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像战士一样去战斗

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内,她既是一名主管护师,又是清扫保洁员,还是患者的心理疏导员。她叫孙坤然,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一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市五院)医疗队护士长。孙坤然不仅细心呵护着我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起居生活,还守护着几十名护师的生命安全,并且成了病人的朋友。

主动请缨:我要像一个战士一样去战斗

2月22日傍晚,孙坤然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位于市蓝宝石温泉度假区的驻地,她已经在市五院连续工作了26天,看上去有些许疲惫。尽管如此,她仍坚持拿起手机准备跟孩子们视频聊天。她说:“孩子们出生后多数时间都是跟我在一起,第一次分开这么久,他们已经在怀疑我是不是不要他们了。”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晚上,孙坤然乘坐飞机刚抵达广西没多久,就接到了市人民医院发布的通知:所有医护人员取消休假,正常上班!面对手机上扑面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孙坤然知道回去后的工作不会很轻松。“我一定要上一线!”预定了1月24日(除夕)最早的返航航班后,孙坤然给护理部主任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此时的她,脸上满是坚毅,憧憬着自己穿着防护服在武汉疫区穿梭的身影。和家人短暂的团聚后,孙坤然离开时,她的爸妈和丈夫对她说:“你一定不能去一线。”

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刚参加工作2年的孙坤然就曾主动请战,但是欠缺工作经验的她被拒绝了。看着当时的护士长被派往一线,孙坤然又急又气。她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像战士一样去战斗,这个想法就像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1月25(初一),孙坤然早早地到了单位,整理安排科室的工作,并正常上班。1月27日(初三),市人民医院发布通知,有意愿上一线的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孙坤然再次第一时间报了名。这一次,她终于如愿了。但是,当得知是被派往市五院支援,并非武汉疫区时,孙坤然虽然有些失落,但仍选择服从院方安排。

忘我工作: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

支援市五院前,市人民医院对选出的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此时孙坤然才第一次真正接触防护服。培训时她听得格外认真,因为她是支援市五院医疗队的护士长,她要为其余9名护师的人身安全负责。

1月28日,孙坤然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出发支援市五院。孙坤然说:“当时,市五院刚被确定为市疫情定点医院,还处于筹备阶段,防护、隔离等流程都还不正规。”其实,何止是市五院这样,可以说整个国家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段日子真的很累,很辛苦。我每天一早就去了,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来,做完必要的清洁防护后躺床上就睡着了。”回忆着刚到市五院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时候,每天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内工作十几个小时,孙坤然脸上写着些许辛酸。如今,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已经捋顺,孙坤然的工作时间也调整为长白班(8小时)。虽然只比之前少了几个小时,但孙坤然很是满足。

孙坤然告诉记者,市五院本来就是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其病房也是特殊设计的,但是仍不够完善。到达市五院后,孙坤然又带领着护师对隔离病区现有格局进行优化,为了更好的防护医护人员。孙坤然说,他们从清洁区进入隔离病区共需要过“五道门”,进每一道门前都要对自己和接触物体反复消毒。进入第一道门前,医护人员就要进行自我防护,从最里面的帽子、口罩、手套、鞋套等,到最外层的护目镜、隔离衣。只有穿齐了这些装备,才能进入第一缓冲区;第二道门后是半污染区,如果医护人员防护装备不彻底就有感染的风险;第三和第四道门的后面,均是缓冲区,起过滤和净化作用;第五道门后是污染区,内含医护人员的工作区、护士站、治疗室、各种抢救仪器和病房。医护人员进入这道门后,就要直接面对疑似和确诊病人了。

作为市疫情定点医院(市五院)医疗队的护士长,除了市人民医院的护师外,市五院的10名护师也归孙坤然管理。为了他们的人身安全,每次穿着防护服时,孙坤然都会在一旁仔细监督并检查,要求他们一定要严密防护后才可进入隔离病区。孙坤然说:“之前练习穿防护服的时候,真觉得没什么。但是到了这里(市五院)我们不得不小心。穿的时候要全部包裹,不能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特别是脱的时候,一定不能接触到防护服的外面。”护师崔龙灿说:“纵使进隔离区之前我的心再怦怦跳,有了护士长的保驾护航,打开门的一瞬间脚步就会突然坚定。”由于人手紧张,孙坤然目前需要负责两个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管理和守护40名护师的生命安全。

温情守护:和新冠肺炎患者成了朋友

在隔离病区内,孙坤然和护师们除了正常的护理患者外,还是保洁员、终末消毒员、心理疏导员。他们还需要打扫隔离病区(患者病房和公共区域)内的卫生,对个别有心理压力的患者进行疏导。

孙坤然告诉记者,患者治愈出院后,要对他住过的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对病房进行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病房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这个工作也是护师来做的,每个房间终末消毒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为了更好的辅助治疗,孙坤然还为每一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建立微信群,群内除了患者本人外还邀请了所有医护人员。在群内,患者不仅可以上报自己每天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外,也可以说出自己需要的物品,还可以跟医护人员聊天解闷。“护士,我饿了,想吃泡面。”“稍等,马上送过去。”个别时候的深夜,群里还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只要患者有需要,医护人员都会满足他们,而且24个小时内,总会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回复患者的信息。此外,孙坤然还告诉记者,在市五院工作的二十多天里,她几乎和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和已经出院的张某某、任某某经常聊天,和他们聊天很开心,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和他们聊病情不费劲,他们也很配合治疗。”说起自己的患者,孙坤然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张某某在治疗期间,由于血氧饱和度过低被转入重症病房,但是没几天,血氧饱和度再次上升后他又转回轻症病房,张某某的母亲觉得是医护人员的功劳,专门购买了百余箱牛奶送到医院感谢。

一位患者治疗期间总是腹泻,吃不下饭,她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餐厅送来面汤;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因没有手机联系不到家人,非常焦虑,她知道后帮老人第一时间联系家人,当老人得知家人被安全隔离观察,情况较好后情绪才稳定……“其实,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如此。”说起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孙坤然显得不以为然。但是,在大家看来,她们就是和平时期的英雄。虽然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已经治愈出院了,但是孙坤然仍与他们保持着联系,他们也会时不时地问候孙坤然,并嘱咐她注意安全。显然,他们已经成了朋友。孙坤然说,她的任务就是带领护师竭尽全力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救治工作,她最期盼的是早点战胜疫情,让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回家。 (记者 张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