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探索,传统家装家居行业的新零售之路

建议+关注,看山哥在家装零售领域的创业思考!

疫情下的探索,传统家装家居行业的新零售之路

大家好,我是疫情期间笔耕不辍的山哥。

题图摄于疫情期间的雁鸣湖畔,落日熔金。

本文为疫情期间一系列关于创业的思考整理,抛砖引玉,分为三部分:

  1. 背景篇:如何看待这次疫情?
  2. 分析篇:搭建自己的线上流量池;
  3. 探索篇:新零售,“线上+线下”的双引擎驱动。

全文约1700字,估计需要5分钟读完。

01背景篇:如何看待这次疫情?

17年前非典(SARS)肆虐,第一起案例发生在2002年12月的广州,2003年3月从广州传播到北京,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管控戒严,至2003年6月下旬,北京宣布全面解封,至此告一段落。那一年中国(包含香港)因非典致死627人。

17年后,第一起新冠病毒患者发现于2019年12月的武汉,2020年1月下旬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管控,封城封路封村,停工停学停产,管控手段前所未有,截止本文撰写之时(2020年2月22日)已经致死2384人。

非典致死率高于新冠,而传播性后者胜于前者,新冠之祸有过之而无不及

已到2月最后一个星期,这样看2月复工基本无望。最好的结果3月份西安市逐步实现复工,但即使全面复工,完全回到过去总是不可能,人们习惯了“宅在家”,习惯了“不扎堆”,习惯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再回到过去又需要新的磨合时间,这或许还需要3个月,或者半年,又或者2020年一整年。

“宅模式”催生“宅经济”,非典过后,迎来了网络购物的井喷增长,京东于非典期间全面关闭线下门店,所有业务转为线上销售,这就是后来的360buy。家装用户的行为改变,我们可以预见的是:

“减少到店,减少见面,流量从线下到线上再一次迁移。”

2020年,很难,是毁灭性的打击,也可能是新一轮的机遇。

02分析篇:搭建自己的线上流量池

这两年,困扰家装和家居行业商家最多的问题是“客户去哪了?”,客户不在卖场,客户不在小区,客户连电话都不接了……

2019年,一方面是传统家居卖场客流锐减,达成同期都难;另一方面是京东家装的逆势增长,这背后两个原因:

一,线上购物的黏性效应以及家装主力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从70后到80后,再到现在的90后00后,加速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二,受全装修政策影响,全国范围内毛坯房/精装房供给比例的转换,毛坯房装修个性定制成分大,线下体验的要求高,更倾向于传统渠道,而精装房的采购相对标准,很容易在线上达成。

家装零售商家客户来源的5种主要方式:


疫情下的探索,传统家装家居行业的新零售之路

受疫情影响,5种获客方式的变化趋势:


疫情下的探索,传统家装家居行业的新零售之路

迎来上升的是线上流量和朋友转介:

1、线上流量:

我们不知道用户此刻在哪里,但他八成正在刷手机。网红经济的本质就是一种连接,“货-场-人”的重新构筑,标签化连接线上的用户和商业实体。

2、朋友转介:

对陌生探索的止步,人们更倾向于简单化,找用过的人直接推荐。

家装行业的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电商逻辑,线上流量≠线上购物,不是每个商家都要开始做京东淘宝天猫,而是要通过线上去搭建自己的流量池,微信/抖音/淘宝/都是线上流量的聚集地。

疫情,让这一步,迫在眉睫。

03实践篇:新零售,“线上线下”双引擎驱动

整个2019年,山哥的尝试围绕O2O(offline to online)展开,即线下获客,线上成交,从逻辑上这是没问题,直到疫情,才发现这种模式的单一性,新零售是线下流量与线上流量的混响,线上有天猫,线下有天猫小店,传统线下的商家去线上找流量,线上的商家去线下引流量,线上+线下双引擎,两条腿走路,这样才可能走下去,跑起来。

线上如何触达并进而影响我们的用户?

家装采购是一个需要深度学习的领域,家装家居这个行业真正稀缺的,不是产品,不是促销,不是交易方式,而是内容,站在用户立场持续输出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恰逢其时。

“山哥跑盘”是我们在2020年线上做出的尝试,结合2019年在线下的探索尝试,线上和线下一起走。

逐步在模式化的三项内容:

  1. 【每日一盘】:服务于范购房用户;
  2. 【即将交付】:服务于已买房用户;
  3. 【跑盘周记】:服务于已收房用户。

地产、家装家居行业的互联网化是一个非常落后的行业,我们相信,深度垂直行业的自媒体正当其时,持续为用户输出有价值的内容,现在刚好,不早也不晚。

山哥点滴所思,与众多用户,家装、家居零售商家共同探索,欢迎分享给你家装、建材家居行业的朋友,一起抱团取暖。

最后,借用王勃《滕王阁序》,作为结尾。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下回见!


疫情下的探索,传统家装家居行业的新零售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