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思漢”這句話如何理解,對整個後漢三國有何影響?

路且惜


本來不需要事事較真兒。但是,後漢三國時期與本題的“人心思漢”就有著幾十年的衝突!身在後漢思什麼漢?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是孫權稱帝之後的事,而那時已經是公元229年了。趙雲都死了,還有誰思漢!(漢靈帝劉宏)

《晉書·宣帝紀》:既而從討孫權,破之。軍還,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天意、人意:漢朝的國運將要終結。孫權、司馬懿是這麼認為的。可見,孫權和司馬懿的人心並不思漢。(漢少帝劉辯)

還有陳群與尚書桓階上奏:“漢自安帝已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非適今日也。是以桓、靈之間,諸明圖緯者,皆言‘漢行氣盡,黃家當興’。殿下應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漢,群生注望,遐邇怨嘆,是故孫權在遠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臣愚以為虞、夏不以謙辭,殷、周不吝誅放,畏天知命,無所與讓也。”那麼陳群、桓階也是在拍馬屁?說話不“實”,還有一個人,估計他總能有點兒代表性了吧。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漢朝統治崩潰、衰敗,這是劉備的原話喲!劉備應該是思漢的吧?他自己都說他是漢景帝的後人,連劉備都說漢朝完蛋了。還有魯肅、周瑜……我就不在此重複了。

什麼人心思漢呢?木有!這句話源自新朝王莽篡政的時候,距離三國時期早了二百多年!因此,“人心思漢”在公元元年的時候是有普遍的意義的,但是到了三國時期,就是一句廢話了。


中行偃1


“人心思漢”是三國時期劉備政權拉攏人心的重要口號,筆者認為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局勢下,真正“思漢”的人只是少數。大部分平民百姓需要的是安定的生活,而不是某些人打著“人心思漢”的旗號,發動戰爭犧牲無辜。

我們先來看一下東漢王朝是一個怎樣的王朝,就會明白“人心思漢”為什麼沒有打動三國時期的老百姓,劉備政權為什麼是三國時期最弱小,最先滅亡的一個政權了。東漢王朝的前四位皇帝都比較給力,這一時期東漢人口快速增長,一直增長到了5600多萬人。

從東漢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開始,東漢的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相繼掌權,百姓流離失所,餓死和病死的人不計其數。東漢中後期皇帝的平均繼位年齡不超過10歲,能夠活到成年的皇帝屈指可數。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東漢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了一千萬人左右。

漢靈帝統治時期,東漢末年百姓們不堪壓迫,紛紛起來反抗東漢王朝的統治,爆發了規模宏大的黃巾軍起義。根據《後漢書》和《三國志》的記載,參與黃巾起義的百姓數不勝數,僅被曹操擊敗的青州黃巾軍,人數就接近百萬。

黃巾起義的目的是想要推翻東漢王朝,從黃巾起義的規模可以看出,“人心思漢”也只是一句不靠譜的口號罷了。說完了東漢的老百姓,我們再來看一下東漢的士大夫是如何對待漢獻帝的。東漢末年出現了很多權臣,漢獻帝就像是皮球一樣,在董卓、李傕、郭祀、曹操腳下踢來踢去。


董卓控制漢獻帝的時候,漢獻帝被壓得根本抬不起頭來,史書記載董卓經常進入宮中姦淫公主和妃子,年幼的漢獻帝毫無尊嚴。李傕和郭祀控制漢獻帝的時候,漢獻帝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生怕被李傕和郭祀殺死。

後來李傕和郭祀實力衰弱,兩個人乾脆都不管漢獻帝了,漢獻帝在洛陽靠著挖野菜充飢,險些就被餓死。《後漢書》稱諸侯們個個擁兵自重,沒有人迎接漢獻帝,也沒有人給漢獻帝進貢。這時候曹操看到了漢獻帝的作用,將漢獻帝當做傀儡軟禁起來,漢獻帝才勉強多活了幾十年。

從這些情況不難看出,東漢的士大夫各懷鬼胎,真正忠於漢朝的人非常少。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說一下劉備,劉備之所以打著“人心思漢”的旗號,也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並不是真正想要光復漢朝。漢獻帝被迫退位後,劉備為了儘快稱帝,竟然給活著的漢獻帝發喪。至於那些稱帝失敗的人,主要都是他們的實力和能力不足,所以才會被其他諸侯剿滅。曹丕篡位稱帝后,除了劉備給漢獻帝發喪之外,沒有一個人打著“人心思漢”的旗號來討伐曹丕。


史海泛舟擺渡人


因為漢朝曾經創造了令老百姓嚮往的生活和盛世,對比三國亂世,老百姓就非常想念漢朝,所以有“人心思漢”。


老餘侃大山


漢朝所推行的休養生息與制度深遠,對正統的一種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