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拔管、出院…… 每天,這裡都上演著生死拉鋸戰

插管、拔管、出院…… 每天,這裡都上演著生死拉鋸戰

武漢晚報2月23日訊 “每一個被我們從‘鬼門關’拉回來的危重新冠肺炎病人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周晨亮主任一字一頓地說著。雖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依然可以讓人感受到那心存的餘悸。作為新冠肺炎危重症集中收治醫院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其重症醫學科承擔著整個院區最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務,可謂“重中之重”。

插管!怕,不言而喻,但時間就是生命

每天,這裡都上演著生死拉鋸戰。一家三口,因家庭聚集性發病,一起住進了東院區。1月13日,病情最重的50歲陳先生,住進了重症醫學科。

插管、拔管、出院…… 每天,這裡都上演著生死拉鋸戰

重症監護室外,僅有陳先生的弟弟一人幫忙張羅。他含淚苦苦央求醫護人員,陳先生是家裡的頂樑柱,務必要救活他!

家屬這樣的託付,重症醫學科的醫護平日聽得實在太多。但他們知道,能不能救活病人,靠幾句寬心話和豪言壯語是辦不到的,靠的是重症醫學科全體醫護積極救治的專業精神和綜合救治的專業能力!

14日凌晨,上了無創呼吸機的陳先生突然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嚴重缺氧。雖然,病情加重已在醫生意料之中,但進程之快,始料未及。

“患者需要氣管插管。”一個判斷在科主任周晨亮腦海裡掠過。

為新冠肺炎患者氣管插管,意味著醫生需要冒著巨大的被感染風險,插管剎那,從病人下呼吸道噴出的高載量病毒,很可能“逃竄”到防護服上一個不經意的縫隙裡。

怕,不言而喻。但時間就是生命,容不得絲毫的猶豫和退縮。條件有限,只能在二級防護基礎上加裝一個阻擋飛濺物的面屏,周晨亮就這樣做好了防護準備。

此時,插管用物準備齊全、呼吸機管路處於備用狀態、鎮靜鎮痛藥物均已配好,一切準備就緒。雙眼緊盯著監護儀器上患者生命體徵的每一個變化,周晨亮穩健地將可視喉鏡置入病人口腔,暴露好聲門。

就在陳先生呼吸功能完全崩潰的那一瞬間,周晨亮順利地將氣管導管送入病人的氣管中。數秒後,脈搏氧飽和度重新升起來,並一步步回到安全值,大家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拔管!那一刻,我們興奮極了

經過一週的有創通氣,陳先生的呼吸功能逐漸好轉,達到了脫離呼吸機和拔管的標準。“為他拔除氣管導管的那一刻,我們興奮極了,陳先生又恢復了自主呼吸。”參與搶救的護士長熊芙蓉說,“看著陳先生蹺起的右手大拇指,我們都能強烈感受到這個簡單動作,所飽含的信任與感激。”

插管、拔管、出院…… 每天,這裡都上演著生死拉鋸戰

然而,當夜,監護儀器一陣報警聲打破寧靜。陳先生再度發生嚴重缺氧,命懸一線。值班醫生孫麗芳一邊為病人加壓給氧,一邊緊急呼叫以值班室為家的周晨亮。

是再次插管還是繼續使用無創呼吸機?經過短暫緊張的討論,周晨亮最終還是選擇了無創通氣。一陣緊張搶救,陳先生再度轉危為安,避免了再插管可能帶來的風險。那一刻,周晨亮早已全身溼透;這驚心動魄的搶救,則讓孫麗芳淚流滿面。

出院!我們有了更堅定的抗“疫”決心

就在大家為陳先生又躲過一劫而慶幸時,死神又一次伸出魔爪。

插管、拔管、出院…… 每天,這裡都上演著生死拉鋸戰

3天后的一個晚上,凌晨3時,值班醫生劉樹超發現,陳先生突然陷入昏迷,他衝進病室對陳先生施救。加壓給氧的同時,觀察瞳孔、急查血氣,劉樹超迅速作出判斷,是二氧化碳昏迷。經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處理,二氧化碳下降了,陳先生很快甦醒過來。

2月15日,多次被白衣戰士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陳先生出院了。這次九死一生的經歷,讓他對生活充滿信心,也讓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重症醫學科團隊,有了更堅定的抗“疫”決心。

(記者伍偉 通訊員杜巍巍 鄒亞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