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中藥背了又忘怎麼辦?

娃娃愛天晴


中藥用不著全背,把經方里用的藥背下,再背點點常用藥,剩下的開方開著就能記住,學醫要靈活,這就是有人說學中醫需要天賦的原因


識俊傑


學習中醫中的中藥背了又忘記了,這是你學的方法不對。為什麼?應從湯頭歌來學,湯頭歌是有順序的,也跟初學電腦鍵盤打五筆一個道理。那麼中藥記憶也應從筆畫開始記憶,一畫藥名至十畫藥名,這樣去記,然後再來記每味藥的藥性及用途。

我是82年學中醫;那個時候進校6周就練抄法,就是抄寫湯頭歌及藥名。6周後就每天都考背記憶,記憶力好的同學,當天就抽去學中藥物標本等。如果你沒背好,你就只能溫習昨天的課!有時只留下一個同學在教室,哈哈!你連續三天都記不好,老師就不任意管你了。

記憶方法;邊寫邊讀


國夢醫緣


中醫內容豐害,博大精深,所以背了又忘了是常事,但是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智慧,由此編了許多歌訣,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專門針對記心不好的人。如李時珍不但用畢生精力收集統編了《本草綱目》,還針對號脈難,編寫了《瀕湖脈學》,還都四言詩、五言詩編寫,對初學者來說真的是及時雨。

當然學習中醫光靠背,只是理論上旳東西,實操才是掌握中醫旳真正途經。這樣打個比方吧,一個人在學校學三年,真的還不如跟師傅實踐觀模半年。持別是當師傅讓徒弟放開手腳的時侯,除了把傳承的技能用好,還需要有股鑽勁。因為中醫變化萬千,而疾病也是各種各樣的情況不同,所以學中醫是學原理,不是死記硬肯。比如說脈象有27種,中草藥上百種,怎樣給病人開出處方呢,就是辯症論治,首先要分出陰陽、寒熱、虛實、表裡等等,這樣心裡就一目瞭然了。

另外好記心不如爛筆頭,養生記筆記旳習慣,我學中醫時光筆記本就寫滿了十多個,連晚上睡覺前的時間都用上,如俆文斌旳巜黃帝內經》,倪海廈的《針灸》都是中醫學習的捷徑。聽多了看多了自然而然就瞭然在胸中了。

關於中藥,我一般是隻記藥性,熱溫平涼寒,因為我最崇拜扶陽派的開山大祖鄭欽安,用藥以熱溫性居多,對寒涼藥的用法非常慎重,因為滋陰伐陽就是一把看不見旳刀,無形中就傷害了患者,正如清代醫聖黃元御所說:醫者,生人之術也,不善用之,則之生而死。

最後,學醫背中藥都不是一件易事,同時,去繁求精,可以多看《長沙藥解》《王揪藥解》,這才是中醫正本漱源的精華,完全在《本草綱目》之上,內容也不多,適合初學者或偏學者重新掌握真正的中醫原理。還有多看看唐容川的書,他點評的中藥如身臨其境,把藥材的靈魂都描繪出來了,所以會讓人終身難忘。


嘻吹呼


背了忘記很正常,你重複的少,你同事、朋友的名字怎麼不忘記,一是重複,而是字少。中藥學按七版教材,背目錄和藥名,再加一個特點,不斷重複,分散記憶,廁上、枕上、車上。成人要重複三年的時間才能不忘。


硅谷13


那就要學習掌握記憶的原理和方法。搞清楚什麼是暫時記憶,什麼是永久記憶。再根據暫時記憶和永久記憶的不同,按照兩者的原理和方法,增強自己的永久記憶。這時,你記下的中藥就不易忘了。另外,從中藥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可按藥材性質和用途分類記憶,也可按藥材植物的科目來分類記憶。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去記憶,既不枯燥乏味,又容易記住不忘。總之,記憶必須下功夫。


孤行者39405521


中藥不用背,記住配伍禁忌,毒性藥,峻烈藥就行。熟悉常見症的常用藥-藥對。把中醫辯證學明白,開方的時候翻一下方劑學和中藥學就行。現在醫院都有開方輔助系統,背的東西沒那麼多了。


自力更生的我很驕傲


中醫你不背怎樣行?那些理論,根本沒有道理可言,互相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死記硬背是根本不行的。你既然背了又忘,那你不適合學中醫的,你還是回頭是岸,及早醒悟吧。不要學這沒有用的東西吧,耽誤浪費了自己的青春。


王文錦


[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背了又忘,這是你對中醫,對人體,對藥性藥理作用,對疾病的認識無知的結果!想要學中醫,可不是背幾個藥方,看幾本著作就說你會中醫了,,,,,,,,


誰是青天


理論聯繫實紀,去認識藥,除了四氣五味溫涼寒熱的歸類外,還要多翻幾本不同的藥書,每種藥各家的認識說法也不同,去深刻理解每種藥的獨特性,經驗效果就在裡面,有時間一種藥就能治病,用藥如用兵,不瞭解每種藥,怎麼治病。用藥也講平衡,如大廚做飯,味道差別太大了。

必須先記藥性。祝早記多記。


牧羊人63308


要學中醫中藥,掌握中醫中藥的原理、藥效、配方的原理……

肯定需要花費精力多看記,熟能生巧,掌握一定技巧。要不怎麼學得好,又怎麼去運用所學知識治病救人。

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鏽花錢。對自己要有信心,有志者事竟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