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何不聯金抵制蒙古,反而與蒙古結盟滅了金國呢?

宋安之


南宋選擇聯蒙滅金,而不是聯金抗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整個南宋朝代都被金人壓著、欺負著,更別提與金國的國仇家恨了。當然,在南宋內部,反對聯蒙滅金的人也是有的,因為北宋時代聯金滅遼就吃了大虧,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第一,蒙古選擇聯宋的歷史背景

蒙古為什麼要聯合南宋呢?這是因為蒙軍在進攻汴京時,遇到大麻煩。

汴京城池堅固,為了破城,蒙古人從太湖及靈壁運來大量的假山石,大小約一斤重,以投石砲轟城。蒙古人的投石砲可擊穿鐵甲,他們在每一個城角外都置砲轟擊。短短几天的時間,蒙古砲所轟出的石塊,幾乎堆得與城牆一樣高了。

可是金國的武器更厲害。在汴京之戰中,蒙古人最懼怕金人的震天雷與飛火槍,震天雷是一種火炮,以鐵罐盛藥,用火點燃,炮聲震天,故名為震天雷。蒙古人攻城十六天,死亡上萬人,仍無法攻破。此時已近夏季,天氣漸熱,負責攻城的蒙古大將速不臺心知汴京不易攻下,遂同意與金國媾和,撤圍退兵。

為了滅掉金國,窩闊臺決定聯合南宋,共同出兵。蒙古派王楫為特使前往南宋襄陽城,謁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商議聯合出兵事宜。

第二,宋理宗同意聯蒙的計劃

對於蒙古人之要求,史嵩之不敢作主,趕緊向朝廷奏報。朝臣們一商議,紛紛表示機不可失,應該答應蒙古人,滅了金國,一雪靖康之恥。

也有人表示異議,淮東安撫使趙範警告說:“宣和時,海上之盟,初約甚堅,後卒取禍,不可不鑑。”當年宋朝不也跟金國結盟滅了遼國嗎?後來怎麼樣呢,自取其辱罷了。可是宋理宗不理會,仍然令史嵩之遣使報蒙古,並要求滅掉金國後,宋朝收回河南之地。

金哀宗感到大事不妙,汴京城怕是守不住了,他決定東逃,逃往歸德(河南商丘)。速不臺得知金哀宗東逃後,遂進兵再度包圍汴京。經過四個月的圍困,蒙古人終於攻下汴京。

第三,金哀宗提出聯宋抗蒙,遭到南宋朝廷的拒絕

金國絕大部分土地已落入蒙古之手,連首都也被攻陷了,金哀帝成了落魄皇帝,他最後的希望是:聯合南宋抵抗蒙古。

金哀宗派人前往南宋,兩個目的:其一是借點糧食;其二是說明宋金聯手的必要性。金哀宗是這樣說的:“今蒙國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乃為我及彼也。”這是警告宋朝,蒙古乃是狼子野心,已滅掉四十個國家,倘若金國滅亡,接下來必是南宋。只有宋、金聯手,才能自保。

對於金哀宗的話,宋理宗懶得理會。宋朝一直受金國欺負,就算議和,要麼稱臣,要麼稱侄,何其辱也。現在你金國已是落水狗,你別居高臨下訓導我。其實金哀宗說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宋與蒙古並無世仇,與金則有不共戴天之仇,本來就非唇齒相依,何來唇亡齒寒呢?

因此,南宋政府最終出兵,與蒙古聯手把金國滅了。不過,以後的故事,不幸被金哀宗言中,金國一滅,蒙古與南宋就從盟友變為敵人了。


君山話史


這個還真不能怪宋朝,其實南宋很早就已經意識到蒙古將成為下一個強有力的敵人,於是便試圖將金國作為一個緩衝地帶,願意放下仇恨和金國聯合抗擊蒙古。

當時南宋大臣喬行簡認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持有這種觀點的官員還有很多,他們一直認為,金國已經大勢將去,蒙古將成為一個新的強勁對手,如果能暫時放下仇恨,給金國繼續輸出歲幣,然後以金國為緩衝來阻擋蒙古人的入侵。



當然除了聯金派,還有抗金派。比如真德秀等人就主張"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乘金朝遭遇蒙古進攻之機,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並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 認為想以金人為屏蔽是靠不住的,應該乘“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


雖然南宋朝廷意見不一,但也都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為兇惡的敵人。所以南宋還是有放下世仇和金國聯合抗擊蒙古的打算的。

但是南宋有這個意思,不代表金國也有這個意思。被蒙古挫敗之後,金國拋棄了河北和山東,僅留下了沒有糧食的河南。而因為缺糧,金宣宗完顏珣便想伐宋取糧,於是1217年4月,金國以南宋不給歲幣為由,企圖奪取南宋的淮南之地,但是因為實力今非昔比,所以很快就被宋軍擊敗,收復了部分失地。



金國的這一舉動,徹底把南宋逼到了蒙古那一邊,於是南宋開始和蒙古頻繁接觸表示友好,但也是僅此而已,因為在他們眼裡,金國仍然是屏障。


一直到三峰山大捷後,金國大勢已失,對於南宋的屏障價值也不復存在。於是南宋使孟珙出兵伐金,一舉攻克鄧州、申州,後又大敗武仙於馬鐙山,“降其眾七萬”,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徹底切斷了金哀宗西逃之路。

其實南宋聯蒙滅金也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國家不敢與強國聯合去爭取領土,而且還是去消滅一個和自己有世仇的國家,那麼就是在向那個強國示弱,而最後也一定會迎來滅頂之災。


火器工坊


蒙古聯宋滅金是去復仇的,金住的是遼國都,清住的是元都城連個自己的基本國都住處都沒能力建,對中原人民又能有什麼好處(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絕對強行統治)沒殺金人百姓留下的金人才就是現在所說的漢奸,漢人怎麼會是漢奸呢,因為誰都愛自己的民族這是真實話。誰都知道金是沒本事西征的骨頭才狡詐破壞漢與漢 蒙與蒙的關係入主中原兩次的(他們滿人一出生就有了工資是為增長滿人減少中原的人)蒙漢名族人民被奴役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殺法(你自然會明白為什麼滿清能統治二百七十年了,最後為保自己的命想法讓出權利)除了八旗子弟,一般百姓那時排名第九的事實,表面舞文暗裡殺人的狡詐的奴役中華民族,世界史學界研究得出是世界人類史上的大屠殺者。


zxcvbbbb


先說為何沒有“聯金抗蒙”。

金是愚蠢北宋請來的死神,南宋無力復靖康之仇,只得偏安,還被迫與金簽訂恥辱的“紹興、隆興、嘉定議和”,一個比一個更苛刻,最後兩國居然要以叔(金)侄(南宋)相稱。對這個外來強盜和世紀仇人,當蒙古人要收拾它時,南宋從情感上斷無幫助它的可能。後來金不敵蒙古丟了北方,竟然“北失南補”捏軟柿子掠奪南宋,加劇了彼此仇恨,失去了兩國結盟的最後一絲希望。

再說為何選擇“聯蒙滅金”。

不要簡單說南宋愚蠢,重蹈了北宋“聯金滅遼”覆轍。南宋雖軍力不強,但絕不缺韜略智慧,當然知道北宋滅亡的前車之鑑,當然也懂得唇亡齒寒道理。為何還是走上了這條不歸路?源於拳頭弱無可賴何,也源於猶猶豫豫的糾結。

1196年,南宋雖與金國旗鼓相當相安無事,但已注意到了遠方蒙古的崛起,南宋君(宋寧宗)臣(左丞相餘端禮、禮部侍郎衛涇)非常清醒;“蒙古強大了,可能進犯中原”,“若蒙古滅了金,南宋面臨的對手更強,不值得高興”!為此宋寧宗密諭北方邊軍加強戒備。

1211年,成吉思汗在蹂躪西夏的同時,發起了對金戰爭。南宋朝議對策,形成了兩派觀點:一派認為(工部侍郎喬行簡等);如果放任金國被滅,南宋將失去戰略緩衝,直面兇惡的蒙古。現階段應擱置宋金百年世仇,“聯金抗蒙”,推遲蒙古南下步伐,讓南宋贏得備戰時間。另一派則認為(禮部侍郎真德秀等);宋金是世紀仇人,借用金國當籬笆為南宋阻擋蒙不靠譜。應趁金被蒙攻擊,南宋“拒蒙滅金”趁火打劫,北上奪收失地,既報靖康之仇,又增加對蒙古戰略防禦縱深。無論兩派言辭多對立激烈,但共同點-- 絕不考慮“聯蒙滅金”!南宋選擇按兵不動,觀望蒙金纏鬥,但停止了向金國進貢。

後來蒙古打殘了金,佔領了河北山東和金國首都北京,達到了戰略目地,暫時罷手,揮師征服歐洲。緩過氣來的金不但將首都遷至宋人的聖地開封,還發動“北失南補”對南宋戰爭,打了7年,精疲力盡,兩敗俱傷,仇恨加深,失去了成為盟軍的可能。

即使這樣,面對從歐洲回師的蒙古邀請,南宋並未失去理智,仍拒絕“聯蒙滅金”。

1230年,蒙軍強行借道南宋進攻金國,南宋為了尊嚴盡力堵截,無果。蒙軍殺入了金國腹地。1233年,金國嚥氣前夕,為討好、為不冒犯和繼續得罪蒙古,也為了爭取獲得一定地盤,南宋被迫“聯蒙滅金”,次年正月,蒙宋聯軍攻克開封,外逃的金國未帝哀宗上吊自殺,金滅。與此同時,南宋也踏上了不歸路,但避免了速亡。

國弱不受尊敬,國弱被人欺凌。猶如棋盤上棋子,死活去留受人擺佈,無法自己定奪。南宋就是這樣的一顆棋子。

12


諶人


公元1125年,在強大的女真軍隊的打擊下,遼國最後一位皇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兵敗被俘。強大的遼國至此滅亡。遼國被滅亡的最後階段,北宋與金國的“海上之盟“,違背宋遼澶淵之盟,與金國南北夾擊,對滅亡金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幫助金國將遼國滅亡的北宋,僅僅在遼國滅亡兩年之後就被金軍攻破了都城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皇帝也被擄到北方,皇室貴胄慘遭凌辱,後世把靖康之難的發生多歸罪與徽宗君臣的目光短淺,為了短期利益而忽視了虎狼一樣的女真人。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在北宋滅亡八十多年後,宋寧宗君臣不但沒有吸取徽宗的教訓,反而在蒙古伐金的關鍵時刻,聯合蒙古滅亡了金國,最後在金滅亡的45年後,也被蒙古吞併。是什麼讓大宋君臣再一次的重複當年的錯誤呢?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重創金軍於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這一年的金宣宗過生日,按照慣例前來拜壽的宋朝使臣餘嶸走到涿州就發現前方道路已被金軍封鎖。

很快,餘嶸得知蒙古軍隊正在大舉進攻金國,並且也知道了金國接連失敗,國內兵力已消耗殆盡。得勝的蒙古軍隊已經進入居庸關,包圍了金國中都,金國被迫宣佈戒嚴。忙於對付蒙古大軍的金國君臣,根本顧不上照顧來祝壽的南宋使團,餘嶸等人只好返回。並將金國蒙古開戰,並且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消息,帶回了南宋朝廷。

此時的南宋君臣立即意識到當年遼國滅亡的歷史在重演,蒙古滅掉金國之後就會成為南宋的鄰國,此時如何處理與金國和蒙古的關係顯得非常的重要,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再來一次“靖康之恥”。朝堂上迅速分為了兩派,一派是以丞相史彌遠為首的扶持派,主張金國與南宋有唇亡齒寒的關係,如果金國滅亡,則南宋不保,應當扶持金國;另一派是起居舍人真德秀為首的強硬派,他主張停止對金國的歲貢,用節省下來的錢犒賞軍隊,整修武備。真德秀的主張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建議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繳納歲幣,同時派駐軍隊防備淮河沿岸。

就當兩派爭論不斷之時,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九年三月,蒙古集兵於中都(今北京)城下。金國一時無法抵禦,遂遣使求和,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無數,成吉思汗大軍同意了金國的乞和,引兵退出了居庸關。金宣宗完顏珣顯然是嚇破了膽,不顧左相徒單鎰反對執意將首都由中都遷往汴京,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發兵攻打金國。同時派遣使者到南宋相約南宋一併攻打金國。

宋寧宗最終還是採用了強硬派的做法,表明不斷絕兩國的關係,但是確口頭上對金國要求減少歲幣,到隆興二年和議的數目:即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為什麼宋寧宗會做出這樣的決議,這就要追溯到1194年宋寧宗趙擴繼位的時候,身為國仗的韓侂冑(tuō zhòu)獨攬朝政, 此人是當年北宋仁宗時期堅決抵抗西夏的大將韓琦之後,大概受家風影響,對侵略大宋的金國一直是強硬態度,他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發動“開禧北伐”可惜最後因為軍事準備不足而失敗,不得已向金國求和,而就算那個扶持派的史彌遠當年為了達成合約,竟然把韓侂冑的人頭送給了金人,並且增加了歲幣的金額,最終達成合約,史稱“嘉定和議”。

而隆興二年的和議指的是隆興元年南宋最有理想和抱負的皇帝也就是宋寧宗的爺爺宋孝宗趙昚在位時繞過三省與樞密院,直接向張浚和諸將下達了北伐的詔令,南宋雖然不宣而戰但最終無法取得收復中原的目的,但是與紹興和議相比,南宋在隆興和議中的地位有所改善。皇帝不再稱臣,歲貢改為歲幣,數量也有所減少。讓金國重新承認隆興二年的和議,意味著不再向金國稱臣。有趣的是在自己被蒙古人打的滿地找牙的情況下金宣宗完顏珣不但不答應,反而因此震怒,竟然下令攻打南宋,於是第四次宋金戰爭爆發了。

這一次的結果與前三次截然不同,金國軍隊損兵折將,根本無法取得進展。四川方向,名將完顏阿鄰戰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將黃摑阿魯答被俘。兩淮方向,時全更是“一軍全沒”。正如《金史》評價:“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最終,迫於兩線作戰的壓力,只能放棄進攻南宋。

而金國軍隊的進攻,徹底把南宋推到了強硬派一邊,連“扶持派”的史彌遠丞相也同意了聯蒙伐金的策略,不僅堅決抗擊金軍南下,而且公開招納有相當實力的山東忠義軍,同時與西夏會師夾擊秦州、鞏州。此時的金國陷入了內外交困之中,四面為敵的境地,金宣宗最終於1224年12月去世,傳位給了兒子金哀宗完顏守緒,他的兒子總算是醒悟過來,嘗試改善與西夏、南宋的關係,可是已經完全來不及了,1234年在蒙宋聯軍重重包圍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哀宗完顏守緒傳位於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己則自縊於幽蘭軒,時年三十七歲。至此,立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滅亡。

所以縱觀來看,金國的最終滅亡的原因與其最後階段的外交政策沒不可分,金宣宗盲目自大,在蒙古來勢洶洶的情況下依然與西夏斷交與南宋結仇,實在是不明智的決定,但是那個時代決定了蒙古強大的戰鬥力,就像當年女真族那樣,2500人就消滅了契丹幾萬軍隊。一個民族的上升期是歷史不可逆的。即使南宋和金聯合抵抗,又能夠抵擋多少年呢?

而南宋之所以做出聯蒙伐金,而不是與金國一同抵抗蒙古的決定,除了因為北宋滅亡的仇恨之外,多次的金國南侵,尤其是在金國末期的南侵舉動,根本讓南宋無暇去思考旺季仇恨。這與當年的遼國還不一樣,遼國與北宋澶淵之盟後一直和平相處平安無事,但是金國滅亡南宋的心思一直沒斷過,就好像有一直狼要吃你家的羊了,一隻老虎要吃狼,你即使明知道老虎吃完狼也會吃羊,但是你第一反應只能是先打狼,而不是等著老虎先吃狼。所以南宋與金不存在聯合的可能性,與其於金國一起陪葬,不如趁機撈一點好處,走一步看一步了。


倫語說歷史


宋金是世仇,

宋金兩國關係相當於今天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靖康之變一直都是宋朝皇帝和中國古代讀書人心中的恥辱,宋高宗這個二百五皇帝為了個人私慾破壞北伐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但金國並不滿足,多次墨跡未乾,撕毀協議伐宋,這可不像澶淵之盟,澶淵之盟之後,宋遼兩國再也沒有打過仗,和平共處,互為兄弟之國,關係平等,由於金國欺人太甚,後來的南宋皇帝根本就不想屈從於金國了。

同時南宋很多百姓大多是靖康之變後從北方逃到南方的,金狗害的他們家破人亡,從宋代一些詩句,像岳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可以看出,百姓對金國的仇恨太大,因為仇恨失去了理智判斷

無法選擇

金國和蒙古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選擇要理智,對此宋朝召開會議討論,:有的大臣認為應該繼續給金國歲幣,幫助金國抗蒙古,可是如果金國贏了,又會強大起來,南宋肯定得不償失;有的大臣主張聯合蒙古抗金,後果大家都知道,唇亡齒寒;有的主張不要給金國歲幣,也不聯合蒙古,咱們就坐山觀虎鬥……南宋皇帝最終選擇了坐山觀虎鬥,這其實沒有什麼錯,結果金國皇帝覺得,我打不過蒙古,還打不過南宋,沒有休養生息好就去打宋朝,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徒勞無功,最後把南宋惹火了,蒙古一拉攏,就聯合蒙古滅掉了金國。這隻能怪宋徽宗昏庸導致北宋滅亡,宋欽宗、宋高宗無能沒有徹底解決金國問題,留下後患,使後人陷入被動,無能為力,


一代天驕光武大帝


我覺得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 南宋和金國有難以化解的歷史恩怨。“靖康恥,猶未雪”對宋人的刺激非常大,北伐的念頭事實上一直藏在南宋軍民,也曾有過失敗的嘗試,宋人一旦看到金國國勢不振,能不落井下石就很不錯了,去聯金抗蒙的可能性並不大,而日後的歷史也證明,南宋最後還是選擇了從背後給金國來上一刀。


第二, 金國自身也沒有表現出聯宋抗蒙的誠意,反而主動惹南宋作死。在被蒙古打得慘敗之後,金宣宗不思臥薪嚐膽擊敗蒙古,竟然想著從南宋身上“找補”,通過發動侵宋戰爭來彌補被蒙古佔去的領土,最後卻也只打了個不勝不敗的和局。兩國之前雖有和約,但金國不仁毀約在先,南宋不義在後,黃雀在後的蒙古在旁邊自然是偷著樂了。到了亡國最後關頭,金國才想起對南宋曉之於情動之於理,晚了!


第三, 南宋低估了蒙古的威脅。這一點,就要批評南宋不漲歷史記性了,當年聯金滅遼,最後被金國反噬的歷史教訓沒有吸取,在聯蒙滅金上又犯了一次相似的錯誤。在南宋朝野的心中,可能還是當蒙古人是一個不大的威脅,殊不知蒙古鐵騎比全盛時期的大金國都要可怕的多。


第四, 南宋本身也有從中漁利的想法。南宋看見大金亡國在即,也想投機一把,收復北宋當年的河洛舊地,誰知這是一個火中取栗的危險生意,投機不成反而輸光了賭本。


從理性而言,南宋的確應該聯金抗蒙,即使不出兵,也應該大力給予物質援助,最低限度上,也不應該從後面捅上金國一刀,如此,可能將大大延長金國的存活時間,讓金國“替”南宋抵抗蒙古的兵鋒。當然,考慮到蒙古的軍事實力過強,即使聯合,宋金兩國也難逃亡國命運,但至少可以“苟活”更多年,萬一這期間天下有變呢?

<strong>


張明揚不說話


這麼說吧,南宋聯金抗蒙,這個不存在的。因為聯合,必須是雙方你情我願,或者是雙方並不情願,但是形勢逼迫之下,他們認識到不得不如此。但這兩個前提,都不存在。

首先,宋金世仇,南宋人很難忘記。不僅徽欽二嬸被掠去,而且宋的後宮被金人大肆姦汙,連趙構老孃都被綁到北國,生下孩子,這對於南宋而言,自然是奇恥大辱。而現在你說南宋聯金抗蒙,這份仇恨能不能放下。

如果說能放下,那麼咱們看第二點。

第二點就是金人依舊瞧不起南宋。金人即便是在被蒙古暴捶的情形之下,所想的不是聯宋抗蒙,而依舊是想南下滅宋,奪取南宋的地盤,而後再利用長江天險和蒙古形成對峙。1217,金人發動侵宋戰爭,距離金滅亡近17年。

金人首先攻打襄陽,被南宋大將孟宗政半渡出伏兵襲擊,殲滅半數。隨後,金人又攻打棗陽,被孟宗政的兒子孟珙擊敗,斬首千餘級,金人逃走。而到了1232年,也就是金朝滅亡的前兩年,當時的金哀宗已經撤退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大將武仙,又提出建議,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為落腳之處。於是金兵開始出動,依舊是孟珙率軍迎擊,一系列戰鬥,連破武仙,逼得他狼狽逃走,後來被蒙古人殺死,金國打開入蜀通道的計劃徹底破產。

所以你看,金在臨死的時刻還巴望著要咬南宋一口,你讓南宋怎麼與他合作?

第三即便是金願意和南宋合作抗蒙,他的實力已經所剩無幾——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金,已經不是當年金兀朮時代的女真騎兵。多年享樂,斷送了他們當初算是強悍的戰鬥力。蒙金戰爭發生之後,野狐嶺一戰,40萬金軍被擊潰。隨後從1211開始,到1215年,才4年時間,金就被打的大敗,丟失了包括中都在內的大片江山,這樣的戰鬥力,就算願意與宋聯合抗蒙,能有多大作用?後來到了窩闊臺時代,蒙古發動三路伐金,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一戰,金軍再慘敗,金哀宗堅守了一陣後放棄都城,南逃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在蒙古人追擊下繼續逃往蔡州,直到最後的滅亡。你看金人的戰績,基本上都是慘敗,這樣的實力,就算是真心實意,都很難說有多大作用?更何況連誠意都沒有。

整體而言,南宋是攻弱守強,尤其是在四川湖北的山地防禦上更佔上風,但到了平原之上,遇到蒙古騎兵優勢,那確實沒有辦法。所以從1234-1259,宋蒙打了陸陸續續25年,蒙古基本上沒有討到多少便宜,相反在南宋的反守反擊下損失不少。就防守而言,南宋確實比金做得好太多。而就世界範圍而言,南宋也確實是蒙古在整個歐亞大陸所遇到最難征服的對手之一。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沒錯,南宋最終選擇聯蒙滅金,重蹈北宋連金滅遼的覆轍,很大程度上,還真是金國失敗的北失南補策略造成的。

首先,崛起的蒙古重創金國時,南宋朝中也是有清醒的大臣認識到這個新興對手的可怕,並主張聯金抗遼,或是儘量支持金國繼續存活。

主張聯金抗蒙的大臣,主要以喬行簡為代表。他認為金國入主中原多年,制度文化畢竟有類中華,與金人打交道,尚有章法可循、文明可講。但蒙古人不同,他們比金國更危險,所到之處城池化為廢墟,百姓幾乎被殺戮殆盡,十分的兇殘野蠻。

因此,所謂唇亡齒寒,喬行簡清醒的認識到,此時的金國早已由過去的世仇,轉變為南宋至關重要的緩衝國。只有保證金國的存在,才能抵禦蒙古人的進攻。所以,喬行簡極力主張南宋繼續保持對金國輸納歲幣,以便支持金國。

他在朝堂上指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

可是,此時的金國卻做出了一個相當不理智的舉動——南下攻宋。

當時金軍面對可怕的蒙古鐵騎時,根本就不堪一擊。所以,金國接連丟城失地,北方大片領土淪陷,金宣宗被迫南遷汴京以避其鋒芒。至於飽受蒙古蹂躪的河北、山東等地,金國朝廷乾脆弄了個“九公封建”,自動放棄這些地區。


儘管當時的金國早已半死不活,但他們對南宋還始終擺出一副上國的姿態,並且認為金國對南宋還存在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於是,他們便以南宋不按期交納歲幣為由,大舉發兵南侵。正是金國這個不理智的舉動,最終使南宋朝廷的心理天秤徹底倒向蒙古那邊......



這些歷史要讀


歷史上金國一直對蒙古人實行減丁政策,過一段時間就去草原斬首身高超過車輪的蒙古男人。後來出了位鐵木真,聯合草原各部落取名為蒙古開始了復仇之路。蒙古和金可是世仇。再說宋,宋也和金世仇,每年送歲幣還有女人,金還是不滿足吞併領土。抓走宋朝皇帝之後,隔壁帳篷欺辱皇室公主,史稱靖康恥。反倒蒙古和和宋中間隔了個金,所以宋蒙沒有什麼直接衝突。之後的野狐嶺蒙古大勝金主力,此時金大勢已去。滅亡已經定了只是時間問題。期間金也提起過聯宋抗蒙,但是條件把蜀地送給金算是對蒙古佔領的金地的補充,可以說金打心眼裡沒把宋人當人。蒙古答應滅亡金以後把河南開封還給宋,聯蒙抗金報仇完全合理。後來殺光金國人拿著金國皇帝屍體去廟祭祀算是報了仇吧。

只是結盟的時候蒙古人發現了宋之弱小,所以後來索性順手滅了南宋。

所以不管宋聯金抗蒙還是聯蒙抗金都只是在稍微拖延自己滅亡的時間。不管聯合誰,那都是弱者的無奈之舉。金當時隨便找個理由滅北宋,蒙古找個理由滅南宋都可以看出來,弱者被統治只是時間問題。只是可惜了前面發展的漢文化,元朝時所有的法理文化,禮儀之道文學作品全部斷層。宋朝的璀璨文化有多璀璨可以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