必须要击败朋党和宦官势力,否则一事无成。

于是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想要铲除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可惜失败,唐文宗被宦官挟制,参与密谋的人都遭到了宦官的血洗。

甘露之变的失败使唐文宗大受打击,他醉酒的时候说出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话:“古代最不堪的君主只是受制于诸侯,而我却槽糕许多,我竟然会受制于家奴。”这里的家奴就是宦官。没多久他就病死了。

在他死后,宦官集团再次干预了皇位继承问题。最终获胜的宦官集团,处死了落败的皇子和他们宫中的支持者。


4、唐武宗

唐武宗即位后,支持他的宦官仇士良开始了疯狂的政治报复,血洗朝堂。

5、唐宣宗

后来唐武宗因为服食丹药暴毙,唐宣宗在一伙宦官集团的拥立下登基,历史在一遍遍重演。

唐宣宗曾被寄予拯救唐王朝的厚望,46岁也因为服食丹药死亡。他生前没有确定继承人,毫不例外,宫廷之中的宦官集团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血雨腥风的斗争。最终他喜爱的第三子被杀死,不受宠爱的长子被拥立。

6、唐懿宗

唐懿宗生性残忍,昏庸无道。到了这个时期,高级宦官甚至自称“定策国老”,极为嚣张。

7、唐僖宗

12岁的唐僖宗,是唐懿宗的第五个儿子,也是两个资深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拥立登基的。他继位之后,只想玩乐,喜欢射箭、骑马、斗鸡。他和宦官田令孜关系亲密,把田令孜当做自己的养父。田令孜牢牢控制着唐僖宗,皇帝实际上成了他们曾经家奴手中的傀儡。

黄巢之乱,长城再一次被攻破。当时宦官头目田令孜,这个帝国军队的统帅放弃了京师的抵抗,连夜带着唐僖宗逃跑,逃到了他的势力范围——四川,皇帝被完全控制了,成了囚徒。

8、唐昭宗

唐昭宗继位后,发誓复兴王朝,那时候宦官依旧把持着朝政,他试图削弱宦官杨复恭的势力,但无济于事。

最终唐王朝走向了历史的终点。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唐会要》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文史有意思


百官要是靠得住,母猪恐怕都会上树;藩镇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会跳舞……至于说宦官,当然也不见得始终靠得住。但最起码,宦官总是一支制衡百官、制约藩镇的力量;最起码,在天子孤立无援的时候,宦官总是一副可以暂时依靠的肩膀。

说白了,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李唐朝廷就已日渐陷入内忧外患、人心离散的境地了。此次吐蕃入寇,就是李唐王朝所有老问题和新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任用宦官“或许”会有危险,但不用宦官则“必然”会有危险!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李唐天子并不是不知道任用宦官的危害,而是明知有害也得用。这是他们的无奈。

这一年十二月,代宗从陕州返回长安,郭子仪率城中百官及唐军各部到浐水(灞水支流)东岸迎接,并伏地待罪,主动表示要承担长安失陷之责。代宗亲手把他扶起,激动地说:“都怪朕没有早一天起用爱卿,才会落到这个地步啊!”

十二月末,代宗下诏,任命此次护驾有功的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统领各部禁军。

从此,鱼朝恩彻底取代程元振,成为“权宠无比”的新一代权宦。

一切终将过去,一切终将再来。

这是历史的魔咒,将永远徘徊在唐代宗李豫的头顶上,并将永远缠绕在此后的十二任大唐天子的头顶上。


脱离组织的仙人掌


小编认为宦官对中晚唐时期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甚至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相信看过大唐荣耀的朋友们不会不了解。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中后期。当时宦官控制禁军。只要一发现对他们不利,立刻展开杀戮。毫不留情,甚至连皇帝都敢随便废除,跟杀皇帝。比如著名的宦官李辅国,李辅国是安史之乱时期当的宦官。

因为悉心照料太子李亨而受到重用。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带着叛军进入长安。唐玄宗慌忙逃走啊,留下太子李亨留守。后经李辅国的劝导。太子后面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唐肃宗。唐玄宗变成了太上皇

。而李国辅成为了护驾有功的重臣。而唐肃宗生性懦弱无能。又见李辅国十分的忠心和爱民。便把军政要务交托给他。但谁知他十分的贪恋权力开始把持朝政。朝中各种事物必须要经过他的手才能交给唐肃宗。就连已经回到京城的唐玄宗。当唐肃宗想去见一下唐玄宗的时候。都被李辅国拦在门外不让他们相见。可见其权力之大已经超过皇帝。为了更加了解朝中大臣的情况。他更加加派人手,盯紧各个朝中大臣的行动。

对待不听从他的大臣,对其进行严厉打击跟报复。而他为什么会如此的随心所欲呢?主要是与唐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他们里应外合。 消除异己。把持朝政。而后来的唐代宗。对李辅国也是毫无办法。忍气吞声,因为其掌握军权。这就是唐代历史上第一个名气极大的宦官。从他开始唐朝进入了宦官的时代。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 许多人都是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显赫无比。。死后恶臭满盈,臭名昭著。谢谢大家的观看。希望大家多多的点评,关注评论点赞。谢谢大家!


最强大的我们


唐朝,当权100余年,废立8个皇帝。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唐玄宗时期,宦官开始走向政治舞台,安史之乱后,宦官拥有了重要的政治地位,开始干涉国家权力,甚至谋害宗室,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监李辅国,后来,宦官的力量不断扩大,渐渐的可以左右政治走向,甚至是皇帝的废立,比如唐顺宗到唐宪宗的变迁,就是宦官主导的。

宦官专政和盘镇割据以及臣僚党争被认为是唐朝灭亡的三大原因,但盘镇割据和臣僚党争也可以认为是宦官专政带来的两个后果。



御前带刀侍卫


在中晚唐,除了藩镇割据是个大患外,还出现了另一个大问题:宦官专权。要说这个坏头也得算到李隆基的头上。李隆基让节度使手握重兵,他也知道这么做不大可靠,于是派身边的宦官去军队里当监军。宦官监军的制度从此出现了。宦官监督地方军队倒也不算大问题,“顶多”就是贪污受贿、拖将领的后腿。更可怕的是宦官控制禁军。李隆基重用宦官高力士,给了高力士影响禁军的权力。从这时开始,唐朝有了宦官掌握禁军的传统。

让宦官掌握禁军,就如同让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一样,都是统治者贪图方便的糊涂决定。皇帝任用宦官,是觉得这种人从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信得过,指挥起来省事。但因为这种制度绕过了互相监督的官僚系统,其实是埋下了宦官造反的隐患。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发现节度使不可靠,于是不断扩大禁军的规模,最终控制禁军的宦官反过来控制皇帝,甚至可以任意废立皇帝,宦官成了太上皇。


天香引


我整理的如下:

1、列朝列代,宦官都是皇权的寄生品,离开皇权的支撑,宦官根本毫无实力可言,原因就是宦官没有实际权力,他们所有的权势,完全来自于皇帝临时的授命。

2、而中晚唐时期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宦官是掌握兵权的,唐朝的北衙禁军自安史之乱后。一直就掌握在宦官手上,尤其是安史之乱中创建的神策军,后期完全蜕变为宦官专政的工具。

3、禁军的职责一是拱卫京师安全,二是护卫皇帝的个人安危,在唐中期以前,禁军的指挥权直属于皇帝,自唐肃宗起,宦官李辅国因拥立之功,掌握了禁军指挥权起,禁军成了宦官集团的私产,也成了皇权的噩梦。禁军也在宦官们的改造下,逐渐腐化堕落,成了宦官集团维护私人利益的工具。即便老宦官退出舞台,皇帝也不能控制禁军,禁军始终在宦官集团内部转手,成了“内宫军阀”!

4、个人安危都掌握在宦官手上,皇权虚设的结果就成了必然,无能的皇帝听由宦官,有为的皇帝受制于宦官,乾坤倒置的结果就是宦官才是皇权的实际掌控者。大宦官仇士良,曾经借“甘露事件”,发动神策军,对反对派朝臣展开血腥杀戮,一次性屠杀了近千名大臣,其中包括二位王爷和四位宰相,几乎空了朝堂。

5、皇权崩塌:皇帝无法回到皇权独揽时代。皇权独裁是明清以后的事,皇权想保持独立性,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凌驾于各方势力之上,中晚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6、举个简单的例子,藩镇势力的强大,让皇权失去了外部安全,禁军的利益必然受制于藩镇势力的影响,皇权对禁军的控制力就会下降。掌握禁军的宦官,绝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与各大藩镇、外朝政治势力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个生态结构,已经远远超出于皇权与宦官势力单方角力的范畴。

7、皇权想要摆脱宦官势力,就必须要剥离他们与藩镇,及其它政治势力的关系,皇权做不到!另外,宦官势力长期以来对禁军的利益渗透,导致禁军慢慢演化成了宦官势力的利益拱卫者,和相互的利益输送人。所以,皇帝可以杀掉其中某一位大宦官,却无力改变权力结构,这就是皇权永远回不到大权独揽时代的原因。

8、一个政治环境的形成,就像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光靠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环境才是主要因素。中晚唐的政治格局,决定了皇权的孱弱,宦官群体的得势,就是在这个特殊环境下,自唐玄宗晚年起,经年累月慢慢形成。晚唐虽然也出现了几位貌似有机会扭转乾坤的明君,不过,相对于环境,再英明的皇帝,也显得渺小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